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凛冬领主:从每日情报开始 > 第264章 星锻领崛起

第264章 星锻领崛起


星锻领绝大多数流民工人如今不再为生存所困。

    他们有吃、有穿、有热水洗身,有清楚而明确的工作安排。

    因为路易斯以“生存优先”为理念,逐步建立了以班组责任制、按绩效奖励为核心的运作系统。

    矿工不再是被驱使着埋头苦干的奴隶,而是拥有身份、有规矩、有保障的生产者。

    与此同时,炁脉石正源源不断地从井下滑轨中运送而来。

    第一道拣矿线上的工人已经熟练分拣、处理矿石。

    那些带着微光的苍蓝矿石被分门别类堆放在有标号的料架上,部分已送往试验炉工坊,准备提纯。

    剩余原矿也开始慢慢积压起来,像是等待烈火点燃的引信。

    整个运输体系的运转近乎完美。

    通向各矿区与主加工站的雪角牛车道、滑轨通路、冬季缓坡路径,都在过去几个月内被全面铺建。

    特殊石材铺面、驯化雪角牛运队、路标导引与夜间光符照明同步投入,确保即便大雪封山,也能保持通畅运行。

    这不仅使得井下物资得以迅速转运,也为后续的大宗设备、建筑材料、炼金基座、高温熔炉等进驻提供了运输通道。

    当然挖出的只是原石,距离真正“使用”还有极远的距离。

    炁脉石不同于普通矿石,它本身便携带极高的魔能与活性结构,未经处理就投入使用,不仅浪费,更可能引发不稳定反应。

    而在星锻领最初踏入这片冻原时,这里连一座像样的熔炉都没有。

    没有厂房,没有流水线,甚至连房子都寥寥无几。

    这一切都得从零搭起来。

    于是路易斯根据每日情报系统,最为合理地绘制了第一期工业规划图。

    它背后套用的,是他前世熟悉的工业分区模型。

    通风流线、分区安全、物资循环,乃至工人食堂与洗浴区的布局,全都计算得清清楚楚。

    选址在矿井东南侧一块地形平缓、靠近水源与主道的缓坡平台上。这里离主矿口不过五里,既便于运矿,也易于守卫。

    开工不到两个月,一片初具规模的冶炼与炼金工业区便拔地而起。

    五座主厂房一字排开,是整个工业区的核心心肺。

    首先是矿石筛分线,这是工业区的第一环节,每日井下送上来的原矿首先汇入此处。

    厂内配有一整条自动式振筛轨道,由雪角牛轨道直送入内。

    是原矿筛分站,矿车送来的炁脉石直接倾倒入粗筛平台,由震动筛与人工分拣配合,将石屑、泥土与有价值的矿石分离。

    风干棚后方架设简易通风槽道,利用冬季冷风和人工鼓风,风干潮湿的矿块,避免水分干扰后续点燃效率或储存。

    第二、三、四主厂是主炉区,设有三座大炉。

    其实就是粗砌的裂解炉,结构类似地球上的焦炉。

    这些炉灶并不提炼纯晶,而是以“炽烧、碾碎、筛选”的方式,将炁脉石中杂质烧掉,留下高能炁渣与中等纯度的燃烧块。

    经过分级后,分别送往储能站、铸铁炉或即将启用的蒸汽驱动系统。

    炉体采用了双层石砌结构,夹层灌注岩沙加铁渣,保证高温保热不外泄。

    每座炉子均设余热排风道,将尾气引至风口处排放或用于加热水房。

    第五主厂则是类似能源分装厂,负责将高能块分类储存,并以铁箱封存、防潮包布打包。

    炁脉石虽不剧毒,但其微弱能场长期裸露会干扰生物方向感,甚至让人头晕,因此这里有明确分级封装制度。

    七座附属工棚分布在主厂区四周,虽然并不是必须的厂房,但是也分别承担工具修理、冷却水池、工人饮食、临时寝舍、医务间和储矿仓等功能。

    目前该能源区已动员超四千名工匠与技师,实行三班轮值制度,每日可处理炁脉石近五十吨,产出十余吨标准燃块。

    虽然听起来已然成规有序,但这套系其实统并非高端。

    甚至粗看之下,全是铁皮包木架、粗绳牵牛车、柴堆火炉。

    毕竟星锻领的这套工业体系,从一开始就不是在顺境中搭起来的。

    不像翡翠联邦或帝国南部那样的老矿区,他们发展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许多工厂都早已是经过了几代改进,而且有着专业的炼石炉子一开能连续炼上几天。

    但是路易斯也没花钱太多钱去买那些高端设备,市面上能用的价格太贵,而且运输成本高得离谱。

    并且能买到的,大多是别人退役下来的老旧设备,有的连零件都找不全。

    于是他只能捡便宜货,靠着一点点拆开修、改着用,结合前世学过的一些结构设计知识,再和当地的匠人、炼金师们商量,把能拼的先拼起来。

    没有花哨的魔法系统,也没用什么高级法阵,只是靠着人力配合、合理动线、分工细化的思路,把一条简易流水线建起来了。

    这些设备没什么先进的地方,但流程走得顺,每个人知道自己该干嘛,也都知道哪段活不能马虎。

    一天十几吨的产量,就是这样硬生生磨出来的。

    更难得的是,这套东西不依赖进口、不靠外援,所有的部件、构造、流程,都能在星锻领本地复刻、扩建。

    当然工厂不只是堆满魔能设备与铁炉管道的地方。

    对路易斯而言,那些操纵锤炉、推矿车、调节阀门的人,这才是真正让这座能源工厂运转起来的“心脏”。

    没有人,就没有产能。更别提什么流水线。

    所以路易斯当即下令,所有新工人必须经过基础培训,不然连矿道都不许靠近。

    于是培训营就设在工厂北侧一处旧木棚里。

    没黑板,也没什么高深知识。教的是最基础的内容。

    怎么戴护目镜,什么叫燃块过热,矿车刹车怎么掰,哪种颜色的炁脉石不能碰。

    “你们看看这块。”讲师举着一块泛蓝光的原石,“炁脉石热的时候是亮白,不是红色,红色是快炸了!再往炉里一放,整条线就停了。到时候别说你,旁边人都得跟着倒霉。”

    底下一群刚来的奴隶工人咽了口唾沫,连忙点头。

    “别觉得小问题,炸一次命都没了。”讲师拍拍胸口,“这制度可是路易斯大人亲自定的。”

    休息的时候,工人们聚在炉边啃干粮,有人点起了烟草棒,一边抽一边低声说:“你说奇怪不,居然有人来管我们这些奴隶的死活。”

    “嗯。”旁边人点头,“我们来了三天,装备、衣服、饭都有了,昨天还有人专门来看脚烫伤的事。”

    不远处那间用厚石板砌起的小屋子灯火通明。

    那就是医务所,里面放着冷敷石、驱炎药膏,还有几个药剂师轮班坐诊。

    平时还有热汤水,烧工冻伤时能接上一碗。

    这不是什么大恩大德,但对他们来说,已经像天降甘露。

    没有鞭子,没有咒骂,没人逼他们连轴转。

    他们吃得饱、穿得暖,干得多还有钱拿,家人也能在镇上住得安心。

    对这些曾在乱世中漂泊太久的人来说,这已经是梦都不敢做的日子。

    于是他们把这份好记在了心里。

    不是人人说着感激的话,而是用实际工作来表达。

    他们更早地起床,更快地搬运,更细致地挑拣石块、维持火炉温度。

    有的人开始主动维护设备,有的人自学了如何读燃压表,还有的人在每次休工后,把工具擦得锃亮,整整齐齐地放回架子上。

    就这样,三班倒不停轮,工厂运转如旧钟表般分秒不差。

    他们靠一双双粗糙的手,一铲一锤、一车一车地干,硬生生把每日出矿处理量推上了近五十吨,稳定炼出十余吨炁脉石标准燃块。

    而他们的这份回报,正好成为了星锻领崛起的根基。

    因此现在还只是初步规模,路易斯却已经画好了第二期、第三期的厂区草图。

    而这片矿区并不只有炁脉石,地质勘探中还发现了燧髓油、魔髓矿、燃烬沉铁等数种珍稀资源。

    但路易斯很清楚,这种时候最忌贪多嚼不烂。

    每种矿物的开采与加工工艺都不一样,动辄牵连一整条独立的工业链。

    他并不想在尚未站稳脚跟的阶段就让星锻领的资源体系陷入混乱。

    于是他果断地选择了专注于炁脉石这一项。

    炁脉石是当前最急需的能源型矿产,适合用作高热燃料,同时还能为初级魔能设备提供能量,是支撑整个领地工业启动最合适的引子。

    “先把一件事做到最好。”这是他最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因此第一阶段的规划中,所有资源都集中投入到了炁脉石的开采、运输、筛分、冶炼与压制上。

    不搞分线,也不搞兼顾,哪怕其他矿脉的价值诱人,暂时也一律封存不动。

    等到矿工熟悉了作业流程、熔炉温度调控逐渐标准化、厂房产线趋于稳定,甚至开始具备一定自我维护与扩建的能力后,他才计划逐步引入更多工种。

    很快一批由帝国派遣的支援奴隶即将抵达,他们大多是战俘、债务民、失地者。

    虽然名义上是奴隶,但在星锻领他们不会像其他地方那样被压榨至死,而是被训练为工人,补充矿区不断扩大的用工缺口。

    到那时他才会考虑将其他几条矿脉逐步开启,并按不同物资类别建设对应的精炼与储运线,真正进入多线并行的工业扩张阶段。

    当然路易斯并不只盯着矿井和工厂。

    在他亲自规划的整体蓝图中,矿业只是支柱,生活才是根基。

    围绕主矿区数公里范围内,陆续建设起了采矿居民区、医疗站、食堂、学舍与育儿所等基础设施。

    不仅让工人们有活干,也让他们有处住、有饭吃、有病能医、子女能养。

    甚至连酒馆、澡堂、剧棚、集市这样常被忽视的娱乐场所,也逐一设立起来。

    矿工们与工人们干的是苦力活,拿了钱,总得有地方花、有处解压,否则迟早出问题。

    于是他鼓励有商艺手艺的外来者进驻,承租小块土地或屋舍,自营生意,也在无形中构筑了一个逐渐自我循环的小型经济体系。

    随着基础设施一项项完善,外来人口稳步流入,炁脉石的出矿量持续上升,一座以矿业为核心的工业型领地,正从北境冻原上冉冉升起。

    是帝国北境少有的、真正能稳定生产高能资源的据点。

    而在路易斯更深远的设想里,它将是未来魔能科技体系的第一步台阶,是他整个战略工业版图的起点。

    炁脉石能源区的建设,至今已历时三个多月。

    从最初的乱石荒坡,到如今烟囱林立、井轨运转、厂炉轰鸣,星锻领这片曾被遗忘的冻原矿地,终于步入正轨。

    每日能够产出稳定维持在十二吨标准燃块!

    这样的成果,就怕连一些老牌矿区领地都做不到的,星锻领现在可谓是北境第一矿区。

    而这些每日出产的炁脉石燃块,并未全数囤积。

    一部分由卡尔文商会统一收购,经由南路商道,运往帝国南部数个魔能消耗大户的领地,用作燃料换取急需的物资与人口。

    另一部分则作为星锻领自用能源,陆续分配至冶炼炉群、冬季民居暖房与即将建设的机械加工所中。

    如此一来,既缓解了储存压力,又建立了初步的外部贸易循环,为星锻领工业生态的稳步成长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回流与能源支撑。

    这代表着第一阶段规划中的四大基底系统,居民区、主路交通、冶炼工坊与基础教育机构,已全部完成部署并投运。

    整个矿区,已从临时屯点进化为结构清晰、职能明晰的能源城镇雏形。

    此时已近八月中旬,路易斯也终于准备暂时离开。

    他将返回赤潮领休整,并亲自监督即将到来的秋收备战。

    但这片矿地不会停下。

    下一阶段建设,已同步启动。

    帝国的首批支援的奴隶人口,自己将转移到这个领地。

    预定扩建三座新厂房,并引入更多炼金技师与基层管理人员,逐步建立更完善的标准化产线。

    星锻领工业,将全面进入工业的第二阶段。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675/1111086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