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祁同伟和高育良的反应
穿着一身舒适的居家服,坐在宽大的单人沙发上,手里捧着一本线装《资治通鉴》,却久久没有翻动一页。他对面的沙发上,坐着同样心神不宁的祁同伟。
祁同伟刚刚被正式任命为省公安厅常务副厅长,解决了正厅级别,这本是值得庆贺的喜事。然而,一则从邻省平江省传来的消息,却像一根尖刺,扎得他坐立难安,心中那股好不容易压下去的妒火与不甘,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他猛地灌了一口已经凉透的浓茶,将茶杯重重顿在茶几上,发出沉闷的响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
“老师,”祁同伟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酸涩和一丝愤懑,“您说这人和人的命,怎么就这么不一样?”
高育良从书页上抬起眼皮,看了自己这位得意门生兼连襟一眼,没有接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等待他的下文。他知道祁同伟需要宣泄。
“宁方远!”祁同伟几乎是咬着牙吐出这个名字,“我这个学长,他就比我大三岁!仅仅大了三岁!您看看他现在到什么位置了?平江省的常务副省长!省委常委里的实权派!手握一省的经济命脉!下一步,他可能就是省长,甚至是某个重要部委的一把手!前途不可限量!”
他越说越激动,站起身,在书房里烦躁地踱步:“而我呢?我祁同伟,拼死拼活,在缉毒队挨过枪子,在基层摸爬滚打,好不容易,才在这个年纪熬到了公安厅的常务副厅长,一个正厅级!这看起来是不错,可您我都清楚,公安这条线,天花板有多低!我未来的路,基本就被限定死了!最好的结果,无非是将来能当上这个公安厅长,再上副省长,混个副省级,然后呢?要么是升任政法委书记,但那要看机缘!要么就是想办法往公安部调,可部里高手如云,关系盘根错节,谈何容易?!”
他猛地停下脚步,看向高育良,眼神中充满了不甘和一种近乎扭曲的羡慕:“可宁方远呢?他的舞台是整个省政府,是全省的宏观经济!他下一步可以竞争省长,可以调任部委掌门人!他的选择面比我宽广十倍、百倍!凭什么?就因为他跟对了人?就因为他在基层的时候有刘长生护着?”
提到刘长生,祁同伟仿佛被触及了内心最深的伤疤,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刻骨的怨念:“当年!当年要不是刘长生硬顶着梁群峰的压力,把他宁方远护了下来,他早就被迫娶了梁璐那个老女人了!那他还有今天吗?他恐怕早就被梁家那个无底洞拖垮了,在哪个闲职上混吃等死呢!”
他几乎是吼出了这句话,额头上青筋暴起。梁璐,这个名字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和耻辱。当年他为了前途,被迫娶了大他九岁、并且因流产导致无法生育的梁璐,攀上了梁群峰这根高枝。虽然因此获得了政治资源,一步步走到今天,但这段毫无感情、甚至带着屈辱的婚姻,始终是他内心深处无法愈合的伤口。他无数次在午夜梦回,设想如果当年自己也有一个像刘长生那样的贵人挺身而出,自己的命运是否会截然不同?
听到祁同伟如此直白地抨击梁璐,甚至带上了“老女人”这样侮辱性的字眼,高育良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放下手中的书,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气。梁群峰对他高育良有知遇之恩,没有梁老当年的提携,他未必能如此顺利地走到省委副书记的高位。对于梁家,尤其是祁同伟如此评价梁璐,他内心是有些不悦的。但他也理解祁同伟内心的苦闷和扭曲,只能选择性地“听不见”,不便直接斥责。
“同伟,”高育良的声音依旧平和,带着一种长者般的沉稳,“个人有个人的缘法,际遇不同,强求不得。方远能走到今天,除了机遇,其个人能力和在发改委等岗位上的扎实积累,也是关键因素。”
他这话既是安抚祁同伟,也是客观评价。宁方远的履历他仔细研究过,确实每一步都走得稳,能力也突出。
然而,这话听在祁同伟耳中,却更刺激了他的比较之心。他重新坐下,身体前倾,看着高育良,语气带着一丝不甘的探究:“老师,那您呢?您比宁方远大了整整十二岁啊!您今年五十七了,才走到省委副书记这一步。当然,我不是说您的位置不高,可是……可是宁方远他才四十五岁!他四十五岁就做到了常务副省长!照这个速度,他五十岁之前完全有可能主政一方,成为封疆大吏!您五十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这话问得相当尖锐,甚至有些失礼,但也恰恰问到了高育良内心深处那不愿轻易示人的感慨。
高育良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眼神深处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欣赏,有忌惮,或许,也有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羡慕。
他缓缓放下茶杯,目光投向窗外沉沉的夜色,仿佛要穿透这黑暗,看到那个远在平江省、年纪几乎可以做他子侄、却已然与他站在同一权力台阶甚至未来可能走得更远的年轻人。
“是啊,四十五岁的常务副省长……”高育良轻轻喟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却又难掩其中的波澜,“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吕州市委书记的任上打磨呢。这一步,他走得确实快,也走得确实好。”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至于背景……方远同志上面,有裴一泓书记,有李国华主任。这几位,都是能在关键时刻说得上话、并且愿意为他说话的人物。有这些资源保驾护航,他想不走得快都难。”
他收回目光,看向祁同伟,语气变得有些意味深长,也带着几分自嘲:“而我高育良呢?我能有今天,离不开梁老的提携和支持。梁老退休之后,我只能依附赵立春。只是……”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祁同伟完全明白那未尽的含义。赵立春虽然是汉东省委书记,权势熏天,但其根基主要在汉东,在更高层面的影响力与裴一泓、李国华那种级别的人物相比,显然有所不及。而且,依附于某一位强势人物,固然能获得快速晋升,但也意味着自身的政治生命与这位人物的兴衰紧密捆绑,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和腾挪空间。一旦赵立春这棵大树有什么风吹草动,或者其政治生涯到达顶点,他高育良的前路恐怕也会随之变得狭窄。
相比之下,宁方远背后是多元化的、更具潜力的支持网络,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和抗风险能力,显然要比高育良更强。
书房里再次陷入了沉默。两人各怀心事,都被“宁方远”这个名字所带来的比较和冲击搅得心绪不宁。祁同伟嫉妒宁方远的机遇和广阔前景,更怨恨自己当年被迫的选择;而高育良则感慨于后生可畏,以及自身看似显赫实则隐含局限的政治处境。
“罢了,”最终还是高育良打破了沉默,他重新拿起那本《资治通鉴》,语气恢复了平时的从容与深邃,“各人有各人的路。同伟,你既然走上了公安这条线,就把它走扎实,走稳妥。公安厅长,乃至政法委书记,也未必不是一条康庄大道。至于方远同志……他的路还长,我们,静观其变吧。”
祁同伟默默地点了点头,但眼神中的不甘与算计,却并未消散。宁方远的成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内心的失衡与野望。他知道,自己必须更加努力,更加……不择手段,才能在这条看似已然看到天花板的道路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而汉东与平江省,这两片相邻却又不同的政治土壤,其未来的风云变幻,也必将因为这些身处高位者复杂的心绪与抉择,而更加扑朔迷离。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866/439286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