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华娱:从96年加入正规军开始 > 第163章 161:野心

第163章 161:野心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星期四,圣诞节。

    这个舶来的节日在此时的京城尚未形成后世那般浓厚的商业氛围,街头仅有零星店铺挂起了红绿装饰。

    北影厂区内,更是与往日无异,只是行政楼小会议室内,弥漫着一股不同于节日的、混杂着兴奋与凝重的气息。

    朱泳德发怒的消息,在昨日下午就传到了京城、传到了北影厂。

    韩三坪去部里挨了顿训,也没领到什么责罚。

    此刻。

    在这间仅有韩三坪及其少数几位核心心腹参与的闭门年度总结会议上,“朱泳德发怒”这个话题成了开场的小插曲。

    “老朱又急了。”韩三坪端起茶杯,吹了吹浮沫,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弄:“上次咱们搞电影厂大联盟,没带他们玩,他就气得跳脚,团结各省级电影公司掀起舆论,来京城和我们对峙,结果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分管宣发处的副厂长接口道,语气带着几分惋惜:“说起来,朱总这人能力是有的。他团结各省级公司,确实为海派影视在各省争取到了广泛的发行渠道,不仅限于电影,连电视剧的播出也覆盖颇广。若是能争取过来,与我们联盟互补……”

    “别幻想了。”

    韩三坪放下茶杯,开口打断了他的话:“老朱和他背后代表的那一派力量,跟我们从来就不是一路人。

    更别说,他老朱动作快,去年就推动成立了‘魔都电影电视公司’,这可是正儿八经的集团化运作。”

    他环视在场众人,简单介绍道:“上影电视集团,整合了上影厂原有的制作资源,垄断了魔都地面的影视制作,更重要的是,他们牢牢把控着魔都的放映院线,跟东方电视台这些本地电视台更是深度绑定,根深蒂固。这是一个强大的对手,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拉拢的伙伴。”

    韩三坪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敲,强调道:“诸位要清楚,我们的电影厂联盟,之所以能运转起来,北影厂必须保持绝对的核心和主导。

    联盟内部,除了我们北影厂,不能再出现第二个拥有强话语权的‘诸侯’。”

    他顿了顿,用一个历史典故点明了要害:“如若不然,力量分散,各怀心思,必将重蹈历史上‘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覆辙——看似声势浩大,实则内部倾轧,难成大事,最终一哄而散。我们辛苦建立的联盟,不能走这样的老路。”

    一位负责厂内行政后勤的副厂长闻言,忍不住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遗憾:“可惜了啊!要是去年,咱们就能有今年这番红火的局面,账上趴着这许多真金白银,说不定就能顺势吞下京城市电影公司,搞一个咱们自己的‘北影集团’!那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这话如同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在场所有北影厂高层心底的波澜。

    是啊,这一年多,跟着王盛折腾下来,婚庆录像、电视电影、VCD发行、广告植入……林林总总,赚的钱比过去十几年加起来都多。

    虽然具体数字尚未完全公布,但粗略估算,几个亿是有的。

    说没有点野心,那真是哄鬼的。

    谁不想把手里的盘子做得更大,权力握得更牢?

    另一位副厂长也附和道:“是啊,被紫禁城影业抢了先手。不过也没办法,人家是京城文化、宣传、广电几个强力部门牵头搞起来的,算是亲儿子。咱们北影厂虽是老牌,但去年那个时候,也确实拿不出如今这般底气去争。”

    有人低声惋惜:“若是去年咱们就能像今年这样,直接养活近万名职工,间接带动京城相关行业数万人就业,硬生生用项目和资金,在京城西边这片砸出个‘中国影都’的雏形和名号……或许,跟市里谈判,底气也能足一些。”

    韩三坪抬手,虚空按了按,打断了众人的唏嘘:“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世上没有后悔药。眼下我们与紫禁城影业、新影联影业合作得还算顺畅,先维持住这个局面。还是琢磨琢磨正题——”

    他目光转向财务科长:“老李,你把厂里今年,主要是下半年这几个大项的收入,再给大家报个数,都按税前算。”

    财务李科长扶了扶眼镜,翻开账本,清晰地说道:“截至12月24日,主要几块大收入:‘私人订制’高端婚庆录像业务,扣除所有成本及联盟内部分成后,归我们厂账上的利润,大约在6000万。电视电影业务,包括联盟内部分账、VCD销售分成、贴片广告等,总收入扣除制作、发行、税收预备金及联盟运营费用后,我们北影厂分得约3.5亿。其他杂项,如部分广告植入、设备租赁、技术培训输出等,加起来也有5000多万。以上合计,约4.6亿元。这都是税前利润。税后利润约3.082亿元。”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个数字被清晰地报出来时,会议室里还是响起了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几个亿的现金趴在账上,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钱有了,怎么花?”

    韩三坪抛出了核心问题:“躺在账上就是死钱,必须投出去,生出更多的钱,巩固我们的根基。”

    一位负责生产的副厂长立刻说道:“肯定要继续大搞影院电影!这是立身之本,也是巩固我们与新影联、乃至未来可能自建或收购影院渠道的基础。没有稳定、优质的片源,一切都是空谈。”

    韩三坪点点头:“方向是对的。那拍什么呢?拍多少?”

    他的目光,很自然地投向了从会议开始就有些沉默,似乎在神游天外的王盛。

    此时,有人补充了一句:“说到片源,《30天》截至昨天,总票房已经达到3051万了!这还只是九个城市!”

    这话更凸显了优质片源的重要性。

    王盛确实有些出神。

    他刚刚正在脑海里梳理着1998年即将发生的一些大事……

    他感觉到众人投来的目光,收敛了思绪,缓缓抬起头。

    “韩厂,各位领导,”王盛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我的想法是,延续我们电视电影成功的经验,把原来那几个成熟的电视电影摄制组,直接升级。”

    他具体说道:“霍健起、霍桩、吴一一、张扬,这几位导演经过近一年的磨练,各自都形成了风格,也证明了他们的效率和把控能力。

    把他们提拔起来,成立正式的影院电影摄制组,每人负责一个他们擅长的类型片。

    明年,给他们定任务,每人至少完成一到两部影院电影。

    题材可以延续他们熟悉的,比如霍桩偏温情现实,吴一一可以继续黑色幽默,张扬擅长都市题材……这样,我们明年至少能稳定产出四到五部有一定质量基础的影院电影。”

    他顿了顿,继续道:“至于我,明年年底之前,再牵头搞一部贺岁片,延续《30天》的品牌。

    如此算下来,加上可能合作或投资的其他项目,我们北影厂主导的影院片源,基本就稳住了。

    既能满足联盟内部的部分需求,也能支撑我们自己在京城乃至其他合作院线的放映。”

    这个方案稳妥而高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人才储备和成功经验,得到了在场众人的一致认同。

    “王盛这个思路好!人尽其才,风险可控。”

    “对,就这样干!先把量做起来,把队伍彻底练出来!”

    韩三坪拍板:“好!这件事,王盛你牵头负责,尽快与这几位导演谈话,落实项目立项和预算。明年开春,就要看到他们的剧本初稿。”

    核心议题确定后,会议气氛轻松了不少。

    接着又讨论了关于设备升级的问题。

    有了钱,更新换代落后的设备提上了日程。

    负责技术的副厂长拿出了一份清单:“厂里计划采购一批新设备,主要包括:阿莱(ARRI)的535B型35毫米摄影机(当时的高端主力机型),至少要增加三台;

    配套的蔡司(Zeiss)Ultra  Speed系列高速镜头组;

    数字非线性剪辑系统,考虑引进Avid  Media  Composer或者更先进的Discreet  Logic的fire/smoke系统(用于高端特效剪辑和合成);

    还有一套杜比(Dolby)数字立体声录音设备,这是未来影院音效的趋势。

    此外,灯光、移动组(如轨道、摇臂)也需要大量补充和更新。

    初步预算,大约需要投入三千万到五千万。”

    这笔投入虽然巨大,但对于此刻财大气粗的北影厂来说,已不再是难以承受的开销。

    韩三坪粗略看了看清单,原则同意了采购计划,要求技术部门细化方案,进行招标。

    闭门会议结束,众人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厚厚的任务离开了会议室。

    韩三坪让王盛和他到办公室,探讨有没有吞并京城电影公司和它儿子新影联的可能。

    王盛的态度是,只要中国电影公司还在京城,这就很难实现,上面不可能就这么眼睁睁看着这么一家国字头企业,统购统销时代的霸主彻底躺下。

    不过有魔都电影电视(集团)公司这个模式在前(以上影厂、前魔都电影公司等其他魔都制片机构组建而成),现如今,北影厂财大气粗,可以拿这个当磨刀石,适当去部里“狗叫”,看看有没有人支持。

    韩三坪表示,他想想。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4/1111097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