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457章 好莱坞将迎来一位伟大的编剧

第457章 好莱坞将迎来一位伟大的编剧


随着《黑奴的救赎》在国外市场持续热销,这股“黑奴文学”的风也逐渐吹向了国内。对于国外文学市场持续关注的中国人,开始通过各种渠道阅读起来。

    《收获》李晓林直接坐飞机来到燕京,从刘一民手里将《黑奴的救赎》给拿走了,避免《人民文艺》近水楼台先得月。

    “一民,跟师姐还藏着掖着,当时从美国回来,也不知道跟师姐提前说一下。”李晓林佯装生气地说道。

    刘一民笑道:“师姐,当着巴老的面,我也不好拿着文章吹捧自己啊!”

    李晓林将稿子装进自己的挎包里面:“我拿走了,我一会儿路过《人民文艺》,我直接跟他们说不用找你了。你写的是英文原稿,这是你自己翻译的?”

    “嗐,都在我的脑子里面,也不能算是翻译,写中文不叫翻译,写英文才是。”刘一民说道。

    “也是,咱们自己的文字怎么能叫翻译,是我说话不严谨。”

    李晓林乐呵呵地走出书房,不过没有立即走,而是跟刘雨和刘林玩了一会儿,从包里拿出了几组玩具。

    “杨姨,这是我从沪市给你带的蝴蝶酥、高桥松饼、这是梨膏糖,两个小家伙吃了对身体好,祛热止咳。”

    “带的太多了,让你费心了。”杨秀云跟着刘一民和朱霖招待客人多了,客人来的时候说话的方式改变了不少。

    “杨姨,这些东西不算什么。刘雨,叫声姑姑听听。”

    刘雨疑惑地看了一眼杨秀云,又盯着李晓林手里的糖,犹豫了一会儿喊道:“万方姑姑。”

    “咦呀,叫晓林姑姑,看来万方平时没少来啊!”李晓林纠正道。

    “师姐,两个小家伙只会叫万方姑姑。”刘一民笑着说道。

    李晓林不断地教着两人:“一民,我就不信了。一块糖不够,那就两块!”

    等刘雨和刘林会喊“晓林姑姑”后,李晓林满意地站了起来,拍了拍手说道:“这还差不多,晓林姑姑走了,等下次再见。”

    “晓林姑姑.再.见。”在杨秀云的引导下,两个小家伙冲着李晓林摆手。

    在《黑奴的救赎》往国内渗透的时候,《血战台儿庄》和《特赦1959》开始向国外扩散,主要的读者群体是华人,尤其是四十年代后逃离大陆的群体及其家属后代。

    由于这两本还没有在国外出版,他们想要阅读,都需要靠国内的关系购买并寄出去。

    人民文学出版社通过在香江的渠道将国内版本在香江和东南亚进行了零星销售,但由于渠道的原因,铺货量并不大。

    国外合作的出版社向刘一民获取《黑奴的救赎》授权的时候,刘一民一并将《血战台儿庄》和《特赦1959》打包给了他们。

    最快一个多月后,国外就能买到了。至于华人要购买的汉语版,刘一民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商量了一下,看能不能通过跟这些国外出版社合作,将书经由他们分销过去。

    打开思路之后,觉得不止这两本可以,刘一民那么多书呢,不是所有的华人都能通过国内买到汉语版的,这是一个长尾市场。

    汉语版的文学市场在美西方国家里不占主流,是很小的分类,但将美西方所有国家的销售量加起来,仍然是一个大市场。

    这些事情,刘一民授权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去办了。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韦君怡还询问刘一民,郑渊杰是否有出版儿童文学单行本的打算。

    “韦大姐,儿童文学的单行本应该是儿童文学出版社的事情吧?”

    韦君怡笑着说道:“这跟出版社没关系,只要作者愿意,出版社愿意,儿童文学我们也能出版。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出版社现在自负盈亏,出版单行本能挣钱才是主要的。”

    “回头我问问,您也可以让编辑联系老郑同志。”

    离开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时候碰到了崔道逸,崔道逸在为《黑奴的救赎》被《收获》拿走而惋惜。

    刘一民拍了拍崔道逸的肩膀说道:“师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最近看《人民文艺》出了几篇不错的文章。”

    “哈哈哈,还行还行。”崔道逸脸上难掩得意之色,接着拉着他的肩膀说道:“你是《人民文艺》的编委,好不容易来一趟,就去视察视察工作。”

    刘一民被崔道逸拉着走进《人民文艺》编辑部,跟编辑打过招呼后,又跟王濛聊了一会儿。

    “真没想到,聂华令竟然会接受中情局的钱。”时至今日,王濛仍然想不明白。

    “我们把西方人想的太好了,真以为大家会放下一切跟咱们交朋友。也有一些人心理不平,刻意的倾向西方,这都是改革开放需要面临的问题。”刘一民解释道。

    王濛说道:“外国人总是打着纯文学的口号,可哪里又有文学的净土呢!”

    “我们不应该感觉到挫败,应该激起我们自己的战斗意志。王濛同志,你是《人民文艺》的主编,可是意识战斗的前沿啊!”

    作协书记汤达成从美国回来后,跟王濛针对这些问题谈论过不少次,基本上也没商量出什么结果。

    目前的作家太难管,也管不了,只能通过《人民文艺》和《文艺报》对作品的选择来展现作协的整体意志。

    王濛拉着刘一民跟在《人民文艺》的几个编委开了一次会,再一次明确了编辑方针和接下来的收稿重点。

    南锣古巷四合院,前两天刘一民带着一大家子从华侨公寓搬了过来,此时院子枝繁叶茂,刘雨和刘林在银杏树下学着走路。

    两人现在已经能连着走十几步了,再远就要爬着走了。

    “华侨公寓房子太高不接地气,小孩子还得多接接地气。”杨秀云高兴地说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瞧他们两个乐的。”

    喜梅在旁边招呼着,防止两人突然磕在地上受伤。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看着四合院的朱红大门,确定了一下信息后,让旁边的翻译敲响了门。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觉得自己没有翻译很吃亏,刘一民用中文骂他的话他听不懂,于是通过朋友从外国语学院找到了一位年轻的老师当翻译。

    刘一民打开门说道:“史蒂文进来吧,你竟然能找到这儿?”

    走进院子,史蒂文没有再寒暄,而是直接跟刘一民聊起了《黑奴的救赎》剧本费用的问题。

    刘一民坐在书房,静静地品尝着茶没有说话。

    “刘,我们愿意出八万美元,加上电影净利润的百分之二的分成。”

    从一万美元涨到八万美元,史蒂文这老小子真特么黑,一开始敢少报七万。

    这个报价良心了很多,只是电影的净利润百分之二有点少,一般在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

    这里面还有一个BUG,那就是好莱坞算法,好莱坞的老爷们经过自己独有的会计体系,将大赢的片能算成赔本的。

    签了净利润分成,好莱坞除了预付款之外,能将编剧吃的骨头都不剩。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眼睛里已经闪烁着胜利的光芒了,旁边的翻译激动地用手直抓大腿,八万美元,自己今天真特么是误闯天家啊!

    “史蒂文,我对一件事情特别好奇,为什么你们总是喜欢利用信息差来赚暴利呢!”

    史蒂文讪讪一笑:“习惯了。刘,很抱歉,我的行为非常不专业,对一名著名作家和剧作家、编剧表现出来的尊重不够,我想我们能够重归于好,相信你的编剧能力加上我的导演能力,一定能拍出一部奥斯卡大作。”

    特么的倒是诚实,利用信息差坑人坑习惯了!

    “史蒂文,你不用抱歉,你只不过是表现出了自己该有的傲慢。”

    “刘我!”

    “我是不会跟你签合同的,即使超过十万美元,这次就当给你一个教训吧。”刘一民起身说道。

    “WHY?刘,你这是跟美元过不去?”史蒂文忍不住咆哮道。

    刘一民笑道:“你应该明白一件事,好的剧本不缺少导演,更好的剧本不仅不缺,还会引起争抢。”

    “谁来了?”

    “还没到,但如果他如你一样傲慢,我想,我也不会跟他合作。”

    史蒂文苦心想要挽回,这部小说在美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跟投资人已经信誓旦旦地讲好了,拿不到自己回去该怎么交代呢?

    “史蒂文,你要是想吃饭,很乐意请你吃一顿。”

    “刘,这就是生意,生意是可以谈的嘛,我出价低不意味着是欺骗。”

    “生意是在公平的基础上的,价值10块钱的面包卖15、20都是生意,卖50万你觉得还是生意吗?”刘一民问道。

    “当然不是,哪有什么50万的面包?”

    “史蒂文,你应该问问1922年的德国人。”

    史蒂文脸一下子铁青,忽然想到来时米勒劝他的话冷静了一下,不过转眼冷静消失不见。

    来时米勒劝过史蒂文,不要跟刘一民谈鱿太人的的问题,容易吃亏,但此时史蒂文觉得,米勒不是对手,可自己不一定不行,他得给这小子一个教训。

    “五十万马克的面包是市场规律在起作用,不是鱿太人。”

    “那德国普通民众的怒火,注意我说的不是纳粹,民众的怒火就是你所谓的市场规律下的结果,中国人也有一句话,叫自食恶果。史蒂文,一个流浪千年的民族,为什么会流浪难道不值得你反思吗?”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应许之地!”

    “是啊,你们抢了一个地盘当应许之地,地盘上的其它种族的人被赶被杀,这跟纳粹又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就是,那原本是我们的地方。”

    “那德国人也有正当的理由赶你们离开,因为那是他们的地方。”

    “滥杀是不道义的!”

    “那你们就是道义的了?”刘一民平静地问道。

    “那是我们主的旨意。”

    “不知道你们这个‘主’,和德国人的‘主’区别有多大。”

    “他们的那个是恶魔!”

    “你如何证明他们的是恶魔,让你们回应许之地的‘主’是良善?”

    “因为主保佑我们!”

    “那你们为什么不敢跟德国人干一仗?去击败这个恶魔?”

    翻译的腿肚子有点软,已经想跑了,这点翻译费可真难挣。

    好在史蒂文已经无话可说,只能生气地离开了刘一民的四合院。

    脑海里想起米勒的嘱托,史蒂文喃喃说道:“约瑟.米勒没有骗我啊!”

    “什么?”翻译问道。

    史蒂文转头看向翻译说道:“梁,希望你有翻译的职业道德,今天这件事情不许任何人知道。”

    史蒂文没有立即回美国,而是再次在燕京饭店续了半个月的时间,他想找找其它击败刘一民的办法,这不仅关系到他,还关系到鱿太人的荣耀。

    杨秀云和喜梅抱着两个小家伙在胡同里玩耍,刚才刘一民和史蒂文的争论可把他们吓了一跳,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但对方的表情仿佛要吃人。

    于此同时,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来到了国内,他来之前专门去找了斯蒂芬.金,了解了一下刘一民。

    斯蒂芬.金和刘一民只见过两三次面,但平常没少研究,尤其是拒绝哈佛大学十五万美元招揽的那一幕,当时对他的冲击很大。

    弗兰克听从斯蒂芬金的建议带着诚意找到了刘一民,他走进四合院,看着优美的景色,送上了自己带来的礼物。

    弗兰克原来是法国人,不过一直在美国好莱坞混。

    “刘,这是我带来的诚意,剧本的价格是九万美元,并拥有百分之四的净利润分成,或者是十二万美元一次性付清。斯蒂芬金的剧本,差不多也是这样的一个价格。”弗兰克诚恳地说道。

    “弗兰克,我不想要净利润分成。”

    “那你是选择十二万美元吗?”

    “不是,我想要总收入分成。”

    “总收入百分之四,我可做不到,刘。”

    “我要百分之零点五。”

    编剧或者主创人员的总收入分成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比例,用总收入分成可以大幅度的避开好莱坞的断子绝孙刀。

    弗兰克拿起桌子上茶品了一口,觉得有点涩:“刘,你对好莱坞的分成模式真的很了解,不过我觉得利润分成更占优势。”

    “弗兰克,你是导演,你代表不了电影公司。”

    “你说的对,不过我很为难,我得跟投资人商量一下。”

    “可以。”

    刘一民请弗兰克吃了一顿饭,弗兰克想跟刘一民交朋友,他通过跟斯蒂芬金交朋友,知道一个畅销作家的作品在电影市场攻城略地的能力。

    斯蒂芬金是他的贵人,他也想刘一民成为他的贵人。

    弗兰克跟刘一民讨论剧情的时候,一副铁杆粉丝的样子,对刘一民的观点频频点头。

    吃完饭回去,弗兰克就开始跟美国方面通消息,弗兰克不断地争论,最终将刘一民的条件给谈下来了。

    弗兰克最后一句话,才是投资人松口的关键。弗兰克告诉对方,自己要是再拖延一阵,就有其它的公司和导演到中国了。

    等弗兰克拿着拟好的合同走来时,刘一民笑着说道:“弗兰克,希望这只是咱们的开始。”

    “当然,我们以后还会有源源不断地合作。刘,你仔细地看一下合同,我可以拿着《圣经》向上帝发誓,没有任何一个陷阱。”

    刘一民检查过之后,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一个月后剧本交给你,不过没经过我的同意,不能任意改动剧本。”

    “刘,你放心。”弗兰克激动地抱住了刘一民。

    收起合同之后,弗兰克询问刘一民自己并不属于大红的导演,就不怕拍出来的电影没人看吗?

    “弗兰克,谁规定了电影剧本只能卖一次?你拍的不好,我再卖给其他人就是了。”

    “刘,我以为你会安慰我。”

    “弱者才需要安慰。”

    弗兰克拿起合同免费的离开了,只在燕京游玩了一天后就飞回了美国,准备拍摄事宜去了。

    燕京饭店里,史蒂文看着投资人的回电满脸不解,他终于想到了绝佳的理由向投资人告知剧本被拿走的事情,但投资人仅仅是回复了一个“知道了”。

    他以为对方看错了,于是再次发消息告诉对方是导演弗兰克跟刘一民签订了合同。

    看到投资人的回复后,史蒂文忍不住将电报给撕了。

    【弗兰克团队拿到的投资同样来自我们控股的公司】

    史蒂文跟刘一民再论战的心都没有了,一纸机票就飞回了美国。

    米勒看到史蒂文的样子,忍不住说道:“史蒂文,刘就是这样,你见到他,得学会习惯。现在我们两个见面,已经没有矛盾了。”

    “你是如何做的?”

    米勒厚着脸皮说道:“只要我不提,就没有矛盾。”

    弗兰克一回到美国,就借着《黑奴的救赎》销售的热度在报纸上宣告电影即将改编,这将是本年度最令美国人期盼的电影之一,也是刘的进军好莱坞的第一个剧本。

    “好莱坞将迎来一位伟大的中国编剧!”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67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