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10章 左手美人右手经,不负如来不负卿

第410章 左手美人右手经,不负如来不负卿


刘一民的话,让朱霖和何冀平都笑了出来,聊了一会儿后,两人继续开始了排练。

    刘一民从朱霖的背影,看到了她无穷的工作激情。从开始决定转型当导演开始,朱霖先是跟在欧阳山尊、蓝天野、苏民身后学习,后来成为副导演,如今终于成了导演,可谓是梦想成真。

    晚上回到家还跟刘一民谈论剧本,除了孩子和刘一民外,所有的心血都在这本子上了。

    何冀平也非常配合,朱霖让改剧本就改剧本,当然自己觉得不需要改的地方也会据理力争。

    何冀平此时刚从中戏毕业,话剧剧本这个想法很久前就跟人艺讲了。

    当时,何冀平一个没毕业的学生跑到人艺说要给他们写剧本,于是之、苏民、夏淳等几个副院长、大导演也没有傲慢,还亲自接见了她,听她讲想法。

    何冀平讲了一个月饼的故事,自己从小在外婆家长大,父亲在香江。每到中秋节,外婆总要将月饼分成几份,家里的吃了,给香江亲人的留着,留到干裂也不扔。

    直到她77年到香江探亲,带了一包干裂如石头般坚硬的碎月饼。

    于是之几人听完之后一个个泪眼婆娑,觉得她是个人才,毕业后直接从文化部要了一个特别的名额给了何冀平,可以说何冀平就是人艺养大的孩子,整个人艺都十分宠溺她。

    舞台上,朱霖不断地纠正着演员的动作和语气。当年导演《绿皮书》时,朱霖作为副导演主导排练,还有不少演员会“指导”她排戏,搞得舞台一团糟。

    现在舞台上安静多了,除了必要的讨论外,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以前的情况了。

    刘一民正在认真地看着排练,蓝天野和苏民从门口走了进来,坐在刘一民的旁边讲起《宠儿》的话剧。

    蓝天野先说话:“意识流的东西比较玄乎,但你这样一写,好像也没那么玄乎了,我和老苏通篇对比了一下,如果按照这样排,基本上没有观众难以理解了。

    从梦境梦回到以前的惨烈种族歧视入手,这种手法《西厢记》等传统戏剧里也都有,观众理解难度低。”

    刘一民以宠儿的母亲塞丝做梦入手,将过往的历史背景呈现了出来,梦醒之后,看到了涉水而来的宠儿,接下来就是根据时间进行叙事的现实主义风格了,跟《天下第一楼》等话剧没有区别。

    “这个梦像挑子,挑起了两段故事。”苏民笑道。

    刘一民问道:“有没有需要改的地方?”

    “这台词是不是有点太中国化了?”蓝天野问道。

    “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更好的理解。要是翻译的风格很浓,观众看着也难受。《贵妇还乡》这部戏里,不是还专门中国化了?”

    苏民说道:“那个是太多,咱们这个是不是太少,想找一个中间平衡,让大家一听,就知道是个外国发生的事情改编的戏。”

    听完苏民的话,刘一民笑了。跟蓝天野和苏民商量了一下,在里面加了一点。

    “这样一听,就知道是美国人干的破事。”蓝天野满意地点了点头。

    改完剧本,蓝天野和苏民看向舞台,观看朱霖的排练。

    “小朱休了几个月的假,手也没生啊。这才半个月时间,就搞的有些名堂了。”蓝天野夸赞道。

    刘一民拉着蓝天野说道:“还得你们两个老师多多指点啊!”

    “好说好说,我们自然会倾尽全力。”苏民保证道。

    排练歇息的时候,蓝天野和苏民并没有直接去指导演员,而是跟朱霖讨论了两人的看法,对朱霖进行指导。

    朱霖听完蓝天野和苏民的意见恍然大悟,不禁说道:“老师就是老师。”

    “哈哈哈,你还年轻,有的时间去学。有什么不懂就来找我们两个,当然找山尊也可以。”

    排练再次开始后,刘一民跟着蓝天野和苏民来到了曹禹的办公室讨论剧本《宠儿》。

    曹禹看完剧本后道:“排练出来,说不定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们尽管放心排练,院里经费支持。有了《宠儿》,你们两个也就不想着《戏台》了吧!”

    蓝天野和苏民讪讪一笑:“这排出来,不一定比《戏台》差,但看《戏台》笑的人肯定比《宠儿》多。”

    两个人兴奋地拿着剧本走出办公室,准备开始组建《宠儿》的话剧演出团队。

    曹禹看向刘一民笑着问道:“欧洲这群人还没走?”

    “还没有,作协邀请他们考察市场呢,也想多靠书挣点外汇。”

    “上次到文化部,文化部的同志讲你一个人创造的外汇,快顶上一家小企业了。”曹禹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忙说道:“还差得远,去年算下来还不到十万美元。”

    “这还少吗?出口创汇的难度你想的太简单了,有的省单一产业一年的出口额也没十万,甚至还没有出口。”

    曹禹撇了撇嘴角,差点无语到笑出声,十万美元还不知足。

    “老师说的是。”

    曹禹询问《戏台》的改编进度,刘一民告诉他还得一段时间,从包里拿出一份论文递给了曹禹,让他看一看。

    “这是你的研究生论文?”

    “对,您看下。”

    曹禹“嗐”了一声说道:“你这论文不管写的什么,燕大还能不给你通过?”

    “那也得认真对待,不能授人以柄啊!”刘一民笑呵呵地说道。

    曹禹瞥了刘一民一眼没有说话,低头开始看刘一民的论文——《探索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保护和发展路径》。

    文章从传统文学作品如何在现代文学市场中传播,如何提升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入手,传统文化发展的越好,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就越小。

    “通过对传统文学的通俗化,降低阅读和理解难度,通过影视、广播等现代手段传播。”曹禹看到这里,明显感兴趣了许多,当着刘一民的面读了出来。

    曹禹放下论文冲着刘一民说道:“有趣,有趣,通俗小说的再通俗化,适应现代人的接受方式。很好,不是西方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我们的文化进一步,西方的文化退一步。反过来,我们的退一步,西方的就进一步。”

    “老师,我还想把这论文当做文研所的研究成果之一。我们文研所刚成立,拿了那么多的经费,得出点成果才行。”

    “你倒是知道部里想要什么,扔把米想聚一堆鸡,扔个石头得听到水花。我是你的导师,这毕业论文当成文研所的课题成果,我没什么意见。”

    “得嘞!”

    下午下班,刘一民跟朱霖离开了人艺。到家里,朱霖不断地用拳头捶着肩膀,刘一民轻轻地给她捏了捏:

    “你这背不拔罐可惜了,等过阵子我买点罐给你拔一拔!”

    “好啊,刘老师,我教你怎么拔罐,到时候我也可以给你拔!”朱霖转了转酸痛的脖子,笑容里带着疲惫。

    “你们两个赶紧来吃饭吧,瞧瞧谁来了?”杨秀云喊道。

    朱父和朱母从厨房里走了出来,跟刘一民和朱霖打着招呼。

    朱父说道:“你妈新学了一道菜,非要过来给你们两个做一做,马上就好,你们等着。”

    “医院今天下班这么早?”朱霖问道。

    朱母说道:“我跟同事换了班!”

    晚上,西边最后一丝蔚蓝消失不见。院子里的白炽灯明亮又温暖,光影下的银杏树摇晃着枝叶,三花猫到处追着飞虫流萤。

    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饭,朱母和朱父分别抱着一个小家伙,朱母拍着小刘林的屁股哼着童谣:“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杨秀云一边吃饭,一边跟朱父朱母讲着两个小家伙的变化,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到杨秀云的嘴里都是孩子聪明长大的表现,夸张的讲解非但没让朱父朱母觉得夸大,反而令两人欣喜异常。

    刘一民和朱霖相视一笑,互相轻轻蹭了一下彼此的肩膀

    等到晚上,刘一民提议道:“爸妈,要不你们就住这里吧,这院子里房子也多。”

    杨秀云道:“正好跟我做个伴,两个年轻人说的我也都听不懂。”

    两人对视了一眼:“算了,反正也没多远,平常多来几趟就行。”

    大晚上的,两人又骑着自行车离开了四合院。

    杨秀云看着背影感叹道:“俩亲家人可真好。”

    对于两人不愿意住在这里,刘一民知道老两口是怎么想的,无非是怕住在女婿家,女儿没面子。

    晚上将两个小家伙喂饱,等到睡着后,刘一民和朱霖才回到了卧室里。

    朱霖趴在床上,刘一民用手给她捏着肩。没过多久,朱霖脸上露出一丝羞怯:“刘老师,你好好按.哎呀,你往哪儿”

    房间内,幸福的声音响起,直到两人无力靠在床上,刘一民拿起放在床头的《静心咒》。

    “刘老师,你怎么看起佛经了?”

    刘一民微微一笑,这是经吗?这是大师语录啊——左手美人右手经,不负如来不负卿。

    “道经和佛经里面还是有不少可取之处的,说不定以后写书都用的上。”

    朱霖拍了一下刘一民的左手,拿起枕边的《莎士比亚》阅读了起来,11点左右,两个人打了一个哈欠躺下相拥而眠。

    欧洲出版商代表团在燕京逗留五日之后,离开了燕京,离开之前丹麦出版社的代表找到了刘一民,跟他签订了最终的出版合同。

    “早知如此,当时何必那么强硬!”刘一民嘴角噙着笑。

    丹麦的吕特说道:“不好意思,刘,我这几天一直跟总部联系,用你们中国话就是嘴皮子磨破了,最终决定放弃之前的坚持,跟你交个朋友。”

    刘一民盖完章后看着吕特,似笑非笑地说道:“签就签吧,也不用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这洋鬼子,还想卖给刘一民一个人情呢!

    吕特红着脸拿着合同离开了四合院,刘一民和张广年等人在他们离开的时候,亲自送他们登上飞机。

    “希望早日传来出版的好消息。”刘一民一一跟他们握手告别。

    马赛丹尼搂着刘一民的肩膀说道:“期待你再次来到浪漫的巴黎,我将在塞纳河畔的咖啡店等你。”

    刘一民憋着笑说道:“后会有期,我的朋友。”

    张广年说道:“期待咱们中欧的文学交流和出版继续扩大。”

    简而言之,我真想挣你们的钱啊!

    等飞机起飞后,刘一民和张广年坐车回到市区,张广年高兴地向他表示,作协居中联系,又签订了十几本外国出版合同。

    “对作者来说是好事,对国家来说也是好事。其中签订合同有《高山下的花环》、《人到中年》等。”张广年说道。

    “他们能出版,老张同志你厥功甚伟啊!”

    张广年不居功地说道:“就能牵个线搭个桥,能出版还是他们写的好。”

    文化部传来消息,国家正式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出预料的话,将于下个月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刘一民听到消息后,立即赶到了文研所,闫真几人放假已经回来了,偌大的中文系,只有他们几个在工作。

    “在看什么书啊?”刘一民问道。

    闫真立即起身说道:“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先别看了,吴教授研究组的资料拿出来我看看。”

    闫真立即让人将资料找出来,送到了文研所旁边的办公室。

    资料看完之后,刘一民来到了吴组缃的家里,告诉他即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事情。

    “文件在这里,你看看。”吴组缃将几人整理好的资料递给了刘一民——《关于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的必要性及大类分类》

    “燕大文物考古系的教授提供了不小的帮助,资料比较翔实,可以给相关单位申请时提供资料查找的指导。”

    文章后面,将国内可以申请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分类,分类之下又按照不同的文化区域、地理区域、时间朝代、节日进行了划分——故宫和长城名列放在第一位。

    刘一民又跟几个教授开了开会,让里面的内容再详细完善一下。

    散会后大家都没有离开,直接坐在了文研所的办公室里面,如今系办都装了风扇,文研所有额外的经费,多装了几台,倒也没有那么热。

    刘一民拿着笔走到几名教授旁边,在上面加上了——“泡菜”两个字。

    “泡菜?”

    大家看到之后都有点懵,这“泡菜”算什么文化遗产?

    刘一民将泡菜和悠久的饮食文化联系在一起,给“泡菜”披上了文化的外衣,众人听的一愣一愣的。

    “咱们申请了,别人就没办法申请。据我所知韩国人顿顿吃泡菜,他们没有多少的历史,我是怕他们未来会申请啊!咱们传过去的东西,还得掌握在自己手里。保护文化遗产,是咱们研究的初衷,只要有一丝被偷窃的可能,就不放过。”

    韩国申请泡菜最后会被联合国取消,中国可不会,证据链实在是太晚完整了。

    众人听完后不明觉厉,同意将“泡菜”放到文件里面,刘一民怕不重视,在下面做了解释并标红。

    隔日资料整理出来之后,刘一民直接将资料送到了夏言手中,夏言看着里面的资料,也问起“泡菜”的事情。

    刘一民又是一番讲解,夏言笑道:“等加入后,文化部下面的文物局会专门成立一个遗产保护和申请的办公室,这份文件就是他们工作的基础,到时候少不得要让你做个顾问。”

    夏言说完,给文物局的现任领导打了一个电话,让他来到了办公室。

    上次跟刘一民打交道的孙轶清已经卸任,如今是四月份刚上任的局长吕计民。

    “你好啊,一民同志!”

    “您好,吕局长。”

    “老吕看看吧,这是文研所的研究文件。一民人就在这里,有什么疑惑的地方,直接让他给你讲解。”

    吕计民看完之后说道:“文研所的研究走在了文物局的前面啊,里面的很多资料,我们现在都还没有,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我们拿了那么多的经费,自然要做出成果。”刘一民笑道。

    “刘一民同志,以后你可要当好我们文物局的顾问。上次文物返还之后,欧洲也返还了几件,全都是你的功劳。”

    “是同志们的功劳。”

    聊了一阵之后,吕计民询问了不少问题,主要包括节日和泡菜,刘一民的解释是,东亚文化圈里,很多节日大家都过,就怕来一个反客为主。

    “这端午节吧,韩国和日本、越南都有,不过时间久远,孩子跟老父亲已经有点不像了,子可以不类父,但不能不承认血缘关系啊!”

    刘一民说完,夏言和吕计民都笑出了声。

    “一民同志,很风趣嘛!”吕计民说道。

    吕计民向夏言讲了讲文物局准备成立的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人员已经在物色,等到编制委员会批准之后,人员就会逐渐到位。

    “好,文化和文物保护的战争已经打响,同志们要打起精神,不要让我们后辈骂我们!”夏言拍了拍桌子,豪情万丈。

    吕计民起身说道:“刘一民同志,到时候多多给我们做做顾问的工作。”

    “没问题,你们有什么忙不过来的课题,也可以交给我们研究所,只是经费得给到位。”

    “哈哈哈,好好好。”

    智库的经费来自于拨款,也来自于自己的业务出售——替相关部门干他们干不了或者没必要亲自去做的工作。

    为单一的课题研究增加编制不划算,这部分就可以外包给智库干。

    吕计民走后,夏言夸赞道:“第一个成果做的不错,再接再厉吧!”

    “好嘞,您先忙,我走了。”

    刘一民回到四合院,沈云正在院子里跟两个小家伙玩,看到刘一民回来了,沈云笑着问他去哪儿了。

    “我去见你爷爷了。”刘一民说道。

    “真的?”

    “真的,刚给你爷爷汇报完工作。你在干什么?”

    “我在教他们两个算数。”

    刘一民看了看两个小家伙,失声笑道:“教吧,你要是能教会,我请你到老莫吃大餐。”

    “一民,沈云这姑娘懂的可多。”杨秀云说道。

    沈云给杨秀云讲讲学校的事情,倒也为她排解了寂寞。

    傍晚,沈云没吃饭就离开了四合院,她父母怕出事,交代她太阳落山前必须回家。

    “送你的礼物。”刘一民将东西塞到沈云的包里,顺便为她推了一把自行车。

    晚上吃完饭,一家人坐在侧屋里看着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报女排队员为备战奥运做准备的新闻,教练袁伟民接受采访,表达了夺冠的信心。

    “也不知道这次袁指导他们能不能赢!”朱霖看向刘一民。

    刘一民说道:“肯定能赢!”

    “真的?”

    “真的,要不打个赌?”

    “不赌,每次赌都输。”朱霖果断地摇了摇头。

    刘一民嘿嘿一笑,继续诱惑道:“赢了的话奖励很大。”

    “输的话也输的很惨。”朱霖想起“第一次”就是这么输掉的。

    7月28号,第23奥运会将于洛杉矶正式开始,8月中旬,奥运会将正式结束。

    “等两个小家伙大了,我带你到现场看比赛。”刘一民握着朱霖的手说道。

    “好啊!”朱霖依偎在刘一民的肩膀上。

    7月中下旬,刘一民接到了袁伟民的电话,他通过渠道给刘一民搞来了奥运会的门票,希望到时候刘一民能够去现场观看女排比赛。

    “票是女子排球第一场和最后一场的,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在最后的赛场上相见!”袁伟民语气里抱着必胜的信心。

    朱霖听到袁伟民的话说道:“刘老师,你去吧,家里有我们呢,说不定到时候还能在电视上看到你。”

    两个小家伙还不能坐飞机,就算是有票也去不了。

    ps:欠的陆续补齐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7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