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镇国学神:从数学开始无敌 > 第142章 自欺欺人的“重大突破”

第142章 自欺欺人的“重大突破”


国防科技大学,麒麟园,某栋戒备森严的科研楼。

地下一层,一间足以容纳百人的会议厅内,气氛肃穆而压抑。

桌上摆放着“禁止录音,禁止拍照,禁止联网”的警示牌。

墙壁上鲜红的国旗与深蓝的空军军徽交相辉映,提醒着在场每一个人,这里讨论的是关系到共和国蓝天长城的大事。

空军“运-8高寒适应性项目组”的年度技术研讨会,正在这里召开。

许燃和虞修远院士作为“特邀顾问”,被安排在了不惹人注意的后排角落。

虞修远低声在许燃耳边介绍:“台上那位,就是项目总工程师孙德海,我们都叫他孙工。

国内飞机防冰,除冰领域绝对的泰山北斗。

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性子倔得像头牛,但技术和人品,没得说。”

许燃点点头,目光落在讲台上那个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身上。

孙德海年近六十,一身洗得发白的蓝色工作服,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厚的老花镜。

他不像个总工程师,更像个常年泡在车间里的老技工。

此刻,他的脸上洋溢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声音洪亮,回荡在会议厅内。

“同志们,战友们!”

“历时五年,我们‘运-8高寒适应性项目组’,收集了北方三大高寒航线,总计超过十五万个飞行小时的气象数据!

进行了三千七百次风洞模拟,以及超过八百次的高原实机试飞!”

他重重一按遥控器,背后的大屏幕上PPT翻到了新的一页。

密密麻麻的图表,繁复的曲线和数不清的高原试飞照片,瞬间填满了所有人的视野,扑面而来的工作量让人窒息。

照片里,年轻的试飞员顶着风雪爬上结满冰霜的机翼;

科研人员在零下三十度的哈气成冰的环境里,用冻僵的手指记录着数据。

每张照片都诉说着一段艰苦卓绝的奋斗史。

会场内,许多来自空军一线和科研院所的专家,眼神中都流露出敬佩与动容。

他们知道,要啃下飞机结冰这块硬骨头,有多难。

孙德海的声音带上了一丝颤抖,那是一位老科研工作者心血终得回报的激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开发的‘风雪’一号结冰预测系统,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

他指向屏幕中央一条被标红加粗的数据,像是在展示自己最心爱的孩子。

“在标准气象条件下,我们对关键翼面三十分钟内的积冰厚度,预测准确率……

已经可以达到百分之六十五!”

百分之六十五!

这个数字一出,整个会场先是寂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哗啦啦啦——”

坐在前排的一位空军少将,激动地站了起来,用力鼓掌:“了不起!孙工,你们是真的为我们空军啃下了一块硬骨头啊!”

旁边一位飞机设计院的总师也连连点头,满面红光:“是啊!老孙他们是真的不容易!百分之六十五,这已经是世界领先水平了!

虽然还有提升空间,但至少能给我们的飞行员提供宝贵的参考,能救命的!”

“没错!以前我们就是两眼一抹黑,完全凭飞行员的经验!现在有了‘风雪’一号,就是从盲人摸象,进化到了能戴着墨镜看路!”

“这绝对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必须上报请功!”

赞美声、恭贺声此起彼伏。

整个会场沉浸在一种“我们取得了巨大进展”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满足感之中。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喜悦和放松。

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庆功宴。

然而,在这片热烈的海洋中,只有后排的角落,是一片死寂的礁石。

许燃静静地坐着,面前摊开的是“风雪”一号的详细技术报告。

他修长的手指飞快地翻动着纸页,发出“哗啦……哗啦……”的轻响。

声音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微不足道,却刺破了这和谐圆满的氛围。

虞修远看着身旁学生的表情,心里“咯噔”一下。

许燃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既没有喜悦,也没有不屑,只是一种理性审视一份漏洞百出的答卷般的平静。

但虞修远知道,这种平静比任何激烈的反应都更可怕。

许燃的眉头,从报告会开始就一直紧紧皱着,此刻皱得更深了,仿佛两把出鞘的利剑。

“许燃,你怎么看?”虞修远忍不住低声问。

许燃没有抬头,目光依旧锁定在报告上一段关于“数据拟合算法”的章节上,嘴里吐出两个字。

“不对。”

“什么不对?”

“全部,都不对。”许燃终于抬起头,眼神里没有一丝波澜,“这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他们收集的数据再多,做的回归分析再复杂,本质上都是在给一栋地基已经歪了的房子做精装修。”

他合上报告,发出“啪”的一声轻响。

“一个笑话。”

虞修远倒吸一口冷气。

他知道自己这个学生有多骄傲,也知道他看问题的角度有多么刁钻。

但他没想到,许燃对孙德海团队五年心血的评价,居然是“一个笑话”!

许燃对待科研的态度就是很较真。

飞机是不容出错的,他不想飞机出事后舔着大脸说算错了,以后总结经验之类的屁话!

人死能复生吗?

你对得起破碎的家庭吗?

……

台上,孙工的报告进入了尾声,他向台下深深鞠了一躬,眼眶泛红。

“我的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就看我们年轻一代的了!”

掌声,再次响起。

经久不息。

主持人,一位肩扛大校军衔的中年军官,面带笑容地走上台。

“感谢孙总工程师和他的团队为我们国家,为我们空军做出的卓越贡献!

他们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精准地落在了后排的角落。

“今天,我们也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一位特殊的嘉宾。

他,就是在歼-7G项目中,以一己之力解决‘跨音速抖振’世界难题,为国家挽回上百亿损失的青年才俊,我们国防科技大学自己的骄傲——许燃同学!”

唰!

一瞬间,会议厅内所有人的目光,超过一百道视线,如同探照灯一般齐刷刷地聚焦到了后排年轻的身影上。

有好奇,有审视,有赞许,也有着一丝……期待。

期待着这位传说中的天才,能为这场和谐圆满的会议,说上几句锦上添花的赞美之词。

“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许燃同学,为我们分享一些他的看法!”

主持人带头鼓起了掌。

掌声稀稀拉拉地响起,大部分人还处在震惊和好奇中。

解决了“跨音速抖振”的妖孽,竟然就是眼前这个看起来还在读大学的年轻人?

虞修远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许燃,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恳求:

“许燃,上去说两句好话,捧个场,别把天捅破了!孙工他们……真的很不容易。”

许燃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老师,如果一架飞机,它的引擎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概率会在空中熄火,您敢让我们的飞行员上去吗?”

虞修远瞬间哑口无言。

许燃不再看他,缓缓放下手中的报告。

然后,他站起身。

在全场的注视下,缓步走上了通往讲台的阶梯。

他全程一言不发。

没有对周围的目光做出任何回应,没有对台上的孙德海和主持人点头致意。

他每一步都踏得沉稳。

整个会场不知为何,慢慢安静了下来。

掌声消失了。

窃窃私语也消失了。

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股莫名的压力,一股从那个年轻的身影上散发出的压迫感。

终于,许燃站定在讲台中央。

没有去看主持人,也没有去看台下的领导。

他的目光精准地锁定了站在一旁,正准备享受胜利果实的孙德海。

孙德海脸上的笑容,在与他对视的一瞬间,僵住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窒息感悄然笼罩了整个会议厅。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706/4414916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