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十二岁金科状元,权倾朝野! > 第093章 我们陆家村的根,在何处?

第093章 我们陆家村的根,在何处?


村里的族长陆厚德,带着几位头发花白的族老,满面红光地走了进来。

“明渊侄孙在家吗?”

陆厚德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陆从文连忙起身相迎,恭敬地将几位老人请进了屋。

“族长,几位叔公,快请坐。”

陆厚德摆了摆手,目光灼灼地落在陆明渊身上,那眼神,像是看着一块绝世的美玉。

“不坐了,不坐了。从文啊,我们是来请明渊去祠堂的。”

“去祠堂?”

陆从文一愣。

“对!”陆厚德重重地点头,脸上是前所未有的严肃与郑重。

“明渊高中府试案首,此乃我陆家村百年未有之荣耀!理应去祠堂,祭告先祖,将这份喜讯,上禀于列祖列宗!”

这本是应有之意,陆明渊自然不会拒绝。

在陆厚德和几位族老的带领下,陆明渊随着父亲,再次来到了村东头的陆家祠堂。

这座祠堂比陆家的老宅还要古旧,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在岁月的侵蚀下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息。

祠堂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常年不散的香火气息。正堂之上,密密麻麻地供奉着陆氏一族的先祖牌位。

繁琐而庄重的祭祀流程再次走了一遍。

上香,叩拜,献上祭品,聆听族长诵读祭文。

整个过程,陆明渊都表现得一丝不苟,神情肃穆。

他能感受到,周围的族人们,看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敬畏与期望。

这种期望,沉甸甸的,压在他的肩上。

祭祀完毕,族人们渐渐散去,陆厚德却留了下来,他遣散了所有人,只留下了陆明渊和陆从文父子。

祠堂里,光线透过雕花的窗格,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无数尘埃在光柱中飞舞。

陆厚德领着陆明渊,走到了祠堂最深处,那里供奉着一块被擦拭的油光发亮,却显得最为古老的牌位。

“明渊,你可知,我们陆家村的根,在何处?”

陆厚德的声音,带着一丝历史的沧桑。

陆明渊摇了摇头。

陆从文也面露疑惑,他只知道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却从未深究过源头。

陆厚德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浑浊的眼中,流露出一丝向往,一丝不甘,还有一丝深埋的骄傲。

“我们陆家村,并非江陵县的土著。我们的根,在千里之外的清河郡!”

“清河郡?”

陆明渊心中一动。

“没错。”陆厚德的声音微微颤抖。

“我们,是清河陆氏的分支。大乾王朝七大世家之一,簪缨世族,书香门第的清河陆氏!”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在陆明渊和陆从文的耳边炸响。

陆从文更是瞠目结舌,结结巴巴地道。

“族……族长,这……这是真的?我们……我们是那个清河陆氏的人?”

“千真万确。”

陆厚德的目光落在那个古老的牌位上,充满了敬畏。

“这上面供奉的,便是我这一支的先祖。当年,先祖乃是清河陆氏的嫡系子弟,只可惜……唉……”

他摇了摇头,脸上满是痛惜。

“先祖年轻时行差踏错,沾染了赌博的恶习,败坏了家风,输光了家产。”

“清河陆氏家规森严,连续三代未能出一个秀才的旁支,便会被逐出宗族,迁往别处。”

“我这一支,便是因此……被逐出了陆家,流落到了这江陵县,在此地扎根繁衍,至今已有百年。”

陆明渊静静地听着,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终于明白,为何父亲,乃至整个陆家村,都对科举有着如此偏执的执念。

这不仅仅是为了光耀门楣,更是为了……回家!

“族长,”

“被逐出宗族,可还有回去的可能?”

陆厚德猛地转过身,一双老眼死死地盯着陆明渊,那眼神中,燃烧着一团压抑了百年的火焰!

“有!”

他一字一顿,掷地有声!

“祖训有云,被逐出的分支,若后辈之中,能有人考中进士,光耀门楣,便有资格持族谱,返回清河,认祖归宗!”

“进士……”

陆厚德的目光牢牢锁定在陆明渊身上。

“明渊!你不一样!你县试、府试皆是案首!这等天纵之才,百年难遇!”

“一个进士,对别人来说是登天之难,但对你来说,我相信,只是时间问题!”

“只要你中了进士,我们这一支,就能堂堂正正地回到清河!”

“就能将先祖的牌位,重新请回陆氏本家的祠堂!明渊,这是我们陆家村百年来的夙愿啊!”

老族长的声音,在空旷的祠堂里回荡,带着哭腔,充满了无尽的期盼。

陆明渊看着眼前这位激动得浑身颤抖的老人,看着父亲那震撼而又渴望的眼神,再回头望向那满堂的牌位。

他忽然感觉到,自己穿越而来,所要背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兴衰,更是整整一个支脉,上百年的屈辱与期望。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陆厚德,对着父亲,也对着这满堂的列祖列宗,郑重地躬身一拜。

“族长放心,父亲放心。”

“孙儿明渊,定不负所托!”

陆厚德浑浊的老眼中,瞬间涌上了湿热的雾气。

陆从文站在一旁,早已被这惊天的秘闻震得心神恍惚。

清河陆氏,簪缨世家……这些只在说书人嘴里才能听到的字眼,竟与自己这个泥腿子有着血脉关联。

他看着自己年仅十岁的儿子,那瘦削的肩膀上,压着整个支脉百年的屈辱与期盼。

一股莫名的酸楚与骄傲涌上心头,让他眼眶一热。

许久,陆厚德才平复下激动的心情,他亲自领着陆明渊,将那块最古老的先祖牌位重新擦拭了一遍。

从祠堂里走出来,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陆明渊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忽然觉得,脚下的这条路,与来时似乎有了些不同。

从踏出祠堂的那一刻起,他便承载着整个宗族百年夙愿的希望。

陆明渊没有回家,而是脚步一转,朝着村东头的赵夫子家走去。

门口十几名孩童正在院子里摇头晃脑地背着《三字经》,声音稚嫩,却也朗朗上口。

看到陆明渊的身影出现在院门口,原本喧闹的院子瞬间安静了下来。

“明渊哥!”

一个七八岁的孩童惊喜地叫了一声。

紧接着,所有的孩子都站了起来,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他们的眼神里,有崇拜,有羡慕,更有发自内心的尊敬。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一个府试案首,对于这些刚刚启蒙的孩童来说,便如天上的文曲星一般,遥远而璀璨。

陆明渊微笑着对他们点了点头,穿过人群,走进了里屋。

赵夫子正伏在案前,手持一管狼毫,凝神静气地练习着书法。

他写的是小楷,笔力遒劲,自有一番风骨。

听到脚步声,赵夫子并未抬头,只当是哪个顽皮的学生闯了进来,淡淡地说道。

“毛躁什么?回去把《论语》再抄十遍。”

“先生。”

陆明渊轻声唤道。

这熟悉而沉稳的声音,让赵夫子持笔的手微微一顿。

他缓缓抬起头,当看清来人是陆明渊时,先是一愣,随即,那双略显疲惫的眼睛里,便绽放出难以言喻的光彩。

“明渊……你来了。”

赵夫子慢慢地放下手中的毛笔。

他仔仔细细地打量着陆明渊,仿佛要将这个自己最得意的学生,重新认识一遍。

“坐,快坐。”

他指了指一旁的竹椅。

陆明渊依言坐下,恭敬地行了一礼。

“学生见过先生。”

“好,好啊!”

赵夫子连说了两个“好”字,脸上的笑意再也抑制不住。

“府试案首!明渊,你可真是……真是给了为师一个天大的惊喜啊!”

他站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我早就知道,你非池中之物,县试案首已是难得,没想到……你竟能再夺府试案首!哈哈哈哈!好!痛快!”

陆明渊谦逊地笑了笑,说道:“都是先生教导有方。若非先生当初提醒学生,策论需切合时弊,言之有物,学生也不可能写出那篇文章。说到底,这份功劳,先生当居首位。”

“诶!”

赵夫子闻言,却停下脚步,摆了摆手。

“明渊,你也不必过谦,你的那篇文章,为师虽然无缘得见,但其中的分量,我却是知道的!”

赵夫子走到陆明渊面前,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能让杭州知府周泰大人,连夜写就奏折,为你请赏!这已是天大的殊荣!”

“更何况,这份请赏的奏折,竟是请动了咱们浙直总督,胡宗宪胡部堂亲自上书朝廷!”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07/441832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