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473章 备战

第473章 备战


虽然西班牙并没有公布自己的超级无畏舰建造计划,但这并不妨碍欧洲各国也开始建造更大吨位的战列舰。

    英国政府更是多次表示,愿意将政府财政的最后一英镑花在军舰的建造上,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维持英国海军的强大。

    相较于西班牙有些偷偷摸摸地建造新式战列舰的行为,英国建造新式战列舰就明显光明正大。

    这倒不是说英国人不想对超级无畏舰进行保密,主要还是之前海战的失败让英国海军的名声大幅度受损,英国政府也需要公开一部分海军建造计划,让民众重新恢复对英国海军的希望。

    英国的新式战列舰被命名为猎户座级战列舰,预计在1909到1911年三年时间里,建造至少四艘战列舰应对西班牙的压力。

    根据西班牙情报部门打探的消息,英国所谓的猎户座级战列舰常规排水量至少高达2.2万吨,满载排水量在2.5万吨到2.6万吨之间。

    从吨位上来看,英国的猎户座级战列舰和西班牙的胜利者级战列舰是处于同一级别的。

    不过卡洛对西班牙的胜利者级战列舰还是很有信心的,就算英国拥有同等级别的战列舰,西班牙也绝对有能力去和英国竞争。

    除了英国选择跟进超级无畏舰之外,德国和法国也先后宣布了自己的超级无畏舰建造计划。

    本来德国和法国建造的战列舰还是在2万吨左右的,但随着西班牙和英国先后选择建造更大吨位的战列舰,德国和法国也只能修改自己的海军建造计划,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更大吨位的超级无畏舰上。

    虽然吨位不代表着全部,但能让西班牙和英国如此大张旗鼓的去建造的战列舰,相较于普通无畏舰提升的肯定不止吨位。

    要是在超级无畏舰的建造上落后一步,就相当于在海军军备竞争中已经丧失了先机,这对德国来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虽然目前西班牙和英国都不是德国的敌人,但为了自身的强大,德国仍然选择在海军方面与这两个国家进行竞争,确保自己相较于法国拥有足够的海军优势。

    而法国选择建造超级无畏舰,单纯就是为了和德国进行竞争和对抗。别看法国政府也宣布了自己的超大吨位战列舰建造计划,但实际上,法国也才刚刚接收西班牙为其建造的第一艘无畏舰,建造超级无畏舰对法国来说还有很远的距离。

    除了英法德西四大超级列强之外,剩余的欧洲列强都非常默契地选择了放弃超级无畏舰的发展,而是将目光聚焦到陆军的扩张上。

    没办法,随着无畏舰的诞生和超级无畏舰的研发,目前建造一艘主力战列舰的花费已经接近200万英镑,是原本铁甲舰时代的好几倍。

    目前各大列强建造无畏舰的速度又非常快,西班牙平均每年能够建造1.5艘无畏舰,英国人每年更是能够建造两艘无畏舰。

    这也代表着西班牙和英国,每年在建造军舰方面的开支就已经接近300万英镑,也就是7500万比塞塔。

    别看这笔资金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多,但这只是建造主力战列舰的花费。再加上其他小型军舰的建造费用以及其他军舰的维护费用,光是海军的开支就接近1.5亿比塞塔,这可不是其他小国能负担得起的。

    别说小国家了,就连意大利和奥匈帝国这样实力比较弱的列强,也无法长时间维持如此巨大的军费开支。

    意大利刚刚在无畏舰方面投入了一大笔资金,他们是没有任何能力再继续跟进超级无畏舰的建造的。

    奥匈帝国自然不用多说,从20世纪初开始,就已经基本放弃了对海军的发展,转而不断扩张自己的陆军规模。

    德国政府或许也是清楚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财政能力,他们完全承担了同盟国海军建设的义务,让自己的两个盟友将所有精力都放在陆军的扩张上。

    在德国政府的支持之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陆军又迎来了新一轮的扩张。

    原本只有40万人出头的奥匈帝国常备陆军,在1909年年初就已经超过了55万人,并且计划在未来两年进一步扩张到70万人以上。

    意大利的陆军人数也节节攀升,在1909年年初宣告突破40万人,预计在未来两年内扩张到50万人以上。

    这也代表着,在1911年左右,光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就能为同盟国提供接近120万的兵力,这两个国家的兵力总和加起来将会超过俄国的常备陆军人数。

    如果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陆军能够拖住俄国的陆军,这将代表着欧洲正面战场将变成德国和法国的单挑局。

    德国对这一幕可是喜闻乐见的。他们在之前也宣布扩军15万人,目前德国常备陆军人数已经超过75万,并且还在朝80万人的目标不断前进。

    而法国陆军这边,虽然早就达到了75万人的规模,但法国政府似乎没有进一步扩大陆军规模的想法。

    75万人的陆军对法国政府来说已经是极大的军费开支了,再加上法国政府还需要接济自己的盟友俄国,这也导致法国政府可动用的资金实际上是相形见绌的。

    德国可不会管那么多,德国政府巴不得法国陆军规模一直限制在75万人左右,德国一旦获得人数方面的优势,将会很快结束这场战争。

    没有人会怀疑德国陆军的战斗力,就如同现在没有人会怀疑西班牙海军的战斗力一样。

    为了让自己的优势变得更大,德国和奥匈帝国还拉拢了在巴尔干战争中失败的保加利亚,许诺了种种的好处,让保加利亚也加入了同盟国。

    虽然保加利亚的体量远远不如同盟国的其他三个列强,但保加利亚有一项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都没有的优点,那就是陆军战斗力的强大。

    对于两次巴尔干战争,德国政府是深有体会的。保加利亚军队在两次巴尔干战争中的表现只能用优秀来形容,巴尔干普鲁士的名称送给他们是非常贴切的。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政府才有了拉拢保加利亚的想法。别看保加利亚只能动员十几二十万的军队,这十几二十万军队的战斗力,至少也能比肩超过30万的奥匈帝国军队和超过50万的意大利军队。

    德国政府拉拢保加利亚的目的并非想让保加利亚军队支援正面战场,而是希望通过支持保加利亚控制巴尔干半岛,连接与德国交好的奥斯曼帝国,形成一条跨越欧洲和亚洲的补给线。

    对于德国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德国政府内部也是相当清楚的。

    德国的综合实力确实超过法国或者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加起来也确实能够拖住其中一个,至少也能帮助德国分担很大一部分压力。

    但问题是,德国在东西两线作战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快速击溃其中一个敌人。一旦战争陷入持久战,法国拥有庞大的殖民地,俄国拥有庞大的本土,都能为自身提供极大的补充。

    而德国,以及德国的两个盟友奥匈帝国和意大利,都是典型的本土狭窄并且殖民地较少的国家。

    德国本土确实繁华,工业也是非常强大的。但在超级大战的局势之下,德国本土能够提供的后勤资源也是有限的。

    一旦德国本土的资源耗尽,哪怕德国军队拥有极其强大的战斗力,在缺少后勤补给的情况下也只能任人宰割。

    为了防止这一致命缺陷,德国政府这才联合奥匈帝国政府制定了欧亚补给线计划。

    所谓的欧亚补给线计划,其实就是德国连接奥匈帝国,奥匈帝国联通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在与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连接的一条漫长的补给线。

    如果能够彻底打通这条补给线,德奥意同盟国不仅能够获得巴尔干半岛的物资补给,甚至还能获得小亚细亚半岛和中东地区的物资补给。

    通过奥斯曼帝国在中东部分的领土,德国和其盟国也能获得来自亚洲和非洲的物资补给。

    虽然这么做并不足以完全弥补和法国以及俄国之间的差距,但也确实能让德国在战争中拖更久的时间。

    只要后方补给线还算稳固,德国政府有信心在正面战场击溃法国或者俄国其中一方。

    哪怕耗费一定的时间和代价,只要能够击溃其中一方,剩下的战争也就变得简单了。

    这也是德国拉拢保加利亚的原因,因为保加利亚恰好就在这条补给线上,而且还能帮助奥匈帝国对付补给线上的敌人,比如塞尔维亚。

    塞尔维亚对德国来说并不算什么大麻烦,但对奥匈帝国来说,塞尔维亚已经算得上是麻烦了。

    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类似,虽然领土面积和人口都不多,但军队战斗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奥匈帝国虽然在领土、工业、经济和人口方面全面领先塞尔维亚,但在军事方面,还真做不到轻松碾压塞尔维亚。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奥匈帝国的主力军队需要帮助德国拖住俄国的军队。

    不可否认的是,奥匈帝国国内那少部分的由奥地利人组成的南德意志军队还是相当强悍的,毕竟奥地利人也是德意志民族的一部分。

    但奥地利人在奥匈帝国内部的数量有限,奥匈帝国这数十万军队当中,只有不到一半属于奥地利人,剩下的都是各民族组成的混合军队。

    那些人口比较少的民族暂且不提,光说人口比较多的民族,就有奥地利人,匈牙利人,波西米亚人,斯洛伐克人和意大利人等等。

    再加上奥匈帝国占领的波黑地区,奥匈帝国内部还存在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人等等民族。

    这些民族的语言和文化是不一样的,帝国政府又是一个二元制政府,无法在语言方面形成统一。

    这也导致奥匈帝国军队内部的指挥体系是相当混乱的,各民族的军官基本只能指挥各民族的军队,因为其他民族的士兵根本听不懂非本民族的语言。

    德语理论上是帝国内部的通用语言,但因为奥地利帝国政府的权威不足的原因,只有一部分人口学习了德语,剩下的许多人口仍然只会自己民族的语言。

    光是语言沟通的问题,就严重影响了奥匈帝国的军队。虽然大部分在军校系统学习过军事知识的军官是会德语的,但那些士兵可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他们可是不会的。

    现在还好,因为奥匈帝国军队中有接近一半属于奥地利人,剩下的士兵对于德语也有部分接触,稍微听听指挥还是没问题的。

    真正出现语言沟通的问题还要等到战争爆发,奥匈帝国在国内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军,那些完全没有接触过德语的少数民族农民进入了军队,他们对于德语一窍不通,这才让军队的沟通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除了语言沟通的问题之外,不同民族之间总得有个亲近与疏远之分。正是这些亲疏的分别,进一步影响了奥匈帝国军队的战斗力。

    德国对于奥匈帝国内部的情况还算清楚,他们对奥匈帝国的期望也只是拖住俄国的一部分军队,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到奥匈帝国军队的身上。

    要说奥匈帝国有一部分军队属于精锐军队的话,那意大利军队的大部分士兵,战斗力只能用堪忧来形容。

    没办法,意大利不仅统一的时间比较晚,而且统一之后还没有经历过像样的战争。

    别看统一战争先后面对法国和奥匈帝国两大敌人,实际上这两场战争完全就是跟在德国后面躺赢,意大利军队没有太多的表现。

    表现比较好的意大利军队,还要追溯到加里波第所率领的远征军。这支军队远征了两西西里王国,并且成功为意大利征服了这片土地。

    可随着加里波第的死去,曾经的远征军也都纷纷解散,除了少部分军官进入意大利政府得到重用之外,大部分军官和士兵都变成了普通人。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873/1111064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