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241章 茅盾去世

第241章 茅盾去世


朱得熊的办公室里,梁晓生走出去之后,汪阳很快就来到了这里。

    要说梁晓声不是去当二报了,朱霖都不信。

    事实上,梁晓生从朱得熊的办公室走出去后,立马就快步小跑到了汪阳的办公室,告诉汪阳,《庐山恋》的演员朱霖来了。

    平常说话声音不急不缓的梁晓生,用一口大碴子的东北味说道:“汪厂啊,你猜谁来了?刘一民同志带着周筠来了,那家伙长得老漂亮了,比咱们厂的刘小庆都漂亮,那双大眼睛,嘎嘎亮!”

    汪阳笑着走进办公室,打量着朱霖,果然很漂亮,适合拉进北影厂。

    “一民啊,《驴得水》这部片子王严拍的还是不错的,我跟老朱都看了一遍,我们觉得这部文艺片会十分吸引观众,一会儿,我让老朱带你进去看一看。

    这是朱霖同志吧?在人艺工作的怎么样?”

    汪阳说着说着,就把目光放在了朱霖身上,朱得熊会心一笑,知道汪阳这又是准备挖人了。

    “汪厂,在人艺待的很好!”朱霖笑道。

    刘一民笑着看向这一幕,汪阳要想挖朱霖的话,还真是白费心机了。

    人艺的演员到哪儿都有一股子傲气,就算是没有刘一民,也不会轻易地来到电影厂,当然临时拍拍电影还是可以的。

    “话剧终究是跟电影不一样,电影看到的人多,话剧嘛,也就那么点观众。朱霖同志,我看呀,你要是来到电影厂,肯定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百花奖的评选我们电影厂很关注,我们觉得这次评选,你是势在必得,怎么样?要不要考虑来我们北影厂。不要怕人艺不同意,我们会给他们一笔调人的费用!”

    汪阳挖各个电影厂的墙角是专业的,只要锄头挥得好,没有墙角他挖不了。

    不放人,钱给够!

    面对他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话,朱霖缓缓地摇了摇头,没有丝毫的犹豫。

    “你就不考虑一下?”

    “汪厂,谢谢您,我不考虑!”

    “为什么?”

    朱霖悄悄地往刘一民旁边挪了挪,笑着看向了刘一民。

    汪阳和朱得熊对视了一眼,明白了两人的关系,汪阳不死心地说道:“一民同志也可以来我们北影厂嘛,当我们的坐班编剧。”

    不过汪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面已经觉得不可能了。

    刘一民凭什么来北影厂?人家是人艺曹禹的弟子。凭借这个名头,可以在话剧界横着走。

    何况,人家自身的实力也强,未来单位抢着要…

    “一民,好福气!”朱得熊冲着刘一民眨了眨眼,调侃道。

    汪阳见没有什么希望,也就不再两人身上下功夫了,看了看时间,笑着说道:“老朱,你陪着刘一民同志和朱霖同志先去吃饭!”

    三个人来到北影厂的食堂,食堂内已经有不少的北影厂的演员和员工在吃饭了。

    朱得熊冲着朱霖介绍道:“我们北影厂啊,演员多,拍的电影多,每年都承担着大量的拍摄任务。里面有很多同志,对你非常佩服,觉得你的演技非常好!”

    两人死心了,但不妨碍在朱霖面前刷一刷好感。

    食堂里,很多演员都将目光放在了刘一民和朱霖的身上,暗暗猜测两人是什么来历。

    也有人认了出来,低声道:“长得俊的男同志是刘一民,报纸上刚登了他的获奖照片,旁边那个像是《庐山恋》里面的周筠,我也不敢确定,穿的衣服不一样,电影里面穿的洋气!”

    听到是“周筠”,一些女演员内心升起一丝危机感,又有人来抢角色了?

    听着周围的一些议论声,朱霖看向刘一民,刘一民冲着朱霖淡淡一笑。

    三个人坐在一边吃饭,中间梁晓生也坐了过来。

    刘一民笑道:“朱厂,你们北影厂的伙食不错嘛!”

    “喜欢吃?那以后常来。这里离燕大近,你就把这里当成食堂!”朱得熊笑着说道。

    知道是客气话,刘一民摆了摆手:“得,您这话听着舒坦,可惜没这命啊!”

    北影厂的审片室很小,几人坐下后,放映员开始放映……

    【荒芜的草原上,几只不知名的鸟儿飞过。

    一道蜿蜒曲折的黄土小路通向只有几间砖土混合教室的小学,土路上一辆驴车从远处缓缓驶来,车子上坐着一个年轻的姑娘,驴的脖子里挂着的铃铛叮叮当当,驴车后面黄土飞扬】

    “怎么样?一民,开头拍的不错吧,王严这个镜头用的非常好!”朱得熊低声说道。

    “是很不错,跟结尾的佳佳坐在驴车上奔向西北,形成了一个呼应!”

    “你说的对!”

    几个人再次看了起来,朱霖看着这个跟自己演一个角色的演员,仔细地观察起来了她的表演。

    管宗祥演的裴魁山,此时看不出来一点窝囊的痕迹。

    整个画面转折流程,有些镜头用的很好。王严把这个原本是故事片的电影,几乎拍成了文艺片。

    镜头里蕴含着中国古典的审美,先不说演员演的如何,就这几个镜头,就足够后世不断地提起了。

    旁边的梁晓声说道:“有不少导演看完后,都在骂王导演,拍的那么好还那么省钱,让他们没法干了!”

    等看完之后,朱霖良久才缓过劲来。

    朱得熊问朱霖觉得怎么样,朱霖感叹道:“话剧的布景已经很用心了,可是终究没办法跟真实的场景做对比,电影作品的画面感比话剧强啊!

    不过,我们人艺的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也能弥补这个劣势。”

    “人艺的演员个顶个的好,演什么像什么。要是你们人艺这个班子去拍这部电影,我相信拍出来的一定更好!”朱得熊夸赞了几句。

    刘一民放心了,对王严在心里竖起了一根大拇指:“王严同志拍的好啊!”

    “王严同志来过几次信,很关心这部电影。我相信,王严同志听到你这个评价,心里面肯定很乐意!”朱得熊拍了拍刘一民的后背说道。

    “老王在川省很忙吧!”

    “忙啊,我们和八一厂两家你追我赶的赶进度。因为这个事情,两个剧组距离不远,可硬是搞成了老死不相往来。

    唉,希望这部电影之后,我们和八一厂还能恢复到原来的兄弟单位关系!”

    朱得熊告诉刘一民,这部电影的拷贝厂里面准备交给中影准备售卖,到4月底应该就会上映。

    刘一民很好奇,这类的偏文艺的电影,在后世总是叫好不叫座,那在80年代会不会叫座又叫好。

    刘一民和朱霖从北影厂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九点左右了,晚上的风还很冷。

    朱霖一路上都在想电影和话剧演的《驴得水》,并进行着对比:“刘老师,你觉得我跟北影厂的演员谁演的好!”

    “肯定是你啊!”

    “我就知道你会这样说!刘老师这样说,是因为亲近我才这样说!”

    “哈哈哈,你演的确实好。电影和话剧虽然用的是一个本子,但是他们是两种不同的表演形式,各有优劣。大家去看话剧,亲眼看演员在台上表演,情感上就会觉得更亲近。但大家看电影,跟演员还隔着一块布呢!

    说你厉害,是因为演员拍电影拍不好可以喊停,话剧不行啊!”

    “刘老师这话说的也对也不对,话剧排练的次数多,但电影没排练,所以拍的时候错误也就多。”

    “你这不是说的挺好的!”

    因为电影的事情,散文缓了一天才交给崔道逸。他先去了一趟人民文学出版社,将给徐驰写的序交给了他们。

    李书看到刘一民,亲切地拉着他,争取希望争取到下一次的出版机会。

    刘一民握着李书的手,深情地告诉他自己是不会忘记他的,让李书同志开心地差点蹦了起来。

    《人民文艺》编辑部,崔道逸一脸陶醉的欣赏着刘一民的散文,刘一民看着他的样子,打趣道:“师兄,你这表情是不是职业病?”

    旁边的许一冲着刘一民说道:“一民,这不是职业病,编辑的职业病是这个!”

    【许一黑着脸皱着眉头说道:“再改改吧!”】

    “老崔这是觉得你散文写得好,看着是一种享受!”旁边有编辑说道。

    刘一民觉得崔道逸这个表情,是无形中的对作者的一个鼓励,具有精神PUA效果。

    崔道逸拿下稿子,冲着刘一民说道:“你猜对了,我这招叫做怀柔!不过你写的确实好,唉,我也想骑着马在草原上狂奔,娓娓道来的感觉,不知不觉就能看进去了。”

    “加上藏地采风故事的稀奇性,还有徐驰同志的报告文学作品、《红河谷》和《山高水长》小说的相互支持,这散文我相信会有非常多的读者。”

    许一插嘴说道。

    不过这次崔道逸提出了几个地方跟刘一民交换了一下意见,刘一民修改了一下一个段落的行文逻辑。

    “卓玛这个姑娘,让我想到了军艺的舞蹈——《草原女民兵》。说的我又想看了,改天找个朋友弄张军艺的票,过去看看。”

    其余的几个编辑,纷纷让崔道逸帮忙搞几张票,崔道逸赶紧拒绝,自己还不一定能弄得来的。

    “陆遥的《人生》还没有发表吗?”刘一民问道。

    崔道逸笑着说道:“下个月刊发,稿费在他过年走的时候已经发给他了。你今年走的早,他呀等你一离开燕京,就在燕京待不住了,改完就走了。

    最近又在思考题材,我去信给他沟通几次了,可惜都不行!”

    “我看这《人生》写的不错,师兄你给人家提高稿费标准了吧!”

    崔道逸说道:“那还用说,我给稿费从来不吝啬,就算是新人,只要稿子好,稿费也给的高,你就是最好的例子。陆遥稿费按照最高的标准千字10元结的,总共十三万字。另外还给了几十块钱的补助,这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

    但是我看陆遥啊,是狗窝里存不住馍馍啊,花钱大手大脚的,走的时候,还问我去哪里能买到咖啡?咖啡啊,那玩意儿,我闻一口都觉得贵!”

    “所以我只喝别人送的!”

    “你呀哈哈哈.”

    陆遥就算问咖啡,他也买不到,没票嘛!在四合院里的时候,陆遥倒是并没有表现出来多喜欢咖啡。

    天气逐渐变暖,编辑室里面的煤球味开始散去,刘一民也乐意在这里多待一会儿。

    聊了一会儿之后,张广年突然从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冲了出来,见刘一民也在,神情严肃地对刘一民说道:“医院来消息了,茅盾先生病危了,情况很不好!”

    编辑部里面的人听到这个话都站了起来,张广年对着他们摆了摆手:“你们坐下,好好工作!”

    接着对刘一民说道:“一民,走跟我一起去医院!”

    “好!”

    在路上,张广年询问道:“一民,你最后一次去医院是什么时候?”

    “前天上午去了一次,当时状态还行,不过有时候已经认不清人了。”刘一民说道。

    颁奖仪式之后,刘一民也去了几次,每一次见面,韦涛总是不掩饰的对刘一民表达自己的担心。

    “我父亲的一点回忆录还没写完,我能看出来他很不甘心。上个月18号发着烧补充回忆录,我写完后,他突然对我说道‘不写了,要休息休息了,明天准备去医院。’

    我和他其实都有预感,这次好像从医院走不出来了!”

    等刘一民和张光年到医院的时候,医院也来了一些人了,119号病房外有人在低声的哭泣。

    外面几个医生在讨论着急救方案,有医生一直在喊血压在下降,用了很多药,都没办法升起来。

    韦涛和老婆两人抹着眼泪,旁边有人不断地给医生说,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去抢救。

    曹禹而后赶来,拉着刘一民的手说道:“唉,老沈前阵子还给我说谢谢来看望他!”

    晚上十点之后,情况愈发严峻,楼道内医生走路的声音几乎没有停过。

    到了三月二十七号凌晨五点五十,医院正式宣布茅盾去世。过了一个多小时后,周杨坐着车赶到了。

    二十七号下午,周杨在中宣部文艺工作者会议上宣布茅盾去世,并当场念了一份遗书。

    【如蒙追认为光荣的GCDD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四天后,组织决定恢复沈雁冰同志的D籍。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89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