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雷场相思树》首映
女排队员们依次从袁伟民的手里面接过话剧票,脸上表情带着感动。
袁伟民说道:“这是刘一民同志对咱们的支持,我想刘一民同志也是想让咱们学习科学家和战士们的精神,百折而不挠。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始终牢记一个目标,那就是——为了胜利!
同志们,接下来咱们的训练,也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为了胜利!”
袁伟民讲完话刚让女排队员散去,正准备朝楼上走,宿管窗口的电话再次响起。
袁伟民停下脚步,本能地觉得这个电话跟自己有关。
宿管接过电话后,从窗口探出脑袋看到袁伟民还在,于是赶忙招手说道:“袁伟民同志,找你的!”
袁伟民快步走到窗口接过电话,将身子侧靠在墙上躲外面吹进来的风:“刘一民同志,是你吗?”
“袁指导,你怎么知道?”刘一民笑着问道。
袁伟民高兴地说道:“刚收到了你让人送来的话剧票,我猜你会打电话过来。”
“我邀请同志们看话剧,不知道有没有时间?”
“有时间,我们刚从体委开完会,体委的领导对我们进行了勉励,希望我们汲取教训,争取明年夺得冠军。一民同志,感谢你啊,没有因为失败而改变对我们的态度。”袁伟民一脸惭愧地说道。
刘一民说道:“袁指导,你怎么婆婆妈妈的?去不去看?”
“去去去,这么难得的票,我们不去白不去!虽然是失败了,同志们也应该休息一下。”袁伟民说道。
“好,那就这样,后天下午来四合院吃饭吧,吃完咱们一起去看话剧。”
“好,老规矩,食材我们准备。”
“你们带张嘴就行,说了请你们吃饭。”
挂断电话后,袁伟民将身上的大衣紧了紧朝着楼上走去。
“刚是刘一民同志打来的?”宿管好奇地问道。
“对!”
“刘一民同志可是厉害喽,写的小说我也爱看,无聊的时候翻一翻,能涨不少见识嘞!”宿管说完,重新坐回了板凳上。
回到宿舍的袁伟民并没有休息,而是拿出资料,开始复盘这次失败,总结经验教训。
华侨公寓,刘一民和朱霖正在吃饭,朱霖在想后天怎么鼓励女排的队员。
“大嫂应该要生了吧?”刘一民算了算时间说道。
朱霖笑着说道:“应该12月中这几天,上次跟大嫂写信,大嫂讲了她怀孕后反应很大,幸亏是在学校教书,要是在一般单位上班,真是没办法上。”
刘一民跟朱霖商量着这两天到百货商场再买点东西寄回去,冬天了,也该再给刘福庆和杨秀云添点冬装了。
翌日到了燕大,严家炎找到了朱光遣和刘一民,希望他们两个各写一篇教材推介的文章,随着教材一起寄到各个学校。
“我们自己来写,可信度不如使用者来写。严教授,您找清华的教授写啊,清华率先用咱们的教材,他们的话很有说服力的。”刘一民坐在严家炎对面给他出谋划策了起来。
朱光遣在旁边附和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们是王婆,自卖自夸说服性不强!”
严家炎觉得刘一民主意不错,可又犯起了难:“可是找谁写呢!”
“冯至教授,钱锺书教授,两人对外国文学颇有研究,让他们推介,肯定有用。另外咱们除了清华,要尽快拿下北师大,他们可是除了燕大之外的最强中文系了。这两个学校使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严家炎笑眯眯地说道:“朱教授,刘教授,找钱锺书教授的事情就拜托你们两位了。我联系北师大,联合举办一场演讲会,向北师大的师生推教材。”
朱光遣和刘一民应下来了,走出严家炎的办公室,朱光遣笑着说道:“走吧,咱们去高知楼走一趟吧,我也好久没有去锺书那里了!”
“摩托车上冷,您再找一件军大衣。”
穿好衣服,刘一民带着朱光遣来到了高知楼。一路过去的时候,朱光遣还见到了好几个熟人。
走到楼上,敲了敲门,开门的是杨绛。杨绛看到朱光遣和刘一民后,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去。
高知楼里面也有暖气,里面热乎乎的,钱锺书正坐在书房写东西。
“光遣,一民,你们两个坐,我去给你们泡杯茶。”杨绛将他们带到书房后,转身去找茶叶了。
钱锺书很意外地说道:“咱们昨天不是才见完面吗?你们又想我了?”
“我很久没有到过高知楼,看看我能不能也在这儿住。”朱光遣开玩笑道。
“你们燕大的燕东园燕南园条件比我们要好多了,快说吧,来有什么事情。”
刘一民说道:“钱教授,今天打扰了,教材要推广到其它的高校,严教授让我们自己写,我们自己写不就成了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于是我们就想请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写,我跟朱教授不约而同就想到了您。”
杨绛给两人倒上茶说道:“你们的教材我看了,内容很详细,又不至于加深本科生的理解难度,我认为是一本不错的教材。锺书,这忙你应该帮!”
靠在椅背上的钱锺书坐直了身体,品了一口茶说道:“我家才女都说了,这个忙我帮了。”
“多谢钱教授、杨教授。”刘一民笑道。
钱锺书写推介信的时候,朱光遣和刘一民跟杨绛聊起了天,中间钱锺书的女儿钱媛回来了,听到三人聊天内容后连忙加入。
“朱教授,刘教授,我们北师大外语系正准备让我编英语教材呢,我还没有个思路,你们给我讲一讲你们的经验。”钱媛虚心请教道。
刘一民忙摆了摆手:“你们搞英语教学的,我们搞的是文学教材,风牛马不相及啊,我们提供不了什么经验。”
朱光遣附和道:“我们懂英文,但是不懂英语教学。”
钱媛认为两者虽然不同,但都涉及到了资料的收集,还是有相通之处。
“钱媛教授,我认为英语教材还要看是哪个年级用的,重点培养这个年级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是阅读?还是听力和语法?只有这方面整明白了,教材的编写按照各部分占比按部就班来就行。
另外就是对英文资料的使用,要择优点,去糟粕。引入的文章,要符合咱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刘一民建议道。
钱媛表示认同,在众人讨论的功夫,钱锺书已经把推介信给写好了。朱光遣将信接过去,看了几眼笑道:“锺书同志,你这字越看越有味道!”
“老朱,你不要给我上蒙汗药,你们的教材不错,要不然我也不可能写。冯至教授回来的时候还说,教材最终没有辜负杨诲教授的心血。”钱锺书说道。
杨绛留他们在公寓吃了一顿中午饭后,刘一民和朱光遣离开了高知楼。
路上朱光遣说道:“杨绛同志的厨艺是越来越好了,以前杨绛同志是很少下厨的,看来现在学习了不少好厨艺。”
“红烧肉做的确实好吃,很有南方特色,下了不少功夫研究。”
回到燕大将推介信递给严家炎,高兴的严家炎嘴快咧到后耳根了:“第一批一千本预计12月1号就能印出来,留足咱们自用的,剩下的全做推广之用。”
“北师大联系的怎么样了?”朱光遣问道。
“12月5号在北师大中文系大教室进行一次演讲,北师大中文系特别要求一民做演讲。他们的学生和教授,都要去听。”
回到办公室,刘一民坐下喝了几口水,想了想到时候自己应该讲点什么。目的是为了推广西方现代文学教材,那就应该讲西方文学的事情。
“一民,上课去了!”吴组缃敲了敲门,提着茶杯喊道。
吴组缃上大三的课,刘一民上大二的。两人夹着课本提着茶杯来到教学楼,分别走向第一、第二教室。
刘一民从后门进去,余桦和史铁生都在。一问才知道,余桦跑到史铁生家将他硬推着来的。
“这么冷的天,你别给铁生冻感冒了!”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余桦甩了甩中分刘海说道:“一民同志,你放心,我给铁生准备的有毯子。”
史铁生冻的缩成一团,牙齿打着颤:“一民同志,我不冷!”
不冷才怪了!
刘一民在课堂上讲完课,推着史铁生到办公楼烤了一会儿火,才让两人离开。
在中文系办公楼,几个中文系教授对两人很感兴趣,拉着两人问东问西。
余桦逗得几个中文系教授很开心,中文系办公室很长时间没见到新面孔了。
北风呼啸,凛冬已至。刘一民已经有一阵子没看到燕京的太阳了,黄色的乌云遮天蔽日,像是要下一场大雪。
四合院里,刘一民和朱霖在客厅里面已经准备好了许多的食材,静等女排的姑娘们。
下午三点,女排的姑娘们在袁伟民的带领下如约而至。
“一民同志,朱霖同志,准备的这么丰盛?”郎平看着一盘盘的肉卷和肉串问道。
“冬天没什么好东西,菜太少,只能多搞点肉了。”
袁伟民说道:“败军之将,让你们费心了。”
“哪里的话,一次失败没什么大不了的,卷土重来真英雄!”
一群人坐在堂屋里吃着火锅,聊着天,袁伟民总结了几点经验教训。
第一是新人刚当主力信心不足,第二对方重拾快攻战术,导致己方频频出现漏洞。
讲到失败后大使馆大使和大使夫人以及球迷举行宴会,规格跟以前胜利无二时,袁伟民再次忍不住落泪。
在四合院里,女排队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吃完饭就看书听音乐,玩的不亦乐乎。
郎平打趣道:“一民同志,等我们明年胜利了,请我们吃丰泽园怎么样?回国后,才看到你写了一篇《传奇大掌柜》,晚上看书都流口水。”
“现在去也行!”刘一民笑道。
“那可不行,我们得留一个念想,等赢了再次我们吃。”其余的女排队员说道。
“你们要得了奥运冠军,那到时候可就轮不到我了,你们得参加国宴。”刘一民说道。
国内目前还没有奥运冠军,中国体育史上第一块金牌就是在1984年奥运会上获得的。
男子自选手枪慢射比赛中,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夺冠,实现了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为他颁奖,并称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
这一届奥运会,中国总共获得了15枚金牌。
袁伟民也来了兴致,开玩笑道:“国宴要吃,你请的丰泽园,我们也要吃。”
时间差不多了,大家在光秃秃的银杏树前拍了一张照后,一起走到了人艺。
女排队员像以前一样,等人进的差不多了才进去。
观众只知道刘一民邀请女排看话剧,但是并不知道是什么时间,整场没人认出来他们。
女排队员们在袁伟民的带领下坐在前排,目不转睛地看着话剧,默默地汲取着精神力量。
演出所有的安排都如同首演一样,冲上台挥舞着红旗的战士和最后的合唱都有。
等到合唱完毕,等所有的观众走后,女排的队员才缓缓起身。
袁伟民站到舞台上,拿着话筒给大家讲观看感受,讲一往无前的精神。
“他妈的,我就不信,拿个金牌比让原子弹爆炸还难!”袁伟民最后一句话掷地有声。
刘一民忍不住率先鼓起掌来,这句话讲的颇对他的胃口。
袁伟民发完言之后,刘一民从正门送他们出去。袁伟民向他表示,12月就正式启程前往郴州训练中心,开启备战奥运的训练。
“一民同志,再见!”袁伟民握着刘一民的手,又给他来了一个拥抱。
其余的女排队员,挨个跟他握手告别,嘴里笑着说下次一定要吃到丰泽园。
送走他们后,刘一民跟朱霖走回四合院。晚上风太大,两人也累了,就没有再回华侨公寓。
教材编写完之后,编写办公室被收归系里,没了太多的日常性事务,刘一民去燕大办公室坐班的次数少了起来。
进入十二月,电影市场上最受期待的电影来了。11月中旬举办的《雷场相思树》购片会上,卖出了800个拷贝,比《凯旋在子夜》少了近400个。
本来《凯旋在子夜》的拷贝数量刚过千,但后来电影市场实在是火热,中影卖了第二批拷贝,总共又卖出了200个左右。
从年初开始上映,现在电影院播放最多的电影里面还有《凯旋在子夜》的身影。
《雷场相思树》这部电影让八一厂赚了不少钱,除了中影给的四十万左右的利润,还有电影局给的二十万奖励。
12月1日上午,刘一民在燕大中文系跟严家炎一起将教材样本寄到各个高校,傍晚的时候陪着朱霖和朱父朱母到了电影院观看了《雷场相思树》。
好久没跟朱父朱母一起出来看,两位老人的情绪很高。自从朱霖结婚后,朱霖总是说朱父和朱母老的好像更快了。
整个电影院里雅雀无声,当看到开头顺利攻上高地的时候,整个电影院沸腾了。
画面一转,发现是几个大学生战士幻想的战斗场面时,剧场的观众不约而同地笑出了声。
电影院的工作人员提醒大家注意秩序,不要影响其他人观影,但买账的人很少。
不过相当长的片段没有激烈的战斗戏份,观众们也就没再发出声音。
大家仔细地随着几名大学生的视角去看待这场战场,去观察前线战士,也观察他们自身的心理蜕变。
一场激烈地战斗下来,看着牺牲的战士和英雄的壮举,观众的心态再次发生着变化。
朱母和一些观众的眼角红彤彤的,朱父低声地安慰着。
“这些战士都是跟咱孩子一样的年纪啊!”朱母难受地说道。
朱霖看到熟悉的战士在荧幕上冲锋时,也情不自禁地抓紧了刘一民的胳膊。
电影里,受伤的战士哼着《月亮之歌》:“当我守在祖国边防的时候,常对着月亮静静地瞧,她像妈妈的笑脸,不管心里有多烦恼.”
将受伤的战士和母亲联系在一起,没有观众能不动容,整个电影院里泣不成声。
当电影结束的时候,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向牺牲的战士们默哀!”
电影院观众的动作全部停了下来,默哀三分钟后才陆续离开了电影院。
后面的放映员没有换片的动作,因为下一场也是《雷场相思树》。
电影院汲取了上次《凯旋在子夜》的经验,连场播放《雷场相思树》。
“爸妈,你们回去的路上慢点!”朱霖关心地交代道。
“放心吧,不到二十分钟就到家了,你们两个也回去早点休息。”朱母摆了摆手,坐在了朱父的自行车后座上,跟刚谈恋爱的小对象一般。
“咱们也回去吧,刘老师!”朱霖拉着刘一民的手走到了摩托车旁边。
他们这群人刚出去,电影院门口又围满了人。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7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