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134:恶人先告状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星期一。
北影厂厂长办公室的电话急促响起。
韩三坪刚端起茶杯,闻声皱了皱眉,心里不知为何忽然有一丝不妙的感觉。
电话是韩三坪魔都朋友打来的,对方语气带着几分急切和提醒:“三坪,魔都今天的《文汇报》、《劳动报》,等几家主要的报纸,在头版或者二版,有重磅文章,矛头直接对着你们的电视电影业务!”
韩三坪感觉到心里一紧。
对手的反击来了。
韩三坪:“老楚,我这里还没有得到消息,你帮忙念念报纸上是怎么报道的。”
“好。”
电话那头:“《文汇报》的标题是,电视电影繁荣背后的隐忧,是救市良方还是饮鸩止渴?”
文章开篇先是以一种看似客观的口吻,简述了近期电视电影如何通过电视台播出,如何受到部分观众欢迎,甚至承认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荧屏”。
但笔锋随即一转,开始大篇幅论述其“负面影响”——
韩三坪听着电话那头的转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以低成本、短周期、高密度为特征的‘电视电影’模式,正以一种近乎野蛮的方式,冲击着传统的电影放映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三月份以来,华东、华南、华北等多个主要城市影院的上座率出现了明显下滑,尤其是那些依赖国产片和复映片支撑的中小型影院,经营状况急剧恶化,部分甚至已濒临倒闭边缘。”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冲击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
当观众只需待在家中,打开电视,就能免费或支付极低代价观看到内容相似、甚至更具时效性的‘电影’时,他们还有什么动力花钱买票、奔波前往电影院?这无疑是对本就脆弱的电影消费习惯的致命一击。”
“有观点认为,电视电影盘活了电影厂的闲置资源,解决了部分电影厂职工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这固然是事实。
但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中国电影的根基究竟是什么?是少数电影厂的生产环节,还是遍布全国、连接亿万观众的发行和放映网络?
为了挽救生产环节的少数职工,就要以牺牲整个发行放映体系成千上万职工的生计为代价,这难道不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短视行为?难道不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生态的严重破坏?”
电话那头顿了顿,缓了口气,继续念道:“这股风潮源自何处,业内心知肚明。某些单位凭借特殊资源和政策便利,绕过既有的、成熟的发行体系,另起炉灶,看似创新突破,实则是在破坏行业规则,制造新的垄断。
这种‘窝里横’的做法,不仅无助于中国电影整体实力的提升,反而可能引发恶性竞争,最终导致两败俱伤,受损的是整个中国电影事业!”
文章旁征博引,数据翔实,逻辑层层递进,极具煽动性和迷惑性。
通篇未直接点明“北影厂”或“王盛”的名字,但“某些单位”、“特殊资源”、“另起炉灶”等措辞,指向性再明显不过。
电话那头的老楚,还说了下其他报纸报道的方向——
内容大同小异,角度略有侧重,有的着重渲染影院职工的“下岗”困境,有的则“忧心忡忡”地探讨中国电影的未来之路是否被“带偏”,核心论调高度一致:电视电影是破坏者,电影厂联盟是罪魁祸首。
韩三坪脸一黑,挂断了电话。
“他妈的!”
韩三坪忍不住爆了粗口,一股难以抑制的怒火直冲顶梁:“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恶人先告状!”
他抓起电话,打给了王盛,声音因愤怒而有些沙哑:“盛子!立刻来我办公室!”
……
稍倾。
“来势汹汹,准备得很充分。”
坐在韩三坪对面的王盛,听完韩三坪的讲述,王盛总结道
“何止充分!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舆论围剿!”
韩三坪:“你看看这调门!‘破坏中国电影根基’!‘牺牲放映体系’!好大一顶帽子!
他妈的,要不是他们那些省级电影公司趴在中间喝血,截留大部分利润,把我们逼得活不下去,我们何至于自己找出路?现在倒好,我们刚吃上口饱饭,他们就开始哭穷喊冤,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了?!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韩三坪倍感恶心道:“他们是怎么有脸打‘就业’、‘民生’这些牌的。而且选择在魔都媒体首发,很有策略。魔都是电影重镇,也是改革前沿,这里的舆论风向对全国都有影响力。”
“上影厂?”
王盛问。
韩三坪摇摇头:“反正肯定是那几家大的省级公司串通好的!”
正说着,办公室的电话再次响起。
秘书接听后,不断汇报:
“厂长,珠影厂厂长电话,问报纸的事!粤东那边也登报了!”
“厂长,长影厂厂长电话,非常气愤!”
“西影厂电话……”
“峨影厂……”
短短十几分钟,联盟内几乎所有主要电影厂的厂长都打来了电话,口径出奇地一致:义愤填膺,同仇敌忾!
珠影厂厂长在电话里直接开骂:“三坪兄!看到没有?恶狗先咬人!他们省级公司什么时候成了弱势群体了?
老子去年一部片子被他们压着,只给那么点买断费,差点连裤衩都赔进去!现在我们自己找到活路了,他们倒跳出来说我们破坏市场?我破坏他奶奶个腿!”
长影厂厂长语气沉重但坚定:“三坪,这是冲着我们联盟来的。他们怕了,怕我们真的成势,彻底动摇他们的好日子。这事我们不能软,一软就全完了!”
就连平时相对温和的峨影厂厂长也激动地说:“老领导,这根本不是讲道理的事!他们就是要用大帽子压人!我们必须反击!不然以后谁都敢骑在我们脖子上拉屎!”
……
安抚完各个电影厂厂长后,韩三坪和王盛商量起解决办法。
王盛分析:“他们不敢到部里告状,想用引导舆论压人,也是知道自己理亏,既然如此,倒也好反击。”
“第一,我们要立刻组织材料,用详实的数据说话。电视电影业务为联盟各厂带来了多少利润,稳定了多少职工岗位,上缴了多少税收?对比一下过去几年我们被省级公司盘剥时的惨淡经营,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第二,要强调我们是在探索新模式,是在为陷入困境的中国电影寻找新出路。电视电影并没有取代传统电影,而是开辟了新的市场增量,培养了更多的观众。很多因为时间、价格原因很少进影院的观众,通过电视接触到了电影,这难道不是扩大电影影响力的好事?”
“第三,”
王盛顿了顿:“要适时点破省级公司的‘霸王条款’和‘利润截留’问题。可以不用太直白,但要引导公众思考,为什么同样一部片子,在影院票房不错,电影厂却赚不到钱?钱去了哪里?为什么电影厂要被逼到另寻出路?把问题的根源指出来!他们要掀桌子,那大不了就都别玩了!”
韩三坪听得连连点头,补充道:“还有一点,要争取上级的支持!我这就给部里写报告,陈清利害关系。
同时,我们要主动联系那些支持改革、有影响力的媒体,比如《中国青年报》,把我们的道理说出去!不能光让他们泼脏水!”
“对!”王盛赞同道,“还要发动联盟内所有力量,利用各自的地方媒体资源,发出我们的声音。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舆论战,我们要让所有人看到,不是我们北影厂在惹事,是整个国有电影生产体系在求生、在创新!
而阻碍这种创新的,正是那些固守垄断利益、不顾电影厂长死活的旧势力!”
韩三坪一拍桌子,豪气顿生:“好!就这么干!他妈的,想用舆论压垮我们?老子偏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众志成城!盛子,你负责带人整理数据、构思反击文章要点,我负责向上汇报和协调各厂!咱们就跟他们好好打这一仗!看看最后,谁才是真正破坏中国电影根基的罪人!”
这一刻,厂长办公室内的空气仿佛燃烧起来。
原本因突然袭击而产生的一丝慌乱,已然被强烈的愤怒和坚定的斗志所取代。
省级电影公司试图用舆论的洪水淹没新生的电视电影业务,但他们或许低估了这股新生力量背后,是三十多家被逼到墙角、终于看到生机而决心奋起一搏的电影厂的集体意志。
风暴已至,唯有迎战。
北影厂和它的联盟,准备亮剑。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099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