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 第638章 研究所的第一次交流会

第638章 研究所的第一次交流会


1月18日,研究所的平静被第一波前来交流的专家学者打破。

    门口,许青舟带着研究所的几个主要负责人接到了ITER专家的车辆。

    对面带队的是现任ITER总干事伯纳德·比戈。

    除此之外,还有德、美、日三国的磁约束专家,法,俄的等离子体物理学家,及ITER的材料工程师和欧盟法律团队。

    十五个人。

    国内,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和夏核集团的专家也有过来,

    “欢迎。”

    许青舟伸手,和带队的总干事伯纳德·比戈握手。

    “许教授,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伯纳德·比戈笑着。

    在牛津世界物理前沿报告会上,两个人有过简短的交谈,这位老先生是位技术实用主义者,强调核聚变技术的现实运用。

    说实话,许青舟还挺佩服伯纳德·比戈,能够在诸多国家的扯皮中游刃有余。

    能源是未来的战略高地,各国在对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保密上,必然严谨加严谨,慎之又慎,所以在技术衔接和方向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

    优势国希望劣势国出钱,但又不想共享太多技术,劣势国想少出钱,但又不想总被卡脖子,希望能共享更多技术。

    另外就是技术选择上存在分歧,不同国家倾向的技术选择不同,制造标准和管理流程也有差别,例如出现的冷却系统的问题和真空容器尺寸对不上的情况。

    多国合作带来的复杂管理结构,让项目管理变得极为复杂。

    伯纳德·比戈能让ITER有序推进,很了不起。

    尽管如此,相当一部分人认为ITER烂尾的风险很高,因为期间利益拉扯实在是有点复杂,对比起ITER,反倒是各国自己的可控核聚变项目蒸蒸日上,取得了不少突破。

    不过,许青舟倒还是乐观的,ITER虽然有不少国家在作妖,可能会延期,但不太可能会失败,它的物理基于二十年前的理解,比现在的装置保守很多,如果连这么保守的机器都实现不了,其它国家的核聚变都得完蛋。

    来访的人中,还是有不少他的熟人。

    米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NIF)首席科学家奥马尔·哈利肯尼。

    马斯·克林格,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

    “许教授,我仿佛看到了一座世界顶尖研究所的崛起。”

    “您过奖。”

    “想不到距离上次见面才过去短短一个月,你们就给世界带来了一次奇迹。”

    大家寒暄着,朝着研究所东南角的礼堂过去。

    交流会一切从简。

    和平时相比,路边也就多了几块指示牌而已。

    上午9点在礼堂有个简单的仪式。

    季云石主持,许青舟作为主要负责人做3分钟欢迎,介绍研究所目前做的项目,随后就是ITER总干事伯纳德·比戈和夏国物理学界的泰斗、等离子物理研究所的负责人李刚教授。

    研究所的运营采用比较独特的管理方式,没有太多领导式发言,很快就到学术阶段,李逸作为研究所代表,做了超导薄膜的性能解说。

    台下。

    肖承翰低声和李刚说话,“说实话,许教授这研究所纯粹的学术氛围让人有点心动啊,有些时候还真有点在国外交流的感觉。”

    “咱们就别想了,包袱太重,不可能实行这种管理模式。”

    李刚摇了摇头,又低声说道:“不过,夏国的学术界还是有不少改变的,随着许教授这样的年轻人成为主力,早晚都会变得更好。”

    “是啊。”

    肖承翰点点头,“对于明天的谈判,你怎么看?”

    “ITER估计会放低姿态,毕竟,要是继续延期,各国恐怕更没有投钱的欲望了。”

    欧洲的核聚变科学界在ITER上投入了巨大精力,许青舟的这个超导薄膜,在一定程度上算是ITER的救命稻草。

    “希望一切顺利吧。”

    下午就是技术报告,参观实验室样品。

    交流访问仅仅一天的时间,自第二天开始就是技术谈判,这些东西就交给夏国的专业人士去做了。

    夏国这边,零点科技,科技部和可控核聚变研究中心出席谈判。

    许青舟倒是不着急,虽然比较馋ITER的等离子体约束参数和氚增殖包层实验数据等等技术,但谈判这事情嘛,最重要的是稳。

    慌的那个人就输了。

    ITER进度一直为人诟病,常常推迟实验核聚变商业化的进度。CFETR计划里,ITER的启动时间为2025。

    但.看现在的情况,启动计划至少还得推迟10年。

    然而,对比多国合力建成的工程堆,某些私企都已经号称能在2035年实验核聚变商业化了。

    当然,那些商业公司提到的核聚变其实不用太在意,大多数都是预演方案,单纯就是为了骗点投资,不是真的建堆。

    大部分的路子都是使用激光激发加蒸汽活塞增压的方式,以熔融的金属带出热量,通俗点讲,也就是烧开水。

    研发成本低,毕竟像超导托卡马克,仿星器这类实验装置,没几个私人企业玩得起。

    不管怎么说,ITER压力绝对会很大。

    事情比许青舟想得还顺利,这不,在1月18日晚上,第二天的谈判还没开始,他的办公室就迎来了一位客人。

    “许教授。”

    来人是个胖老头,马普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托马斯·克林格。

    俩人曾经在牛津大学的报告会上有过一面之缘,当时还聊了聊。

    “克林格先生,请坐。”许青舟拿出了茶叶。

    “甘甜可口,很好喝。”克林格赞叹。

    “谢谢。”

    “早就听闻你的研究所独具一格,今天一看,果然名不虚传。”

    “您客气,研究所成立的时间不长,不管怎么样,和世界顶尖的研究机构还有不小的差距。”许青舟谦虚。

    顿了顿,他说:“克林格先生今晚过来,想必是有什么事情吧?”

    其实,对方来的目的他大致了解,要说除了ITER组织,现在谁最着急,那肯定就是德国了。

    托卡马克如今已经有不少骄人的成绩,再看看号称另外一条路的仿星器,这些年几乎都在原地踏步。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279/1111049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