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42章 忠诚的巴黎迎来了它的荣誉市民

第442章 忠诚的巴黎迎来了它的荣誉市民


80年代,全世界各地开始掀起反对南非政府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浪潮,英法等国的议会也不断地号召议员举手支持曼德拉,为曼德拉出狱尽“举手之劳”。

    曼德拉身在监狱,但他的健康状况牵动着无数人。曼德拉通过几十年的牢狱生活,每多坐一年牢,他的“民主斗士”的光辉就更凝实一分。

    对方拿着信来了,刘一民不介意也尽一尽“举手之劳”。

    记者听到刘一民的话,激动地看向刘一民:“教授.刘,你也是伟大的民主斗士,你让黑人的处境被更多的人看到。我能将您的话报道出去吗?”

    “可以,我再给曼德拉先生写一封信,他不是可以听广播吗?你们可以通过广播读给他。”

    记者连连答应,刘一民拿出钢笔,稍微思索后就开始动笔。

    【曼德拉先生:

    你虽然失去了自由,但无数的南非人民将获得永久的自由。可耻种族政策终将消逝,南非的国民终将沐浴在平等的阳光之下。

    可耻的人终将死去,伟大的灵魂将被历史铭记。自由的斗争不会因为牺牲而停止脚步,反而会激发无数南非黑人的血性。

    英勇的战士举起手中的长矛,刺破那虚伪的面具,推倒那种族隔离的高墙,这世界要让虚伪的人颤栗.】

    记者拿着信兴奋地离去,马赛丹尼看到黑人来访一脸的疑惑,不过也没当回事儿。

    上午他们一起到法国书店观察了一下法国的市场,马赛丹尼引导着刘一民来到书店的专区,笑着说道:“我们将书进行统一的策划,这样能够促进销量的增长。”

    吕同六拿起一本小说翻看了起来,感叹西方的印书技术之精。

    旁边的读者看了看海报上的照片,又看了看刘一民,忍不住问道:“您是刘?”

    刘一民笑着点了点头,对方激动地将书递给刘一民让他签一个名。

    “谢谢你的喜欢,你叫什么名字?”

    “塔吉米!”

    “哦,你很漂亮,塔吉米!”刘一民给她签了一个“TO签”—“刘一民赠塔吉米”。

    “这是汉语,我的名字?”

    “对。”

    塔吉米激动地抱着刘一民的脖子啃了一下:“刘,欢迎你来到浪漫的巴黎。”

    这一幕把吕同六看的一愣一愣的,这是浪漫?这是浪吧!

    被塔吉米认出来了之后,周围几个读者立即围了上来,刘一民匆匆签完之后,被马赛丹尼给带走了。

    接着又连着逛了几个书店,刘一民的书此时都在最显眼的位置,只要路过书店门口,谁都没办法无视巨大的获奖海报。

    下午,刘一民到巴黎笔会参加了一次中法作家见面活动,这次来的作家跟上次见到的几个差不多。

    上次交锋过的佩雷克冲着刘一民笑道:“刘,每当在法国听到你所获得的文学成就的时候,我都为你感到高兴。上次你来法国还是在巴金先生的带领下,现在你已经可以坐在这里代表中国作家了。”

    “佩雷克先生,你过誉了,我只是为文学做了微不足道的贡献。世界的文学应该是多元的,世界文学的目光应该投向东方文学,古老的东方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碰撞下,一定会迸发出越来越好的文学作品。”刘一民说道。

    “来,让我们为中法文学友谊鼓掌。”另外一位法国作家说道。

    即将结束的时候,法国记者提问道:“教授.刘,你为什么如此关注非洲黑人的命运?”

    “我不是关注非洲黑人的命运,我关注全人类的命运。非洲黑人的命运是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殖民地人民遭受苦难的缩影。有的人种已经被屠杀殆尽,我们应该采取行动。”刘一民说道。

    “教授.刘,我还有一个问题,你是否觉得自己有机会获得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或者国家文学奖?”

    刘一民打趣道:“这不是我应该考虑的事情,这应该是评奖委员会考虑的事情,作家考虑的只是如何去写书,如何正确地反映现实生活。”

    此次见面会在一次和谐的氛围中结束,没有了上次的刁难。众人准备散开,门口忽然又跑进来了几名记者,找准目标后,一窝蜂地围到了刘一民的旁边。

    “教授.刘,我想问一下,为什么你觉得曼德拉应该被释放?”

    “你为什么会发表这样一个声明?”

    “这是不是你的文学思想在政治领域的体现?”记者七嘴八舌地提问,除了刘一民这个当事人外,所有人都懵了。

    其中一名记者向周围人群解释之后,大家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一民冲着记者说道:“曼德拉先生为什么要被释放?很简单,因为他本来就没有罪。我对支持民族独立、自由和平等的人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至于是不是我的文学思想在政治领域的体现,我认为这不是政治的问题,而是道义和道德问题。”

    现场的作家和记者疯狂地鼓起了掌,为刘一民在民族平等和自由勇敢发声而感动。

    “我认为殖民者必须认识到,他们对殖民地犯有原罪,他们应该尽力去补偿殖民地的损失。中国有句话叫行胜于言,说的再好,不如做得好。

    所有人,包括在场的人都应该去想想,你们做过什么?你们在干什么?你们未来要怎么做!”

    说完刘一民离开了学术厅,法国出版社的工作人员立马把手里报纸递给了马赛丹尼,由马赛丹尼和使馆的封文向刘一民翻译报纸的内容。

    “法国的几个大的晚报都报道了,可以预见明天各大报纸上都是这条消息。”封文说道。

    封文神色焦灼,想赶回使馆报告,不过他觉得使馆此时肯定也得到了消息。

    回到大使馆,大使的神色较为轻松,冲着刘一民说道:“刘一民同志,你快要成为在法国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作家喽,这个消息说不定欧洲的许多国家都会报道。”

    刘一民将曼德拉给自己写信的事情告诉了大使,对方如梦初醒:“今天那个记者找你就是这事儿啊!你跑了一天了,也累了,赶紧回去休息吧!”

    刘一民和吕同六回到了酒店,吕同六高兴地说道:“一民同志,你在法国比咱们国家的大熊猫都受欢迎,听说大熊猫到国外都是人山人海的。”

    “我这远称不上所谓的人山人海。”刘一民谦虚地说道。

    出版社的马赛丹尼将刘一民送回酒店后,就赶忙回到了公司,他敏锐的意识到,刘一民的小说销量将再次翻番。

    马赛丹尼回到公司,编辑部总监已经在办公室里等着他了,总监大喊道:“这是一次伟大的营销,GOD,法兰西任何一家广告公司在刘的旁边都黯然失色。”

    “兰博,这不是一次营销,这是情感的真实表达。请不要用恶俗的金钱来污蔑我的作者,他是一位具有文学理想的年轻作家。”马赛丹尼厌恶地说道。

    总监没有因为马赛丹尼的这话而生气,正如他所言,没有人跟法郎置气。目前马赛丹尼是编辑部业绩最高的编辑之一,总监对他相当客气。

    “我们监控一下市场数据,随时准备调货,保证各个市场都有充足的库存,尤其是南非。”

    翌日,刘一民在巴黎没有活动安排,只需要等到下午到飞机场坐上前往意大利的飞机就行。

    法国的报纸和电视正在刊登刘一民谴责南非政府,呼吁释放曼德拉的新闻,除此之外还有刘一民冲着记者讲出的三问,这三个问题被当做标题放在了报纸上。

    【你们做过什么?你们在做什么?你们未来要怎么做?】

    刘一民将报纸放下后,又接到了不少出版公司的电话,这些出版公司都是刘一民在欧洲合作的出版公司,他们都想让刘一民去他们那里举办读者见面会,以提振销量,并给出了丰厚的出场费。

    3月10号领奖结束,在意大利只呆两天,也就是12号,距离美国的颁奖日期还有段时间。刘一民打电话给马赛丹尼,让他组建个小组跟其余几家出版社沟通一下,一次性来个欧洲巡回演讲。

    “几个重点地方就行,另外还有签证的问题。”刘一民快速地跟马赛丹尼沟通道。

    马赛丹尼爽快地答应了,还准备来个近水楼台,让刘一民在法国多演讲两次。

    “丹尼,一定要合理安排。”刘一民再次嘱咐道。

    马赛丹尼笑着说道:“刘,我们是朋友,我会做出最合理的安排。另外,还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今天巴黎议会正在进行投票,投票的内容跟你有关。”

    “跟我有关?”刘一民反问道。

    “对,在巴黎有一项荣誉叫做荣誉市民,这是友好的象征,授予在文学、科学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团体。你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我想议会应该会投票通过。

    这件事情不是临时决定,应该酝酿了一段时间。”

    刘一民不太在意地说道:“那我们就等投票结果吧。”

    挂断马赛丹尼的电话后,刘一民又跟使馆通报了一下,自己要在全欧巡回演讲的消息。

    “巡回演讲?我的天,一民同志,你是敢想敢干啊!”曹大使感叹完又问刘一民演讲谈什么话题,他好早做准备。

    “文学、环境保护、文物保护。”

    曹大使听完没有了其余的顾虑,称赞道:“这些可以大谈特谈,西方人现在总是谈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咱们也可以谈嘛,咱们不谈,人家就替咱谈了。

    咱们明明干了事儿,人家说咱没干,咱们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还有,听出版社的人说,巴黎议会正在投票选我当荣誉市民?您听说了吗?”

    “哈哈哈,正准备跟你讲呢,这出版社的消息比我们还灵通,我们等等吧,估计很快要出结果了。”

    中午,巴黎议会投票结果出炉,通过广播和电视向巴黎市民宣布,忠诚的巴黎将迎来一位新的居民。

    市政厅的人很快就找到了刘一民,询问他是否接受巴黎荣誉市民的称号。

    “刘,我们根据你的行程,于3月13号邀请你参加市议会举办的荣誉市民称号授予典礼,并希望你在议会做一场演讲。”市政厅的工作人员将一份精致的邀请函递给了刘一民。

    旁边的曹大使看向刘一民,冲着他微微点头。

    “好,到时候我准时出席!”刘一民说道。

    对方伸出手说道:“塞纳河畔将迎来一位优秀的市民,我代表巴黎的民众,向你的到来表示欢迎。”

    “谢谢。”

    对方快速地离去后,大使说道:“巴黎这个荣誉市民,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法国的内政,我不感兴趣。”刘一民摇了摇头说道。

    曹大使笑道:“法国在欧洲是个大国,目前欧洲正在探索一体化,未来要是成功,法国必然掌握主要的话语权,希望到时候你可以为中法友谊做出贡献。”

    “在某种程度上,法国能不能在欧洲掌握话语权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欧洲能不能在世界上有话语权。”

    下午三点,刘一民和吕同六从巴黎机场起飞,赶往意大利。

    吕同六摩拳擦掌,终于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在巴黎一天半,吕同六感觉自己像是在漩涡里一般,明明发生了不少事情,但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做。

    从罗马下了飞机之后,就看到了举着牌子的评奖委员会工作人员。

    刘一民快步走了过去,通过吕同六向对方打招呼。

    对方看完刘一民的邀请函后,高兴地伸出手说着欢迎,接着另外一名身穿灰色西装,体型清瘦的男人走了过来,大声地说道:“欢迎你,来自东方的年轻作家。”

    吕同六看着对方觉得特别熟悉,用意大利语问道:“请问您跟卡尔维诺什么关系?”

    “我就是伊塔洛·卡尔维诺,你是?”

    刘一民握住卡尔维诺的手说道:“这是我们国家著名的意大利文学翻译家,他很喜欢你的作品。”

    见吕同六很激动,刘一民咳嗽了下提醒对方。

    “你好,吕,欢迎。刘,我很荣幸担任本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的评委主席,说实话,我们在投票的时候,很纠结,很怕出现争议。”卡尔维诺说道。

    “为什么?”

    “因为在国际文学领域,中国作家的面孔太少了,除了一些老作家,我们对大部分年轻作家都一无所知。”

    这话说的,够委婉的。

    “希望你们没有做错选择,我对此次意大利之行充满了期待。”

    “现在看来,我们是没有选错!”

    卡尔维诺此时看起来神采奕奕,丝毫看不出即将猝逝的样子。

    卡尔维诺带着刘一民回酒店的路上,向他讲述了自己在意大利听到的新闻,无外乎还是刘一民在法国冲曼德拉的喊话,以及巴黎授予刘一民荣誉居民的事情。

    法国和意大利挨着,法国的一些报纸有的在全欧发行,他看到并不奇怪。

    抵达酒店的时候,卡尔维诺说道:“晚上九点有一个晚宴,刘,不知你能否出席?”

    “可以。”刘一民看了看时间,现在还不到七点。

    这家酒店的风格以复古著称,里面的罗马历史风格非常浓郁,又跟现代技术相结合,高档程度让吕同六有点咂舌。

    刘一民冲着他说道:“诺尼诺家族以做白兰地起家,自然不缺钱。”

    “也不知道奖金有多少。”吕同六嘿嘿一笑。

    刘一民笑了笑没说话,走进房间先去洗了个澡,躺下眯了一会儿后,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旧衣服放进洗衣袋里,酒店有专属的洗衣服务。

    八点半,评奖委员会的车准时等在门口,这是一辆崭新的宝马轿车,评奖委员会购买来用于文学奖获奖得主的专车,车子外面印着诺尼诺文学奖的标志。

    吕同六心底里感叹着诺尼诺文学奖的奢华,坐在车上两人走马观花地看着罗马的夜景。

    参加晚宴的有意大利知名作家,也有诺尼诺文学奖意大利本国的获得者。

    车子稳稳停在一座别墅外,里面灯火通明,到处都能看到诺尼诺文学奖的标志,还有诺尼诺家族的渣酿白兰地——格拉巴酒。

    渣酿白兰地顾名思义就是由酿葡萄酒的皮渣经过蒸馏后酿的葡萄酒,本来是低档酒,诺尼诺家族想方设法的给酒提档,资助文学奖也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刚一下车,记者的照相机咔咔的闪烁不停。

    卡尔维诺带着一群人走了过来,并依次给刘一民做了介绍。大胡子的是作家艾柯,对刘一民最感兴趣的是达里奥·福。

    达里奥是文学家也是戏剧作家,在1997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看过刘一民写的剧本,刘一民到来之前就对他有浓厚的兴趣。

    “你好,刘,希望你在意大利度过一段美妙又难忘的日子。”达里奥搂着刘一民的肩膀说道。

    走进宴会厅,各种吊灯将别墅衬托的富丽堂皇,加上周围的装饰,如同置身于旧罗马。

    意大利对祖上的罗马荣光是念念不忘啊!

    “这是基金会的主席伊莉莎.贝塔。”

    伊莉莎.贝塔是诺尼诺家族成员之一,金黄的头发配着一身白色性感的礼服,年龄约在四十岁左右。

    “刘,欢迎来自远方的客人,你是我们去年决定设立国际文学奖后的第一届文学奖得主,我们以最高的礼遇向你表达敬意,刘,你是一位很有风度的年轻作家,尝尝我们的白兰地吧,这是我试验的。”伊莉莎用酒杯碰了碰刘一民的杯壁。

    刘一民举杯示意,接着抿了一口:“嗯,很好喝。”

    “好在哪里?”伊莉莎好奇地问道。

    “好在这是一杯友谊之酒,伊莉莎夫人,我对你们的欢迎表示感谢。”

    伊莉莎听后抿嘴一笑:“为友谊干杯。”

    吕同六熟知意大利文学,在跟宴会上众人沟通的时候起了很大的作用,刘一民往往说出几个词,他就知道刘一民要讲哪几方面内容,翻译十分顺利。

    达里奥.福走过来说道:“刘,你的老师——东方的莎士比亚现在如何?”

    “我的老师身体健康,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欲望,不过他更多的精力将放在话剧人才培养的地方。他认为,中国话剧的未来远比他个人的成就更重要。”

    达里奥敬佩地说道:“这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我会继续向他学习。你的作品也很不错,有中国风味。”

    “我们通过你的作品了解了中国。《狼烟北平》《追风筝的人》《山高水长》《红河谷》,数百年来中国所遭受的苦难、征服和反抗都写了出来,从中可以看到,中国这个文明是个永不屈服的文明。”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6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