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聋老太太儿子的下落
“赵师长,您这两本自传故事写的不错,将您从初入旧军到成为革命军人的行为,以及思想转变阐述非常生动,感人,说实话,我都看哭了。”
“如果此时刊印,我绝对帮您办好,可如果发行,这书太过写实,带有很大的个人宣传倾向,我不敢做主,需要上级审批。”
某出版社内,社长齐国民一脸为难的看着赵虎。
这件事真不是他故意搪塞,一个高级军官的自传,说白了就是给自己宣传,一旦发行,就会让看到群众以书中的形象去理解他。先不说赵虎描写故事和思想是真是假,这种对于军官干部的个人宣传,那都是要上级首肯的。
赵虎也没想到是这么个结果,也不为好难齐社长:“那就先帮我刊印二十套,我送给一些事先答应过的战友。是否发行,等你们审批决定。”
“这没问题。”齐社长松了口气,又有点不好意思:“赵师长,按规定刊印得自费。”
“我知道规矩。”赵虎笑了笑,又拿出一些草稿:“这是我根据在高丽作战的故事,打算写的一本长篇故事,书名叫《跨过鸭绿江》,刚写了个开头,你也帮我递给上面审审。”
“没问题,只要是利于正向宣传,有关前线的故事很容易过稿。”齐社长笑道。
至于什么是正向宣传,他相信赵虎明白。
“行,我给你留个电话,审过了打个电话给我。”
派出所。
聋老太太和易中海被干警提了出来,看到杨厂长和王主任,两人心下都安定不少,不再那么紧张和恐慌。
陈明正坐在审讯桌前,被扣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八个鲜红的大字。
他沉着脸,神情严肃的看着易中海二人。
“我是东城分局局长陈明,关于你们的案子我了解过,现在给你们一个自证的机会。”
陈明话刚落下,杨爱国便道:“易中海你不要怕,有厂里和工会给你做主,如果其中有什么误会大胆说,我相信你不是那种胆大包天的人。”
王主任也急声道:“是啊!你或许只是对上级政策的一知半解,才好心办了坏事......”
“王莹同志。”陈明狠狠一拍桌子:“你这是在干扰执法,教嫌疑人开脱。”
“我没有...行,我不说了。”
看到陈明眼神越来越严肃,王主任立刻闭上了嘴,坐到了一边。
易中海脑子却恍然大悟,是了,他只是一个普通群众,没念过多少书,又刚从旧社会走来没多久,不懂上级政策,才好心办了坏事,只要没造成恶劣影响,也就是批评教育。
他心里有了盘算:“领导,这件事我可以解释的,之所以召集全院开大会,是王主任选了我们当联络员,让我们协助街道管理四合院,我以为我们也有了召集开会的权利,用意也是学习上级讲究民主,有什么事让大家一起讨论。”
“至于树立威望,那也是为了更方便管理四合院,院里住的人太杂,没有威望平时调解工作,如何能压得住大家暴起来的脾气?”
王主任点点头:“陈局长,这个解释站得住脚,我们选联络员也是要选一些有威望的群众,有利于调解群众纠纷,至于开大会,是我们街道工作的失误,没有跟他们讲明白他们可以行使的权利。”
说着,王主任看向易中海:“易中海,我现在给你讲明白,你们联络员,只是协助街道调解邻居纷争,传达街道指示,根据街道的指示动员群众。没有任何其他权利,更没有要求群总听从你们的权利,以街道的名义私自召开全院大会更是不允许。”
“即便私下搞团拜,商量院里事务等集体组织活动,也要阐明目的,挨家挨户征求群众同意,群众有权利同意或不同意参加,不能以上级名义强行让群众参加,你们也只是群众,没有组织权。”
“哎,我以后记住了。”易中海连忙点头。
王主任微笑着看向陈明:“陈局长您看,第一个误会解开了。”
陈明无语的看了他一眼,再次强调到:“王莹同志,后面请你不要插嘴,不然现在就给我出去。”
王主任尴尬的笑了笑,不是她想多嘴,是这个案子它就不能成立,要是其他犯罪,哪怕是特务,她都不会多嘴。
其实陈铭也不希望这是真的,他马上要当副区长了,虽然影响不到他,可总归是全区的污点,到时候报纸,广播大街小巷的播报:四九城东城区出了复辟典型,心怀叵测的敌人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群众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那他们脸上可太有光了。
许富贵这是有些用力过猛了,这种案子对破获的人来说是功,对管理的人来说,是过。
不过要是事实,他也不会放过。
陈明看向易中海:“那你为何宣扬谭秀玲是烈属,根据证词,你是知道谭秀玲非烈属。”
“领导,我不是很懂烈属的定义,老太太说过他儿子是参加抗战打鬼子去了,这些年没回来,只怕已经死了,我想这样也算烈士,老太太却没人管,我看着他孤苦无依心里过意不去,就想响应国家号召开个大会,号召院里的邻居平时多照看一下老太太,我没有私心。”易中海辩解道。
陈明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然后看向聋老太太道:“你儿子参军抗战了?”
“聋老太太点点头。”
“哪一年离家参的军?”
聋老太太想了想道:“二五年参的军,最先去了东北军,打后来一直有写信回来,东北失陷后就没回来过了,听小杨说他参加了抗联,牺牲了。”
她看向杨爱国。
杨爱国点点头:“老太太儿子叫冯琛,是东北军一个少校参谋,本来是要去加入抗联,救我一家的时候牺牲了。那时我才十三岁,三个鬼子想要侮辱我娘和姐姐,被冯参谋救下了,冯参谋杀了三个鬼子,自己也中了两枪,没挺过来。”
“我也因为这个缘故,后来才加入组织,42年调来北平地下工作,老太太又救了我一次,问起名字才知道她是冯参谋的母亲。”
杨爱国看着聋老太太叹气道:“冯参谋因为就我们一家才牺牲,才没能加入抗联,我因为私心才告诉老太太冯参谋加入了抗联,是为国牺牲。”
“你说的可有证据?”陈明很怀疑这话的真实性。
“我以党性担保。”杨爱国道。
陈明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随后看向张所长:“去四合院,找出谭秀玲所说的信件。”
聋老太太也赶忙说出放信的地方。
陈明点点头,又问:“那你给红军送过鞋又是怎么回事?”
聋老太太张了张嘴,沉吟道:“不是红军,是组织的军队,小易理解错了,我们院里的赵虎,他结婚的时候我送了两双鞋,现在他当师长了。”
易中海也连忙认错:“是我用词不当。”
陈明:“......”
这理由可真牵强,不过也算。
陈明没继续问讯下去,看易中海的样子,就知道王主任的话给了他启发,只要不构成犯罪事实,都可以用新旧交替对政策不完全理解来开脱。
这种事情一般由街道教育引导。
毕竟像这样的事情要抓,全国监狱都不够用。
推翻复辟案,能够给易中海定罪的只有宣扬,塑造假烈属,可如果龙来太太的儿子真是那种情况的话,这个罪也不好定。
不过推翻复辟案,倒是让他松了口气。
其他怎么样都行。
很快,聋老太太家里的信被张所长拿了过来,只有一封。
陈明拆开看了起来,有些年头了,寄信的人确实叫冯琛,信的内容对聋老太太有思念,有怨恨,冯琛在信里提到,他永远不会回家,不会见她,看到她就觉得羞耻,内心饱受折磨。
陈明深深的看了聋老太太一眼,这是干了什么,才让会让儿子这么大的成见,连家都不愿回?
“陈局长,他们也自证了,都是一场误会,假冒烈属的事,最大的责任在我,我会向上级写报告检讨这件事。”
杨爱国叹了口气:“现在还是放了他们,由我们出面,给邻居解释一下这件事啊!不能让谣言传下去。”
陈明总觉得杨爱国说谎了,可他没有证据,不过谣言还是必须制止,然后再把易中海两人带回来关上半个月,这么乱来,哪能一点惩罚都没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800/4406966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