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大秦:我,六岁,给祖龙喂药造反 > 第55章 身世调查

第55章 身世调查


蒙恬的加入,让东海郡的“战争基地”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如果说,扶苏是这个庞大项目的“总指挥”,负责宏观调控和行政管理;嬴衍是“总设计师”,负责技术攻关和蓝图规划;那么蒙恬,就是那个最坚决、最铁血的“总监工”。

这位上将军,把他在北方边境修长城、练新军的那一套,原封不动地搬到了东海郡。

他亲自带着一队亲兵,每天天不亮就在各个工地上巡视。无论是炼钢厂的炉工,还是造船厂的木匠,谁敢偷懒耍滑,他手中的马鞭,会毫不留情地抽下去。

在他的铁腕治理下,整个工地的效率,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但这还不够。

“我们的人手,还是太少了。”蒙恬看着眼前这片规划出来,准备建造“第一造船厂”的巨大滩涂,对扶苏和嬴衍说道。

按照嬴衍的规划,第一造船厂,将拥有三个巨大的“干船坞”。所谓干船坞,就是在海边挖一个巨大的坑,用石块和水泥砌好,坞口用巨大的闸门封住。造船时,排空里面的海水,工匠们就可以在干燥的环境里工作。船造好后,再打开闸门,让海水涌入,船自然就浮起来了。

这又是一个颠覆时代认知的构想。要知道,这个时代的造船,都是在海滩上造好,然后用滚木和人力,一点点地推下水,费时费力,而且对船体结构有很大损伤。

但要建造这样三个巨大的干船坞,工程量之浩大,不亚于修建一座小型的城池。

“殿下招募来的五万劳工,大半都被炼钢厂和配套的窑厂、矿场占用了。剩下的这点人,要同时进行船坞的建设和船只本身的设计建造,人手捉襟见肘。”蒙恬指着远处正在挖土奠基的工地,那里只有稀稀拉拉几千人,对于庞大的工程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蒙将军所言极是。”扶苏点了点头,面露难色,“招工的告示已经贴遍了东方各郡,但短时间内,能赶来的人,也就这么多了。而且,人再多,我们的粮食和管理,也快到极限了。”

“我倒是有个法子。”嬴衍在一旁开口了。

“什么法子?”扶苏和蒙恬同时看向他。

“用军队。”嬴衍说道,“我记得,父皇当年修灵渠,就动用了几十万大军。现在,北方的匈奴已经被蒙将军您打得不敢南下,南方的百越也已平定。我们大秦那上百万的常备军,有很多其实是闲着的。与其让他们在军营里操练,不如拉到东海郡来,一边搞建设,一边进行‘新时代’的军事训练。”

“动用军队?”扶苏有些犹豫,“这……合乎规制吗?军队是国之重器,怎能轻易调动,用来当劳工?”

“此言差矣!”蒙恬却猛地一拍手,大声赞同,“国师大人此计大妙!”

他兴奋地在原地踱步:“军队是什么?军队就是令行禁止,最具纪律性的团体!让他们来干活,一个能顶十个民夫!而且,他们吃的是军粮,用的是军饷,根本不用我们额外操心!”

“更重要的是,”蒙恬的眼睛里闪着光,“未来的海战,和陆战完全不同。士兵们必须提前适应海上的生活,熟悉船只的构造。让他们亲自参与造船,就是最好的训练!他们亲手造出来的船,用起来才最得心应手!这叫‘人船合一’!”

蒙恬不愧是军神,嬴衍只是提了个头,他立刻就想到了更深远的层面。

“好!我这就上书父皇,请求调拨南征百越的楼船士,以及驻扎在齐鲁旧地的部分郡兵,前来东海郡,组建第一支‘海军陆战队’!”扶苏当机立断。

有了军队这支生力军的加入,人手问题迎刃而解。

几天后,第一批楼船士抵达了东海郡。这些常年在江河上作战的士兵,本以为自己是来当水师的,结果一到地方,就被蒙恬分发了铁锹和镐头,直接拉去了工地挖船坞。

士兵们怨声载道,但军令如山,谁也不敢违抗。

就在船坞热火朝天建设的同时,嬴衍和一群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顶尖船匠,关在一个大帐篷里,日夜不停地讨论着第一艘钢铁战舰的设计方案。

“国师大人,您画的这个……这个‘龙骨’,我们明白了,它是船的脊梁,决定了船的强度和长度。”一个老船匠指着巨大的图纸,小心翼翼地问道,“但是,您要求,这第一节龙骨,必须用一整根长达三十丈(约90米)的钢梁,这……这怎么可能造得出来?”

其他船匠也纷纷点头。他们见过的最长的木料,也不过十来丈。钢,比木头重得多,要铸造出一根近百米长的,毫无瑕疵的钢梁,在他们看来,是神才能完成的工作。

“谁说要一次铸造成型了?”嬴衍笑了。

他拿起笔,在图纸上修改起来:“我们可以分段铸造!比如,每五丈为一节,铸造出标准的钢梁。然后,用一种新的连接方式,把它们连在一起!”

“新的连接方式?”

“对!”嬴衍在图纸上,画出了几个螺栓和螺母的放大图,“我们管这个叫‘螺栓连接’。在钢梁的连接处,预留出孔洞。然后用这种带螺纹的钉子穿过去,再用这个叫‘螺母’的东西,在另一头拧紧。只要拧得够紧,连接处的强度,甚至比钢梁本身还要高!”

船匠们围着图纸,看着那精巧的螺纹结构,一个个都惊呆了。

“天呐……这……这太巧妙了!”

“是啊,如此一来,无论多长的龙骨,我们都能造出来了!”

“不止是龙骨!”一个年轻的船匠激动地说道,“船身的钢板,船上的桅杆,所有需要连接的地方,都可以用这种法子!我们的船,将变成一个可以拆卸和组装的整体!”

这个叫“螺栓”的小小零件,再一次,为这些大秦最顶尖的工匠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看向嬴衍的眼神,已经从看一个“国师”,变成了看一个“神”。

在他们眼里,这位国师大人的脑子里,仿佛装着无穷无尽的,闻所未闻的奇思妙想。任何在他们看来无法解决的难题,到了他这里,总是能被一个巧妙的,甚至有些简单的法子轻松化解。

解决了龙骨的连接问题,嬴衍又抛出了一个新概念。

“流水线生产。”

“什么叫流水线?”船匠们又懵了。

“就是把造船的过程,拆分成无数个标准化的步骤。”嬴衍解释道,“比如,第一组工匠,专门负责铸造和连接龙骨。第二组,专门负责制造船肋。第三组,专门负责铺设船底的钢板……每一组人,只做自己最擅长的一件事,日复一日地做,他们的速度和精度,就会达到极致。”

“当所有的零件都标准化生产出来之后,我们再把它们运到船坞里,进行最后的‘总装’。这样一来,我们的造船速度,将比现在快上十倍,甚至百倍!”

寂静。

整个大帐里,落针可闻。

所有的船匠,都被嬴衍描述的这幅“造船工厂”的景象,给惊得说不出话来。

在他们的认知里,造一艘船,都是由一个师傅,带着几个徒弟,从头到尾,一点点地敲打,一点点地拼接。造一艘千料大船,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而现在,国师大人告诉他们,可以像生产一个个零件一样,去“生产”一艘艘巨舰。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从理念到实践的,工业革命。

老船匠颤抖着双手,从嬴衍手里接过那份画满了各种零件图和工序流程图的册子,浑浊的眼睛里,流下了两行热泪。

“老朽……老朽造了一辈子船,直到今日,才知何为‘造船’!”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国师大人,请受老朽一拜!您不是在教我们造船,您是在为我大秦的万世基业,开辟一条通天大道啊!”

“拜见国师大人!”

大帐内,所有的船匠,都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他们拜的,不仅仅是嬴衍的身份,更是他脑中那超越时代的智慧,和为他们指明的,那条通往工业文明的康庄大道。

嬴衍坦然接受了他们的跪拜。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些大秦最宝贵的工匠资源,已经彻底归心。他们将成为自己手中最锋利的刀,将自己的每一个构想,都完美地变成现实。

三个月后,在数万军民的奋战下,东海之滨,一座庞大的,现代化的造船厂,已经初具雏形。

一号干船坞,正式竣工。

在万众瞩目之下,由十数段标准钢梁,用螺栓精密连接而成的,长达九十米的巨大龙骨,在原始而有效的起重设备的吊装下,被缓缓地,稳稳地,安放在了船坞的最中央。

阳光下,那黝黑的钢铁龙骨,宛如一条蛰伏的巨龙,闪烁着冰冷而坚实的光芒。

所有看到这一幕的人,无论是扶苏,还是蒙恬,亦或是那些普通的士兵和工匠,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

他们知道,一个属于大秦的,钢铁巨舰的时代,从这条龙骨开始,正式启航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730/443292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