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112章 单行本印刷完成

第112章 单行本印刷完成


刘一民看着同仇敌忾的三个人,笑着说道:“你们三个从哪儿回来的?”

    “今天五四文学社的师兄组稿,邀请我们过去参加,今天文学社的社刊《未名湖》有很多人在讨论你,搞得像是你的作品研讨会。陈健功师兄鼓励我们多写一些《狼烟北平》的书评,支持一下你!”

    刘振云笑着说道。

    “有时间替我谢谢陈健功师兄!”刘一民笑着说道,没想到《未名湖》还准备挺自己一把。

    陈大志摆了摆手中的笔记本:“你上次写的诗,让《未名湖》的销量增加了很多,编辑部那些师兄师姐这算是谢你。”

    三人又聊了聊于佳佳的这篇文章,感觉分析的十分到位,自己等人怎么没有想到写这种,跟小说比起来,这种文章要简单许多。

    聊完后,又开始吭哧瘪肚地想自己手里面的小说。

    刘一民拍了拍他们三个肩膀,安慰了几句后走出了宿舍。

    初至四月,燕京的气温暖和了许多,路基两边的杂草间开始泛绿,从远处看能看到一抹绿色,走近想找确实不太容易。

    刘一民走进外研社,里面零零散散的来了不少的留学生,李聪仁他们还没有到。过了大约十分钟,李聪仁姗姗来迟。

    他的手里面也拿着一份中青报,跟着其余人一块指指点点。

    “刘,今天准备讲什么,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克俚福笑着说道。

    “今天给大家讲中国人的朋友之道,什么叫做损友和益友,对于朋友加同志,我们如何对待。”

    看大家来的差不多了,刘一民开始通过引用孔子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的益友观和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的损友观开始讲起。

    整整聊了一个小时,刘一民让他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刘,你就是我的益友,为了你我愿意插自己两刀。”李聪仁举手说道。

    “不只是益友,是亦师亦友。”穆拉土说道。

    “刘,十分期望你能够来马耳他,听说你要去法国,法国的马赛离我们马耳他不远,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中海边上,希望我们的友谊能够长存。”

    克俚福声情并茂地说道,李聪仁鄙视了他一眼,说那么多,就你中文好!

    “谢谢!”刘一民点头微笑。

    等活动结束,刘一民找到费尔南多问他法国的物价如何,结算是不是只能用法郎?

    “可以用小额的美元,但大部分是用法郎。”费尔南多老实地说道。

    “咳,费尔南多,我出发去法国”刘一民询问能不能向他兑换一点法郎,费尔南多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目前国内私人没办法持有外币,外国汇过来的钱,去取钱直接就被兑换成了人民币,另外会给点侨汇券,可以用来买一些稀缺的物资。

    但是这些外国人不一样,要消费的话需要将钱兑换成外汇券才能用,但不会强制所有兑换。外汇券用不完的话,还能换回去。

    目前国内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如果刘一民有渠道的话,将人民币换成美元,美元再换成法郎,法郎兑换成人民币,转一圈就能够挣不少的钱。

    费尔南多给刘一民按照当前的汇率兑换了300法郎,一下子就花去了《狼烟北平》一半的稿费。

    “不用客气,这是为友之道。”费尔南多开心地说道。

    4月5号,刘一民根据约定再次来到了红都服装店,师傅热情地邀请刘一民试样衣,看了看效果,老师傅满意地说道:“除了腰有点宽松之外,其余的地方十分合身,我再给你修一修,就可以直接做成衣了,做完后还得来试一次,你明天就过来吧!”

    刘一民摸了摸布料,布料的质地非常柔软,不是这年代做职业装经常用的的确良,只不过颜色看起来没有的确良那么亮。

    的确良在这个年代大受欢迎,但穿起来并不舒服。

    “小伙子,你要去哪个国家?”

    “法国!”

    “法国,欧洲呀,蛮辛苦的,从燕京坐飞机到巴黎,要好久的。”师傅戴着老花镜用卷尺在样衣上一边比划,一边摇了摇头。

    他没有去过法国,但他在这里知道的比绝大多数人都多,跟前来做衣服的稍微一聊天,就能得到不少的消息。

    “法国的大使经常过来找我做衣服的,他们这些外国人,做衣服做的特别的勤快,都有钱。”

    翌日上午,刘一民如约来到红都服装店试成衣,灰色的西装和灰色的中山装都十分合体,只不过穿上这一身,感觉看起来老了不少。

    “这才有个出国的样子,小伙子,你走几步,看看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老裁缝师傅笑着欣赏着刘一民,仿佛是在欣赏自己的作品。这身西装,显得刘一民的身材十分挺拔,只不过脚上的棉鞋跟西装有点格格不入。

    “小伙子,这是我给你列好的几个店,你分别去买就好了。如果没有的话,你就要再辛苦多跑跑了。”

    “多谢您了!”

    “不客气,下次做成衣再来找我!”

    一件西服加上一件中山装,花了150元,算下来身上置办齐全的话,200块钱差不多了。

    单子上列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王府井这里的燕京市百货大楼,刘一民从王府井周边过了无数次,还真没有进来过。

    眼前百货大楼是55年建成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苏式和中式的建筑风格。苏L对中国的影响可谓是体现在了各个方面,各地都能看到苏式的建筑。

    高耸的立柱和拱门下,前来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广场上干净整洁,这里是中国规模最大和商品最全的百货商店,不少外国人也过来参观,窗口自然是打扮的漂漂亮亮。

    走进百货商店,一楼是售卖一些日化用品的地方。到处是一些革命标语,还有一些是向张秉贵同志学习的口号。

    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张秉贵同志就在一楼工作,专门卖糖果。

    去年,张秉贵被燕京市授予“燕京市特级售货员”的称号,今年就要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了。

    凭借着“一把抓”的本领当上了代表,还是当上了常务委员。

    对于一个售货员来说,靠着绝活走到这地步,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柜台前挤满了人,大家都想让张秉贵亲自给自己抓一把,感受一下劳模精神。

    去世后,大楼前摆放着他的半身铜像,被领导评价为:“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

    刘一民想去看看,可惜今天的时间有点赶,没办法过去。于是推开人群,朝着上面跑去。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找到了卖衣服的柜台。

    衬衣的样式有点少,刘一民买了一件白衬衣和一件天蓝衬衣,但是没有领带,皮鞋有倒是有,没有合适的。

    又转了几个地方还是没有,刘一民骂了一声回到了学校里面,等过几天再出来找找。

    4月10号,《人民文艺》的崔道逸通知刘一民单行本已经印刷好了,给刘一民准备了二百六十本样书,供他当礼物。

    刘一民来到《人民文艺》,崔道逸兴奋地将书递给他。

    书的上面还带着浓郁的油墨味,纸的颜色偏黄和偏软,封面上的图直接用的是《人民文艺》那一期的配图。

    书的定价是一本6毛,不过跟刘一民没关系,又不是版税合同,他挣不到书的售价分成。

    “刘一民”三个大字在封面的标题下面,曹禺给刘一民写的序放在了最前面,接下来是张广年、艾清、崔道逸,最后是《诗刊》编辑部。

    崔道逸敏锐的察觉到了刘一民在他的名字上停留了几秒,于是笑着解释道:“那天你走之后,我看《诗刊》编辑部写了那么多名字,我们也不能弱了气势,于是就把我的名字给加了上去。”

    刘一民笑嘻嘻的打量了崔道逸一眼,只见他脸不红心不跳也懒得戳破,只不过旁边的其他编辑却直接说道:“老崔,你脸皮可真是练出来了,两个名字气势弱,三个名字就不弱了?为什么不把我们的名字加上去?”

    “你们这是诽谤!一民,走咱们进办公室里面说,这里人多眼杂!”

    崔道逸拉着刘一民进了他自己的办公室,留下其他的编辑气得咬牙切齿,直到门关上,他们才羡慕的将脑袋转了回来。

    “师兄,你能不能帮我找个三轮,我想把这拉到人艺。”

    “好,我现在就去给你找三轮。”

    崔道逸骑着人力三轮拉着一车厢的样书来到人艺,在他的发动下,来了不少人帮忙,将书摆放进了曹禹的办公室里面。

    等送走崔道逸后,刘一民跟人艺的其他人打了打招呼,来到了曹禹的办公室。

    “老师,够吗?”刘一民笑着说道。

    “够了,你小子,瞧把你得意的,你坐在这里,把你的名字签完再走。”曹禹曹禹将钢笔递给了刘一民,示意他赶紧写。

    刘一民瞬间变成了苦瓜脸,二百多本,得写好几个小时。

    “你赶紧签,不过记得给我留个地方。”

    曹禹看着刘一民的苦瓜脸,丝毫没有心疼的样子。

    “您也签?”

    “我不配签?”曹禹反问道。

    “当然配,您的名字写上去,我整本书都熠熠生辉!”刘一民赶紧说道。

    “别贫了!”

    一本书上签着师徒两人,这是曹禹亲自给刘一民站台啊。

    等刘一民签完一百多本的时候,手已经酸了,比正常写稿子累多了。曹禹头也不抬地问道:“出国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

    “皮鞋和领带还没买好,没找到卖的,要么就是卖完了!”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我还有点外汇券,你去友谊商店买,顺便再买两个旅行箱装东西。一个箱子装衣服,一个装书,总不能两手空空去跟人交流,回来再继续签名。”

    曹禹盖上钢笔抬头看向刘一民,接着又说道:“要是在法国惹出祸来,可不要说我是你老师!”

    刘一民:收回了一个外汇券感动。

    曹禹没有理会刘一民感动的小泪花,走进排练场问蓝天野《驴得水》有没有排练任务,得知没有后,喊着朱霖,让她陪刘一民去友谊商店挑选东西。

    “女同志眼光好,好好的帮他挑一挑!”曹禹说道。

    朱霖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但她心里面打起了鼓,她也不懂西装啊。心里打定主意,到哪儿就做一个参谋,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友谊商店在建外大街17号,距离人艺也不远。朱霖忐忑的跟着刘一民来到了友谊商店外,门卫一双鹰眼锐利地扫视着进来的人。

    朱霖扯了一下刘一民的袖子:“刘一民同志,咱们不是外国人,没办法进去啊!”

    还真是,上次来友谊商店,刘一民是跟着穆拉土,穆拉土的样子一看就是外国人,但刘一民和朱霖一看就不是外国人。

    刘一民想了一下说道:“你搭着我的胳膊,到时候他们问,我说英语,你就说我是归国华侨,我再展示一下外汇券,应该就没事了。走过去的时候,不要看他们,咱们理直气壮地走进去。”

    朱霖咬了咬嘴唇,重重地点了点头。

    “搭在我胳膊上,放轻松,你这是手,不是挂钩。对,放轻松!”

    朱霖的手搭在刘一民的肘窝处,刚开始还挺紧张,后来在刘一民的调整下,自然了不少。

    “跟上我的脚步,可别踩我的鞋子!”

    两个人理直气壮地从门卫旁边走过,门卫盯着两人看了许久,大声地说道:“你们两个,是没有看见我吗?”

    “嘿,Bro。”刘一民转身摆了摆手。

    门卫走了过来,询问朱霖:“他说什么呢,不什么不,是不是在骂我?”

    “没有没有,他是华侨,刚回国。”

    “shoping(购物)”刘一民甩了甩手里的外汇券。

    门卫打量了一下刘一民,外汇券确认无误,于是摆了摆手:“进去吧,进去吧!”

    朱霖拍了拍胸口,笑着说道:“好险啊!”

    不知不觉间,挽着刘一民胳膊的手越来越紧,两个人就像真正的情侣一样走在友谊商店,等到她发现后,赶紧松开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10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