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我操!字母表真不够用了!”
西飞一号总装机库里,赵鹏一脚踹在工具箱上,发出一声巨响,手里的设计图纸被他捏得咯吱作响。
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扫过眼前堪称“轰炸机坟场”的壮观景象。
十二架!
整整十二架不同型号的轰-6,从最新的轰-6K到压箱底的老爷机,占据了机库的每一个角落。
“那边那架,负责挂‘许氏’吊舱,内部要加固,咱们暂定代号‘轰-6Z’,电磁侦察的‘侦’!”
“中间那架,负责撒环境传感器,要飞在‘靶机’后面,测数据,代号‘轰-6Y’,远程遥测的‘遥’!”
“还有那架!许顾问说要改成电子干扰机,在焦点区外围模拟‘狐蝠’的信号,妈的,代号‘轰-6D’!”
赵鹏像个疯了的包工头,指点江山,唾沫横飞。
他身后一群年轻的设计师,一个个顶着黑眼圈,头发乱得像鸟窝。
手里不是拿着扳手就是抱着笔记本,表情介于“打了鸡血”和“即将猝死”之间。
军迷圈流传了几十年的老梗,在今天,在此刻成了血淋淋的现实。
为了满足许燃的年轻人的各种变态要求,他们真的快把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用完了。
“赵工,飞控所的孙总工来了,脸黑得跟锅底似的。”
一个助理凑过来,小声汇报。
“来就来!天王老子来了也得等着!”
赵鹏现在天不怕地不怕,他唯一的“神”就坐在不远处临时搭建的玻璃房里。
玻璃房内,许燃正安静地看着一台笔记本电脑。
屏幕上,是整个“天眼”计划的作战空域三维模型。
无数条代表电磁波束的彩色线条,从地面不同的雷达阵列射出,最终汇聚于万米高空的一点,构成了一个绚烂的能量奇点。
在他的身边,坐着西飞总设计师刘建国,和一位面色铁青,穿着一身蓝色工装,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他就是飞控所的孙建业总工程师。
“许顾问,刘总,”
孙建业的开场白没有半句客套,直接把一份文件拍在桌上,“你们的要求,我看了。
我明确告诉你们——不可能!”
刘建国眉头一皱:“老孙,怎么就不可能了?让你改个飞控,又不是让你重新造飞机。”
“改个飞控?!”
孙建业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炸毛了。
他指着窗外巨大的轰炸机,音调都拔高了八度,“刘建我,你摸着良心说,那是飞机吗?
那是一头一百多吨重的,长了翅膀的铁猪!
你现在让我把驾驶员撤了,让它自己飞?
还他妈要飞进雷暴中心一样的电磁区?!”
他喘了口粗气,双手叉腰,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
“我告诉你这玩意儿有多难!
轰-6的气动设计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低速下稳定性差,高空还有跨音速陷阱!
平时靠的是两个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像驯兽师一样,手里攥着缰绳才把它捋顺了!”
“现在你让我用代码去驯这头猛兽?
我需要开发一套全新的、拥有几百万行代码的飞控系统!
要考虑上千种气动姿态下的耦合变量!
要进行几百次风洞试验,几千小时的模拟飞行!
整个流程走下来,没有两年,门儿都没有!”
孙建业一通咆哮,把所有技术难点像倒豆子一样全倒了出来。
他说的是事实,是在场所有人都懂的工程学常识。
给这种老旧纯机械操控的大型平台,开发一套能替代人脑的无人驾驶系统,难度不亚于给一辆拖拉机装上F1赛车的引擎,还要求它在秋名山跑赢AE86。
会议室里,刘建国也哑火了。
他端着茶杯,只觉得嘴里一阵苦涩。
孙建业说得对,这事,确实强人所难。
可时间不等人!
他下意识地看向许燃,想从这个年轻人脸上看到一丝为难。
然而,许燃脸上波澜不惊。
等孙建业说完了,他才不紧不慢地抬起头,扶了扶眼镜,问出了一个让孙建业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的问题。
“孙总工,你的意思是,核心的困难,在于缺少一套能够实时处理复杂气动数据,并进行快速自适应姿态调整的飞控算法内核,对吗?”
孙建业被他这轻描淡写的总结噎了一下,但还是咬着牙点了点头:“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这套内核,全世界能写出来的都没几个!
我们所里最新的项目,也才刚刚……”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许燃打断了。
“哦,那应该就够了。”
许燃平静地说着,转过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屏幕正对着孙建业。
然后,他打开了一个文件夹,里面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压缩包。
压缩包的名字很简单——
《IceBreaker_Core_v3.0.zip》。
“破冰者?”
孙建业愣住了,他扭头看向刘建国,眼神里全是问号,“你们不是在搞电磁测试吗?怎么又扯到飞机除冰上去了?”
不只是他,连刘建国都懵了。
“许顾问,这是……”
“我之前在国防科大做的高空无人机除冰系统的底层架构,改改应该能用!”许燃的解释云淡风轻。
“我把它发给你,你让你的团队,别看外面那层应用接口,直接去看它的核心算法逻辑。
看完,你再告诉我,够不够用。”
说完,他便将压缩包通过内部局域网,直接发送到了飞控所的服务器上。
孙建业将信将疑,满肚子狐疑。
一个除冰软件的内核?
能用来开轰炸机?
你糊弄鬼呢!
他气哼哼地站起身:“行!我倒要看看,你这里面到底卖的什么药!”
说完,他便黑着脸,大步流星地走出了会议室,直奔飞控所设在西飞的临时数据中心。
他身后的几个技术骨干,也赶紧跟了上去。
会议室里,只剩下许燃和刘建国。
刘建国看着许燃,张了张嘴,最后还是化为一声苦笑:“许顾问,你这……葫芦里到底装了多少神仙?”
许燃没回答,只是重新转回电脑,继续优化他绚烂的“电磁焦点”模型。
仿佛刚才发生的一切,不过是一段无关紧要的插曲。
……
飞控所,临时数据中心。
气氛压抑。
孙建业抱着手臂,脸色铁青地站在主屏幕前,看着手下最得力的几个“金牌码农”解压压缩包。
“什么玩意儿……”
一个年轻的程序员小声嘀咕着,“一个除冰软件,核心文件竟然有2个G?里面塞了金子吗?”
“少废话!赶紧分析架构!”孙建业吼了一嗓子。
代码被迅速导入到分析工具中,数以百万计的逻辑结构铺满了整个屏幕。
起初,所有人都带着一丝不屑。
“这……这是它的流体动力学模块?写得倒是挺……挺工整的。”
“咦?他这里用了一个卡尔曼滤波算法来预测机翼表面的温度梯度变化……有点意思。”
可看着看着,所有人的表情,都开始变了。
不屑和轻视,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他们脸上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深的困惑和震惊!
“不对……不对劲!”
负责主攻算法架构的组长,一个戴着厚底眼镜,三十多岁的技术大牛,猛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死死地盯着屏幕上的一段核心代码,像是见了鬼。
“孙总!您快来看这里!”他的声音都在发颤。
孙建业一个箭步冲了过去。
“怎么了?一惊一乍的!”
“您看这个模块!”
组长指着一段被命名为“气动突变自适应补偿”的函数库,手指都在哆嗦,“他……他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非线性的神经网络模型!
这个模型,好像根本不是在简单地预测冰层?
它……它是在实时模拟机翼表面因为结冰,而导致的……气动外形突变!”
孙建业的瞳孔,骤然收缩!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另一个工位上负责硬件接口的工程师也尖叫起来。
“我操!孙总!这边!快看这边!”
他指着一段看似平平无奇的舵面控制逻辑代码,声音都破了音。
“这个除冰系统,它竟然有权限……直接接管飞机的副翼和升降舵!
它……它能在发现结冰导致飞机姿态不稳的瞬间,自动进行……进行微秒级的舵面补偿!!”
轰!!!
孙建业只觉得眼前一黑,整个大脑都“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一个让他遍体生寒的念头,不受控制地从他心底冒了出来!
他猛地推开挡在身前的人,双手撑在控制台上死死地盯着代码的核心,浑浊的眼睛里充满了见鬼一般的骇然!
看懂了。
他终于看懂了!
什么狗屁的除冰系统!
这玩意儿的内核,根本就不是为了除冰!
除冰,只是这个恐怖系统用来“练手”的一个应用场景!
它的真正目的,是构建一个可以处理任何“飞行器气动外形突变”情况下的,超高鲁棒性的……自适应飞行控制系统!
结冰是一种“突变”。
被导弹击中,掉了一边翅膀,是不是“突变”?
飞入高强度湍流,机身发生剧烈抖振,是不是“突变”?
他们飞控所,耗费了上亿经费,组织了上百名专家,正在秘密攻关的,代表着国家下一代战机核心竞争力的“战损飞控”项目……
其最核心最前沿的理论思想,竟然……跟眼前这个“除冰软件”,一模一样!
不!
不是一模一样!
是眼前这个软件的算法架构,比他们那个还在PPT和实验室里挣扎的项目,更简洁!更优雅!更先进!
孙建业的身体晃了晃,他扶住身后的椅子,才勉强没有倒下。
感觉自己的脸火辣辣地疼,像是被人用鞋底子左右开弓,抽了上百个耳光!
他想起了自己一个小时前,在会议室里说的那些话。
“不可能!”
“没有两年门儿都没有!”
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井底之蛙的可笑嘶鸣!
他看着屏幕上署名为“Xu Ran”的软件,嘴唇哆嗦着喃喃自语。
“妖孽……这他妈……真是个妖孽啊……”
一个小时后。
孙建业失魂落魄地走回了那间玻璃会议室。
他没有看刘建国,而是径直走到许燃面前,对着依旧在看电脑的年轻人,“许顾问,我错了。”
这位在飞控领域执掌牛耳,脾气火爆得全院闻名的总工程师,此刻像个犯了错的小学生,声音沙哑充满了羞愧。
服了!
心服口服!
他看着许燃说道:“那个……那个内核,我们适配到轰-6上,最多……最多一个月!”
许燃终于从电脑前抬起了头,他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皱了皱眉。
“太慢了。”
孙建业:“……”
他只觉得喉头一甜,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706/441491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