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为他恢复名誉
袁小华说完后,柳万锋示意他出去。
他走后,柳万锋拿出了一叠纸:“大家传阅一下,这是七公司保卫科科长蔡明的口供。他在狱中亲口承认了是张秋娇指使他陷害水运生的。”
这个口供是公安分局林局长给的,当然是复印件,但柳万锋认为够了。
大家看完后,柳万锋问谢书华:“你对蔡明的口供有什么感想?”
谢书华淡淡地说道:“它仅仅是复印件,不具有法律效力,说明不了什么。”
柳万锋有点生气了:“你认为是假的?”
“这倒不是。我们办案讲究的是真凭实据,讲究的证据的有效性,复印件不能作为平反依据。”
柳万锋没有想到谢书华如此横蛮无理,一条道走到黑。
他轻轻敲了一下桌子:“我想一个领导干部在错误的面前还是需要有清醒的认识,错了就是错了,为什么不敢承认呢?明明是冤假错案,如果我们依然没有勇气平反,既是对当事人的不公平,也是工作上的严重失职。”
他加重语气说道:“水运生案件就是一个典型的冤假错案。七公司原总经理张秋娇陷害副职,制造冤案,需要负法律上的责任。她的情况,我将如实向检察院汇报,但是作为局主管部门,在这起冤案中也是要负责任的,你的行为毕竟给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种伤害是不可逆转的。”
柳万锋终于发怒了:“我没想到,谢书华同志对自己的行为不仅没有任何愧疚,相反还极力反对平反,违背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道德要求,我建议给予谢书华同志警告处分。如果谢书华同志继续阻拦,在班子会上无法达成共识,我上报到总部,由总部来裁决。我相信公道在人心。”
柳万锋讲的话非常重了。
如果把局班子会的矛盾上交的话,谢书华就不是警告处分了,有可能是双开: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追究他的法律责任也是没有问题的。
当年这起案子是总部系统一个大案要案,在全体党员干部大会上进行了通报的,现在突然冒出是假案,责任人没有任何责任,是讲不过去的。
其实,柳万锋提出警告处分,也是在保护谢书华,因为一个人不能因为同一件事而受到二次处分。
相比较而言,建工局的处理是比较轻的了。
然而,在谢书华眼里,警告处分也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拼命阻挠平反。
他没想料到的是,柳万锋的讲话在其他常委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大家都在批评谢书华的言行。
其中常务副局长康东风言词最为激烈。
他非常气愤怒斥道:“七公司在总经理张秋娇的操控下,任意关押殴打职工,一个公司副总经理竟然被保卫科长打成精神病,柳局长也一度被张秋娇手下的人关起来了,七公司简直成了人间地狱,真是耸人听闻,闻所未闻。这样的企业还算是企业吗!?”
康东风瞪着谢书华说道:“作为局主管领导,偏听偏信,草率办案,给一个好端端的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竟然没有任何悔改之意。我建议班子会不要提处理意见,报总部,由总部去处理。我个人同意为水运生同志平反。”
柳万锋见谢书华态度始终很强硬,就说道:“我同意康局长的意见,我们就不提了吧。鉴于平反水运生案,大家意见不统一,有的认为这是假的,根据局议事规则,少数服从多数,大家举手表决吧。”
结果大家都纷纷举起手。
谢书华本来不愿意举手的,考虑到众怒难犯,再说他举不举手都不影响通过,他最终还是举起了手。
在会上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陈首明。
水运生案是在他任局长期间办理的,很大程度也是他授意谢书华办理的。
主要原因是张秋娇又哭又闹,闹得他苦不堪言,只好同意了。
再说吧,他对水运生的印象也非常不好,认为不是一路人,把他整下去,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水运生平反了,他也逃不脱责任。
他开始也想反对的,但听了袁小华的证言之后,又看了蔡明的交代,立即意识的确是一个假案。
无论他同意不同意,都改变不了最终的结果。
如果他仍是局长,会是什么结果呢?
自然张秋娇依然平安在位。
她的光辉形象依然在建工局大地上闪耀,照亮全体职工的心。
水运生永远没有翻案的可能。
可惜他不是了,只能非常痛苦地接受现实。
会议结束后,柳万锋要秦俊倩把会议纪要整理出来,连同袁小华的讲话视频和蔡明的交代材料上报总部。
一般来说,建工局为下面职工平反是不需要报总部的,但这里涉及到二个问题:
一是这个案件当年总部也是发了通报的,在系统内影响很大。
二是张秋娇是总部的英模,现在又因受贿问题在押,总部很关注,所以她出现的新问题,需要让总部知道。
最重要的是,水运生案涉及到二个人的责任问题,一个是原局长,现副局长陈首明,另一个人就是主管领导谢书华。
虽然会议纪要中没有提他们的责任问题,但两人是总部管理的领导干部,最终处理权在总部。
当然,建工局可以建议。
这个建议,总部也会很重视和尊重。
他们不说,说明他们内部有分歧,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总部收到建工局上报的材料后,非常重视。
他们派出了一个华组长为首的纪检小组前来建工局调查。
华组长在询问谢书华时,他依然坚持水运生案真实有效论。
他说道:“袁小华的话根本不可信。他应该是收了柳万锋的钱才会如此说。”
为了检验真假,华组长等人单独找了袁小华问话。
他说的跟以前说的没有任何变化。
华组长凭直觉,感到此人还是真实可信的,应该没有金钱方面的牵扯。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蔡明的交代。
它最能说明问题。
但是,总部毕竟是企业,在公安机关提审犯人基本上不可能。
谢书华也正是看到这一点,反复强调复印件不能当证据使用。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38/5033789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