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挖到金窝了
目的地的地形,是河岸南边高大山体上隆起的一道山脊,末梢大概有百多米那么一段,呈波浪状斜着向上探入河心,和主山体形成一个张开的钳子形状
就在这钳口里,有着不小一片草坡和一个长条形的连通河道的水塘。
周景明的小笔记本里,记录着这里验沙勘测后的结果:哈熊沟,南坡,洪积型砂金矿带状零散分布,长约三公里,钳形山坳,地处河流中段,品位5。
当然,小笔记本里,他不可能也不能记录得这么明显,不然带不走。
这是前往阿勒泰,在火车上他一路翻看小笔记本,凭着记忆从书本内容中剥离出来的信息。
笔记本里记录的内容,写的是在哈熊沟郁郁葱葱的山林中,依着河流的几座山峰和别的山峰显得格格不入,山上只有一些灌木丛和山石分布,更多的是野草,是片很好的牧场。
里边有牛羊的描述,有哈族牧民的描述。
他在笔记本里,通常以牛、羊、骆驼等代指砂金矿脉,以牧民人口为品位,牧民的帐篷搭在哪里,哪里就是最好的矿点所在……
内容很多都是瞎编的,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将一些矿藏的位置、矿脉情况隐藏其中。
当然,也只有好的矿脉,才值得他这么记录。
为了真实性,他也会在里面记录一些传闻。
比如哈依尔特斯河畔一处河流舒缓处,有一处高耸的山崖,被当地人称作是姑娘崖,传说有一对婚姻受阻的情侣从山崖上跳下,成了哈萨克版的梁祝。
还有在沙依恒布拉克的夏牧场,八九月份会举行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并会举行精彩的赛马和姑娘追等竞技活动。
别人看着就是一些山水游记,是在山里的所见所闻,没有一句提及金子,只有周景明知道其中有不少是关于金矿位置以及勘验数据的描述。
所谓洪积型砂金矿,这是专业的说法,直白点说,就是流水搬运淤积,这些砂金矿脉主要形成于第四纪以来的河流冲基层中。
其分布与河流的发育历史密切相关。
河流在长期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携带了大量含金碎屑物质,并在流速减缓的区域沉积下来,形成富含金砂的矿体。
这些矿体通常呈层状或透镜状分布,埋藏深度较浅,易于开采,并且有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在华夏,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均有大规模的洪积型砂金矿床。
这些矿床通常位于河流的中下游或河谷平原,但矿体厚度和品位变化比较大。
周景明选中的这个山坳,从现在的河面往上十多米的位置,都是矿脉所在的地方,分成了三级阶地。
在厚度上,薄的地方只有一米左右的样子,厚的地方能有两三米。
前段时间的暴雨,对这里也有影响,河床下切了超过一米。
山坳里的草地上,有一个长条形的和河道在钳口连通的水塘,现在水面也跟着落下去不少,露出的淤泥地,长上了野草,倒是让矿点多了不少能开采的矿料。
周景明领着一众人来到这片山坳中的缓坡草地上,一屁股跌坐下去,将背着的那六十斤面扔在草地上:“就是这儿了,咱们就在这里挖地窝子。”
东西分量不算大,但背在身上的时间太长了,就有些要命,他发现自己的一双小腿,就即使坐下来的,肌肉也硬的像块石头,主要是一路上没少爬坡上坎。
一开始的时候,汗水出的厉害,但很快又被太阳晒干,伸手脸上一摸,糊着一层沙手的盐粒,后背的衣服变得硬邦邦的,有一大片白色的盐渍,像是一捏就会碎掉一样。
身体里的水分被严重透支了,一天到晚,就没见谁撒过一泡尿。
别的人,情况也不见好。
就连一向体力最好的武阳,也是跌坐在地上就不想起来,显得有些无精打采。
有人提出意见:“咱们不是有帐篷吗,直接用帐篷得了,反正也就干上一个多月的时间,没必要这么麻烦了吧?”
“麻烦,这可不是麻烦,马上入秋,到了十月,山里就随时可能下雪,早晚温差变得越来越大,不挖地窝子,人受不了,容易病。”
周景明长呼一口气:“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淘金这行当,想要挣钱,就得靠身体拼,可不能大意了,当然,挖地窝子,那是明天的事儿,没说让你们现在就挖。
再说了,挖地窝子也不亏,你们信不信,咱们在这里挖地窝子,挖出来的泥沙,就是能用来淘金的料子,一举两得。”
那人顿时不说话了。
一众人歪躺在草地上,都懒动,抽了两支烟,休息了好一阵,总算是恢复了些体力。
王东是最先站起身的,他到刚才经过的杨树林里捡拾掉落下来的枯枝。
一看就知道他是准备拢火了。
彭援朝更关心这矿点的品位,:“兄弟,这地方的金矿品位怎么样?”
见他这么问,李国柱、武阳以及其他人都看了过来。
周景明只是笑笑:“我领着你们来的地方,会差?要是不信,自己找把搞头,就在这片草地上,你们随便选个地方,挖开一尺深,就能见到下边的砾石层,自己装上一金斗子去下边的的水塘里去摇一摇就知道了。
要是觉得麻烦,看看后面山坡,哪里有土坎,找着有砂砾层裸露的地方挖一点。”
他是实在懒动了。
彭援朝碰了碰李国柱:“李哥,走,咱们去看看!”
李国柱是队伍里边年纪最大的,谁见了都得叫声哥,也就是他原来领着的几人,有人得叫他一声叔。
他将用牙齿咬着的小半截烟头噗地一声喷出去老远,坐直身体,双手一撑膝盖,站了起来,跟着彭援朝到架子车里翻出一个金斗子和一把镐头。
两人四下看看,往上坡方向走上去七八米,那里就有一个小土坎,上面长着些野草,土坎上就能看到些鸡蛋、拳头大小的卵石层,混合着一些黄泥、砂砾。
李国柱挥动镐头,凿挖几下,几大块裹着石头的土疙瘩滚落下来。
彭援朝跟在后边,用金斗子去接,结果,看到李国柱横着挖的镐头挥来,忙着躲避,没能接住。
几个土疙瘩立时欢快地顺着草坡往下滚来,越滚越快,蹦蹦跳跳,几下碰撞松散开来,但是里边包裹的卵石还在继续往下滚,一下子能蹦窜起一米多高。
见此情形,下方众人赶忙拖着疲惫的身体躲避,生怕被石头砸到。
周景明都不由抱怨了一句:“你们两个老师傅,是真会选地方!”
彭援朝尴尬地笑笑:“下次注意……李哥,够了,别挖了!”
在李国柱停下挖掘后,彭援朝将那些挖下来的泥沙搂进金斗子,装了浅浅一金斗子,端着往坡脚的水塘边走。
其余人也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好矿,纷纷跟了上去。
就只有周景明,看了看在林子里捡拾柴火的王东,他起身去林子里帮忙。
对于自己曾经亲手勘验过且没有人动过的矿点,周景明有绝对的自信。
果然,过了没一会儿,就听到水塘边传来众人的欢呼。
不用说也知道,那一斗子泥沙里面,出的金子喜人。
随便在土坎上挖一斗子泥沙,就能在里面看到些细颗粒的金子,那是什么概念。
彭援朝站起身朝周景明看来,却发现草地上只有金旺趴睡着,周景明却不见了身影。
再细细一看,见他在杨树林子里捡拾木柴,彭援朝赶忙冲着众人说:“快快快,忘记周兄弟之前的吩咐了?”
众人压着心里的兴奋,纷纷去帮着捡拾柴火、挖土灶、打水。
折腾了大半个小时,土灶上架上锅,里面放了水烧着。
和哈依尔特斯河不一样,许是这河谷里边还没有什么人淘金的缘故,河里的水还算清澈,尽管河边到处是牲畜的蹄印和粪便,但也比那边的满是泥沙的污水好太多。
但周景明还是觉得,很有必要在坡脚的河岸边捞个小水井作为饮水点,多层泥沙过滤,总会要更好些。
那是明天的事情了。
他之前提点过,喝生水容易得包虫病,尽管大家都口干得嘴巴发苦,但还是忍着,等待锅里的水烧开,煮好盐茶才能喝水解渴,补充下身体里紧缺的盐分,顺便把所剩不多的囊分食。
留下王东洗菜做饭,周景明等人则是将物资从架子车上搬下来,选了稍微平缓的草地,打桩将帐篷撑起来。
只是临时住一下,十六个人,一个帐篷就行了。
倒也没花多长时间就把事情搞定。
这下可以真正的休息了。
一众人都围在土灶边等待着。
彭援朝就在这时候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玻璃瓶,递给周景明,然后冲着他竖大拇指。
周景明接过来看看,里面四五小片麸金和一丁点金沫儿,颜色赤黄,色泽很好。
“这还没到底层,我们当时勘探验沙的时候,只是挖了一尺,表层的品位就能达到四克每吨,要是底层的话,品位会更高,当然,也会有些地方,达不到这样的品位。”
他说着,将小玻璃瓶递给武阳,让传着给大家看看。
在淘金河谷干了几个月,他们对金子已经不陌生,但他们亲眼看着用金斗子淘洗出来的东西,再让他们好好看看,让他们知道,跟着来这一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心里也更踏实。
彭援朝跟着又笑着说了一句:“周兄弟,你说你算不算地质队的叛徒?”
闻言,周景明翻起了白眼:“懒得理你!”
王东显然也很疲惫,做的饭菜没办法太精细,就是用周景明在铁买克买来的熏羊肉,煮了一锅汤,里面放上洋芋块和白菜叶子,又往里面撒了把盐搅合几下,就招呼众人吃饭。
相比起馕来,这一锅菜,做得再简单,也是美味。
一众人纷纷捞了大碗,添了饭,各自往碗里舀些汤菜堆在饭上,跌坐在一边的草地上就开始稀里哗啦地吃起来。
此时,谁都没心思说话,都只想吃完饭,赶紧进帐篷裹着被子睡觉。
这一晚,一众人都睡得死沉,第二天早上九点多了,还不愿起来,赶这段来哈熊沟的路,感觉比在小半岛上挖料、运料还够受。
但好歹这一觉睡得足实,精神都好了很多。
简单吃过早饭,还是各自取了工具,周景明将人手分成两拨,一拨挖掘搭建地窝子的土坑,另一拨则是修一条通往坡脚水塘边的路,方便运送料子,也方便平日进出、打水。
而这一次挖地窝子,还真的挖到了金窝,早上有人从挖出的料子中,检出几粒金金豆子,最大的能有蚕豆大小,临近中午的时候,孙成贵从挖掘出的泥沙中,发现一块半个巴掌大小的片状狗头金。
这是淘金数月以来,发现的最大块狗头金。
彭援朝当即迫不及待地拿来小天平,将那块片状的满是窝眼的狗头金一称,有一百五十八克,连上捡拾出来的金豆子,有一百七十三克。
这等收获,让一众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干起活来越发卖力。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684/1111100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