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去信宛城
时光匆匆,转眼又到一重要事件节点。
淮安侯府,书房内。
夜深人静,只有灯花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
刘骏盘膝坐在榻上,闭目凝神,尝试利用精神力感知着周遭细微的气息流动。
他有个不成熟的想法,就是将内视练成“外视”。
既:假如有一天,他不仅能调动自己体内细胞,而且还能调动他人的体内细胞。那岂不是说他随时可以“变出”一堆的大力士来?
当然了,想法很美好。目前,进展几乎为零。
“主公。”徐庶的声音在门外轻轻响起,打破了安静。
刘骏睁开眼睛,精神力如潮水般收回体内:“元直请进。”
徐庶推门而入,面色凝重,手中拿着一封小小的纸卷:“刚得许昌密报,曹操已整顿大军,欲南征张绣。”
刘骏闻言,并未感到意外。
这段“历史”在他记忆中十分清晰。
毕竟曹操一炮失大将,死儿子。“人妻曹”自此闻名天下,想不记住都难。
他沉吟片刻,目光投向跳跃的灯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中飞速运转。
曹操攻张绣,这将是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序幕。而在此事之中,有一个人的身影至关重要。
他抬起头,对徐庶道:“时机将至。元直,可记得我曾与你提过的那个名字?”
徐庶微怔,随即恍然:“主公是指……那位在张绣帐中的……”
“不错,”刘骏嘴角勾起一丝笑意,“贾诩,贾文和。
此人算无遗策,却极善明哲保身。如今曹操大军压境,张绣惶惶不可终日,正是贾文和心中动摇,寻觅新枝之时。”
他站起身,走到书案前,取笔蘸墨。
“吾欲去信招揽贾诩,只是贾文和眼光毒辣,寻常说辞恐难动其心。元直以为,当如何下笔?”
徐庶肃然道:“若贾文和当真如主公所说一般。此信,需写得诚恳,需点中其要害,需许其所需,更需让他看到主公的格局与前景。”
“言之有理,我料想以贾文和之秉性,必然会劝张绣投降曹操。”
“一心求存之人,当如此。”徐庶笑道:
“如此,主公不可空谈虚言,而须论实事。言曹操虽强,然麾下谋士如云,荀彧、郭嘉、程昱等皆早附其翼,文和往投,虽得重用,终难居首功。”
“言袁绍虽盛,然外宽内忌,好谋无决,难成大事。言江东孙权,偏安一隅,且其麾下淮泗子弟与江东豪族界限分明,再言刘表守家老朽……”
徐庶一一剖析,听得刘骏都以为天下英雄皆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
咳咳……
刘骏干咳两声,凝神片刻,笔尖终于落下。
将大意写完,刘骏想了想,又加上一段:“而我广陵,新兴之地,求贤若渴。文和若来,必为谋主,言听计从。”
刘骏笔下不停,随意挥洒:“我知文和之才,不在奇谋巧计,而在洞悉人心,把握大势。当今乱世,非仅恃武力可平定,更需洞察时局之智谋。”
“骏欲取之路,非北亦非南,而是另一条截然不同之路。此中乾坤,正需文和这般大才,共同执棋。”
徐庶看着,微微点头。对于贾诩这种既追求功业又极度注重自保的智者而言,主公这番话说出去,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更关键是的,主公招募另一谋士,亦与自己相商定计。足可见主公没将自己当外人。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知人善任。主公这一优点,只怕连他自己都不自知。
徐庶暗自欣喜,面上却不动声色。
书信在刘骏笔下渐成。
写罢,刘骏用上火漆印信,交给徐庶:“选派最精细可靠的死士,务必亲手交到贾诩本人手中。此事关乎我广陵未来气运,不容有失。”
徐庶郑重接过:“庶明白,必万无一失。”
徐庶领命而去,书房内重归寂静。
刘骏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清冷的夜风涌入,带着远方江河的气息。
暗流已然涌动。曹操的行动,贾诩的抉择,乃至整个天下的格局,都会将因他这封书信,而产生微妙而未知的变数。
而之后,“历史”必然产生巨变。
一直以来,刘骏都在吃先知的红利。但随着势力日益壮大,他知道,他这只来自未来的蝴蝶已然刮起了巨风。
老本吃完,与其坐等天下大变,不如主动出击。
贾文和,他联络多年,如今势力小成,想必有极大机率将其招募。
如不成,只怕要到官渡之战时才有机会再次招募。
刘骏摸摸下巴特意畜好的胡须,微微摇头。
其实,他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张绣明知道自己与曹操有生死大仇,还听贾诩的话,投了曹操。
如果是他,他百分百不敢降曹。
杀将又杀子,是个人都会报复,何况曹操这种枭雄。为了大业能忍你一时,还能忍你一世?
张绣原“历史”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病死,有人说是被逼死。
刘骏觉得,张绣被阴死的可能性更高。
第二日,广陵信使随淮水而上,十数日后直达宛城。
张绣军府邸内。
贾诩再次收到了来自广陵的密信。这已不是第一次了。
他展开纸张,目光快速扫过那些诚恳的言辞,眉头不由微蹙。
信中,那位仅数面之缘的淮安侯刘骏,再次详尽分析了天下大势,指出曹操麾下谋士集团已然稳固,
如荀彧、郭嘉等地位难以撼动,他贾文和纵有惊世之才,投奔过去也难免居于人后,且曹操性多猜忌,并非全然可信之主。
反之,广陵新兴,求贤若渴,愿以师礼相待,奉为谋主,以共图大业。
信中还隐隐提及广陵所图之路,“非同寻常”,且实力暗藏乾坤。
贾诩捻着胡须,脸上露出无奈与困惑。
这位淮安侯,对自己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
平心而论,信中剖析鞭辟入里,确有其道理,许诺也极富诱惑。
然而……
贾诩放下信件,轻轻摇了摇头。
广陵仅有一郡之地,虽闻其殷富,但相较于曹操,实力差距悬殊。刘骏之名,亦远不及曹操、袁绍等诸侯显赫。
他已说服张绣准备投降曹操。这才是眼下最符合利益、最稳妥的选择。
至于淮安侯的盛情……
贾诩淡然一笑,将信置于灯焰上点燃。
看着它化为灰烬,他才对信使道:“烦请回复贵上,诩感念厚爱,然,诩已择明主,不日将归顺朝廷,恐辜负贵上美意。”
“先生请回吧。”
信使也没多言,仅默然行礼,退了出去。
然而,不过数月,当曹操大军抵达宛城,张绣依计开城投降,那广陵信使竟去而复返,再次呈上一封密信。
(https://www.24kkxs.cc/book/4246/4246001/442840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