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五运六气(一)
《接上一章》
(ps:这个内容是最难的,我也不想绕过去。但是我实在不知道这些内容,如何写出趣味性,以及如何有故事,所以大篇幅的专业内容,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内行能够看懂的,欢迎多多交流。)
启楚继续讲五运和六气的内容。
“五运是仍旧采用其体之天数(奇数)五而为运数(此可喻为太阳系之上层级关系)。”
“这里的意思是说,天地人三才关系的天,因为十天干是十数,所以折中一下,为5数。”
“简而言之即为五行的“土、金、水、木、火”之行运所统。也就是说,五运六气之中。五运就是指的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的五种记录符号。”
“六气是采用其用之地数(偶数)而为气数(此可喻为地球表面与大气层之间的状态)。”
“因为地支为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折中之后为六个,所以就是六气,可以说是天地人三才之中的地。”
“然后加上阴阳学说,其于阴阳为三阴三阳,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
“然后加上六气,其于六气为“风、热(暑)、湿(雨)、火(温)、燥、寒”。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巴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阴厥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这个可以看得出来,这所说及的,就是一幅时空的图示,所以若不画出图形作结合理解和记忆,光凭以上的文字,是很难理解和推衍的。现将上述与下图示结合作理解,就能更好地作推衍了(图,后补,有心的可以自己先画一个)。
这里所谓的“合之奈何”的“合”图,也是与地支化合相关联的,如图示中的正三角关系,有如共同构成一个正六角星形。
图中的子午,其于五行,本是相冲的关系,相冲中除了季土部分,也有相克之义,却十二折六数画走到了一块,这叫克中有合,上下化合。
八字中,冲去忌神为吉,冲去喜神为凶。
五神之说,各家各说,不尽全同,此以“生我者为喜,我生者为用,克我者为忌,我克者为仇,同我者为闲”为准则。
又举例如“申子辰”之合,为“水、土长生在申,帝旺在子,(死在卯),墓在辰”,此为五行长生帝旺。所以,学医者,不能没有易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指导基础。
所以,要学习和理解这个五运六气,首先要明白易学体系里的干支化合。在八字的干支化合中,有些学说又分有合化与只合不化之别。故此,了解相关的干支化合,是有必要的,它是运气学说的重要而又基础的组成部分。
《五运行大论篇》:“首甲定运,余因论之。”“子午之上,少阴主之;……;已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德者也。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之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学者要注意里面所说的阴阳之序,自少阴以至厥阴,不合阴阳,因其于人而言之阴阳可数而推,而天地之阴阳以象而谓。其指运之所主为天干一阳一阴,或一阴一阳而化合,而地支之阴阳而言:子午者,为阳水、阳火;辰戌者,为阳火、阳水;寅申者,为阳木、阳金:丑未者,四季阴土;等等,皆非一阴一阳之位合于一处,故谓不合阴阳。
《类经》释言:“子年之上,君火主之。又如君火司气,火本阳也,而反属少阴;寒水司气,水本阴也,而反属太阳之类,似皆不合于阴阳者也。”
又《素问》的《阴阳离合论篇》说:“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类经》释:“此言天地之阴阳,无不合于人者。如上为阳,下为阴,前为阳,后为阴,皆其理也。然而三阴三阳,其亦有不相应者,故疑以为问。”“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类经》释:“谓阴阳之道,合之则一,散之则十百千万,亦无非阴阳之变化。故于显微大小,象体无穷,无不有理存焉。然变化虽多,其要则一,一即理而已。是以人之三阴三阳,亦岂有不应乎天地者哉?此上二节义,又出五营运大论,详运气类四。”
《五运行大论篇》:“岐伯曰:所谓上下者,岁上睛见阴阳之所在也。左右者,诸上见厥阴,左少阴,右太阳:……”,此及之后的小段“岐伯曰:厥阴在上,则少阳在下,左阳明,右太阴:……”,均可参看“天元纪三阴三阳合图”,而后便知此图的简便之处和重要性。
《五运行大论篇》:“帝曰:动静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得会也。”
此文,已用文字方式,明确表述了一幅无形的图象,为作容易理解,特依文字所蕴涵的画图示之。
“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迷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这段说明了天与地、动与静的无形与有形的运动与变化的规律。可想而之,这在现今科技的古代的古中国先圣们,早就已经知道并说及了地球于天体是圆的动的,于地内人为用为方的为静的一种相对论,是天体运动与变化的规律性。
这里说一说七曜、七政、七星之间的区别。
日、月、星都叫醒,日、月和火、水、木、金、土五星合称七曜,旧时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即指目(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镇星)七大星体。
《书·舜典》:“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装弱集解引马融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口正日;第二曰主月法:第三口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
七星,则多指北斗七星。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凭)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这段说明了古先圣们,早已知道并说及了地球于天体是在太虚之中,并凭受大气所包举。“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今虚而生化也。……”这个说明了地球处在太虚之中,其之间所包围的大气层里面,也生化出来的六气和变化规律性。这个对应于人体身上,也能体现出疾病症状也表现出来的特征。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帝曰:间气何如?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
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不当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这段,说明了天地虽无脉可诊,然而人可以脉诊,天地可以胜复而推之,于人亦然。此已明确了依此间气之期,而能知其死生之逆顺的方法了。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帝曰:病生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帝曰:主岁何如?歧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帝曰:善。”
制者,为五行之所克而为制胜者也。侮者,有如五行之反侮也。这个可以可以重复观看五行生克的知识点。
但是为了让大家能够看的懂,看的明白这里将五行生克等要点再重复说说,以便学者理解。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亢乘:其一,反生为克;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其二,泄多为克: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盛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灭;土能生金,金多土虚(或泄)。(以相生之某一方太过而言的,多之一方为胜。)
五行反侮: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士荡;水能克火,火列水干:火能克金,金多火息。(这是以相克的克一方不及而言的,是一种反克反制的一种现象。说法虽有两种,其实道理是一样的,此只录入一种说法。)
举例,2010年,岁为庚寅,天干庚的运气属金运,于八字四柱或本身的五行也属阳金,地支寅的运气属少阳相火,本身的五行属阳木,庚为阳干为太过,寅也为阳支,若再加上月柱或日时柱的干支之五行数属,就能看出其质与量之多少。寅年的左右,左为丑太阴湿土,右为卯阳明燥金,其于人脉的对应,为右手之寸关部。如此,庚寅年,为中太商金运,上司天为少阳火,下在泉为厥阴木。则庚年之上下对应于人之脉象为右手之寸关部的上与下候,寸中之候以应阳明燥金。若非此相应之脉类,为属违其气,不当位或不当应等而为病。另,此又属运克气,为不和,于变化为较大。另,运有大中小,运气之运为化合之运,属于中运,八字四柱学说内有大运与小运或流年运,为十年一大运,一年一小运。另,里面还存在着克生、胜复、盛衰、太过不及等多重“三角”关系,这种关系有如内部小范围的天地人一样。当然,这只不过是笔者的个人见解而已,仍以原文为要。
《五运行大论篇》:“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帝曰:病生之变何如?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帝曰:主岁何如?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邪,寡于畏也。帝曰:善。”
这里就是说明五行中本位与生克侮之间的“三角”关系。制者,克制也:所胜者,所克者也,己众彼寡,此胜彼败。
在五行的理论之中,有一种说法叫无三不成几。
大家可以简便理解成,三足鼎立的一种态势,因为三比较稳定。
所以来说,讲五行的生克,一般都是从三方分析,而不会单独的拿出两种比较谁克谁,谁生谁。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57/4416996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