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降落
在不间断的学习和等待之中,数天时间悄然流逝。
这一天清晨醒来,江阳便看到了墙壁之上悬挂着的倒计时。
此刻是这一次循环的第九天上午八点。距离第十天的午夜12点,还剩下40个小时。
和周玉一起吃过早饭,两人再一次离开末日七号基地,乘坐直升机向火箭发射场飞去。
今天,装载着月球撞击器的洲际导弹即将发射。
江阳看到,此刻这一枚洲际导弹的模样,已经与上一世自己所看到的有些不同。
上一世,洲际导弹的模样是较为细长的流线型,单单只是看着,便能感觉到它所携带的巍然杀气。
而这一世,经过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紧急改装,洲际导弹的尾部被绑上了四枚小型助推器,整支导弹的体型看起来多了一些臃肿。
它的发射地点也不再是特种导弹车或者发射井,而是明晃晃的竖立在了发射架前。
在一众科学家和工作人员的紧张注视之下,点火命令终于下达。
比之前巨灵神二号火箭小了许多,却显得更加凝实、明亮的尾焰喷射出来,推动着它的身体快速升高,其速度也要比巨灵神二号火箭更快。
江阳知道,在升空阶段,洲际导弹所承受到的过载压力可以高达20个G,远超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如果不是如此的话,这些可靠性显然要比仓促赶工制造出来的巨灵神二号火箭更高的洲际导弹,完全可以承担起之前发送宇航员到太空之中去的任务,也不必多死那么多人。
想起那一个个壮烈牺牲的宇航员的身影,江阳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大屏幕之中清晰显示着这枚洲际导弹的航行轨道。
正常情况下,它会在大气层之内就改变自己的朝向。毕竟它的目标在地球上,只需要围绕地球旋转即可。
而现在它的轨道与正常情况完全不同。
在大气层内部,它仅仅只略微修改了一点航向而已,冲出大气层之后,猛烈的喷射仍旧持续,方向也始终指向太空。
来自地球各个海域的测量船,位于地表的基地,位于太空之中的导航卫星,以及以往便有的,围绕月球运转的卫星等,十余个设施共同织造出了一张大网。
它们相当于是一个“基点”。而基点的位置和速度是确定的。如此,通过测量多个基点与导弹之间的距离,便可以精准测定此刻导弹的位置、速度和方向。
便在这些基点的指引之下,搭载着撞击器的载荷舱以几乎垂直的角度挣脱了地球引力场,迅猛向着太空飞行。
“天灾1号火箭发射成功!”
原本凝重的指挥大厅气氛微微轻松了一点,掌声随之响起。
江阳知道,这一枚经洲际导弹改装的天灾一号火箭,其并不仅仅只是发射一颗撞击器那么简单。
它还是一次综合性的工程验证,为后续可能要进行的月球轰炸计划提供测试和技术支撑。
当然,江阳今天之所以来到这里,并不仅仅只是为了这一件事。
还有另外更重要的事情。
经过之前几天时间的飞行,那些月球勘探卫星终于快要到达目标了。
江阳抬起头来,便通过一号卫星的镜头,看到了前方那颗巨大的,满是撞击坑的灰黑色星球。
与在地球上看到的相比,此刻的它前所未有的硕大,前所未有的明亮。反而是身后的地球,小小的,如同一颗蔚蓝色会发光的小球一般,静静悬浮在浩瀚幽深的太空之中。
此刻,因为已经到达绕地球运转轨道的远点,这颗月球卫星的速度也达到了最低点,相对于地球来说仅有每秒钟200米左右。
如果没有月球的话,它会慢悠悠的飞过去,转而开始接近地球,并在地球的引力加速之下一直提高自己的速度,并在近地点达到最高速。
但因为一开始发射便设定的轨道,此刻,这颗卫星已经靠近了月球,且相对于月球有着每秒钟大约800米的速度。
想要环绕月球运转,探测器的轨道速度需要达到相对于月球每秒钟约1.2到1.7公里左右。
此刻探测器的速度很显然是不够的,单纯从数字对比来看,它似乎应该加速。
但事实却截然相反。它不仅不能加速,反而需要减速。
原因很简单,在这颗探测器靠近月球的时候,月球引力场同样会为它加速。这样一来,它接近月球的时候,其速度会远远超过环绕速度,导致无法被月球捕捉。
于是,在地面基地科学家们的计算之下,一份减速程序被上传到了卫星之中,并在规定的时间开始执行。
卫星推进器在这浩瀚冰冷的太空之中再度开启,猛烈喷射着炽热的火焰。
反推力作用之下,就像是汽车踩下了刹车一般,它坠向月球的速度陡然减缓,并完成了一系列的轨道调整。
凹凸不平的月表迅猛扩大,最终稳定了下来。
江阳心中轻轻出了口气。
他知道,这颗月球卫星已经顺利入轨。
在这颗卫星之后,剩下3颗卫星也遵从类似的流程,一一占据了不同的环月运转轨道,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前期准备,展开了高精度的,对那片位于月球静海平原的区域的观测。
卫星之后,便是接连15台月球车。
相比起卫星,月球车更加复杂。原因很简单,它多了一个降落程序。
经由同样的入轨程序,第一台到达月球的月球车套装,其着陆器与轨道器分离,然后着陆器开始减速,载着月球车慢慢向月球降落下去。
江阳看了看时间,便看到此刻已经是下午一点。
后续还需要约3个小时才能完成所有降落任务,正式开始探测。
而除去必须为洲际导弹留出来的22个小时飞行时间,卫星和月球车们还有10个小时可以用于展开对月观测。
无数人的奋斗,无数人的牺牲,堪称天量的物资和人力投入,此刻,终于换来了这短短10个小时的观测时间。
人类文明未来的命运走向,下一步该如何决策,便取决于这段时间的观测成果。
作者君打算把今后的更新时间改一改,每天的两更不分开了,统一在中午12点放出来。
后面还有一章哈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91/111110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