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22章 《开国大典》的剧本争议(今日一更

第522章 《开国大典》的剧本争议(今日一更


总政部会议室内,除了刘一民侃侃而谈的声音之外,只剩下其余人手拿钢笔沙沙作响的声音。

    “从东北抗联开始到长安城墙上那一句雄壮的宣言,其中发生的桩桩件件事情都能拍成一部电影。但在集中表现建国盛典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就得精心挑选。

    所谓的从微观里见宏观,从宏观看微观。我是这样想的,在对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的时候,多从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入手,当然也对光头的日常生活进行描述,以两人为中心,展现这段历史的博弈过程。

    我们都知道,三大战役之后,双方不仅在战场,还在谈判场上进行了博弈。

    另外,从西柏坡出发到北平,我们不仅对外,而且对内也在进行着自上而下的思想转变——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

    老人家笑谈是进京赶考,其中蕴含着对于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深思。”

    1945年,黄炎培抵达延安,在窑洞里跟老人家举行了一个著名的谈话被誉为“窑洞对”,内容是如何跳出历史兴衰的周期律。

    这边在思考如何治理天下,那边在想着如何抵挡强大的解放攻势。

    光头下野,李宗仁一面和谈一面备战,最后和谈失败,发出“百万大军即刻渡过长江”的时代最强音。

    所谓“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崩盘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光头一招以退为进,收拾了桂系,之后喊出“德邻无能,看来我必须出山”彻底赶走了李宗仁。

    刘一民将自己的想法讲完,立即有人提出了异议。

    “一民同志,你这种写法我反对。光头是邪恶的FD头子,是刽子手,你这样写加入了太多的生活化内容,将他的形象立体化、多面化了。”军内的编剧立即举手反对。

    接着其余人也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写的话,容易消解话语的严肃性、解放战争的艰苦性。

    总政文化部首长徐怀忠听到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赶紧摆了摆手:“同志们,同志们,咱们是讨论的,刘一民同志有发言的权利,你们也有发言的权利,但是要心平气和。”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独特的拍摄视角,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过的视角。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双方的心理定然也是在发生着变化。

    老人家的雄壮气魄和宽广的胸怀,更加凸显了我们的胜利,对比出那光头的南奔仓皇之感。”刘佩然沉吟片刻,举手支持刘一民的写法。

    刘一民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这部电影的剧本,跟《建国大业》相比,侧重于人物带动历史的描写,表现了老人家的家庭生活和光头的家庭生活,双方博弈和心理变化到最后建国。

    《建国大业》的时间线从抗战胜利到建国,更为注重后期的统一战线,各界民主人士想方设法来到燕京,共商国是,整体更为宏观,展现了多方民主力量的重要性。

    《开国大典》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开启了从生活化角度拍摄此类电影的先河。在电影里,用了不少诙谐的台词来调侃光头。

    比如光头的孙子艾伦当着光头的面贴脸开大,背诵后主李煜降宋写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另外还有光头视察长江防线和下属打牌说出的那句“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的自我调侃。

    后来90年代花几千万巨资拍摄的《大决战——三大战役》里面的不少经典镜头,都是这种拍摄风格的延续。

    因为这种风格,《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差点没能上映,ZG-J首长看完之后非常满意,直接拍板上映。

    汪阳也站出来替刘一民说了几句话,认为刘一民这一拍摄想法很有开创性:“不管如何,刘一民同志的想法至少不墨守成规,而是不断地开创新角度、创新写作方式。

    一民同志的剧本,广受海内外好评,那个《奴隶的救赎》拿到了一亿多美元的票房,这都是证明嘛。”

    汪阳和刘佩然两人站出来讲话,场面才受到了控制。不过这群人的观点仍然没有变化,保留自己的反对意见。

    见到争议如此大,徐怀忠也不知道怎么做了,低声跟旁边的电影局局长陈波聊了几句,陈波皱紧了眉头,没办法下定决心。

    两人对视了一眼,徐怀忠再次说道:“我觉得一民同志说的有道理,改革开放以来,文艺作品都在拓展新思路,革命题材的电影也应该拓展才对。”

    “话虽如此,要是平常的片子也就罢了,这可是纪念片,万一真出现政治影响,怎么办?”陈波低声说道。

    刘一民扫视了全场后再次说道:“同志们,我理解大家的担心。但是我认为电影内容创新势在必行,我们要把革命题材的片子拍的精彩,让观众爱看。

    《血战台儿庄》为什么大家喜欢看?因为真实,有血有肉。这部电影剧本出来的时候,也有一些人觉得太过。

    但海内外观众用自己的手投票,用自己兜里的钱投票。而且在两岸交流的问题上,这部电影也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同志们,要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墨守成规,只会让观众抛弃我们。宣传是什么?宣传的效果在于观众本身,不在于诸位。大家觉得好的,观众也得觉得好才行。

    观众觉得不好,我们自说自话有什么用?”

    掷地有声的声音落下后,会议室的气氛都凝重了起来。

    看两位领导都没办法下定决心,刘佩然壮着胆子说道:“要不这样,我们八一厂出钱,我们自己拍摄怎么样?要是领导觉得不可以,电影雪藏。要是觉得可以,咱们再冠以‘庆祝四十周年’的名头。”

    听到刘佩然的话,汪阳连忙表示:“我们北影厂也可以。”

    徐怀忠觉得刘佩然此举真是巧妙,当真贴心:“既然如此,那一民同志,剧本写好之后我们再看看,交由八一厂拍摄,你觉得如何?”

    刘一民理解他们的顾忌:“好,我这里没问题。”

    “陈局长,我们北影厂也可以呐!”汪阳急切地说道。

    陈波像是没有听到,看向刘一民说道:“那就交给八一厂吧!”

    汪阳一声叹息,自己还是说慢了,人都记得第一,谁记得老二呢。

    “不过,一民同志,剧本出来,我们还得再审核一次。”陈波再次说道。

    “好!”

    由于没有确定,会议室内的讨论还在继续,不过刘一民没有再参加接下来的讨论。

    中午刘佩然将刘一民送回四合院后,再次回到了总政大院,继续参加下午的会议。

    “一民,我相信这部作品,拍出来一定会是一部成功的片子。会议室那么多编剧叽叽喳喳,我们就拭目以待,真理有时候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刘佩然神色轻松地说道。

    “刘厂,多谢。”

    “客气,拍好之后,好好让那些人看看,谁才是人民喜欢的编剧!”刘佩然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再次坐上了吉普车。

    “刘老师,怎么了?”朱霖看着离去的刘佩然问道。

    刘一民笑着搂住朱霖的腰:“没什么,回去吃饭,我还没吃饭呢。”

    四合院里,朱霖他们已经吃完午饭,喜梅连忙跑到厨房,又给刘一民下了一碗面条。

    杨秀云给刘一民扒了两瓣蒜:“一民,我准备后天回老家去,你爹一个人在家忙不过来。”

    “行,娘,我一会儿到火车站给您买张票。其实您要是不想走,我让爹拿钱临时雇几人帮忙收庄稼也行。”刘一民忍不住说道。

    杨秀云摸了摸刘雨的头,不舍地说道:“我还是回去吧,反正离过年也没多长时间了。掰了玉米、还得刨红薯,加上犁地种麦子,忙着呢!”

    “奶奶要去哪儿?”刘雨仰着脸问道。

    杨秀云慈祥地说道:“奶奶回老家一趟。”

    “奶奶,我也回。”刘雨抓住杨秀云的胳膊。

    杨秀云笑了笑,没有说话,将刘雨抱在了怀里轻轻地拍着屁股。

    下午,刘一民到燕京火车站买了一张卧铺票,之后到人艺看了《南侨赤子》的定版排练。

    开场是混乱的街头场景,卖报的报童在街上挥舞着报纸大喊日军侵略中国,国土一步步沦丧,海岸线被封锁的消息。

    马来西亚的华侨争相阅读报纸,大骂日本人的无耻和抵抗不力。

    接着另一名报童挥舞着《南洋商报》从另一面跑来,嘶吼道:“国难当头,民族危亡,倭寇欲亡吾族吾种。值此民族将亡之际,南侨总会发布征募通告:

    【本总会顷接祖国电,委征募汽车之机修人员及司机人员回国服务。凡吾侨具有此技能之一,志愿回国以尽其国民天职者,可向各处华侨筹账总会或分支各会接洽.

    事关祖国复兴大业,迫切需要,望各地侨胞侨领深切注意办理是要】”

    各地南侨总会或者分会门口挤满了前来报名的华侨,甚至还出现女扮男装参加的情况。

    英若诚扮演的陈嘉庚来到街边发表爱国救国、归国服务的演讲

    后面涉及许多大场面,运输物资躲避轰炸等等,欧阳山尊和夏淳用轰炸配音和灯光表现出了运输线上的凶险。

    一百五十分钟的话剧表演完毕,刘一民久久没能从中回过神来。

    夏淳捅了捅刘一民的胳膊问道:“一民,怎么样?”

    “好!”刘一民擦了擦眼角的眼眶的泪水,开场征募机工的画面就让刘一民情不自禁地红了眼眶。

    夏淳说道:“开场那句‘倭寇欲亡吾族吾种’,排了无数遍,我听了无数遍,但每一次听到就想哭。”

    “夏导,我也是,这位小同志沙哑嘶吼的声音太有感染力了,蕴含着愤怒、无奈还有热血。”刘一民平复了一下心情说道。

    “10月国庆当天首演,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们就准备演出。”

    “有一个问题是后面的演员体力问题,明显有点体力不支。

    另外后面的音效能不能增加几个音响,在剧场内形成环绕,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刘一民问道。

    “后面实在是太费体力,演员一场排练下来,浑身都湿透了。”

    “中间下场的时候喝点葡萄糖之类的补充下体力。”刘一民建议道。

    “行,明天我就向院里申请一下。另外音响的问题,我问一下技术,看能不能升级一下。说实话,人艺整个音响都该升级一下,国外大剧场,那音响,我到哪儿一听,羡慕的心里直痒痒。”夏淳笑着说道。

    刘一民说道:“夏导,咱们也会有的。山尊导演呢?”

    这部话剧是由欧阳山尊和夏淳一起导演的,但进来后就没看到欧阳山尊。

    “山尊啊,在排练《邓稼先》,他说我在这儿陪你看就行了。”

    “我去另外一个排练厅看看他们排的怎么样!”刘一民说道。

    “行,你去吧。”

    刘一民走后,夏淳又到台上,跟演员们交流表演细节去了。

    刘一民推开第二排练厅的门,远远地看了一会儿排练。

    欧阳山尊坐在台下,朱霖在台上不断地纠正着演员的动作。看他们排练的正起劲儿,刘一民也就没有打扰。

    “怎么不进去?”于是之路过时笑着问道。

    刘一民关上了排练厅的门:“算了,不去打扰了,于院,您这是?”

    “我?这不是要国庆了嘛,院里给职工发点东西,后勤拿了几个方案,我看看哪种合适。”于是之笑着说道。

    刘一民打趣道:“是哪种合适还是哪种最便宜啊?”

    “哈哈哈,得又便宜又好才行,怎么?以前发的东西你不满意?”于是之问道。

    “还行,朱霖带回去的酱油、醋啥的反正吃不完。”

    “我跟你说,过日子还是这些东西划算。”于是之苦口婆心地说道。

    刘一民意味深长地“嗯”了一声,于是之老脸一红:“咱们人艺,比不得你们燕大财大气粗嘛!”

    刘一民去跟曹禹打了一声招呼,就回到四合院忙去了。明天就是教育部的中小学教材评定大会了,他将自己的建议最后再完善完善。

    9月22日,刘一民吃完饭回到卧室穿戴整齐,杨秀云拍了拍刘一民肩膀上,将一根头发给拍掉:“赶紧去吧,你是咱老刘家的代表。”

    “娘,那我走了。”刘一民摸了摸抱着他大腿的刘雨和刘林。

    杨秀云将他们两人抱走,生怕两人将刘一民的衣服给蹭脏了。

    “刘老师,路上慢点。”朱霖笑着说道。

    早上7点半,刘一民抵达教育部。他觉得他已经来得够早了,抵达的时候发现教育部外面已经聚满了人群。

    两百多个代表,至少到了一半。教育部的工作人员赶紧招呼大家往里面走,并告诉大家今天有哪些中央首长要过来参加会议,大家要注意会场纪律。

    刘一民跟几位燕大教授打了一个招呼,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坐在第二排靠中间的位置。

    8点半会议正式开始,期间刘一民翻看着桌子上的会议资料,上面详细地写着这次开会的目的。

    上午的会议是大会,主要就是听各级领导发言,之后分组会议才是重头戏。

    “同志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何东长,欢迎大家来到教育部,和国家一起讨论中小学教材的相关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改革,我们教育界也得跟上。教材呢,又是重中之重,是教育的主心骨,是国家、老师、学生相互连接的纽带

    我们要把‘一纲一本’的制度,转变为‘一纲多本’,一个大纲之下,地方发挥自主权,部里手握决定权。”

    何东长讲完之后,是中央级别的领导讲话,其中有负责国内思想工作的主管领导HQM,也有其他的中央领导。

    讲话完毕后,何东长再次宣布“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今天下午开始,各科目委员举办分科目小组会议,制定教科书大纲。”

    会场掌声一片,上午会议正式结束。教育部食堂和招待所准备的有午饭和住宿,不过刘一民还是回到四合院吃去了。

    下午的会议三点开始,他有的是时间,吃完饭还能在家睡一会儿。

    三点,语文小组讨论会议正式开始。语文是主要教材,参与讨论的委员比其它科目都多,总共有二十人。

    这些人有教育方面的专家,也有小学和中学的老师,还有像刘一民这样的大学教授,他旁边坐着的是北师大的教授高慧颖,从事小学教育研究,另外一位是金陵师范大学附小的老师。

    叶圣陶老爷子作为顾问,坐在旁边参与讨论。

    “各位语文教育审查委员,大家好,咱们今天正式就语文教材大纲进行讨论,各位委员可以按照顺序进行发言。可分别对中学教材、小学教材进行建议。”

    话音落下,各位代表按照顺序开始发言。

    “刘教授,您怎么想的?”北师大教授高慧颖低头问道。

    刘一民低声说道:“我的建议不多,第一要贯彻爱国主义、培养民族自信心;第二、教材要严谨,选题和内容都要值得起推敲。”

    ps:今日一更,明日绝对补上。因为要上推荐,编辑给的优化推荐效果建议。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914/111105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