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344章 再夺鲁迅文学奖

第344章 再夺鲁迅文学奖


总政和电影局最终把《雷场相思树》交给了八一厂,八一厂的李俊和卫廉找上了门。

    刘一民将改编好的电影剧本交给了他们,他们演员已经到位,拿到本子后就能立即开拍。

    八一厂实行老带新,李俊带着卫廉拍,并且主要的工作都将由卫廉完成,李俊把控大致的方向。

    这次要拍的好,以后卫廉大概率直接成导演了,“副”字儿就拿下了。

    “这次我们厂自己拿出了70万,没有北影厂但是我们的经费也绝对充足,还是到前线实地实景拍摄。”李俊得意地翘起了二郎腿。

    旁边的卫廉坐的很拘谨,拿起茶壶给两人重新加了水。

    “李导,我相信你们。卫廉同志的业务水平,也很高,你们两个配合,我完全放心!”

    李俊看了一眼刘一民:“看来你这次不打算跟我们一起去前线了,没了你,在前线的拍摄多了些许寂寞啊!”

    “哈哈哈,李导,你这话讲的。”刘一民不由得笑了出来。

    李俊抿了一口茶说道:“本来就是,有你在,部队的领导对我们的支持都会热情不少。你在前线的影响力,堪比两个团!”

    对于李俊的话,刘一民再次爽朗一笑:“李导,你太夸奖我了,你们是去的哪个部队?”

    “还是咱们上次去的,地形熟悉,人也熟悉!”

    刘一民当即说道:“我到时候买点东西,请剧组的朋友帮我带去,送给战士们。”

    “行,我们剧组人多,什么都能带。还有件事情,电视剧飞天奖你知道吧,从今年开始咱们国家又设置了一个金鹰奖。我觉得《狼烟北平》是有能力获得这两个奖的,一民你觉得呢?”

    卫廉的目光也投了过来,刘一民说道:“咱们国家目前就没有多少电视剧,《狼烟北平》的制作和内容来看绝对算得上是精良,拿到奖绝对是没问题的。”

    李俊和卫廉对视了一眼:“要是《狼烟北平》能夺得第一届金鹰奖,我们就名留历史了,以后大家提起来金鹰奖,就会想到我们。我们的生命有限,以后要是大家能通过作品想到我们,那我们这个导演当的就没有遗憾了。”

    李俊和卫廉给刘一民看了看演员名单,主演是唐国强和另外几名八一厂的年轻演员,陈佩斯没有混上几个主角之一,又是个打酱油的角色。

    冯小钢如刘一民所说,还是扮演的白眼狼。

    刘一民带着李俊和卫廉出去买了不少的东西,买了一些书和杂志,另外买了特别多的糖。

    想来想去还是糖方便携带,而且又能分。他们三个人把百货商场里面柜子里的糖都快买空了,一大麻袋糖系在车子上送到了八一厂。

    八一厂的几个员工看到都惊呆了,还以为刘一民是给他们送福利呢。

    “一民,放心吧这些糖我一定送到战士们的手里面!”李俊握着刘一民的手诚挚地说道。

    卫廉插嘴道:“就是我们的设备丢了,糖都不能丢!”

    “卫廉同志,设备可不敢丢哦!”刘一民连忙说道。

    八一厂的副厂长刘佩然刚下楼听说刘一民不去前线,心里面觉得遗憾。

    不过还是赶紧将刘一民拉进了会议室,一边看本子,一边让大家讨论,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凯旋在子夜》珠玉在前,可是《雷场相思树》的成绩也不能太难看,一民你有什么想对剧组说的,你提前说出来。”刘佩然让刘一民先说几句。

    刘一民点了点头说道:“两位导演,我只谈一谈我的想法。第一、要将大学生前往战场,对战场的天真灿烂的想象拍出来。他们是知识分子,怀揣着报国心走向战场,他们想用知识和自己的肉体改变战争。知识分子嘛,刚开始将战场想的简单是正常的。

    第二嘛,不要刻意表达出悲壮的感觉,要于无声处听惊雷。好了,我就讲这两点,大家看剧本,有需要改的尽快给我说。”

    卫廉说道:“用不用再加入一些视死如归的口号?”

    “卫廉同志,我看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吧,稀松平常的话语恰恰能说明战士们面对牺牲时的从容不迫,视死如归,不需要再加入一些口号来增加悲壮。”

    刘一民微笑着反驳道,卫廉原本就是《雷场相思树》的导演,但目前来看,导演的风格还不如后世成熟。

    卫廉连忙点头:“我明白了!”

    李俊说道:“我同意一民的意见!”

    之后刘一民坐在会议室里,现场改了四五处。

    “祝你们成功!”刘一民笑着说道。

    李俊送刘一民下楼,路上又遇到了陈佩斯,正无精打采的他看到刘一民后一下子来了精神,可看到旁边的李俊,精气神一下子就又没了。

    估计找到刘一民也是说些“就他这形象应该演主角”之类的话了,刘一民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拍,只要是金子早晚就会发光。”

    陈佩斯激动地将两人送走,而后一个人叽叽歪歪地说道:“我这块金子被破抹布挡着,永远发不了光。”

    刘一民回到华侨公寓,朱霖已经下班回来了,正在做饭,屋子里满是香椿和鸡蛋的味道。

    “刘老师,你尝尝我做的香椿炒鸡蛋,今天呀我去四合院梁大妈送给我的。”

    刘一民听后,感慨道:“梁大妈呀,好久没见还挺想她的。”

    “咱们四五月住四合院怎么样?四五月天气不热也不冷,在四合院里还敞快,三花好久也没去四合院了。”朱霖握着炒菜锅回头问道。

    刘一民点头表示同意:“好啊,在这里住久了,确实有点闷,四合院里抬头就能看到天,是很舒服,就是上厕所洗澡不方便!”

    吃完饭,朱霖将自己买的一些婴儿衣服拿了出来给刘一民看:“等明天我把这些寄给大嫂。”

    “大嫂生孩子还早着呢,再说了也不知道男孩儿还是女孩儿,买的太早了。”刘一民笑着说道。

    朱霖将衣服仔细地叠好放起来:“我买的衣服男孩儿和女孩儿都能穿,在汝城根本买不到婴儿衣服,王府井的百货商场里有,我顺手就买了。”

    衣服的样式是米黄色的,确实男孩和女孩儿都能穿。

    隔天,刘一民跟朱霖一起住进了四合院,今年四合院上面的瓦片重新修理了一下,看起来焕然一新。

    三花一被放下来,就在院子里奔跑了起来,两边屋檐上的瓦片叮叮当当。

    刘一民和朱霖将院子从里到外打扫了一遍,卧室和院子的地面上洒上水。刚想休息,梁大妈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两个人拿着扫把走了过去,刘一民热情地喊道:“梁大妈。”

    梁大妈迎了一声,热情地指了指刘一民的摩托车说道:“我看见这个摩托车我就知道是你来了,我刚摘的洋槐花可新鲜了,给你们拿点尝尝。”

    “梁大妈,谢谢您,不过您自己留着吧。你们家人口多,这洋槐花不好摘,看您的手都扎流血了!”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外面的路上多着呢,我给你们放下了!”

    梁大妈左右看了看,快速地将篮子里的洋槐花倒在了刚擦好的石桌上,不等刘一民说话就摆手离开了。

    腿踏出门槛的那一刻回头冲着两人喊道:“今天中午就吃啊,这越早吃越新鲜,你们要想吃榆钱,给我说。”

    北方春季有太多大自然的赠予可以吃,洋槐花就是洋槐树的花,生吃的话甜丝丝的,拌上面再一蒸,味道特别好吃。

    洋槐树上都是刺,一不小心手就会扎伤。

    “梁大妈太热情了!”朱霖笑着去摘洋槐花,将他们泡进水里。

    刘一民笑道:“在周围都是‘哎呦喂’的情况下,大妈这鲁省口音听着真亲切,咱们也送点东西给大妈。中国人,就讲究个远亲不如近邻。”

    “知道了,刘老师,交给我吧,我改天给梁大妈送点东西走动一下!”

    四月中旬,教材的编写进度正在往前赶,《宠儿》终于写好了。

    刘一民将稿子装进信封,并给徐驰写了一封信,请他进行翻译。

    刚把信扔进邮筒,许久不见的陆遥和蒋子龙一块出现在了胡同口。

    “哎呦,好久不见,就等着你们呢!”刘一民笑着说道。

    “一民,我送你的铜锅今天可得派上用场了,我们要在四合院里面吃涮锅!”蒋子龙兴奋地说道。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奖要颁布了,刘一民的《凯旋在子夜》获得了这次中篇小说奖,陆遥的《人生》和蒋子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都获得了这次的小说奖。

    《凯旋在子夜》除了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奖外,还获得了《收获》的文学奖。

    当然,刘一民并没有去参加《收获》的文学奖,奖金直接寄了过来。

    两个人获奖的事情,刘一民从报纸上看到了,知道他们来四合院是早晚的事情。

    “今天涮锅羊肉管肉,不过蒋子龙同志,我问问你,你们那个铜锅的销量怎么样?”刘一民笑着问道。

    蒋子龙感谢道:“这是个好主意,我们给燕京的饭店供了许多货,平常的老百姓,倒是很少有买铜锅吃涮羊肉的。另外啊,我们还做了川省用的锅。”

    三个人走进四合院,陆遥和蒋子龙就迫不及待地钻进刘一民的书房,可惜里面什么也没有。

    不过看到堆积如山的读者来信,两个人瞠目结舌,陆遥酸溜溜地说道:“我的读者好像跟不会写信一样!”

    “陆遥同志,你的《人生》改编的电影怎么样了?”刘一民问道。

    “拍好了,这次随我来的还有电影厂的同志,他们将胶片送到电影局的中影进行看片,也不知道能卖出多少拷贝,但是跟你比起来肯定是不够的。”

    讲起改编成电影的事情,陆遥不免有些得意,这可是他的第一个被改编成电影的剧本。

    蒋子龙对此看的很开,对着陆遥说道:“平常心,国内没有多少部电影能够卖上100个拷贝,至于1000个,那简直是凤毛麟角。”

    蒋子龙将自己在津城看到的一幕给大家讲了出来,如今在津城仍然有大量的观众排队买《凯旋在子夜》的电影票,有的人看了五六遍,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了然于心。

    “我路过电影院的时候,有些排队的同志站在人群中对着电影细节侃侃而谈。《凯旋在子夜》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电影角度,都赢得了读者和观众的心。”

    蒋子龙说完,陆遥说道:“我还带着我女子去看了,可惜她年纪小,还看不懂。”

    “我给你们介绍个朋友,陆遥、蒋子龙同志,他可很早想见你们了。”

    刘一民给刘振云打了一个电话,邀请他傍晚来吃涮锅。

    傍晚等朱霖下班,刘一民他们几个早就买好了肉,并切好了肉片。

    “朱霖同志,打扰了。”陆遥笑着说道。

    朱霖忙说道:“陆遥同志,咱们都是老朋友了,你们来燕京第一时间来这里,我高兴还来不及。”

    朱霖的话让陆遥和蒋子龙都开心地笑了起来,一起动手在院子里石桌上架上锅架,中间搁着炭,涮锅放在上面,一个火锅就成型了。

    大家摆好之后,刘振云才赶了过来,刘一民笑着说道:“你小子真是好福气,我们忙完了你来了。”

    刘振云无奈地说道:“唉,编辑部的工作真要命,我看的眼睛都是花的,骑自行车差点撞到厕所里。”

    “在燕京别的没学会,净学会贫了。”刘一民调侃道,接着将陆遥和蒋子龙介绍给了刘振云认识。

    刘振云稀罕地握着两个人的手,脸上堆满了笑容,不断地说着终于见到真人了。

    得知刘振云是编辑,两人还以为这是要挖他们的稿子,听到是《农民日报》的后,都松了一口气。

    刘一民夹起一块涮肉,笑着问道:“陆遥同志,蒋子龙同志,你们都是工农里面优秀作家的代表,振云早就想采访采访你们了,你们这次来燕京是个好机会,怎么样?接受一下采访?”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7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