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学生有信心,再夺一魁首!
次日清晨,天光微熹。
王家祠堂,庄严肃穆。
祠堂内供奉着王氏历代先祖的牌位,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高处,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家族百年来的兴衰荣辱。
王厚海换上了一身深色的锦袍,神情肃然,亲手点燃了三炷高香,递到陆明渊手中。
“渊儿,跪下。”
陆明渊没有丝毫犹豫,整理衣袍,双膝跪在了蒲团之上。
“王氏列祖列宗在上,不肖子孙王厚海,今日携外孙陆明渊,前来祭告。”
“此子聪慧敏学,已得功名,光耀门楣。今特告慰先祖,佑我王氏,血脉延绵,家业昌盛。”
王厚海的声音苍老而洪亮,在空旷的祠堂中回荡。
陆明渊手持高香,对着那满目的牌位,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
额头触及冰凉的青石板,一股血脉相连的奇异感觉油然而生。
他仿佛能看到,这无数牌位背后,是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是他们一代代的积累与奋斗,才有了今日的王家。
站在一旁的王氏,早已是泪流满面,用手帕捂着嘴,不敢哭出声来。
这个场景,她曾在梦中幻想过无数次,如今终于成真。
祭祖仪式结束,王家的气氛彻底热烈了起来。
傍晚时分,整个清远县的王氏族人,无论嫡系还是旁支,凡是能沾上边的,都赶来了王家府邸。
三进三出的大宅院,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庭院里,廊道下,大厅中,到处都是攒动的人头,人声鼎沸,觥筹交错,热闹非凡。
陆明渊被王厚海带着,穿梭在人群之中,不断地有长辈或同辈过来见礼。
“这位便是明渊贤侄吧?果然是一表人才,少年英杰!”
“明渊,我是你三表叔,以后若是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渊哥儿,我叫王景浩,比你大两岁,以后可要多亲近亲近。”
一张张或热情、或谄媚、或好奇的面孔,一声声或真心、或客套的称呼,如潮水般向陆明渊涌来。
他始终保持着温和的微笑,应对得体,不卑不亢,让一众王家人暗暗称奇。
看着眼前这林林总总不下百人的庞大家族,陆明渊心中感慨万千。
这就是古代的氏族吗?
仅仅是清远县的一个豪门,便有如此规模。
那些盘踞在江南、中原的千年世家,若是举办一次宗族大会,又该是何等遮天蔽日的景象?
他终于深刻地理解了,为何寒门难出贵子。
这不仅仅是资源和人脉的差距,更是一种根植于血脉的集体力量。
一个家族的子弟,从出生起就拥有无数的后盾和退路。
他们可以试错,可以得到最好的教育,可以轻易地接触到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企及的层面。
而寒门子弟,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错一步,便是万丈深渊。
这恐怖的积累,才是世家豪门屹立不倒的真正根基。
家宴过后,陆明渊一家在王家又住了两日,才动身返回江陵县。
王厚海亲自安排了车马和护卫,并让王景轩备上了厚礼,一路将他们送回。
回到江陵县陆家村时,已是腊月二十七,年味渐浓。
陆家的动静,自然也惊动了整个陆家村。
陆氏一族听闻陆陆明渊如今已是名动湖广的“双魁首”,还被封了男爵,整个宗族都沸腾了。
过年那几日,陆家村的老宅,门槛几乎要被踏破。
陆氏族人,无论远近亲疏,都提着礼物赶来拜年。
整个陆家村都沉浸在一种异样的亢奋之中,所有人看向陆明渊的眼神,都充满了敬畏与巴结。
“明渊啊,你可是我们陆家几代人里最有出息的!以后我们可都指望你了!”
“是啊是啊,明渊,你二叔家的那个堂弟,脑子也还算灵光,你看能不能让你老师提携提携?”
“明渊,你看看你四爷爷家里,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你现在是大人物了,可不能忘了本啊……”
面对这些或明或暗的请求,陆明渊只是微笑着,一一应付。
他既没有当场答应任何事,也没有板着脸得罪任何人。
只是用一些“日后若有机会”、“还需看机缘”之类的场面话,将事情圆滑地推了过去,维持了所有人的体面。
这份远超年龄的沉稳与练达,让陆从文和王氏看得既欣慰又心疼。
喧嚣的春节过后,陆家村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陆从文和王氏也回到了江陵县城。
他们的“双魁楼”和纺织铺子,因为陆明渊的名声,生意愈发红火,每日里忙得脚不沾地。
陆明渊则告别了父母,返回了林家的府学,重新投入到了书山文海之中。
春去夏来,时间一晃即逝。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陆明渊几乎将林家那浩如烟海的藏书翻了个遍。
他不再局限于四书五经,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诸子百家、农田水利、兵法韬略、奇闻异志、前朝史记。
无数的知识如同涓涓细流,汇入他的脑海,最终形成了一片深不见底的汪洋。
他所掌握的知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恐惧的地步。
许多时候,就连林家的几位先生前来考校,都会被他问得哑口无言,最后只能抚须长叹,自愧不如。
这一日,夏蝉初鸣,陆明渊合上了手中的最后一本《舆地纪胜》,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感觉,时机差不多了。
他找到了正在院中品茶的林家三爷,林天元。
“三爷。”
陆明渊躬身行礼。
林天元放下茶盏,温和地笑道。
“明渊啊,今日怎么有空来我这儿?可是读书遇到了什么难题?”
在他看来,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早已是林府上下公认的“小怪物”,寻常的学问,根本难不倒他。
陆明渊摇了摇头,平静地说道:“学生想参加六月份的院试。”
“噗——”
林天元一口茶水直接喷了出来,也顾不得擦拭,震惊地看着陆明渊,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你说什么?院试?”
他的声音都变了调。
“是。”
陆明渊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眼神清澈而坚定。
林天元猛地站起身,在大理石铺就的地面上焦躁地来回踱步,一边走一边说。
“胡闹!简直是胡闹!明渊,你可知院试意味着什么?那是通往‘士’的门槛!一旦考过,便是秀才,见官不跪,免除徭役,是真正的读书人了!”
他停下脚步,语重心长地看着陆明渊。
“你今年才多大?十一岁!县试、府试连夺双魁首,已经是前无古人的奇迹了。”
“老夫知道你天资绝顶,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你如今的声望已经足够高了,何不再沉淀一两年?”
“将根基打得更牢固一些,明年,不,后年去考,也才十三岁,照样能名动天下!”
林天元是真的为陆明渊着急。
大乾王朝立国数百年来,十一岁的秀才,屈指可数,每一个都是载入史册的妖孽人物。
可那些人,哪一个不是三四岁开蒙,有当世大儒亲自教导,家族倾尽所有资源培养出来的?
陆明渊的天赋固然惊人,可毕竟出身寒微,接触真正系统性的高等教育,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年。
如此仓促地去考院试,万一失手,对他的名声和心气,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个道理,林天元比谁都懂。
然而,陆明渊只是静静地听着,等他说完,才缓缓开口。
“三爷的爱护之心,明渊心领。只是,学生已有十足的把握。”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林天元一愣,看着少年那双深邃的不像孩子的眼睛,心中的焦躁竟莫名地平复了几分。
他皱眉道:“十足的把握?院试的主考官乃是浙江省的提学学政,皆是进士出身,眼光何等毒辣。”
“考的也不仅仅是经义,更有试帖诗、策论,对学识的广博与深度要求极高。你……”
“学生明白。”
陆明渊打断了他的话,语气依旧平静。
“学生有信心,再夺一魁首。”
再夺一魁首!
这五个字,如同一道惊雷,在林天元耳边炸响。
他彻底呆住了。
他想过陆明渊是自信,是年少轻狂,却从未想过,他的目标,竟然是院试的案首!
这是何等狂妄,又是何等气魄!
沉默了许久,林天元长叹一声,重新坐回了石凳上,端起已经凉了的茶,一饮而尽。
“你……真的决定了?”
“决定了。”
“也罢,也罢!”
林天元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眼中闪过一抹决然。
“你这小子,天生就不是池中之物。”
“半个月后,院试!”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607/4418325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