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 第634章 我更喜欢玩点大的

第634章 我更喜欢玩点大的


客厅,李逸也不装了,把早就准备好的平板递过去。

    老李还是停住,以他对这小子的了解,敢光明正大地回来,肯定是有底气的。

    他倒是要看看是什么。

    1分钟过去。

    “这是你?”老李沉声问。上面是官方转发的研究所的新闻。

    “嗯,这就是我。”

    “.”

    李逸抬头挺胸,往自家沙发上一躺,拿起个苹果。

    “京都材料研究所超导薄膜小组负责人.”老李念着新闻上的消息,研究所的公告里提到了主要的负责人。

    “嘿嘿,牛逼吧。”李逸嘚瑟地问。

    你就别管小组是不是两个人了,就看咱是不是负责人吧。

    “这玩意真是你带人搞出来的?”

    老李拿着平板,表情复杂。

    因为儿子是搞研究的,老李也没少关注这些消息,晚上的时候,他和老婆也看到这个消息了,当时还在感慨同名同姓的科学家。

    说自己取名字取得好。

    叫“李逸”的成就都不会差。

    “当然,除了许教授,我和新闻里的高文瑾就是主要负责人。”

    李逸扬了扬脑袋,虽然.是直接被许教授带飞的,但这可是不可多得的让老头子吃瘪的时候,不能错过。

    “鼻孔都快怼到天上去了,先和我们说说你这事情。”

    “这事还得从5个月前说起.”

    许青舟忙得飞起,整天泡研究所里,在两个实验室之间流转。

    在5号的时候,GE那边也派遣代表来夏国,希望能够购买后续的超导薄膜的技术。

    来的还是老朋友扎卡里亚。

    当然,售卖专利是不可能的,但作为老朋友,许青舟表示愿意提供成品,扎卡里亚则表示需要回去商量。

    第二天就搭乘回米国的飞机。

    许青舟有心理准备,除了GE,要不了多久,国际可控核聚变组织(ITER)估计也会来人。

    1月6日。

    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肖承翰教授过来。

    对接和超导薄膜有关的事宜,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商量建设生产线的问题。

    两家研究所合力建设核心生产线。

    魔都超导科技有自己的4000千米高温超导带材年产能生产线,他们的超导薄膜以技术升级包集成到相应产线。

    在电力与交通领域,采用的是技术授权+联合生产模式。

    医疗领域,联影医疗会自建医用级薄膜洁净产线,采用的是技术入股的方式。

    但聚变领域需专用参数,通用产线无法满足,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产线。

    按照计划,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将会组织专家进行生产线设计,保证一年内就能生产落地。

    办公室内,就许青舟和肖承翰两个人。

    “许教授,据我所知,ITER那边正在开会,商量你的超导薄膜的事情,估摸着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派遣专家过来考察,进行技术谈判。”

    肖承翰顿了顿,沉声说道:“这几年夏国和米国之间愈发紧张,这次我们研制出高性能超导薄膜,他们恐怕不会甘心。”

    在此之前,ITER超导磁体材料主要依赖日国藤仓和米国的SuperPower,夏国尚未主导核心供应链。

    许青舟淡定笑起来,无所谓地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们这多年都过来了,现在有技术在手上就更不用担心了。”

    肖承翰点头,抿了口茶,问:“ITER过来,你这边有没有什么想法,打算提点啥要求?”

    “在托卡马克方面,其实我们对国外并没有太多技术上需求。”

    “没错,托卡马克装置,夏国远远走在了前面。”

    夏国目前具备超导托卡马克的完整技术链条,通过整合国内超导材料与工程能力,可快速实现装置国产化。

    许青舟笑了笑,“托卡马克和仿星器,在我看来并不存在技术之争,而是取长补短,前者我们有优势,但在仿星器上,国内可以说一片空白,说不定可以争取一下。”

    “你的意思.技术换技术。”

    “嗯,看看能不能换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肖承翰说:“啧啧,马普研究所的那群人把仿星器的技术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连个十几年前的老物件情愿丢进博物馆都不愿意卖给我们,你想要技术.估计不容易。”

    “事在人为,现在形势变了,话语权掌握在我们手上。”

    许青舟淡淡笑着。

    ITER成员国需遵守“共享技术成果”协议,但核心知识产权,如制备工艺这些可通过国防专利或分阶段披露协议保护,仅提供成品材料而非技术细节。

    京都材料研究所可以为ITER提供相应的成品。

    他倒是不担心产品被反向解析。

    就比如光刻机,大家都知道原理,相关论文也是公开的,不少国家也购买了光刻机,可让人没办法做出来最顶尖的型号。

    原因在于,具体的操作技术和制作工艺就是企业的核心机密了,不到技术更迭换代基本不会公布。

    生产这玩意,绝对可以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但凡在生产的过程中有任何一个参数出问题,都会导致最终的成果功亏一篑。

    “你要是能搞到仿星器技术,倒是能解夏国在这一块的燃眉之急。”

    肖承翰微微点头,抿了口茶之后,好奇地问:“听说你已经在买可控核聚变的设备,准备动手了?”

    “对,可控核聚变领域发展太快,我们也得抓紧时间赶上啊。”

    肖承翰笑着:“其实,你也不一定非要自己搞,可以和我们这边合作嘛,现成的工程堆,免得你还要花时间重头开始。”

    “合作肯定是有的,但您也知道,长期合作虽然能缩短工期,但有太多掣肘的因素况且,我还是比较喜欢有挑战性的选项。”

    短期合作肯定是有的,联合等离子体所开展  EAST装置模块化实验,比如如超导薄膜在偏滤器中的应用。

    至于长期合作,也就是深度绑定。

    优势有,能直接接入EAST装置和CFETR预研平台,节省数亿元设备投资,还能享ITER国际合作网络,利用成熟工程堆快速测试新技术。

    但劣势也很明显,ITER协议要求技术成果全球共享,最重要的是,决策灵活性受限,做事情前得考虑研究所的整体规划。

    他更倾向于自己放手大胆的去做。

    “行吧.”

    肖承翰点头,能理解许青舟的想法,喝完茶,也起身,“老头子也该告辞了,还有一大堆事情呢。”

    “好,我送您。”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279/111104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