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越民国,我成了一名军阀的儿子 > 第 82 章 逃离东北,前往上海!

第 82 章 逃离东北,前往上海!


1929  年10月初,东北的寒风已如刀锋般凌厉。

海拉尔城外,一片荒凉的雪原上,一支由马车、牛车、人力车组成的队伍缓缓前行。

队伍中,有穿军装的白俄官兵,有裹着毛毯的妇孺,也有背着工具箱的技工。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惊恐、疲惫,却也透着一丝希望。

这支队伍,是柯罗夫中校组织起来逃离东北的白俄逃难人群。

柯罗夫骑在一匹瘦弱的战马上,紧握缰绳,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前方的道路。

他的身后,是一面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布条横幅,上面用俄语写着一行大字:“到关内去!到洛阳去!那里有我们的未来。”

这是他亲手写的标语,也是他对同胞们发出的号召。

自他们的死对头重新占领中东路后,开始对东北白俄展开“清洗”。

柯罗夫敏锐的意识到:留在东北,只有死路一条。

他曾在海拉尔亲眼目睹红俄特工将白俄铁路工程师和铁路上的白俄工人们拖上卡车,押往不知何处。

也曾在教堂里,听着白俄老人们低声啜泣,说他们的儿子被带走后再无音讯。

他明白,红俄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白俄人的。

而张少帅的谈判,更像是一场背叛。

他们这些人为东北军服务多年,如今却被抛弃在历史的尘埃中。

半个月前,柯罗夫在军营里召集了手下最信任的军官,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

“我们不能再等了。”他在会上说,“东北已经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红俄不会放过我们,张将军连自己都顾不上了。唯一的选择,是离开东北。”

“可我们能去哪?”有人问。

“去洛阳。”柯罗夫坚定地说,“那里有米哈伊尔上校,他现在接受了洛阳司令刘鼎山的雇佣。”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的说:“米哈伊尔上校说,洛阳急需技术人才、军事顾问,甚至雇佣兵。他已经派人联系过我们,希望我们可以去洛阳生活。而且,米哈伊尔上校说了,会派人接应我们的。”

“洛阳?”有人皱眉,心有不甘地问道:“可您不是说,那不是更远离我们的家乡?更远离我们的祖国了?”

柯罗夫沉默片刻,随后沉声道:“我们已经没有家乡了,俄国也已经不是我们的祖国。我们是流亡者,但流亡不等于死亡。我们要活下去,为我们的孩子活下去。”

他的这番话,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在逃离东北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更多的逃难同胞。

看到这些同胞,柯罗夫中校脑海中忽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带更多的人到洛阳去,是不是就算立功了?

想到这里,柯罗夫越来越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于是,他命令手下的骑兵,到处打探同胞们的消息,想尽一切办法将他们都聚集在一起。

为了完成这件事,他让手下的骑兵们到处给同胞们宣传:

“如果你不想被红俄人带走,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在寒冷的东北街头挨饿,那就跟我走。洛阳,有工作,有安全,有未来。”

他的行为,很快也引起了其他逃难队伍的注意。

各个聚集起来的逃难队伍,都有一个头目。

这些人都派人找上柯罗夫中校,将信将疑地向他打听洛阳的消息。

当得知身为白俄贵族的米哈伊尔上校,已经领着在上海的同胞到洛阳定居后,这些人暂时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于是,在柯罗夫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白俄家庭加入南迁队伍。

在逃亡过程中,他将整个迁徙过程组织得井井有条。

为了避免引起红俄与东北当局的注意,他将难民分为小队,分批从不同路线南下。

就在柯罗夫带着大批难民即将离开东北之际,一个意外的惊喜降临了。

一天清晨,队伍刚刚离开一座被废弃的铁路小镇,几名穿着深色大衣、操着浓重俄国口音的男子骑马追了上来。

“柯罗夫中校在吗?我要找柯罗夫中校!”其中一人高声喊道。

柯罗夫猛地勒住马缰,转头望去。

在手下骑兵的指引下,柯罗夫中校很快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同胞。

因这个同胞,就是几个月前代表米哈伊尔上校,找他商议去洛阳的使者。

柯罗夫愣住了,一时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让他喜的是,对方出现在这里,说明米哈伊尔上校和那位刘司令,没有因为他的拒绝而生气。

可让他惊的是,对方怎么会出现的这个及时?

那名男子策马上前,看到柯罗夫后翻身下马,快步走到柯罗夫面前,敬了个标准的军礼:“柯罗夫中校,我们奉米哈伊尔上校之命,前来接应您和同胞们,欢迎你们前往洛阳。”

柯罗夫怔怔地望着对方,眼神中闪过震惊、欣喜、激动,甚至有一丝不敢相信的惶恐。

下一秒,他猛地从马上跳下,几步冲上前,紧紧抱住那人,声音哽咽地说道:“上帝啊……你们真的来了……你们真的来了!我以为……我以为你们不会再来了……”

他的声音颤抖,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最终还是夺眶而出。

周围聚集起来的白俄难民们,看到这一幕,纷纷围拢过来。

当得知这是从洛阳赶到这里,专门来接应他们逃离东北的使者后。

有人低声哭泣,有人默默擦泪,更多人则开始低声议论:“米哈伊尔上校的人来了……”

“我们终于可以有个家了……”

“洛阳……真的存在……”

柯罗夫紧紧握着那名接应军官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不停的感谢着对方。

之后,他抬头望向远方,仿佛已经看到了洛阳城的轮廓,心中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心与希望。

过了一会儿,柯罗夫中校神情激动的望着周围的同胞们,语气激昂的大喊道:“走吧,同胞们!我们终于有家了。”

原来,作为穿越者的刘镇庭,当然知道中东路事件后白俄人的下场。

所以,即便被柯罗夫中校等生活在东北的白俄人拒绝他的邀请后,他也没有放弃这些可以帮助他快速壮大起来的力量。

这些人里,刘镇庭看重的,不单单是军事素质过硬的白俄军人。

更看重的是,这些人里还有很多技术工人、知识分子!

相比从德国等欧洲国家雇佣技术工人来比,这些白俄人用起来是最方便、最放心的!

有了这些人的加入,洛阳乃至河南,都会快速发展起来的。

所以,中东路事件爆发后,他就命令米哈伊尔上校的人常驻在大连港,随时准备接应该逃难的白俄人。

当得知白俄人开始逃难后,米哈伊尔上校的人就开始主动寻找这些逃难的队伍。

就这样,他们都被米哈伊尔上校的人带到了大连港,准备乘船逃离东北,前往上海。

历史上,大连港由于其特殊的国际地位(日本控制),成为许多白俄人的逃亡通道之一。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98/4414897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