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南无唯物辩证佛
苏元指着这一套同样精心打造的图表,开始汇报工作。
“百年间,通过平台接触佛法基础的信众,基数扩张了十五倍!每日参与佛经讨论的热度,提升了一百三十七倍!菩萨,这些是实实在在的‘人’,是佛法的种子!若没有这些平台,他们可能终生无缘听闻佛法!”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文殊:
“菩萨,人总会怀念过去,觉得一成不变才是好事儿。但数据不会说谎!信仰的基数在扩大!关注佛法的人在激增!这才是弘扬佛法的盛事啊!”
文殊菩萨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图表,虽然眉头微蹙,但语气已经稍缓:
“基数扩大,固然是事实。然则,我们身处佛界,确有感悟。如今信仰庞杂,争论不休,派系林立,昔日清修之地,如今渐成闹市。此乃不争之事实,你需要给我个解释。”
苏元微微一笑,知道自己安全了。
话题已经从他的其心可诛,目的不纯,妄图破坏佛界信仰大局的行径,变成了量与质谁更重要的学术讨论。
【下面是我的回合了,菩萨!】
【我可是刚向上面申请了八百亿灵石,这个项目绝对不能黄啊!】
苏元反问道:
“请问菩萨,是先有浩瀚大海,还是先有纯净的一滴水?”
文殊菩萨一怔,一时未明其深意。
苏元不等他回答,便慷慨陈词:
“当然是先有海!一滴水再纯净,也不过是一滴水!唯有先成就发展的大海,形成磅礴之势,然后才能在这大海的基础上,去谈净化,谈提纯!”
“菩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的积累,质变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质变,则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和飞跃!二者并非割裂,而是在发展中相互渗透,如此循环往复,这才是宇宙万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文殊身旁那柄象征无上智慧的慧剑,此刻竟不受控制地发出阵阵清越的铮鸣。
但菩萨却浑然未觉,完全沉浸在苏元的话中。
为了八百亿灵石,苏元也豁出去了。
【菩萨,让我来给你一点小小的唯物辩证法震撼。】
苏元决定要拿出压箱底的东西,给文殊好好上一课:
“这一百年间,我也常俯察天地,仰观宇宙,有所思悟。”
“事物的发展,远非一帆风顺,其规律,亦不止于量变质变。”
文殊菩萨此刻已经完全被吸引,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哦?愿闻其详,请苏居士不吝赐教。”
苏元语气变得深沉:
“譬如佛门,昔日清修,强调心性纯净,如同那一滴纯水,是其积极因素,应当予以尊重和保留。”
文殊菩萨微微颔首。
“但是!其传播范围有限,便是局限性。如今我们借助平台,将佛法投入了更广阔、更复杂的众生实践洪流中进行锤炼!”
“那些经不起实践考验的、僵化的、不合时宜的理解,自然会被否定和舍弃!而真正的佛理精髓、更能适应新时代众生根器的方便法门,则会在这场大潮中被检验、被选择、被发扬光大!”
“菩萨,而这个过程的形态,绝非一条笔直平坦直线!它必然是螺旋式的上升!我们会看到反复,看到曲折,甚至会看到暂时性的、表象上的‘倒退’!但这恰恰不是失败,而是事物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扬弃旧弊、吸纳新知、向着更高层次不断发展的最有力证明!”
苏元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黄钟大吕,响彻整个阿赖耶识界:
“我将其称之为——‘扬弃’!”
这两个字,他咬得极重:
“扬弃! 既有克服和抛弃旧事物中消极、过时的因素,又有保留和发扬其积极、合理的因素!正是在这种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的辩证运动中,事物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更新和质的飞跃!”
“扬弃!”
“轰——!”
这两个字一出,整个阿赖耶识界剧烈震动!
文殊本以原身与苏元相见,但此刻竟难以自抑,庞大的法身缓缓在身后浮现,逐渐凝实。
五面四臂的宏伟法身彻底显现!
那五张宝相庄严的面孔眉心处,竟然同时缓缓裂开,各睁开一枚璀璨夺目的慧眼!
眼中不再是往常那平静无波、洞彻万古的智慧静海,而是掀起了滔天巨浪的汹涌大潮!
无数符文、法则、推演在智慧海中生灭、碰撞、重组!
“锵——!”
那柄一直铮鸣不休,象征斩断一切愚痴的慧剑,也脱手而出,悬停在半空。
慧剑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如同算筹一般在空中演化。
这些慧剑相互缠绕、支撑、转化,演绎!
菩萨身后那一轮般若遍照妙觉圆明智轮骤然爆发出璀璨光华,光轮中演化出无穷景象。
星辰生灭,文明兴衰,草木枯荣,因果交织……仿佛将宇宙万物的演变规律都要囊括其中!
这宏大的异象持续了不知多久,仿佛一瞬,又似永恒。
突然,所有的演变骤然放缓。
文殊菩萨缓缓地闭上了慧眼,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宏伟的法身渐渐消散,重新化为那尊端庄的菩萨相。
菩萨缓缓从莲台上站起,竟对着苏元,郑重地行了一礼。
“佛子所言大道,浩瀚精深,如观星海。贫僧虽得门径,窥见其中部分玄妙,然似觉尚缺一条贯穿始终的核心纲领,方能圆满,不过,既已得方向,总归是天大的好事。”
“阿弥陀佛,我道将成矣!”
苏元见到种种异象,心中更是骇然。
【这他妈就是智慧第一的学霸么?谁学的过你啊】
【我就掰扯了点辩证法皮毛,他就能顿悟成这样?】
【我要是把第一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也直接讲出来,他不得立地成就南无唯物辩证佛啊?】
苏元不敢怠慢,连忙还礼:
“恭喜菩萨,贺喜菩萨。大道得悟,灵台清明,这叫‘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也是菩萨对于佛界的前途多有思虑,才有今日一问,机缘巧合,乃是菩萨的大缘法,亦是佛界气运使然。”
文殊菩萨心情大好,便多说了几句:
“我也不瞒你,今日来问询,却非我本意,而是灵山中有些人对你的做法不满,言语间对你此举多有抨击,本座这才试探于你。你如今不在灵山之局中,有什么独到见解?”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769/4408861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