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春欲揽 > 第189章 九月十二,归云居

第189章 九月十二,归云居


九月十二,归云居,卯时刚过。

清晨的薄霜凝在院中青石板的缝隙里,尚未完全消融。

邻院的几株金桂还开得正盛,甜香混着清冷的空气,丝丝缕缕地弥漫在归云居小院中。

因着沈明禾是待诏入宫的秀女,虽未得位分,但按规矩也不宜随意出门,归家后的这两日,她便只在归云居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活动。

裴沅心中记挂,不知宫中的旨意何时会突然降下。

按常理,多则一月,少则数日,便有定论。

是以这两日,她并未让明远去书院,只道是一家人难得团聚,好好珍惜这最后的闲暇时光。

东厢房的书房里,雕花木窗半开,晨光斜斜地洒入,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微尘。

沈明禾坐在靠西窗的绣墩上,指尖捏着细小的银针,正与绷架上的一方素绢“较劲”,绣的是一丛墨竹。

只是那针脚,时紧时松,显然主人的心思并不全然在此。

裴沅原本是想着让她趁着入宫前再精进些女红,宫中规矩大,总有用得着的地方。

奈何沈明禾的性子实在坐不住,软磨硬泡地求了母亲,说要去明远的书房练,听着弟弟读书的声音,或许心就能静下来。

裴沅拗不过她,只得随她去了。

窗外传来小小少年清朗的读书声,正是沈明远:“《春秋》之义,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

沈明禾怔了怔。这《春秋谷梁传》里的篇章,她少时也曾学过。

那时父亲尚在,每至休沐日便会将她唤到书房,亲自讲解经义。

记得初读此文时,她不解为何要“贵义不贵惠”,父亲便抚着她的发顶温言解释:“为官者若只知施小恩小惠取悦于人,终非正道。持身以正,守义不移,方是立身之本。”

父亲教导的话语犹在耳边,可斯人已逝,徒留追忆。

沈明禾低头看着自己手中那几针歪斜的竹节,心头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微涩。

她放下绣绷,对侍立在一旁的云岫招了招手,云岫立刻会意,俯身靠近。

沈明禾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云岫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轻轻点头,便悄无声息地退出了书房。

沈明禾起身,走到临窗读书的明远身边。

七八岁的孩童身量已拔高不少,穿着交领短袄,端坐在书案前,脊背挺直,侧脸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沉静。

他感觉到姐姐靠近,停下诵读,抬起头,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望过来,带着孺慕的亲近。

“阿姐?”他放下书卷。

沈明禾伸手,习惯性地想揉揉他的发顶,却发现弟弟似乎又长高了些,指尖便落在他肩上,轻轻拍了拍。

“明远念得真好。”她温声道,“自你入了青梧书院,阿姐在家的日子,倒真是屈指可数了。在青梧书院可还好?同窗如何?徐山长待你如何?”

沈明禾记得这位青梧书院的山长徐砚洲,是当世大儒,性情刚直,虽未不仕,在士林中声望极高。

明远当初能拜入其门下,是难得的机缘。

提到书院和山长,沈明远的眼睛亮了起来:“阿姐放心,书院里很好。师兄们多是勤勉向学之人,虽有出身高低,但在师父座下,都讲究一个‘立身以诚,治学以实’。至于师父……”

提到师父,明远的小脸上浮现出由衷的敬仰:“师父学问渊博,为人刚直不阿,师父待弟子们要求极严,但并非苛责。他常说,‘学问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官未必是唯一正途,教化人心,亦是经世致用’。”

沈明禾听着,心中甚慰,明远小小年纪,能得此良师,是沈家之幸。

她正要再问些书院日常,却发现明远看着她,嘴唇动了动,清澈的眼眸里,似乎藏着一丝犹豫,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怎么了?在阿姐面前,有什么想说的,但说无妨。”

沈明远这才鼓起勇气,声音轻了些:“阿姐……我……我做了一件事,未及先同你和母亲商量。”

“哦?何事?”沈明禾有些好奇。

“陈教习……也入了青梧书院。”明远看着姐姐,语速稍快了些,“是我……将他引荐给师父的。”

陈教习?

沈明禾先是一怔,随即一个清瘦严肃、目光锐利的身影浮现在脑海。

是了!是当初在昌平侯府教导明远的教习,更是当初明远被顾氏诬陷偷盗时,唯一站出来仗义执言、为明远作证的陈先生。

“明远举荐的?”沈明禾有些意外,“你如何会……”

沈明远点点头,小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郑重:“阿姐还记得,当初顾氏诬我偷盗,陈教习为我作证后,阿姐和娘亲吩咐我,给教习送去五十两银子,以表谢意吗?”

“自然记得。”沈明禾颔首,那是她们当时能拿出的、最厚重的心意了。

“教习他……”明远的语气低沉下来,“他坚决不肯收。他说,他只是说了该说的话,做了该做的事,并非为了银钱。若收了,反而玷污了那份心意。”

沈明禾心中动容,陈教习的为人,她那时便已敬佩。

“后来,我们离开了侯府,我入了青梧书院。”明远继续道,声音里带着愤懑,“大约一个月前,有一日休沐,我去南市的书肆淘书,竟在那里……看到了陈教习。”

“他在角落里的一张破旧小桌上……抄书。抄一本厚厚的《十三经注疏》。我与他交谈才知,自我们离开侯府后不久,舅母……侯夫人顾氏,就寻了个由头,将他解聘了。”

“他家中尚有寡母、妻女需奉养,他别无他法,只能靠给人抄书、甚至给乡绅代写福帖对联度日,过得甚是艰难。”

沈明禾听着,眉头渐渐蹙紧。这顾氏当真是睚眦必报,陈教习当初的仗义执言,竟让他丢了饭碗,生计艰难。

“教习后来也去找过其他府邸、学馆,想谋个西席之位。”

“可不知是侯夫人暗中打了招呼,还是那些人顾忌昌平侯府……竟无人敢用他。他家中尚有年迈的寡母,还有体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儿需要供养……”

“实在无法,只能靠替书肆抄书,或是……或是给一些富户乡绅写些应景的福帖、寿联,勉强糊口……我见到他时,他身上那件洗得发白的旧袍子,袖口都磨破了……”

沈明禾沉默着,心中五味杂陈,昌平侯府的凉薄,世态的炎凉,再次如此清晰地摊开在她面前。

一个正直有才学的读书人,竟因仗义执言,落得如此困顿潦倒的境地!

“所以,你就将他引荐给了徐山长?”沈明禾看着弟弟,轻声问道。

“嗯。”明远用力点头,随即又立刻抬头看向沈明禾,“阿姐,我帮他,是觉得教习处境艰难,心中不忍。但将他举荐给师父,绝不仅仅是因为可怜他!”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812/440682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