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我得给这世界一点小小的震撼!
“天眼”计划。
代号在被敲定的瞬间,便被列入了国家的最高绝密等级。
它疯狂大胆,甚至带有一丝神话色彩。
却又是当前困局下,唯一能看见曙光的一条路。
西山地下指挥中心足以抵御核爆的会议室里,烟雾弥漫,气氛压抑。
许燃“把大气层当实验室”的方案,在所有人的认知海洋里炸开了滔天巨浪,余波至今未平。
“方案,原则上通过了。”
李援朝上将狠狠地掐灭了手里的烟头,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军工巨头和顶级院士。
“我不管你们觉得这有多离谱,现在,它就是命令!
我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
他顿了顿,将目光锁定在航空工业总工程师刘建国的身上。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我们需要一个‘靶子’。”
“一架足够大的,皮实耐操的飞机,作为我们‘天眼’计划的第一个试验平台。
我们要把它开进我们自己制造的‘电磁风暴’里,看看它到底会不会散架!”
刘建国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这个问题,他在来的路上已经想了一路。
“要空间大,方便大规模改装;
要结构我们吃得透,出了问题知道怎么救;
还要……万一真的出了事,损失不能太大。”
他嘴里喃喃着,一个个机型在他脑海中闪过,又被一个个否决。
歼-10?
太金贵,而且空间太小。
运-20?
宝贝疙瘩,还没捂热乎呢,谁敢拿去冒险?
最终,一个略显苍老,却又无比可靠的身影,浮现在了所有航空人的心中。
“轰-6吧。”刘建国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出了答案。
这个名字一出,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沉默了。
轰-6“轰炸机”。
脱胎于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图-16的“老将”,华夏空军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典范。
它老了,飞得不高也不快,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它充满了感情。
因为它是这个国家战略空军从无到有,最忠诚可靠的基石。
“平台够大,能装下我们想要的一切设备。
我们对它的气动和结构了如指掌,闭着眼睛都能拆装。”
刘建国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最重要的是,它皮实,耐操!
就算被电磁脉冲打坏了几个零件,凭我们飞行员的技术,滑翔也能滑翔回来!”
“就它了!”
李援朝一锤定音,“老刘,改装任务,交给你们西飞!
要什么给什么,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我只有一个要求——快!”
“保证完成任务!”
刘建国猛地站起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
三天后,西飞设计所,一号总装机库。
空气里依旧是熟悉的液压油和金属的味道。
一架刚刚从部队调拨过来的轰-6K,静静地停放在机库中央。
它的身旁,是一间临时搭建的玻璃会议室,里面人头攒动。
西飞几乎所有的核心设计师、结构工程师、航电专家都到齐了。
会议室的主位,却坐着一个与肃杀氛围格格不入的年轻人。
许燃。
他的面前,是一台连接着投影仪的笔记本电脑。
巨大的幕布上,正展示着一份密密麻麻,复杂到让人头皮发麻的改装方案PPT。
“许顾问,您看!”
主讲人是赵鹏,被许燃在歼-8项目上彻底“征服”的年轻设计师。
此刻,他正像个向老师展示满分考卷的小学生,激动得满脸通红,唾沫横飞。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要在轰-6K的机身内部,加装一套覆盖全频段的电磁信号传感器阵列,一套高带宽数据记录仪,还有独立的供电和冷却系统……”
他指着PPT上如同人体经络图般复杂的布线设计图。
“最大的难点是布线!
为了避免信号干扰,所有的数据线都必须用特种屏蔽材料包裹,而且要重新开凿内部结构。
这几乎等于要把飞机的‘内脏’全部掏出来,再重新装回去!”
“还有结构加强,为了挂载这些新设备,我们至少要增加三十七根加强筋,重新进行应力计算。
初步估计,整个改装工程,加上后续的静力测试,最快……也需要六个月。”
赵鹏说完,骄傲地挺起胸膛,期待地看向许燃。
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一个把效率压榨到极限的方案了。
西飞为了这个任务,几乎抽空了所有在研项目的人手,两百多名顶尖工程师,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攻关团队。
整个会议室里,所有的专家都用混合着敬畏和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年轻人。
他们都在等待这位“许顾问”的评价。
许燃平静地听完,目光从凝聚了上百人心血的PPT上扫过。
然后,他缓缓地摇了摇头。
两个字,从他嘴里清晰地吐出。
“不行。”
不行?
赵鹏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所有人都愣住了。
刘建国总工程师的眉头,也猛地皱了起来。
他亲自把关的方案,怎么就不行了?
“许……许顾问,”赵鹏的声音都有点结巴了,“是……是哪里有问题?”
许燃没有看他,只是站起身,走到了幕布前。
“太慢了。”
他平静地指着那张复杂的布线图,“而且,你们这种‘开膛破肚’式的改装,是侵入式的。
你们在飞机内部钻的每一个孔,加的每一根线,都会改变飞机本身固有的电磁特性。”
“我们去测试的,是飞机在‘原始状态’下,对外部电磁攻击的反应。
你们这么一改,测出来的,是一架被你们‘手术’过的飞机的数据。
不准。”
不准!
两个字狠狠地扇在了在场所有专家的脸上!
他们光想着怎么把东西装上去,却忽略了改装本身对实验结果的污染!
一针见血!
赵鹏的脸,“刷”地一下就红了,从脖子根一直红到耳后根。
“那……那怎么办?”他像个泄了气的皮球。
“给我一台电脑。”许燃的声音依旧平静。
赵鹏愣了一下,随即把自己刚才用的那台顶级图形工作站,恭恭敬敬地推到了许燃面前。
整个会议室的人,都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
所有人都有一种预感:在歼-8机库里上演过的“神奇操作”,似乎要重现了!
许燃坐了下来,双手放在了键盘和鼠标上。
“为什么要往飞机里面塞东西?”
他开口,像是在问众人,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下一秒。
“啪嗒——!”
鼠标清脆的点击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响起!
电脑屏幕上,精密的轰-6K三维模型瞬间被打开!
许燃的双手,在键盘和鼠标上疯狂地舞动!
清脆的键盘敲击声,如同骤雨般密集地响起!
所有人都傻眼了!
“他在干什么?”
“建模?他要干什么?”
只见屏幕上,许燃没有去动那架轰-6K的模型分毫,而是在飞机的机翼下方,凭空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部件!
流畅的线条,优雅的曲面,充满科幻感的棱角……
一个如同未来战机武器挂舱般的流线型吊舱,以一种匪夷所思的速度,从无到有在他的指尖下成型!
“把所有的传感器、记录仪、电源、冷却系统,全部集成到这个吊舱里。”
许燃的声音冷静,与他手上狂风暴雨般的操作,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设计成标准挂架接口,像挂炸弹一样,直接挂在轰-6的重载挂点上!
需要测试的时候就挂上去,不需要的时候就拆下来!
即插即用,对飞机本体的改动,为零!”
轰!!!
“即插即用”!
所有工程师的脑子里轰然炸响!
刘建国总工程师刚点着的一根烟,“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他浑然不觉!
赵鹏更是张大了嘴,呆呆地看着屏幕上越来越精密的吊舱模型,感觉自己的灵魂都快出窍了!
天才!
这是何等天才的构想!
他们上百个工程师,耗费了几个星期,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往一个拥挤的房子里塞家具。
结果这个年轻人一上来,直接在房子外面,造了一个功能齐全、拎包入住的豪华阳光房!
如果说这只是一个概念,那接下来的操作,则彻底击溃了在场所有人最后的心理防线。
在把吊舱外形设计好之后,许燃的操作没有停!
他按下一个快捷键,吊舱的外壳瞬间变成了半透明!
内部复杂如同艺术品般的结构,清晰地展现在了所有人面前!
“数据总线放这里,走顶层,信号衰减最小。”
“高功耗的记录仪放中段,这里靠近液氮冷却循环的核心。”
“电源模块独立封装,放在尾部,做三层电磁屏蔽,防止干扰传感器……”
他一边说,一边操作,仿佛不是在设计,而是在还原一件早已存在于他脑海中的完美作品!
线路怎么走,接口怎么布局,设备之间怎么散热,甚至连每一颗螺丝该用什么型号,他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你告诉我这是在做方案初稿?
这个完成度,相当于一份可以直接下发给车间,让工人照着图纸就能造出实物的完整施工图!
“我……我操……”
一个年轻的工程师,无意识地爆了一句粗口。
他看着屏幕上那个被许燃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从一个概念,细化到每一根线路的吊舱,感觉自己过去十年学的专业知识,都学到了狗肚子里。
整个会议室,只剩下许燃敲击键盘富有节奏感的“哒哒”声,和一群顶尖工程师越来越粗重的呼吸声。
终于,许燃停下了手。
他将那个足以直接拿去参加国际工业设计大奖的模型,旋转了三百六十度,展示了一遍。
然后,他起身,看着身后一圈已经彻底石化,如同见到了外星人的专家们,平静地说道。
“搞定了。”
“剩下的,就是纯粹的制造工艺问题了。”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皱了皱眉。
“花了三个小时,比我预估的慢了点。”
“噗——”
刘建国总工程师只觉得喉头一甜,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慢?
你管这叫慢?!
我们上百号人,几个星期的工作量,被你用三个小时给彻底颠覆了!
你还嫌慢?!
他看着正若无其事地活动着手腕的年轻人,脸上露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他走上前,用期待的语气说道:
“许顾问……我算求你了。
以后我们再出什么方案,能……能不能先拿来给你过目一下?”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有挫败,有震撼,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不然,太他妈打击人了!”
原本预计至少半年的改装周期,在许燃这个“外挂式”吊舱方案下,被硬生生地,缩短到了一个月!
许燃的脑海中,也同时响起了系统熟悉的提示音。
【叮!提出颠覆性航空工程解决方案,以一己之力,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节省了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成本!】
【评价:完美!你再一次向凡人展示了,什么叫作思维层面上的绝对统治力!】
【奖励:积分+40000!当前总积分764750!】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706/4414913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