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天道奇人榜第十五名——风清扬!
“只要不是欺师灭祖,我怎会不原谅你。”
“师父虽寡言,却最是心软!”
“以他老人家的本事,若真要捉你回去清理门户,你还能在大理琅嬛玉洞与李秋水厮混这些年吗!”
“你啊!”
无崖子身形轻颤。
“师姐是说……师父早已原谅我?”
天山童姥道:“不然呢?”
“你能活到今日?”
无崖子声音发颤:“师姐可知师父如今在何处?”
天山童姥道:“昊天部传来消息,师父已回缥缈峰。”
“命我带你回去。”
无崖子难以置信:“此话当真?”
天山童姥嗔道:“自然!”
“随我回去向师父请罪!”
“人生苦短。”
“我们逍遥派众人离散数十载,该团聚了。”
无崖子眼眶泛红。
“好!”
“师姐!”
“我随你回缥缈峰!”
“但回去前,必先诛杀丁春秋!”
“若不除此孽徒,我无颜见师父!”
天山童姥点头:“好!”
“我与你同赴少林!”
“定要了结这孽障!”
忽见天边金光闪现。
二人同时望去。
天道奇人榜上又添新名。
看清名字时,皆露惊色。
无崖子更是怔在原地。
“沧海师妹竟……”
天山童姥细看榜单对小师妹李沧海的描述。
也不禁讶然。
昔日,师尊的谋划,她略知一二。
她亦知晓小师妹李沧海后来被师尊送往吐蕃国。
然而,万万没想到——
小师妹竟衍生出双重人格。
更豢养了众多面首男宠。
年幼时的李沧海,天真烂漫。
谁曾想,如今竟成了这般模样。
简直比李秋水更加……不堪……
无崖子凝视着天道奇人榜上关于李沧海的记述。
整颗心仿佛被狠狠揪住。
他心中的白月光,究竟遭受了何等苦难,才会沦落至此……
无崖子目睹这一切,心痛如绞。
……
西夏皇宫深处。
一袭白衣的李沧海端坐庭中,仰望着天穹上的榜单。
霎时间,她仿佛变了个人,嘴角泛起冰冷笑意。
周身骤然爆发出一股霸道气势。
「荒谬!」
「什么双重人格!」
「本宫从未改变!」
这时,一名内侍惊慌失措地冲了进来。
「太后!太后……」
李沧海目光一寒,冷冷扫去:「慌什么!」
内侍浑身发抖:「太后……国师他……失踪了……」
李沧海猛然起身。
手掌一抬,一股恐怖吸力骤然爆发。
内侍瞬间被凌空抓起!
她死死掐住对方咽喉,将人悬在半空。
「再说一遍!」
此刻的李沧海暴戾之气冲天。
那内侍满脸涨红,喉间挤出破碎的音节:「太……后……」
转眼间。
内侍便气绝身亡。
李沧海随手甩开 ,眼中杀意沸腾:「来人!」
「传本宫的面首!」
……
宋蕃交界之地。
鸠摩智仰望天穹中新上榜的太后李沧海。
眼中闪过一丝慌乱。
他在太后身边蛰伏多年……
吐蕃太后的性情变幻莫测,时而温婉可人,时而暴戾凶残。
鸠摩智未曾料到,太后的体内竟似寄居着两个截然不同的灵魂。
思及此,他的惧意更深。
旁人或许不知这位太后的可怖之处,但他却深知其手段。
这些年来,但凡对太后稍有不敬者,皆已命丧黄泉。
他曾亲眼目睹她因一言不合,便屠尽三十六名宫廷侍从。
太后的武学修为,已至骇人听闻之境。
在吐蕃国内,鸠摩智的武功本已罕逢敌手。
然而,这所谓的“无敌”,唯独排除太后之外。
如今,鸠摩智虽获天道赏赐的《大梵真经》,原想借此闭关修炼,或能稍稍拉近与太后的差距。
可此番太后亦登上天道奇人榜,且名次远超于他。
经此机缘,她的实力必将更上一层楼。
鸠摩智明白,自己终究无法逃脱她的掌控。
除非她大发慈悲,主动放他一马。
更令他胆寒的是,太后背后竟站着逍遥子这等位列天道无双榜第四的绝世强者。
一念及此,他再也按捺不住,当即决定动身前往大理国天龙寺。
传闻中,段氏一族的六脉神剑便藏于寺内。
若能将其带回献给太后,也算不虚此行。
届时,即便太后降罪,也不至于过于严苛。
然而,这个念头刚起,鸠摩智仍不自觉地打了个寒战。
他身形如风,转瞬消失在山林深处。
……
大宋都城临安,皇宫深处。
宋帝赵佶凝视着天道奇人榜上“李沧海”之名,眼中掠过一丝兴味。
他向来醉心于诗词歌赋,登基多年,最钦慕的并非雄韬伟略的帝王,而是李煜那般才情卓绝之人。
自天道揭露李煜实为逍遥子后,赵佶便对其魂牵梦萦。
倒非因逍遥子意图颠覆大宋,而是他将这位文武双全、通晓天书、精研仙术的传奇人物,视作毕生仰望的典范。
赵佶自诩才华横溢。
更是醉心于修仙问道之事。
甚至,给自己加封了道君皇帝的尊号!
如今天机显现诸多绝世高人。
天下第一的卿云仙,仙武双修的隐世强者。
创立逍遥派的祖师逍遥子。
皆是他朝思暮想的人物。
此刻。
他又见逍遥派中人登临天榜。
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转头对身旁的童贯言道:"爱卿且看。"
"这逍遥派当真非同寻常。"
"李沧海贵为吐蕃太后,执掌吐蕃朝政,还蓄养无数面首男宠。"
"真乃世间奇女子也。"
童贯闻言连忙躬身附和:
"陛下明鉴,李沧海确是奇女子无疑。"
虽口中称是,心下却不以为然。
他曾在边疆浴血奋战。
这些年来。
吐蕃、西夏屡犯大宋边境。
意图颠覆大宋江山。
不知多少大宋将士殒命敌手。
可叹。
这位九五之尊竟浑不在意。
面对欲亡大宋的逍遥子反而心生仰慕。
见到其女李沧海更赞不绝口。
实在荒谬至极!
若逍遥子阴谋得逞。
赵佶必将沦为 之君!
大宋百年基业将毁于一旦!
思及此处。
童贯暗自叹息。
这位大宋天子才情卓绝,待臣宽厚。
唯独,不似人君之相。
但他区区一个宦官。
这些怨怼只能深埋心底。
若敢妄言。
即便皇帝素来仁厚,也难保不会龙颜大怒!
赵佶面露感慨,轻叹道:"不知何时才能与逍遥子 共叙。"
童贯闻言暗自摇头。
官家啊官家,您未免想得太简单了。
那逍遥子不取您性命已是万幸,怎可能还与您 言欢?
莫非您这是在物色酒伴不成?
童贯腹诽不已。
这时,一名小太监快步进殿,躬身禀报:"启禀官家,国师到了。"
赵佶顿时喜形于色:"国师回朝了?快宣!"
小太监领命退下。
片刻后。
一位身着深蓝道袍的中年修士缓步而入。他发髻高挽,手持拂尘,气度超凡脱俗,令人见之不由心生敬意。
道人微微欠身:"见过陛下。"
既未称臣,亦不自称贫道,言辞间透着几分孤高。
赵佶却丝毫不以为忤,反而起身相迎:"国师总算回来了!这些日子朕甚是挂念。"
这般热切态度,让侍立一旁的童贯忍不住偷瞄了眼国师,又急忙低头。
这位国师深不可测,纵是黄学士也难以望其项背。
"劳陛下记挂。此次南海之行一切顺利。"
国师语气淡然,举手投足间自有一派仙风道骨。
赵佶欣慰道:"平安归来便好。国师快快请坐,与朕细细道来。"
国师坦然入座,赵佶亦归主位,唯余童贯静立一旁。
赵佶关切问道:"国师离朝这两月,朝中尚算安稳。只是这天道月前 三榜..."
“无双榜上竟无国师之名,着实令朕意外。”
中年道人神色平静:“九州大地,人才济济。”
“贫道未入天道无双榜,自有天意。”
赵佶笑道:“国师所言极是!”
“以国师的修为,即便不是天下第一,也必然名列前茅!”
“或许,这天道奇人榜上,国师便能独占鳌头!”
道人微微摇头,抬眼望向天穹中的榜单,眸中精光一闪。
“陛下,天意难料。”
“贫道对这奇人榜并无兴趣。”
赵佶笑道:“对对对,国师实力超然,何须天道评说。”
道人淡淡道:“若不能胜过那天下第一卿云仙,上榜又有何意义?”
赵佶眼神一亮:“国师知晓此人?”
道人摇头:“贫道也是从天道榜单上才知,世间竟有此等人物。”
……
大明京城。
街边茶舍内。
叶卿云望着刚刚上榜的李沧海,神情略显讶异。
李沧海……
昔日那个如精灵般的小女孩,而今竟成这般模样?
他曾见过她一面,那时她才六岁。
转眼七十年,当年的小姑娘,已成吐蕃太后。
更令人意外的是,她豢养无数面首,甚至身具双重人格。
叶卿云不由轻叹。
茶舍四周,议论纷纷。
李沧海的一生,确实充满传奇。
以太后之尊,豢养几个面首本不足为奇。
可她不仅私养众多,更兼双重人格,自然引人注目。
“这位吐蕃太后,当真非同寻常!”
“是啊!”
“逍遥子座下四徒,个个不凡!”
“可七十年过去,逍遥子竟仍未覆灭大宋。”
“这其中莫非另有缘由?”
“听闻那大宋皇帝赵佶对朝政漠不关心,终日沉迷修道成仙。”
“大宋国师林灵素在朝中地位极高。”
“他创立的神霄道是大宋第一道门,门下弟子皆尊其为羽化真仙。”
“哼……什么羽化真仙,不过是个妖道罢了!”
“若真有仙人之能,为何天道无双榜上不见其名?”
“要论天下第一仙,当属卿云仙人!”
“没错!正是如此!”
叶卿云听到众人谈论大宋国师林灵素,心中略感惊讶。
林灵素这名字似曾相识,却一时想不起在何处听过。
此时,天穹金光再现。
又有新的人物登上榜单。
【天道奇人榜第十五名——风清扬!】
【身份:华山派剑宗传人,昔年 独孤求败的隔世弟子,精通独孤九剑,武艺超绝,剑法通玄,常年隐居华山后山。】
【当年剑气之争时,他被气宗设计骗往异地成亲,未能参与决战,致使剑宗惨败。】
【返回华山后,见大势已去,自知无力挽回,愧疚之下隐居思过崖,封剑归隐,誓言不再涉足江湖纷争。】
【华山首席弟子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正是由他所授。】
【风清扬之奇,在于其超然独世,以他之能,若当年执意争夺掌门之位,无人可阻,但他却能放下名利,隐退山林,此等心性,世间少有。】
【奖励:天级中品丹药悟道丹,服之可一朝顿悟,大道可期。】
“呵……”
“又是一位华山派的高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64/4416721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