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90章 89:北影厂天骄

第90章 89:北影厂天骄


一九九六年九月三十日,上午九点整。

    北影厂颇具历史厚重感的大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热烈。

    椭圆形的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来自全国三十家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或分管副厂长,以及北影厂的核心班子成员。

    烟雾缭绕,茶香氤氲,各地口音的低声交谈汇成一片嗡嗡的背景音。

    韩三坪坐在主位,面色沉稳,目光如炬,扫视全场,不怒自威。

    王盛坐在他左手边稍次的位置,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本以及几页提纲,神情专注而冷静。

    “各位老兄,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韩三坪洪亮的声音压过了现场的嘈杂,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他开门见山,没有过多寒暄:“感谢大家百忙之中,从全国各地赶到我们北影厂,共商大事。今天把大家请来,就一个主题——咱们这些老伙计、这些国有电影厂,下一步该怎么走,怎么才能活下去,活得好,甚至等到电影市场春天再次到来的那一天!”

    他语气沉重,直指要害,瞬间引起了在场所有厂长的共鸣。

    在座的都是电影系统的老人,亲身经历了计划经济的辉煌与市场经济冲击下的阵痛,厂子效益下滑、设备老化、人才流失、创作低迷,是大家共同面临的困境。

    “光靠抱怨等不来转机,守着老本行饿肚子也不是办法。”韩三坪话锋一转,指向身旁的王盛:“幸好,我们北影厂出了个王盛,这小子胆子大,脑子活,带着一帮年轻人,硬是从婚庆录像这个没人看好的行当里,杀出了一条血路,给厂里挣来了喘气的机会,也摸索出了一些市场化的经验。”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王盛身上,比起早餐碰头时的好奇,此刻更多了几分审视和期待。

    韩三坪继续道:“但王盛看得很远,他跟我说,婚庆电影这碗饭,吃不长。咱们电影厂的根,还得扎在内容生产上。可现在拍电影风险大、投入高,怎么办?

    他的想法是,先用电视剧练兵,用电视剧赚钱,养活队伍,更新设备,积累资本,等待时机!

    今天这个会,就是请王盛详细给大家讲讲,咱们这三十一家电影厂怎么抱成团,把这电视剧的路子走通,走宽!”

    王盛在韩三坪鼓励的目光中站起身,走到前方预留的一块小白板前。

    他面向三十多位堪称中国电影行业“封疆大吏”的前辈,沉稳开口:“各位厂长、领导,我是王盛。

    韩厂长过奖了,我不过是赶上了一点运气,做了一些尝试。今天站在这里,是向各位前辈汇报一个不成熟的构想,希望能抛砖引玉,共同为我们电影系统找一条生路。”

    他声音清朗,语速不快,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

    “我的方案核心,可以概括为两点:第一,依托各厂与当地各级电视台的天然血脉联系,构建一张覆盖全国的电视剧发行网络。

    第二,由北影厂牵头,整合、调度三十一家电影厂最精华的制作资源——包括设备、技术工人、导演、编剧等,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的电视剧生产。”

    他在白板上画了两个大圈,一个标着“制作联盟(北影统筹)”,一个标着“发行网络(各厂属地)”,然后用粗线将两者连接起来。

    “为什么是电视剧?”王盛自问自答:“因为市场需要!全国上千家电视台,每天需要海量的节目内容填充,尤其是优质的电视剧,是收视率的保证。

    而我们电影厂,拥有最专业的人才、最成熟的生产流程和最严格的质量标准!

    用拍电影的资源去做电视剧,是降维打击,能轻易制作出远超一般电视剧制作公司水准的精品剧集!”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众人的反应,看到不少人微微颔首,显然认同这个判断。

    ‘降维打击’这个词虽然没有听过,但结合语境,不难理解。

    “但是单打独斗不行。”王盛语气加重:“一家电影厂,或许能偶尔生产出一两部好剧,但无法形成稳定的供给,也无法在发行上获得最大利益。我们必须抱团!形成一个制作共同体和发行共同体!”

    接着,王盛开始阐述具体合作模式:“制作端,由北影厂和盛影传媒共同成立的制片中心负责。我们负责项目策划、剧本开发、组建剧组、承担全部制作成本。

    各位厂长的厂子,只需要根据项目需要,提供两类支持:一是闲置或可调度的设备租赁,按市场价结算;

    二是推荐或派遣优秀的技术工人、导演、演员参与制作,劳务费用由制片中心支付。

    这意味着,各位无需投入一分钱的现金成本,就能让厂里的设备和人员有活干,有钱赚,保持生产状态和技术水平。”

    这话一出,台下响起一阵低议。

    不用出钱就能参与,这无疑降低了门槛,减少了许多厂长的顾虑。

    “发行端才是各位厂长的优势主场!”

    王盛提高声调:“剧集制作完成后,我们将播放权分区域授权给各家电影厂。

    请各位利用你们在本地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与省台、市台甚至是有实力的县级台洽谈销售。

    价格可以灵活,但底线是必须保证盈利。

    销售所得,扣除10%的发行费用后,利润五五分成!制片方拿五成,负责发行的各地电影厂拿五成!

    这10%的发行费,也归各家电影厂所有,主要用于公关,大家懂得都懂,我就不献丑了。”

    “五五开?”

    下面有人忍不住出声。

    这个分成比例相当优厚,毕竟发行方几乎是无本买卖,只需动用关系网。

    “这只是初步的设想,还可以探讨。”王盛从容回应:“宗旨是保证公平,激发大家的积极性。我们测算过,即使按照行业中等价格销售,只要剧集质量过硬,每家厂每年仅靠发行几部剧,就能获得相当可观的纯利润,足以缓解厂里的经济压力,甚至为设备更新、人才培训提供资金。”

    他环视全场,目光灼灼:“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把三十一家电影厂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强大的利益联盟。

    我们共享项目信息,统一生产标准,协同发行策略,对外形成一个声音、一个品牌!

    这能极大提升我们的议价能力,对抗省级电影公司等传统发行渠道的挤压,甚至未来可以反向向电视台输出我们的排播建议,掌握更大主动权!”

    王盛走到白板前,用力画了一个向上的箭头:“这是一个正向循环!发行网络畅通>剧集不愁卖>制作投入更有底气>产出更精良的作品>电视台更愿意买、观众更爱看>收益更高>更进一步反哺制作和发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电视剧赚来的钱,养活我们的队伍,更新我们的设备,锻炼我们的人才,为将来有一天电影市场复苏,储备好充足的弹药和精锐的士兵!”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深沉而恳切:“各位领导,我们这么做,不是为了抢谁的市场,更不是不务正业。

    我们是在求生存,是在为整个国有电影制片体系保留火种!如果连我们都活不下去了,那些昂贵的设备会变成废铁,那些身怀绝技的老师傅会被迫改行,中国电影工业的根基就真的动摇了!

    我们现在用电影厂的资源开拓电视剧市场,是以空间换时间,是为了活下去,等到能重新堂堂正正拍电影的那一天!”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掷地有声,深深触动了许多厂长内心最深处的情结和忧虑。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烟雾缓缓升腾。

    王盛最后总结道:“方案的核心就是这些。细节可以慢慢磨,利益可以好好谈。但我坚信,只有放弃门户之见,抱团取暖,形成合力,我们才能带领各自的厂子熬过这个冬天,才能对得起跟着我们干了一辈子的职工,才能不负我们身上肩负的中国电影发展的这份责任!”

    他微微鞠躬,走回座位。

    短暂的沉默后,会议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是对王盛清晰思路和魄力的认可,更是对这条可能通往生路的方案的期待。

    韩三坪满意地看着王盛,然后起身控场:“好了,王盛把盘子端出来了,是咸是淡,大家尝尝,多提意见!现在自由发言,有什么疑问、顾虑,甚至更好的想法,都敞开了说!”

    台下,长影厂的厂长,看着沉稳干练的王盛,忍不住对身旁的西影厂厂长低声叹道:“后生可畏啊!这思路,这口才,这担当……你说,这样的人才,怎么就没出在咱们厂呢?”

    西影厂厂长,同样目光复杂地看着王盛,苦笑着摇摇头:“老哥,别说了,羡慕不来。韩三坪这老小子,运气是真他娘的好!捡到这么个宝贝疙瘩……唉,咱们厂那些小子,要是有王盛一半的闯劲和脑子,我何至于愁成这样!”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104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