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111章 110:远亲不如近邻

第111章 110:远亲不如近邻


一九九七年的春节,裹挟着市场经济深入骨髓的躁动与希望,降临在华夏大地。

    北影厂和其背后若隐若现的“电影厂联盟”,仿佛成了这躁动时代的一个微缩景观,而景观的中心,正释放出强大的磁吸效应。

    另一边。

    ‘十八路诸侯’派来北影厂打工的一部分‘兵丁’,暂时回归到了原本的队伍里。

    看着这些带着大包小包,穿着新衣,甚至置办了手机的工友,这些电影厂没有北上打工的职工,简直后悔死了。

    饭桌上,邻里间,茶余饭后,话题总绕不开北影厂,绕不开那个叫王盛的年轻人,以及他一手打造的“盛影传媒”和那个神秘的“联盟”。

    这些消息,都是子弟或他们父母故意散布的,有的是为了满足装逼需求,有的是想带上更多的人加入‘总帮主’的队伍里……

    “老张家小子,在盛影传媒干业务,听说年底红包这个数!”有人神秘地伸出两根手指,引来一片啧啧惊叹。

    “我老婆的侄女就在北影厂做剪辑助理,说是跟着那个什么‘小马师傅’,月月收入三千元!三千啊!你敢信?”

    “听说过了年,北影厂那边要拍上百部‘电视电影’,正缺人手呢!灯光、摄影、场务、化妆……啥人都要!”

    羡慕、嫉妒、后悔、以及一种迫切想要抓住机会的焦灼,在无数个家庭中弥漫。

    那些原本还守着“铁饭碗”残梦,或是对外出打工心存疑虑的职工,亲眼看到曾经和自己一样困顿的工友、看着他们从小在自己眼前晃悠的子弟,如今兜里揣着厚厚的钞票,言谈举止间充满了对未来的自信,心理防线彻底崩塌了。

    “跟厂里申请一下,也去北影厂干段时间试试?”这个念头如同春芽,在很多人心中破土而出。

    “怎么申请?找谁联系?”

    “简单!找那些已经过去的人问问呗!听说只要原厂同意借调,北影厂那边就接收,签劳务合同,工资月结,绝不拖欠!比在厂里干耗着强多了!”

    ……

    这边。

    夜幕降临。

    除夕夜。

    北影厂生活区王盛家中,一派热闹温馨景象。

    小小的房间里挤得满满当当。

    王保国、张秀兰老两口,陈良的父母被接了过来,韩三坪也带着女儿韩佳女来了。

    老韩和妻子闹离婚,老家又在蜀省,前两年刚调来北影厂的时候,人生地不熟,要处理厂里各种矛盾,也不敢和同事、职工交心,再加上工作忙,过年往往就父女俩冷冷清清对付过去。

    今年王盛特意邀请,老韩略一推辞也就答应了,他也乐意让女儿感受下这种大家庭的温暖。

    年夜饭极其丰盛,张秀兰和陈母忙活了一下午的成果摆满了桌子。

    韩三坪和王保国、陈父推杯换盏,聊着厂里旧事和未来规划;陈母则和张秀兰拉着家常,感叹孩子们有出息;韩佳女则成了团宠,小嘴甜甜地说着吉利话,逗得大家合不拢嘴。

    最让韩佳女开心的环节莫过于发红包。

    王保国、张秀兰、陈良父母,都笑呵呵地给了她压岁钱,每个红包摸着厚度,大概五十块的样子。

    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接过红包,看也不看就飞快地塞进自己棉袄口袋里,还用小手在外面按了按,一副“我的我的都是我的”的小财迷模样,坚决不让她爹韩三坪经手。

    王盛在一旁看着,不禁莞尔。

    这护食的小动作,让他瞬间想起几个月前在鹿城的酒桌上,陈老板豪掷一百万赞助北影厂时,韩三坪那下意识计算利益、眼神锐利、生怕别人分走一杯羹的模样。

    果然是亲父女,这“守财”的眼神和动作,如出一辙。

    韩三坪注意到王盛的笑意,瞪了他一眼,自己却也忍不住笑了,伸手想揉揉女儿的脑袋,被韩佳女机灵地躲开,引得满桌大笑。

    晚上八点,1997年春晚准时开始。

    当节目进行到中段,主持人报出“歌曲《中国人》,演唱:中国广播艺术团合唱团”时,全家人都安静下来,目光有意无意地瞟向王盛。

    雄壮激昂的前奏响起,恢弘大气的合唱声回荡在小小的房间里: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

    韩三坪凝神听着,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打着拍子,一曲终了,他长长舒了口气,由衷地赞叹道:“好!这歌写得是真不赖!大气,提气!盛子,你这功劳不小啊!”

    王盛谦虚地笑笑:“是老师们唱得好,契合了时代脉搏。

    ……

    热闹的除夕守岁过后。

    初一早上,王盛就给厂保卫科科长打了个电话。

    “徐科长,新年好。有个事得麻烦你们多费心。你安排人手,在春节期间,巡查各个电影厂职工聚集区,严禁聚众赌博。

    一旦发现,不必姑息,直接登记姓名、单位,上报厂办。我们会通知原单位,并列入联盟黑名单,永不再录用。”

    王盛语气平和,但内容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队伍扩张期,纪律是生命线。

    尤其是赌博这种恶习,一旦蔓延,不仅败坏风气,更可能引发债务纠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必须从一开始就扼杀在萌芽状态。

    徐科长在电话那头连声答应:“王总放心,我们一定加强巡查,坚决按您的指示办!”

    初二上午,王盛开着跟厂里借的桑塔纳,先陪父母回了趟爷爷家。

    下午又去了姥爷家。

    两位老人都住在京城的老胡同里,条件普通。

    王盛给每位老人都塞了个厚厚的红包,每人一千块。

    老人推辞不要,王盛只说:“孙子现在能挣钱了,一点心意,您二老买点好吃的,添件新衣裳。”

    老人攥着红包,眼眶都有些湿润,反复念叨着:“盛儿有出息了,比他爸强!”

    王保国:真就不顾及我的面子嘛?

    走了这两家至亲,王盛便没有再安排其他拜年行程。

    那些七拐八绕、平日少有往来的亲戚,他不想去应付,也免得父母为难。

    王保国和张秀兰对此也完全认同,张秀兰甚至说:“有那功夫,不如在家歇歇,或者去厂里转转。远亲不如近邻,咱这北影厂的邻居,比那些一年见不了一面的亲戚实在多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102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