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十二岁金科状元,权倾朝野! > 第078章 朝廷只需做三件事

第078章 朝廷只需做三件事


刘夫子和两名差役几乎是小跑着,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生怕稍有耽搁,便会惹恼了那位端坐高堂的知府大人。

陆明渊的步履却依旧从容,不疾不徐。

穿过喧嚣的街市,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知府衙门。

那朱漆大门在夕阳余晖下显得格外庄重,两尊石狮子雄踞门前,仿佛无声地昭示着此地的威严。

门前的差役见到知府大人的腰牌,立刻恭敬地打开了大门,引着他们鱼贯而入。

衙门内,却是一片截然不同的景象。

青砖铺地,廊庑深远,树影婆娑,只闻鸟鸣虫嘶,不见市井喧嚣。

穿过几重院落,侍童引着他们来到了一间书房前。

书房门扉半掩,雕花窗棂上映着屋内摇曳的烛光。

刘夫子和两名差役止步于门外,神色紧张,而陆明渊,却被那侍童引了进去。

一踏入书房,陆明渊便觉一股微凉的气息扑面而来,与门外的喧闹彻底隔绝。

他的目光迅速扫过屋内。

书房极大,四壁皆是书架,密密麻麻地堆满了卷宗和书籍。

靠窗的案几上,笔墨纸砚整齐摆放,案头还叠着几份公文。

主座之上,一位身着官袍、气度威严的中年男子端坐其上,正是杭州知府周泰。

他双目炯炯,不怒自威,此刻正将目光投向陆明渊。

一旁,陈风则恭敬地站立着,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当陆明渊的身影完全出现在周泰的视野中时,这位素来沉稳的知府大人,眼神竟是微微一亮。

眼前这个少年,虽不过十岁稚龄,却已然仪表堂堂,身姿挺拔如松。

他没有寻常孩童的稚嫩与怯弱,也无读书人的迂腐与酸气。

眉宇间是一股化不开的沉静与从容,眸光清澈而深邃。

他一身朴素的青衫,洗得发白,却更衬得他遗世独立的风骨。

周泰心中暗自赞叹。

果真如陈风所言,这陆明渊周身透着一股正气,非但不丑陋,反倒清俊非凡,顾盼间自有一番气度。

这等面相,即便放到殿试上,也绝不会因外貌而失分。

他心中原本对“状元之相”的最后一丝疑虑,此刻也尽数消散。

陆明渊没有辜负他的期待。

他进入书房后,没有左顾右盼,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局促与紧张。

他只是平静地走向书房中央,然后微微弯腰,拱手行礼。

“学生陆明渊,拜见知府大人,拜见陈大人。”

他的声音清朗而平静,没有一丝颤抖,更没有刻意的讨好。

那份不卑不亢,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一个读书人的风骨。

周泰和陈风对陆明渊的态度都非常满意。

周泰轻轻咳嗽了两声,那侍童立刻心领神会,悄无声息地走了过来,向屋外示意。

刘夫子等人虽然心有不甘,却也知道此刻不是久留之地,只得按捺住心中的好奇与担忧,随着侍童退出了书房,并将门扉轻轻合上。

书房内,只剩下周泰、陈风和陆明渊三人。空气中瞬间弥漫开一种无形的紧张与期待。

陈风此时才敢开口,他上前一步,望着陆明渊,语气中带着几分敬重与急切。

“陆明渊,你那篇策论《论大乾积弊与革新之策》,是何人教导?又或者,是你一人所写?”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陆明渊,生怕错过少年脸上的任何一丝表情。

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它关乎着这篇惊世之作的归属,更关乎着陆明渊未来的前程。

陆明渊闻言,并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静静地抬眼,先看了看陈风,又转向周泰,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笑意。

“是我一人所写如何,有人教导又如何?”

周泰闻言,眼中锐利的光芒一闪,眉毛微微皱起。

这少年,着实有些意思。

寻常学子此刻,莫不是诚惶诚恐,恨不得立刻将文章的来龙去脉倒个干净,生怕开罪了上官。

可这陆明渊,却反其道而行之,竟敢这般回话。

周泰的嘴角,却在这一刻微微上扬。

他顿时提起了对陆明渊的兴趣,这不合常理的回答,反而让他觉得这少年深不可测,大有文章。

他将手中的试卷轻轻放下,接过了话茬,主动开口道。

“好一个‘如何’!”

周泰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丝欣赏。

“若是有人教导,你直说便是。本官以杭州知府之名,以我周泰的官声为保,必定给他求一个州郡知府!如此大才,岂能埋没于乡野?”

他的目光再次转向陆明渊,眼神中多了几分炽热。

“但若是你一个人所写,那便更好了!你便将这篇策论的其余部分,那些寥寥千字未能尽述的方略,好好说上一说,为本官,为大乾,详细说上一说!”

周泰的身子微微前倾,语气带着一股不可置疑的庄重与承诺。

“本官同样以杭州知府之名,以我周泰的性命为保,若是你说出了实论,说出了足以治国安邦的方略,本官保你一个三甲进士,甚至……甚至是那状元之位,也未必不能争上一争!”

书房内,烛光摇曳,墨香氤氲。

周泰的话语如同惊雷,在陆明渊耳边炸响。

三甲进士,状元之位!

这是多少读书人穷尽一生也无法企及的荣耀,此刻竟被这位封疆大吏如此郑重地,亲口许诺。

陈风在旁边听得心潮澎湃,他深知知府大人的这些承诺意味着什么。

那可不是随口说说,而是赌上了知府的官声乃至身家性命的重诺!

陆明渊的目光深邃如海,他望着周泰,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

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他能够真正登上大乾王朝政治舞台的契机。

然而,他只是轻描淡写地回道。

“大人此言当真?”

周泰的瞳孔微微一缩。

他见过太多的人,有在自己面前战战兢兢的下属,有巧言令色的幕僚,也有恃才傲物的名士。

可他从未见过这样一个少年。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周泰的声音愈发沉凝。

“本官以一府之印,四品之身,岂会与你一个黄口小儿戏言?”

陆明渊微微颔首,切入了正题。

“大人,学生策论之中所言‘漕海一体’,其核心并非简单的二者并举,而在于明确其‘体’与‘用’,定其‘公’与‘私’。”

“何为体?国之根本为体。漕运,事关京师粮仓,北疆安危,此乃国本,绝不可假手于人,更不能依赖于变幻莫测之海运。”

“故学生以为,漕运之能,当专于‘公’。凡朝廷调拨之军粮、官俸、赈灾之粟,皆由漕运承之。”

“朝廷当固漕运,浚河道,优待漕卒,使其成为一条稳固、高效、完全由朝廷掌控的‘官道’,此为固本之策。”

周泰缓缓点头,目光中透出思索。

将漕运的功能限定在“官用”,这便解决了漕运耗费民力过甚,与民争利的问题。

思路清晰,直指要害。

“那何为用?”

周泰追问道。

“民生百业为用。”

陆明渊不假思索地答道。

“海运,风高浪急,利厚亦险大,非朝廷所宜亲自涉足。当尽归于‘私’,归于天下商民。”

“朝廷所要做的,不是下海与民争利,而是立规矩、设关卡、收其税,引万国之财,以充国库,以济民生。此为开源之法。”

“公私分明,体用各异……”

周泰喃喃自语,眼中光芒越来越亮。

“说得好!但你策论中所言,‘愈禁则利愈厚,愈厚则人愈铤而走险’,此言虽是至理,然海寇之患,历朝历代皆为心腹大患。”

“一旦开放海禁,万千商船出海,鱼龙混杂,巨寇大盗混迹其中,朝廷水师有限,如何能一一甄别?如何能保海疆安宁?”

这便是最核心的质疑。

也是朝堂之上,海禁派最坚实的理由。

陈风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这个问题若是答不好,那篇策论写得再天花乱坠,也只是纸上谈兵。

陆明渊却笑了。

那笑容很淡,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自信。

“大人之忧,在于将商与寇,视为一体。以为商船多了,海寇便会多。然学生看来,二者实为死敌。”

“哦?”周泰眉毛一扬,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大人请想,这海上之寇,所劫掠者为何?不正是那些往来贸易的商船么?”

“海上最渴望海疆靖平,航路安稳的,不是朝廷,而是那些将身家性命都押在船上的海商!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海寇,断的正是所有海商的财路!”

“所以,学生之策,名为‘以商制商’,实为‘以商制寇’!”

“朝廷只需做三件事。”陆明渊伸出三根手指,神情笃定。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07/441832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