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3 娄家


林远回到四九城已经两天,所幸他出差这几日家里一切安好,并未发生什么意外。

他带回来的孟津梨果然对了林婉晴的胃口,汁水丰沛,清甜润喉,她很爱吃。

这天傍晚,林远刚下班,推着自行车走进胡同口,就瞥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等在那里——是娄半城身边的一个随从。

林远心下了然,知道这是娄半城主动找上门来了。

他刚靠近,那名精干的随从便快步上前,态度恭敬地低声道,“林先生,我们老爷想请您明日过府一叙,不知您是否方便?”

林远略一沉吟,考虑到明天是周日,便回道,“请转告娄先生,我明晚得空,可以前去拜访。”

那随从本意是想安排车辆上门来接,以示重视,但林远婉言谢绝了。

他深知眼下这个阶段,与娄半城这类人物接触不宜过于张扬,若是被有心人瞧见轿车出入四合院,指不定会惹出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他问清了娄家的具体地址,表明自己会准时前往。

第二天林远上午去夜校上了课。

下午,他心中记挂着那处曾被截胡的小院,便再次绕路去了附近查探。

只见那小院已经建好门扉紧闭,门上的新锁已经落了一层薄灰,院内悄无声息,丝毫没有住人的烟火气,更不像是个准备开张的修理铺。

林远心中疑窦顿生,看来之前那位张副处长对外宣称的所谓“给小舅子开修理铺”完全是个幌子。

“晚上得抽空过来仔细看看,这小院到底在搞什么名堂。”他暗自思忖。

一处位置如此偏僻的小院,不惜从他手里硬抢过去,却既不入住也不按声称的用途经营,若说其中没有猫腻,林远是绝不相信的。

“在这么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开修理铺?鬼才上门!”他冷笑一声,越发觉得这事背后必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决心要查个水落石出。

夜幕初垂,林远如约站在了娄家的欧式三层洋楼前。

踏入客厅,一片金碧辉煌扑面而来。

天鹅绒的沙发、光可鉴人的大理石茶几、墙上挂着颇具韵味的油画……每一件摆设都透着不菲的价值,随意拎出一件,恐怕都抵得上寻常穷苦人家数年的嚼用。

林远心中不禁泛起波澜:妈的,这才是人过的日子。不管外面世道多艰难,可这些高门大户里的奢靡却分毫未减。难怪……他脑海中闪过一些念头,这些资本家的积累,哪一分不是浸透着旁人的血汗?他虽是后世灵魂,此刻却也切身体会到那种复杂的情绪——既有不忿,也有难以抑制的向往。这样的生活,谁不想拥有?

娄半城从林远进门起,目光就似有若无地落在他身上。

除了最初一闪而过的惊异,随后脸上再没什么波澜,仿佛眼前这一切对他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但这份平常心,反倒让他对林远更添了几分好奇:一个出身底层的年轻人,骤然面对这等富贵景象,眼神里竟没有半分怯懦或贪婪,只有一种超乎年龄的审慎与平静。

他热情地招呼林远入座,偌大的餐桌旁,竟只有娄半城夫妇、娄晓娥和林远四人,上次在百货大楼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个男子并未露面。

娄半城开了一瓶茅台,亲自为林远斟上。

酒香醇厚,与满桌琳琅的佳肴香气交织在一起,许多菜式是林远见所未见的。

席间,娄半城绝口不提正事,只兴致勃勃地聊些四九城的趣闻轶事、南北风物,气氛倒显得轻松融洽。

饭后他被邀请到了书房,与客厅的极尽奢华不同,娄半城的书房是另一种格调。

厚重的红木书柜顶天立地,里面塞满了线装古籍和精装外文书,空气里弥漫着雪茄、旧纸和墨锭混合的独特气味。

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桌摆在窗前,上面仅有一盏绿罩台灯、一方砚台和几张宣纸,显得异常简洁,却也异常沉重。

这里更像是一个运筹帷幄的指挥部。

“林远,坐。”娄半城指了指书桌前的两把圈椅,自己则绕到桌后,在那张显然是主人位的高背椅上坐下。

台灯的光线从他侧前方打来,让他的脸半明半暗,眼神在光影交错间显得更加深邃难测。

佣人悄无声息地送上两杯清茶,然后退了出去,书房里只剩下他们两人。

娄半城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拿起桌上的紫砂茶壶,慢条斯理地给林远和自己斟上茶,茶汤橙黄透亮,香气清幽。

“这茶不错,武夷山的大红袍,尝尝。”娄半城做了个请的手势,自己先呷了一口,然后靠在椅背上,目光平静地落在林远脸上。

林远端起茶杯,学着他的样子喝了一口,滋味醇厚,回甘悠长,确实是他从未喝过的好茶。

但他心里清楚,娄半城找他来,绝不是为了品茶。

娄半城放下茶杯,手指轻轻敲着光滑的桌面,“林远,饭桌上聊的都是闲篇,现在这里没外人,咱们说点实在的。”

“娄先生请讲。”

“你上次在后海说的话,我回来想了很久。”

娄半城目光锐利,“‘起风了’,‘未雨绸缪’……这几个字,分量不轻啊。我很好奇,你一个年轻人,在工厂里上班,是怎么看出要‘起风’的?”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林远他不能表现得过于先知先觉,但必须展现出足够的洞察力。

“娄先生过奖了。”林远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谦逊,随即眼神变得认真,“我在工厂,接触最多的是最普通的工人,听他们聊家长里短,也听他们抱怨粮票、布票不够用,议论上面的各种运动。街道上,标语越来越多,气氛……和以前不太一样。而像娄先生您这样的实业家,目标大,树大招风。我不过是把看到、听到的琐碎信息拼凑起来,觉得这风向似乎对您这样身份的人,不太有利。”

他顿了顿,继续道,“以娄先生的见识和魄力,或许能听进一句半句逆耳之言,早做打算,总比事到临头仓促应对要好。”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864/441800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