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龙城雅丹引绿飘(一)
林风背着半旧的登山包,站在龙城边缘的公路旁,风尘仆仆的脸上满是疲惫,却难掩眼底的兴奋。车轮扬起的黄沙还在空气中弥漫,远处的雅丹地貌像一群沉默的巨兽,横亘在戈壁之上,在夕阳的余晖里泛着土黄色的光。
“小伙子,这龙城雅丹可不是谁都能随便进的,你一个人来这儿干啥?” 旁边开着破旧皮卡的老周探出头,操着一口带着西北口音的普通话问道。老周在这一带跑运输多年,见多了来雅丹探险的人,但像林风这样背着大包,一看就是要长期待着的,倒是少见。
林风抹了把脸上的灰尘,笑着回答:“大叔,我是来这儿做生态调研的,想看看能不能给这儿种上点绿色。”
老周一听,忍不住笑了:“种绿色?小伙子,你怕不是不知道这儿的情况吧。这龙城雅丹,一年到头没多少雨,风还大得能把人吹走,石头缝里都长不出草,还想种东西?别白费力气了。”
林风早就料到会有人不理解,他没再多解释,只是递了根烟给老周,问道:“大叔,您知道这附近有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吗?我想先在这儿住下来。”
老周接过烟,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小村落:“往前开个三五公里,有个龙城村,村里有个老王家开的民宿,你可以去那儿问问。不过条件可不太好,你可别嫌弃。”
“谢谢大叔,不嫌弃。” 林风连忙道谢,背着包朝着老周指的方向走去。
夕阳渐渐落下,戈壁的气温骤降,林风裹紧了身上的外套。走在空旷的公路上,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远处雅丹的轮廓越来越模糊,仿佛融入了夜色之中。他想起出发前,导师对他说的话:“龙城雅丹是我国典型的风蚀地貌,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但也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如果能在那儿成功引种植物,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雅丹地貌有着重要意义。” 当时他满心都是憧憬,如今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才感受到任务的艰巨。
走了大约半个小时,林风终于看到了前方隐约的灯光。走近一看,是一个不大的村落,村里的房子大多是土坯房,零星地分布在公路旁。他按照老周的指引,找到了老王家的民宿。民宿是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几棵白杨树,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
“有人吗?” 林风敲了敲门。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探出头来,正是老王。“你是?”
“大叔您好,我是来这儿做调研的,听老周说您这儿有民宿,想在您这儿住几天。” 林风连忙说道。
老王上下打量了他一番,点了点头:“进来吧,刚好还有一间空房。不过咱们这儿条件简陋,你将就着住。”
林风跟着老王走进院子,院子里收拾得很干净,角落里堆着一些农具。老王把他带到一间客房,房间不大,里面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墙壁上有些斑驳,但很整洁。
“谢谢大叔,这就挺好的。” 林风放下背包,说道。
“晚饭还没吃吧?等会儿一起吃。” 老王说完,便转身出去了。
林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然后走到院子里。夜色渐浓,天空中布满了星星,比城市里看到的要明亮得多。他抬头望着星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闯出一片天地,让雅丹地貌旁也能有绿色绽放。
晚饭很简单,一盘炒土豆丝、一盘凉拌黄瓜,还有一碗小米粥。老王的妻子李婶很热情,不停地给林风夹菜:“小伙子,多吃点,在这儿调研肯定很辛苦,得吃饱了才有力气。”
“谢谢李婶,您太客气了。” 林风笑着说道。
饭桌上,老王和林风聊了起来。老王告诉林风,龙城村一共有几十户人家,大多以放牧和种植一些耐旱的作物为生。这些年,由于气候干旱,草原退化得越来越严重,庄稼的收成也一年不如一年,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以前这附近还有些草,现在你看,到处都是戈壁滩,风一吹,黄沙漫天。” 老王叹了口气,指着窗外说道,“有时候风沙大的时候,房子都能被埋半截。咱们也想过种树,可种了好几次,都活不了。”
林风听着老王的话,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老王的话并非夸张,龙城雅丹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亟待改善的地步。他对老王说:“大叔,我这次来,就是想试试能不能找到适合在这儿生长的植物,要是能成功,咱们这儿以后也能有绿色。”
老王眼神一亮,但随即又黯淡下去:“小伙子,我知道你有心,可这事儿太难了。以前也有专家来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不管多难,我都想试试。” 林风坚定地说道。
晚饭后,林风回到房间,拿出带来的资料和地图,开始研究起来。他带来了大量关于雅丹地貌生态环境的资料,还有各种耐旱植物的介绍。他知道,要在龙城雅丹引种植物,首先要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条件,然后才能筛选出适合的植物品种。
窗外的风声越来越大,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林风看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眼神越来越坚定。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会遇到很多困难,但他不会轻易放弃。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绿色会在龙城雅丹绽放。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风就起床了。李婶已经做好了早饭,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上面卧着一个荷包蛋。
“小伙子,今天要去雅丹里面吗?” 李婶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道。
“嗯,李婶,我想先去里面看看,了解一下情况。” 林风一边吃着面条,一边回答。
“那你可得小心点,雅丹里面地形复杂,很容易迷路,而且手机也没信号。要是走得远,记得带上水和干粮。” 李婶叮嘱道。
“知道了,谢谢李婶。” 林风吃完面条,收拾好东西,背上背包,里面装着水、干粮、指南针、地图、相机和一些调研工具,然后朝着雅丹地貌的方向出发了。
刚走出村子,一阵狂风就迎面吹来,卷起地上的黄沙,打在脸上生疼。林风连忙戴上帽子和墨镜,放慢了脚步。
越往雅丹深处走,地形越复杂。一座座雅丹丘拔地而起,有的像城堡,有的像骆驼,有的像猛兽,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阳光照射在雅丹丘上,形成了明暗交错的光影,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林风一边走,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他发现,这里的土壤大多是沙土,透气性很好,但保水性很差,而且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极低,不利于植物生长。此外,这里的风力很大,经常会刮起沙尘暴,对植物的生长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他拿出相机,不停地拍照,记录下雅丹地貌的各种形态和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他还拿出土壤采样工具,在不同的地方采集土壤样本,以便回去后进行分析。
走了大约两个小时,林风来到了一片相对平坦的区域。他停下来,拿出指南针和地图,确认了一下自己的位置。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不远处的一个雅丹丘脚下,竟然有几株绿色的植物。
林风心里一阵激动,连忙跑了过去。走近一看,是几株低矮的灌木,叶子呈针状,上面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绒毛。他认出,这是沙棘。沙棘是一种耐旱、耐寒、耐盐碱的植物,生命力很强,在沙漠和戈壁地区比较常见。
“没想到这儿竟然有沙棘!” 林风高兴地说道。他仔细观察着这几株沙棘,发现它们虽然长得不高,但枝叶还算茂盛,而且已经结出了一些小小的果实。
他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下沙棘的生长环境、株高、冠幅等信息,然后又采集了一些沙棘的枝叶和果实样本。他想,沙棘既然能在这儿生长,说明这里的环境还是有可能适合一些耐旱植物生长的。
就在林风专注地记录的时候,一阵更大的风刮了过来。他连忙蹲下身,紧紧抱住身边的一个雅丹丘,生怕被风吹走。风裹挟着黄沙,像刀子一样刮在身上,他感觉自己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过了大约十几分钟,风才渐渐小了下来。林风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黄沙,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被吹得不成样子,脸上也沾满了灰尘。他看了看天色,发现已经快中午了,于是决定先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吃点干粮。
他走到一个背风的雅丹丘后面,坐了下来,拿出干粮和水。刚吃了几口,他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他连忙站起身,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只狐狸正站在不远处的一个雅丹丘上,警惕地看着他。
狐狸的毛色是土黄色的,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的体型不大,但看起来很灵活。林风不敢惊动它,只是静静地看着。过了一会儿,狐狸似乎觉得没有危险,便转身消失在了雅丹丘后面。
林风笑了笑,心里感慨道:“没想到在这片看似荒凉的土地上,还有这么多生命。” 他知道,保护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为了人类,也是为了这些生活在这里的动物。
吃完干粮,林风继续往前走。他发现,随着深入雅丹腹地,植被越来越稀少,甚至连沙棘都很少见到了。这里的雅丹丘更加高大,形态也更加奇特,有的雅丹丘高达十几米,看起来非常壮观。
他一边走,一边采集土壤样本,记录着各种数据。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西斜,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林风看了看地图,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如果再不回去,恐怕会在雅丹里面迷路。
于是,他决定往回走。往回走的路上,风力又渐渐大了起来,而且方向也发生了变化,这给他的回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只能依靠指南针和地图,小心翼翼地辨别方向,一步一步地往回走。
就在他快要走出雅丹地貌的时候,突然脚下一滑,摔倒在了地上。他的膝盖被地上的石头磕破了,流出了血。他忍着疼痛,慢慢爬起来,检查了一下身上的东西,发现相机和一些调研工具都还在。
他拿出随身携带的急救包,简单地处理了一下伤口,然后继续往回走。当他终于走出雅丹地貌,看到龙城村的灯光时,心里顿时松了一口气。
回到民宿,老王和李婶看到他浑身是伤,都很担心。李婶连忙拿出药水,帮他处理伤口:“小伙子,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在雅丹里面遇到什么危险了?”
“没事,李婶,就是不小心摔了一跤。” 林风笑着说道。
老王看着他,心疼地说:“你这孩子,也太不小心了。雅丹里面那么危险,以后可得注意点。要是实在不行,就别进去了。”
“谢谢大叔,我知道了。以后我会小心的。” 林风说道。
虽然身体很疲惫,膝盖也很疼,但林风的心里却很充实。通过今天的初探,他对龙城雅丹的生态环境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找到了一些希望。他相信,只要继续努力,一定能找到适合在这儿生长的植物。
晚上,林风躺在床上,回想着白天在雅丹里面的经历,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拿出今天采集的土壤样本和植物样本,仔细地观察着。他想,明天一定要把这些样本送到附近的实验室去分析,看看土壤的成分和酸碱度,以及沙棘的生长习性,为后续的引种工作做准备。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每天都早早地起床,前往雅丹地貌进行调研。他走遍了雅丹的各个角落,采集了大量的土壤样本和植物样本。虽然每天都很累,身上也经常被风沙刮得伤痕累累,但他却乐在其中。
通过几天的调研,林风发现,龙城雅丹地区的土壤主要以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极低,pH 值偏高,呈碱性,而且土壤保水性很差。此外,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 100 毫米,蒸发量却高达 3000 毫米以上,气候极其干旱。同时,这里的风力很大,年平均风速在 3-4 米 / 秒以上,最大风速可达 20 米 / 秒以上,经常会刮起沙尘暴,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这些发现让林风意识到,要在龙城雅丹引种植物,难度比他想象的还要大。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坚定了信心。他知道,越是困难的任务,越有挑战性,也越有意义。
一天,林风在雅丹深处的一个峡谷里,发现了一片相对湿润的区域。这里的土壤比其他地方要肥沃一些,而且有少量的地下水渗出,在地面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水洼。更让他惊喜的是,在水洼旁边,竟然生长着一片芦苇。
芦苇是一种水生植物,通常生长在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没想到在龙城雅丹这样干旱的地方,竟然也有芦苇生长。林风连忙跑了过去,仔细地观察着。他发现,这里的芦苇虽然长得不高,但长势还算不错,而且周围还有一些其他的草本植物。
“难道这里的地下水比较丰富?” 林风心里嘀咕道。他拿出铁锹,在水洼旁边挖了一个小坑。没过一会儿,坑底就渗出了一些水。他用 pH 试纸测试了一下水的酸碱度,发现呈中性,这对于植物的生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林风心里一阵激动,他想,如果能找到更多这样的区域,或者能利用地下水来灌溉植物,那么在龙城雅丹引种植物的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他连忙拿出相机,拍下了这里的环境,然后又采集了土壤样本和芦苇样本。
回到民宿后,林风立刻把采集到的样本整理好,准备送到附近的县城实验室去分析。老王看到他这么辛苦,主动提出要开车送他去县城。
“小伙子,县城离这儿还有一百多公里,你一个人去不方便,我开车送你去吧。” 老王说道。
“真的吗?太谢谢大叔了!” 林风高兴地说道。
第二天一早,林风就和老王一起出发了。一路上,老王一边开车,一边和林风聊起了龙城的过去。老王告诉林风,以前龙城附近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两岸长满了芦苇和其他植物,是很多动物的栖息地。但后来由于气候干旱,加上过度放牧和开垦,小河渐渐干涸了,周围的植被也越来越少,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要是能让小河重新有水,让周围再长满植物就好了。” 老王感慨地说道。
林风听着老王的话,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实现老王的愿望。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终于到达了县城。林风先去了实验室,把采集到的样本交给了实验人员,然后又去了书店,买了一些关于耐旱植物种植和地下水利用的书籍。
在县城待了一天,林风拿到了实验室的分析报告。报告显示,雅丹地区的土壤虽然贫瘠,但经过改良后,还是可以种植一些耐旱植物的。而他在峡谷里发现的地下水,水质较好,水量也相对稳定,可以作为灌溉水源。此外,沙棘和芦苇等植物的样本分析结果也显示,它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适合在雅丹地区生长。
拿到报告后,林风心里充满了希望。他连忙和老王一起赶回龙城村,准备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回到村里后,林风立刻召集了村里的一些老人和有经验的农民,向他们介绍了自己的调研结果和引种计划。他告诉大家,他打算先在峡谷附近的区域种植沙棘和芦苇,然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一开始,很多村民都持怀疑态度。他们觉得,在龙城雅丹这样的地方种树,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在林风的耐心解释和老王的劝说下,一些村民渐渐动摇了。
“小伙子,你要是真能让这儿长出树来,我们肯定支持你。” 一位老人说道。
“对,我们也想让村里的环境好起来,让孩子们能看到更多的绿色。” 另一位村民说道。
看到村民们的态度有所转变,林风心里很高兴。他知道,要想成功,离不开村民们的支持和帮助。
接下来的几天,林风开始筹备种植的前期工作。他先是联系了当地的农业部门,申请了一些资金和技术支持。然后,他又和村民们一起,在峡谷附近的区域开垦土地,改良土壤。
开垦土地的过程很辛苦。这里的土壤大多是沙土,里面还夹杂着很多石头,一锄头下去,往往只能挖起一点点土。村民们虽然年纪都比较大,但干起活来却很卖力。他们拿着锄头、铁锹,一点点地挖着土,清理着石头。林风也和大家一起干活,虽然手上磨起了水泡,但他却一点也不觉得累。
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开垦出了一片大约一亩地的土地。然后,林风又按照实验室的建议,在土壤中添加了一些有机肥料和改良剂,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369/5035593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