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16章 刘一民:CIA和FBI都要迫害我

第416章 刘一民:CIA和FBI都要迫害我


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学术报告厅内,随着教授的声音落下,台下传来了一阵讥讽的笑声。

    刘一民丝毫没有恼怒,而是给他们普及起来了中国算盘的历史。

    “在你们的欧洲人掰着指头算数的时候,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算盘这个工具。算盘在中国最早出现在公元前550年,算盘的历史比欧洲的历史都长。

    算盘可以很好的提高数学计算能力,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中国学生比你们美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更强。有一则笑话,美国人去中国旅游,中国人给他找钱之后,他要在旁边计算半天对错,老板都要收摊回家了,他还在掰着手指头数数。”

    刘一民说完在台上笑了起来,接着说道:“中国古代的科技很先进,但为什么如今落后于欧美呢,因为我们闭关锁国,但现在我们决定跟世界交流。我相信,文明的碰撞必将产生新的火花,新的技术。

    圣何塞州立大学的同学和教授,你们往西看就是广袤的太平洋,跨过广袤的太平洋就是中国。我希望咱们不要将思维局限于自己的美国身份,要有国际视野,为国际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要当一名国际主义者。”

    下面的学生有人鼓掌,有人摸着下巴沉思,有教授再次问道:“既然为了世界和平,为什么中国还要造原子弹?原子弹是一种可怕的武器,它容易让世界毁灭。”

    “原子弹就是打狗棍,有了棍子狗就不敢近身。这位教授,你说你看过《东方巨响》,那你应该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去造原子弹。因为你们美国人,动不动就想给我们扔一颗核弹。

    你们应该去问问你们的政府,为什么在全世界发出核威胁,为什么要点燃全世界的战火?”

    刘一民接着又举了一个例子,讲中国是如何的热爱和平。

    “我们原子弹研发出来后,我们提出全世界应该立即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对于原子弹的态度。我们造原子弹是为了自身的和平,我们禁止和销毁是为了全世界的和平。另外,中国的核弹头数量,跟美国比起来简直是微不足道。”

    刘一民的声音落下后,现场沉寂了约三十秒,接着后排有学生站了起来,喊起了“种族平等、世界和平”的口号。

    还有黑人举着牌子,写着黑人运动员的那句名言“我们不是奴隶,我们是自由人。”

    刘一民指着后面的牌子同样喊起了“种族平等,世界和平”的口号。

    “世界上只有一种棉花是红色的,你们知道是哪国棉花吗?”

    “美国!”刘一民见没有人问答,于是大声地说出了答案。

    在黑人的欢呼声中,尼琪带着刘一民离开了圣何塞州立大学。

    坐在车上,尼琪冲着刘一民耸了耸肩:“这可真是个地狱笑话!”

    “尼琪女士,咱们卖了多少书?”

    尼琪说道:“一千多册,现场卖了多少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影响力。”

    “所以啊,影响力这不就来了吗?”刘一民微笑着反问道。

    尼琪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笑道:“刘,你比我更适合做商人。”

    回去的路上,尼琪告诉了《巴黎评论》的编辑要来的事情:“你的两本小说让他们杂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肯定是想向你再次约稿。”

    “我还有几天的时间才离开,有时间见他们。”

    “嗯?你不是急于回国吗?”

    “临时有点事情。”

    “什么事情?”

    “你过几天就知道了。”刘一民含糊其辞地说道。

    下午,刘一民见到了《巴黎评论》的编辑,尼琪向他介绍,这位编辑也是《巴黎评论》的创始人之一乔治.普林普顿。

    “刘,你叫我乔治就好。”乔治.普林普顿非常有风度的说道。

    乔治.普林普顿出身于贵族家庭,父母家族皆有从政的传统,从小就进行所谓的“贵族风度”的训练。乔治.普林普顿已经六七十岁了,白色的头发彰显着他的苍老。

    “你好,乔治。”

    乔治握着刘一民的手向他表达自己的感谢:“我们《巴黎评论》每一期在美国出售十万册就算成功,你的小说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可能,纯文学在美国仍然有市场。刘,非常感谢你。”

    “乔治,咱们之间是合作关系。如果没有你们杂志,我的文章也没办法发表。”刘一民客气地说道。

    “No,如果没有《巴黎评论》,也有其他的杂志愿意发表。刘,当我得知你再次来到美国之时,我就决定必须亲自来见一见你。你果然如果想象中一样,是个有才华且幽默谦逊的年轻人。”

    两人客套了一阵后,尼琪邀请大家到咖啡厅坐下聊。

    乔治询问刘一民最近有没有兴趣再写几本美国题材的小说,他们想稳定一下自己的销量。

    “《宠儿》发表之后销量快速增加,到了夏季刊的时候,因为没有重量级的小说,销量一下子下滑到了往常的样子,我们编辑部的同事都非常沮丧。”

    乔治说完顿了一下:“最好还是反应黑奴文学的作品,现如今美国市场对黑奴文学作品接受度很高,并且因为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文学界对此类作品的评价往往也很高。”

    “有,不过还不知道具体的交稿时间。”刘一民说道。

    乔治微笑着道:“我们可以提高一下稿费,每字提高到15美分。”

    刘一民心中掀起一丝波澜,一个字15美分,千字可是150美元啊,上次《宠儿》是按照10美分计价的,一下涨了5美分。

    刘一民没有说话,乔治吸了一口气再次说道:“16美分。刘,这是最高的价格了,我们杂志社专注于纯文学市场,在美国,你没有比我们更合适的合作伙伴了。”

    “乔治,等我有了稿子,立即寄给你。”刘一民笑着拿起咖啡杯冲他微微示意。

    看到刘一民同意,乔治心情一下子轻松了下来,再次主动伸出手跟刘一民握手。

    尼琪在旁边讲着《巴黎评论》的历史,《巴黎评论》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很高,但销量一直不好,甚至在巴黎创刊后,一度过的穷困潦倒。

    搬回纽约后,编辑部也是在乔治家的公寓里干活。

    乔治称自己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巴黎评论》,希望它未来能够成为美国文学杂志的一面旗帜。

    “刘,等有一天我们《巴黎评论》的记者前往中国,对你做一个专访可以吗?”

    刘一民打趣道:“做两个都行。”

    三人相视一笑,气氛十分融洽。尼琪当着刘一民的面跟乔治聊了一些合作问题,包括为作家出版牵线搭桥之类的。

    “刘,再见,相信你一定能继续写出伟大的作品。”

    旧金山教堂,环保团体的负责人约瑟夫夫妇为刘一民打开车门,三人笑着走进了教堂,如多年没见的好友一般。

    约瑟夫开的车很不错,刘一民经过询问才知道他以前是一家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后来将公司卖了,得到一大笔美金。之后感到生活空虚,慢慢的喜欢上了环保事业。

    难怪这家伙可以经常举个旗子抗议,原来是有钱啊。

    走进教堂,环保团体的人以白人为主,不少人拿着刘一民的《老人和狗》,向他眼含热泪的诉说看这篇小说的感受,向中国人植树造林、抗击风沙的行为致敬。

    一一给刘一民送上拥抱和吻,嘴里念着“阿门”。

    约瑟夫夫妇走到教堂前边再次来了一次“可怕”的演讲,称如果再不叫醒愚昧的世人,世界将在不远的将来毁灭。

    “每一个美国人民都应该了解到,当北极的冰川消融,太平洋的海水将涌进我们的家园。海啸袭来、高楼倒塌、我们的尸体将悬挂教堂之上.

    每一个旧金山的市民都应该知道,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自己保护。

    每一个旧金山的市民、每一个美国市民、全世界人民都应该行动起来,向中国人民学习!”

    约瑟夫的声音在教堂回荡,经过四周的墙壁反射之后,听起来更具有煽动性。

    约瑟夫讲完之后,伸出手邀请刘一民上台:“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最尊贵的客人——教授.刘,让他给我们讲一讲中国如何在环境保护上获得成功的。”

    刘一民走上台,从旁边的环保主义者手里拿过了一本《老人和狗》大声地说着:“根据我了解的情况,从我上次离开美国,到今天,我们中国人又种了约十万棵树。这十万棵树吸收的二氧化碳,可以让美国的钢铁企业再心安理得的排放一天了。

    可我们的地球,还有多少天呢?中国人如何植树,用精神去植树,我们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就用人一锹一锹的铲土,去植树。

    你们看到的不是小说,而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但我们的努力,总是被人无视,让我们的努力付之东流。美国每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只需要少百分之一,就比我们植树数十年的成果要大的多。

    我们对此感到无助,但我们永不言弃!”

    约瑟夫在台下说道:“当我们看完这本小说的时候,我们感到非常的难过,我们真的希望为你们做点事情。”

    “老兄,你们什么都不必做,你们继续享受吧!”

    “我们一定要为你们做点什么,不过我们还没想好。”

    还没想好?老子刚才白说了,没机械没钱啊!

    走下台,又听几位老环保主义者演讲完之后,大家聚在一堆聊天,刘一民询问他们需不需要上班。

    发现这群人基本上都不需要上班,一个个还挺有钱。

    刘一民提议道:“教堂有唱诗班,咱们环保组织也应该有自己的节目。我建议大家把《老人和狗》排练成话剧,在全美巡演,为我们的环保事业争取支持。”

    约瑟夫听完眼神一亮,觉得这倒是个不错的选择。光在旧金山宣传也没什么意思,应该到全美宣传。

    “我们还可以收门票,赚来的钱捐到中国的林场,还可以号召大家捐款,人力造树还是太慢了,应该上机械。”

    旁边的一名美国人的话说到了刘一民的心坎里,这群人里还是有明白人的嘛!

    “这个主意好,刘,希望到时候你能来美国指导我们,我们一起在全美、甚至是全欧洲巡演。”约瑟夫夫妇高兴地相互拥抱,并抱着彼此的脸颊咬了起来。

    刘一民脸上带着意动之色,接着又摇了摇头。

    一群人立即问刘一民怎么了?莫不是不喜欢环保事业?

    刘一民赶紧摆了摆手,表示自己有难言之隐,实在是不敢说。

    在对方再三追问下,刘一民终于说出中情局找自己的事情,认为中情局已经对自己一言一行进行监控,联邦调查局也有参与其中。

    刘一民才不管邦德是中情局还是联邦调查局,两个都说不管怎么样都错不了。

    “马尔克斯先生来到美国都受到监控,何况我呢,我已经明确拒绝了他们,或许此后我已经没办法入境美国了。”

    一群人听后皆愕然相对,大骂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的无耻,竟然如此下作。

    “GOD,你看看我们的政府都做了什么吧!”约瑟夫看向教堂前方的十字架控诉道。

    “刘,我们会支持你的,我们要跟邪恶斗争到底!”

    “对,斗争到底!”

    刘一民拉着他们的手说道:“算了,美国的警察太粗暴,我怕你们受到伤害,以后你们可以来中国见我。”

    约瑟夫大骂起来美国总统,等刘一民一走,立马向报社打了电话,告诉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监控刘一民并诱惑他当间谍的事情。

    《旧金山日报》得知消息,就像猫儿闻到鱼一般,也不等核实,就在报纸上刊登了这爆炸性的消息。

    第二天,全美都知道美国中情局不仅展开对马尔克斯的监控,也展开了对刘一民的监控,甚至还想用金钱策反。

    一时间消息如同飓风一般扫过美国,吹向世界,一时间人心惶惶,各种学术交流会议蒙上了一层阴影。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71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