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突袭
“皇儿刀下留人!”太后忽然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和担忧。
赵胜神色微微一顿,他转头看向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太后略作停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接着说道:“皇儿,陈其櫂虽罪不可赦,但如此残忍之刑,恐引得百姓议论,于皇儿名声有损啊。”
赵胜的眉头紧紧皱起,他沉默了片刻,显然是在思考太后的话。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母后所言极是,儿臣险些冲动行事。那便改赐毒酒,留他全尸吧。”
陈其櫂站在一旁,听着太后和赵胜的对话,脸上露出了一丝冷笑。他冷眼看着赵胜,说道:“不用你们假慈悲,我陈某一条命,换你们也不好过!”
说罢,他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瓶,毫不犹豫地仰头吞下。
刹那间,陈其櫂的身体猛地一颤,他的脸色变得惨白,七窍开始流血。鲜血顺着他的脸颊流淌下来,染红了他的衣襟。
侍卫们见状,急忙上前查看,但陈其櫂的身体已经软绵绵地倒在了地上,显然已经断气。
“陛下!他死了。”侍卫惶恐地向赵胜禀报。
“陛下!我等万死,明明已经搜过身的…”
“好了!朕不怪你们”
赵胜看着陈其櫂的尸体,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呵呵!这狗贼身上居然藏着毒药,倒是让他死得轻松了一些。”
他挥了挥手,示意侍卫将陈其櫂的尸体带走,“将其妥善安葬,莫要让他的尸体玷污了这皇宫。”
…
北疆,长城边,边疆守军驻扎地,一片萧瑟与肃杀之气弥漫。
“侯将军!皇城传来陛下旨意,让你去一趟匈奴腹地。找到匈奴可汗,与其谈判。”一名兵卒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地禀报。
侯君集闻言,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随即恢复了平静。他缓缓开口道:“哦?圣旨拿来本将看一下。”
那兵卒不敢怠慢,连忙将圣旨呈上。侯君集接过圣旨,展开细看,嘴角渐渐泛起一抹笑容。
“哈哈!不愧是陛下,如今朝廷处处都需要用钱,派本将军去匈奴腹地走一趟,既能威慑一下匈奴,又能顺便弄点物资回来,真是一举两得啊!”侯君集大笑道。
一旁的时迁见状,好奇地问道:“侯将军,陛下圣旨上到底说了些什么?”
侯君集将圣旨塞到时迁手中,笑道:“你自己看看便知。”
时迁急忙接过圣旨,仔细阅读起来,只见上面写着:“命侯君集前往匈奴腹地,面见匈奴可汗,以我朝之威,震慑其心。若有机会,可适当索取一些物资,以充国库。”
时迁看完圣旨,不禁咋舌道:“我去!这不是让将军您去武力震慑,再顺带讹一点……啊呸!不能这么说,应该说取一点物资嘛。”
…
匈奴王庭大帐内,烛火摇曳,青铜兽炉中升腾着袅袅青烟。十余名部落首领分列两侧,帐内弥漫着凝重的气氛。
"报——"一名斥候疾步入帐,单膝跪地,"启禀大可汗,各部首领已悉数到齐。"
匈奴可汗端坐在虎皮王座之上,身披狼裘大氅,腰间悬挂着镶金弯刀。他缓缓抬起鹰隼般锐利的眼眸,扫视帐内众人。
左贤王图伦克上前一步,抚胸行礼道:"大可汗!如今漠北连年干旱,牛羊折损近半,各部粮仓已见底。若再不筹措物资,恐怕..."
"本汗知道。"匈奴可汗沉声打断,手指轻叩案几,"前些日子,大周派一万步兵。在我们眼皮底下抓走了陈其櫂那个废物,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做到这些。说明大周边关守将,是个厉害人物。"
图伦克眼中闪过一丝锋芒:"大可汗莫非畏战?我匈奴铁骑纵横草原数十载..."
"放肆!"匈奴可汗拍案而起,帐内顿时鸦雀无声。他缓步走向悬挂的羊皮地图,沉声道:"本汗所虑者,是周军新筑的十二座烽燧台,每三十里一设,日夜有人值守。"
右谷蠡王出列进言:"大可汗明鉴。据探子回报,大周边关守军虽有二十万之众,但分散在八处关口。若我军集中兵力突袭一处..."
匈奴可汗凝视地图良久,突然转身:"图伦克,各部能集结多少兵力?"
"回大可汗,"图伦克胸有成竹地答道,"本部可出三万精骑,加上其他六部,共可集结八万铁骑。另有王庭直属的五万狼骑随时待命。"
帐内众首领闻言,纷纷露出振奋之色。骨咄禄可汗却神色凝重:"周军边关守将何人?"
"侯君集。新上任的守将"图伦克答道,"前几日陈其櫂被从草原抓走,统兵的人就是他。"
匈奴可汗眼中精光一闪,手指重重点在羊皮地图的某处:"传本汗令:三日后各部会盟于阴山南麓。命斥候先行探查云中、燕门两郡粮仓位置。"
他环视众人,声音陡然转厉:"记住——此战只为劫粮,不得恋战。若遇周军主力,立即撤回!"
"遵大可汗令!"众首领齐声应诺,帐内回荡着铿锵的誓言声。
匈奴可汗独自立于帐外,望着南方的星空,喃喃自语:"侯君集...本汗倒要看看,你能否拦住我匈奴铁骑。"夜风拂过,吹动他腰间佩刀的流苏,发出细碎的声响。
…
楚地,一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这里的人们热情豪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一座宏伟的宫殿中,荀彧正一脸凝重地看着坐在王座上的赵云天,他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楚王殿下,您可明白下官的意思?”
赵云天面无表情地盯着荀彧,沉默片刻后,突然冷笑一声:“这么说,陛下是没打算把皇位让出来了?”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不屑和不满,似乎对赵胜的决定早有预料。
荀彧见状,连忙解释道:“楚王殿下,陛下并非不愿让出皇位,只是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复杂的因素,还需从长计议。”
然而,赵云天显然并不买账,他猛地站起身来,大声说道:“这天下,本就是有能者居之!赵胜一个庸君,有何德何能占据那个位置?依本王来看,荀先生您不如跟随本王,等本王登临大位,必定会封您为丞相,荀先生意下如何?”
荀彧眉头微皱,他没想到赵云天会如此直接地提出这样的要求。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楚王殿下,您这是当真要与朝廷作对,兴起刀兵吗?”
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忧虑和无奈,毕竟同室操戈对于大周的江山社稷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赵云天却不以为然,他冷笑道:“荀先生,您不必如此担忧。本王此举并非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是为了天下苍生。赵胜昏庸无能,大周在他的统治下已经民不聊生。本王若能取而代之,必定能让大周重现昔日的辉煌。”
荀彧摇头叹息,他知道赵云天的野心已经膨胀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他苦口婆心地劝道:“楚王殿下,同室操戈只会让大周陷入内乱,对陛下和您来说,最后的结果都不会好。大周的江山姓赵,您若是执意兴兵对抗朝廷,最终受益的绝不会是您啊!”
"荒唐!本王坐拥三十万雄兵,岂会惧怕朝廷。"赵云天面沉似水,右手紧握腰间佩剑,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他嘴角泛起一抹冷笑,眼中寒光闪烁,"回去告知赵胜,本王绝非陈其櫂那般无能之辈。。赵胜派你来充当说客,妄图让本王交出兵权,终生当个闲散王爷,简直痴人说梦!"
赵云天猛地拍案而起,案几上的茶盏应声而碎。"本王乃是先皇嫡传血脉,他不过是庶子之后。虽靠奸臣扶持登上皇位,如今诛杀奸臣,也算有些功绩,但也不该长期霸占皇位不下。这天下,本该就是本王的!"
荀彧见状,面色愈发凝重。他整了整衣冠,沉声道:"殿下若执意如此,下官也无话可说。然而,还望殿下深思熟虑。一旦战乱爆发,天下生灵涂炭,百姓何其无辜?届时即便殿下获胜,得到的也不过是残垣断壁的江山。殿下可曾想过,三十万将士的性命,千万百姓的安危,都将因殿下一时意气而毁于一旦?"
"本王顾不得这些!"赵云天厉声喝道,眼中燃烧着嫉妒的火焰,面容已变得狰狞可怖。"若不想如此,那就让赵胜速速退位,将皇位让与本王。否则,休怪本王不念叔侄之情!"
"皇位已定!想让陛下主动退位,绝无可能。"荀彧挺直腰杆,不卑不亢地说道,"不如这样,楚王殿下可随下官回京一趟。您贵为陛下的长辈,可亲自与陛下商议。如此,也免得与下官在此纠缠不休。陛下向来敬重殿下,定会以礼相待。"
"大胆!朝廷使臣。"殿侧一名武将拍案而起,对着荀彧怒目而视,"你这是在威胁我家王爷吗?"
荀彧环顾四周,目光在楚国众臣脸上扫过,最后定格在那名武将身上。"怎么了?我的话有何问题?本官奉旨前来,只为避免兵戈之祸。若楚王执意要战,那便是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荀彧冷笑连连,"你们就是想和朝廷开战!"他猛地一挥衣袖,转身背对赵云天,显是已无商量余地。
“来人!送客”
殿中侍卫立即上前,对荀彧做了个"请"的手势。
荀彧长叹一声,拱手道:"既如此,下官告退。还望殿下三思。"
说罢,转身大步离去,背影在殿外刺目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孤寂。
…
“云长兄!这一次可能要麻烦你了。”荀彧一脸凝重地看着关羽,眼中透露出些许无奈。
关羽见状,连忙问道:“文若兄!难道与楚王的谈判没有成功吗?”
荀彧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那楚王,简直就是油盐不进啊!他仗着自己有三十万兵马,根本不把陛下放在眼里。”说罢,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关羽闻言,眉头微皱,沉声道:“哼,这楚王如此狂妄,妄为皇室!他若真当上皇帝,大周江山也要毁在他手。如此不顾百姓死活…”
荀彧摇了摇头,道:“目前还不能确定,但他如此嚣张跋扈,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如今看来,恐怕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问题了。”
关羽抚了抚自己的长须,朗声道:“那便战好了,他虽有三十万兵马,但某家也有五万精兵,这优势还是在某家这边。”
荀彧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缓声道:“云长兄切不可掉以轻心啊,那楚王帐下可是有众多能征惯战的猛将,其三十万大军更是实力超群,绝非泛泛之辈。所以,我们务必做到万无一失,方能有胜算在握。”
关羽颔首表示赞同,沉声道:“文若兄所言甚是,某这便去部署,加固营垒,囤积充足的粮草,同时派遣斥候严密监视楚军的一举一动,绝不能让他们有机可乘。”
话刚落音,只听得一声高呼:“报!”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一名斥候如疾风般冲入大帐,单膝跪地,抱拳禀报:“启禀将军、军师,据属下探查,距离我军十里之外,有一支军队正在集结。”
关羽眉头微皱,追问道:“对方究竟有多少人马?是否为楚王的军队?”
荀彧紧接着问道:“那大纛之上所打的是何旗号?”
斥候赶忙回答道:“回禀将军、军师,那大纛之上确实打着刘字旗,但属下难以确定这是否就是楚王的人马……”
关羽略作思索,沉声道:“既然如此,你再去打探清楚,务必查探清楚对方的底细。与楚王的交战定在三日后,本将军就给他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其集结好兵马。”
斥候领命而去。关羽和荀彧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
关羽猛地站起身来,在营帐内急速地来回踱步,他的眉头紧皱,满脸忧虑地说道:“这楚王,为了争夺皇位,竟然开始勾结外人了……”
荀彧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关羽,等他把话说完,然后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关羽的看法。接着,荀彧说道:“云长兄,我们应当立刻向陛下求援,请求陛下派遣援兵前来支援我们。”
两天后的清晨,一名斥候急匆匆地闯进了营帐,向关羽和荀彧报告道:“将军、军师,经过仔细侦察,我们发现那支打着刘字旗的军队,正是楚王暗中联合的刘英势力。他们已经与楚王的兵马会合,现在总共有四十万之众啊!”
关羽听闻这个消息,心中猛地一沉,他的眼神变得异常冷峻,紧紧地盯着斥候,说道:“四十万……这么多敌人,看来这一仗确实不好打啊。”
荀彧却显得比较冷静,他沉思片刻后,分析道:“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毕竟是临时联合起来的,他们的军心未必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整齐。云长兄,我认为你可以先派遣一小股精锐部队去骚扰敌军,挫败他们的锐气。”
关羽听了荀彧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赞同道:“好,就依文若兄之计行事。”说罢,关羽立刻下令召集精锐士卒,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地向敌军营地发起突袭。
夜色如墨,关羽挑选的精锐士卒悄无声息地靠近敌军营地。他们手持利刃,眼神坚定。一进入营地,顿时喊杀声起,敌军从睡梦中惊醒,乱作一团。
刘英麾下的士兵大多未曾经历过这般突袭,瞬间慌了阵脚。
而楚王的军队虽训练有素,但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了个措手不及。关羽的精锐部队在营中横冲直撞,见人就砍,敌军死伤无数。
然而,敌军人数众多,很快便稳住了阵脚,开始组织反击。关羽的士兵们陷入了苦战,但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依旧奋力拼杀。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天色渐亮。关羽深知不能恋战,立刻下令撤退。
此次突袭,虽未能给予敌军致命打击,但也成功地挫败了他们的锐气,让敌军不敢再小瞧这五万精兵。
关羽带着士兵们安全撤回营地,荀彧迎了上来,说道:“此役虽未全胜,但已让敌军胆寒,接下来我们再寻破敌之策。”关羽点了点头,眼神中透着坚定。
…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386/503405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