24K小说网 > 穿成老鸨:我爆改怡红院 > 第447章 赠书传情盼常往,渔舟启航赴互贸

第447章 赠书传情盼常往,渔舟启航赴互贸


给西疆使臣的《蓝星诗词民生注》里,“离离原上草”旁还画着草原试种稻种的示意图。

时念将书递到每位使臣手中,语气真诚:

“这书里的每个案例,都是南齐百姓和十二国使臣一起琢磨的。”

“文化是桥,能跨越语言隔阂;民生是路,得靠咱们一步步走出来。”

“盼咱们常走常通,让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

陆襄也跑过来,给每位使臣送手绘小画。

画着怡红院的灯笼和戏台,背面写着“常来玩”,惹得使臣们都笑了。

“该走了!”

巴图率先翻身上马,铜铃腰带叮当作响,对着怡红院众人挥手。

“明年我带草原的奶酒来,跟你们换蓝星的诗词!”

车马渐渐远去,铜铃声、马蹄声混着道别声消失在巷口。

时念站在院门口,晚晴递来温姜茶:“念姐,他们还会回来的。”

阿福挠头笑:“肯定会!”

“巴图送新米,连舟运鱼,岩木学筑桥,明年怡红院更热闹!”

五月初一的泉州港,晨光带着咸湿暖意。

海风卷着渔腥味漫过码头时,数十艘渔船已列成排。

最前头那艘新刷桐油的船格外醒目。

船舷右侧刻着“怡红院赠”四个浅红大字,是陈阿牛上月让木匠刻的。

陈阿牛穿洗得发白的青布短打,裤脚卷到膝盖,露出泡白的脚踝。

他蹲在鱼舱边拨弄海鱼。

银闪闪的带鱼、肥硕的鲳鱼码得整齐,每层鱼中间铺着冰草。

这是渔民连夜从山里采的,能保鱼鲜三日不腐。

“阿牛哥,这舱鱼够五千斤了不?”

年轻渔民攥着秤凑过来:“我刚又搬了两筐鲳鱼,别少了北徐的数。”

陈阿牛直起身拍掉冰碴:

“够!昨儿数了三遍,带鱼三百斤、鲳鱼两百斤,正好是跟连舟参赞约好的数。”

说着从怀里掏出皱巴巴的纸,上面是他画的鱼舱分布图:

“这是给北徐渔民的,标了哪种鱼怎么保鲜,别到地方变味。”

码头上挤满看热闹的渔民,纷纷往陈阿牛手里塞东西。

穿蓝布衫的王伯递来装泉州梅干的布包:

“阿牛,路上泡水喝,到北徐跟他们说,咱们泉州鱼好,下次让他们也带一些北徐的鱼来,我们也尝尝鲜。”

陈阿牛把梅干塞进兜,接过另一个渔民递的咸蛋:

“定跟连舟参赞说,咱们互贸得让两边都划算。”

这时,马蹄声从码头入口传来。

泉州新任知府周大人穿绯色官袍,身后跟着十几个佩弯刀的差役,每人手里捧漆盒。

周大人打开漆盒,里面是份烫金官凭,盖着泉州府朱红大印。

“阿牛,这是府衙给你的官凭,沿途州府都打过招呼,遇海匪或风浪,凭这个找当地官差帮忙。”

“这趟互贸是文盛之会首单,咱们泉州得立住口碑。”

陈阿牛双手接官凭,指尖触到冰凉漆盒,忽然想起去年这时,他攥空鱼篓找知府诉苦压价。

那时候的知府只说“世家之事,本官管不了”。

如今看着官凭、新船,眼眶发热。

“谢周大人,我们渔民不会给泉州丢脸。”

周大人拍他肩:“现在陛下下了民生贸易令,官府自然要帮百姓办实事。”

说着指差役,“这十几人护送你们到北徐边界,路上有事他们应对。”

码头号角响起,是启航信号。

陈阿牛爬上船,站在船尾挥手:

“我走了!大伙等着我带北徐的鱼回来!”

渔民们跟着挥手,王伯喊“路上小心”,年轻渔民把“公平互贸”的旗子系在船桅上。

风一吹,红旗展开映着晨光,格外醒目。

差役跳上护航小船,跟在新船后。

船桨划开海水溅起浪花,陈阿牛站在船尾回望。

此时的盛京,晨雾未散,盛京西街的青石板已被脚步声、吆喝声搅活。

文盛之会落幕半月,这条原本只卖本地货的街道,冒出十几处异国摊位。

西疆兽皮、滇国藤编、高丽的参顺着晨光铺开,把“西街模型”里的多国商队场景,真切落在了地上。

最街口的西疆皮毛摊最先支棱起来。

苏木穿深棕色兽皮坎肩,正把一张张狐皮往木架上挂。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937/4398856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