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陛下若强行立后,必遭非议
众臣面面相觑,眼底皆是惊疑,昨日皇帝钦点的三位秀女,他们早已暗中查得清清楚楚。
这沈氏,可是三人中门第最低微的!
其父虽因公殉职,得陛下追封,可人死如灯灭,区区虚名有何用处?
更别说沈家三年前才入京,寄居在昌平侯府,几月前才搬出自立门户,如今家中只剩一介寡母带着个黄口小儿……
这般出身,如何担得起中宫之位?!
然而,殿内反应最剧烈的却是豫王,在“沈氏”二字入耳的瞬间,豫王猛地抬起了头!
他的动作太突然,太醒目,以至于御座上戚承晏几乎立刻就捕捉到了。
两双眼睛,一双深邃如渊,平静无波;一双燃着熊熊烈火,恨意滔天。
那一瞬,戚承昀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
沈氏……
竟然是她!果然是她!
沈明禾……翟太后居然推举她为皇后?
好啊!真是好算计!
他早该知道!这女人心机深沉,在被自己威胁后就攀了皇帝爬上了龙榻,如今只怕也是早就和翟太后合谋了!
否则她怎么会那么“巧”出现在玉棠轩“救”了昭阳?
如果她不救昭阳,鞠衣死无对证,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
他的妹妹昭宁也不会被卷入其中,就不会……就不会死!
昭宁尸骨未寒,丧期未过,而她沈明禾……这个他曾经另眼相看、甚至动过心思的女子,这个间接害死他妹妹的“帮凶”,竟然就要踩着昭宁的血泪,一步登天,坐上那天下女子至尊的凤位?
滔天的恨意和巨大的屈辱瞬间淹没了戚承昀,但理智在最后一刻回笼,他死死咬住后槽牙,在帝王的注视下,最终狼狈地重新垂下了眼帘……
殿内的空气,因为豫王这短暂而激烈的无声对峙,滞了一瞬,大臣们自然也都感受到了这异样的氛围。
御座上的戚承晏将豫王那极力克制的模样尽收眼底,他随意地瞥了一眼,便将视线重新投向礼部尚书李适之:
“李卿以为,太后此荐如何?”
李适之喉头微动,正要斟酌词句开口,皇帝的目光却又轻飘飘地一转,又落回了豫王的身影上,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玩味,慢悠悠地补充道:
“豫王方才似有动容……怎么,皇弟对此,有何高见?”
这声“皇弟”像是一道鞭子抽在戚承昀身上,他知道,皇帝这是故意在逼他!
逼他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态!
他也知道,此刻他该顺从,该违心地说一句“太后圣明”。
可看着皇帝那仿佛掌控一切的眼神,想到昭宁冰冷的身躯,想到沈明禾即将戴上的凤冠……一股邪火猛地冲上头顶,烧毁了他最后一丝理智!
戚承昀上前一步:“回禀陛下,臣以为……太后娘娘慈心体下,举荐秀女,自是恩泽。然则……”
“立后乃国本所系,关乎宗庙社稷,非同儿戏!所选之人,必得是德、言、容、功四德兼备,家世清白、门风严谨之淑媛!”
“而这沈氏女,”戚承昀的声音愈发冰冷,带着毫不掩饰的贬损,“其父虽追赠侍郎,然生前不过五品地方官,门楣微寒,根基浅薄,岂堪母仪天下之重?此其一!”
“其二,其母寡居多年,携女依附昌平侯府,寄人篱下,此等出身教养,如何能统御六宫?”
他顿了顿,深吸一口气,抛出了最致命的一击:“其三……臣听闻,此女在京中时,与京中仕子行止颇有……暧昧之处!此等关乎女子贞洁清誉之事,纵无实证,然风闻已起,岂可轻忽?若立此等身世存疑、德行或有亏欠之人为后,臣恐……非但不能安定后宫,反会招致物议沸腾,有损皇家清誉,令天下人耻笑!”
此言一出,满殿皆惊!
礼部尚书李适之难以置信地看向豫王,心中暗骂豫王糊涂!
就算你对陛下立后不满,对沈氏有怨,也不该如此失态!
尤其是在昭宁公主新丧、淑太妃病重的当口,陛下未曾苛责已是恩典,你竟还敢当众触怒龙颜?
难道这豫王真是伤心过度,神智昏聩了不成?
孙益清、杜蘅等人更是目瞪口呆,连一直垂眸的苏延年都微微抬眼,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豫王这番话,看似莽撞,实则狠毒至极!将沈氏钉在了“门楣低贱”、“教养不足”、“德行有亏”的耻辱柱上!
尤其最后一点“贞洁存疑”,对一个女子而言,简直是釜底抽薪的绝杀!
陛下若强行立后,必遭非议;若不立,则太后颜面何存?沈氏此生也毁了!
好歹毒一招……
如今陛下虽暂时疏远了他,孙女在宫中亦暂时失了圣心,可那又如何?
只要中宫之位一日空悬,他苏家就还有机会。
就让豫王在前头冲锋陷阵罢,他只需静观其变……
纪亲王戚澄则是被豫王吓得腿肚子发软,完了完了!承昀这小子是真不要命了!
当着陛下的面说这些……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驴吗?
面对这近乎咆哮的指控,御座之上,戚承晏的脸色没有丝毫变化。
他甚至没有动怒,只是那双深邃的眼眸,在听到“贞洁存疑”、“行止暧昧”几个字时,骤然变得森冷。
他静静地注视着阶下孤注一掷、眼神带着挑衅与恨意的豫王,嘴角缓缓勾起一抹令人发寒的笑意:
“哦?是吗?”
这轻飘飘的几个字,却让戚承昀心头猛地一沉。
“皇弟对沈氏的身世过往,倒是……知之甚详。”
“既是如此,皇弟此言,倒是令朕有些不解了。沈氏虽父族不显,但其外家昌平侯府,却是我朝开国勋贵,世代簪缨。”
“昌平侯裴渊,为人方正,持身甚严,家风清肃,满朝皆知。其当家主母顾氏,更是出身梁国公府,乃淑太妃一母同胞的亲妹妹,亦是皇弟你的亲姨母!”
“沈氏随寡母归京后,在昌平侯府寄居三载,与昌平侯嫡长女一同教养长大,受的是侯府嫡女的规矩礼教。淑太妃……”
戚承晏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豫王瞬间变得苍白的脸,“昔日对这位聪慧伶俐、性情温婉的外甥女,亦是颇为喜爱,更是召其入宫陪伴,又荐其为公主伴读,而后沈氏才与太后结下善缘。”
戚承晏每说一句,豫王的脸色就白一分。
这些话看似陈述事实,实则句句诛心——昌平侯府教养、淑太妃喜爱、公主伴读、太后赏识……这一连串的身份背书,岂不正是他戚承昀方才质疑的“贞洁”“品性”最好的反驳?
“豫王方才所言,沈氏‘门楣微寒,教养不足’……莫非是在质疑梁国公府家教不严?昌平侯府门风不正?太后和淑太妃识人不明,被一个‘不端’的女子蒙蔽了?还是说……”
戚承晏的声音忽然转冷,“……皇弟觉得,你那位即将成为豫王正妃、未来的正妻,昌平侯嫡长女裴氏,连同她所受的教养,也是‘不足’、‘存疑’?”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812/4406825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