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都说了我还会骗你们的啊
当西雅图市政厅终于达成“警队塌方,只能重建”的共识,以及分好“安插亲信”的蛋糕之后,西雅图市长才亲自打电话给调查局总部,争取他们的支持。
然而,调查局总部是一脸懵逼的——我们还妹有选好人过去调查啊?!
西雅图市长傻眼了!
西雅图市政厅官员都傻眼了!
瓦……瓦特!
调查局没……没派人?
那之前来执法的都是什么鬼?
难道又是……
一个可怕的想法浮现在每个人脑海中,整个市政厅陷入了一片死寂!
与此同时,那些动作迅速、急于抢发头条的媒体,已经将“调查局铁腕清洗西雅图警队”、“调查局雷霆出击,重塑执法公正”之类的报道铺天盖地发了出去。
然后,他们也傻眼了!
因为最新一期的太阳报也出来了!
太阳报就一句话作为头版标题——
“假如我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愤慨,相信吧,接下来我还会继续欺骗你!”
接着是“总统”的声明——
“都说了我还会继续欺骗你们的啊!!!”
三个感叹号,似乎在表达着“总统”本人的严重不满。
正文中,太阳报用带着惊叹的笔调,详细回顾了“总统”这记石破天惊的“回马枪”。
文章分析了“总统”如何精准地利用了所有人的心理盲区:
“……当我们所有人都以为,‘总统’先生在完成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冒充执法行动后,会携带着巨款远遁千里,他再次用行动证明了,传奇之所以为传奇,在于其永不枯竭的想象力和挑战极限的勇气!”
“他精准地捕捉到了所有人的心理盲区!在骗局刚刚被曝光的敏感时刻,在舆论一片哗然、所有人都认为调查局必然会介入调查的真空期,他,以及他的团队,再次穿上那身象征着权威的‘皮’,杀了一个无比漂亮、堪称惊艳的回马枪!”
“谁会怀疑在这个时间点,出现在西雅图警局的‘调查局特工’还是假的呢?没有人!因为这太合理了,合理到近乎本能!”
“可怜的西雅图警察,可能还真不是他们愚蠢;而是在‘总统’这种变态面前,所有的凡人都会显得很愚蠢!”
“……”
民众都惊愕得回不过神来!
又从头将太阳报的报道再看了一遍,结合其他报纸上关于西雅图事件的后续报道,大家才终于明白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
最有契约精神的大骗子,“总统”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杀了一记漂亮的回马枪,再一次以“正义执行者”的身份,将西雅图警队残留的那点遮羞布和赃款搜刮得一干二净!
老实讲,这次他搜刮的钱财并不算多。
但侮辱性极强!
反应过来的民众笑得前仰后合,捶胸顿足:
“我的上帝!他又干了一次!他居然又干了一次!”
“西雅图那帮官老爷的表情,我真想亲眼看看!”
“媒体记者们的表情,我更想亲眼看看!”
“当着所有记者的面!我的天,这家伙的胆子是上帝亲手打造的吗?”
“哈哈哈!上帝!我敢打赌,编剧都不敢这么写!”
在经历了最初的目瞪口呆之后,巨大的黑色幽默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爆笑狂潮。
大部分媒体就笑不出来了。
主编们看着自己报纸上对调查局执法赞誉有加的报道,感觉脸上像是被狠狠地抽了无数个耳光,火辣辣地疼。
还有,之前他们嘲讽西雅图警队“蠢得难以想象”的报道,此刻仿佛化作了最恶毒的回旋镖,结结实实地扎回了自己身上。
“总统”这个名号,伴随着这记无可比拟的回马枪,彻底封神!
他不再是一个“幸运”的骗子,而是晋升为了一个符号,一个代表着胆大包天、智计百出、将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传奇偶像!
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是:“问:如何确保你的诈骗行动万无一失?答:让全国的媒体都来给你当现场直播。”
另一个笑话则是:“西雅图市政厅现在最怕听到什么声音?敲门声和‘BOI, Open the door!’”
据说真·总统哈定都在白宫里开玩笑,“骗子不一定能当总统,但能当‘总统’的骗子,一定是绝顶的骗子!”
嗯,也不知道是谁这么黑我们的总统。
有些媒体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没有那么蠢,厚着脸皮跟着对“总统”吹上了天!
但也总有些媒体不愿承认自己的愚蠢,或者说,想转移人们嘲笑他们愚蠢的注意力。
他们找不到“总统”本人发泄怒气,又自觉发现了华点,于是朝着太阳报开炮——
“在‘总统’的第二场骗局面前,所有媒体都不幸上当,成为了他舞台上的提线木偶。唯有太阳报仿佛未卜先知,按兵不动,冷眼旁观。”
“我们不禁要问,太阳报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
“太阳报是否参与了策划?或者至少,提前知晓了内情?”
总之就一句话——还敢说你们太阳报跟豪(罪)杰(犯)没有勾结?!
罗根敢以人品保证,这一次他绝对绝对没有提前知晓内情。
要不怎么说美利坚人少呢,因为美利坚人实在太爱作死了!
肯尼迪家族的人尤甚!
德里克·肯尼迪这记“回马枪”纯粹是为了找乐子!
可以说,但凡有一点纰漏,变成笑话的就是他自己了。
但是他成功了,胜利者不受谴责,所以他也封神了。
嗯,这么说不够客观,他距离真正的封神,大概还差一次“脑洞大开”!
但不管罗根自己怎么吐槽,也不是其他媒体迁怒太阳报的理由。
于是罗根亲自撰文反驳——
“首先,对于某些同行指责我们与‘豪杰’勾结的说法,我们深感荣幸——这至少说明,在他们眼中,本报已经具备了与传奇人物并肩的智慧高度。”
“然而,很遗憾,我们要澄清一个基本事实:我们与‘总统’先生的联系,仅限于他主动投书,以及我们本着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进行报道。”
接着,文章进入了真正的“绝杀”阶段:
“我们之所以没有上当,原因很简单,仅仅是因为我们对联邦执法部门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读者看到这里都是一愣,咦,这真是罗根写的?感觉哪里不对劲儿。
再看,“我们坚信,以联邦执法部门庞大的官僚体系、严谨的审批流程,是绝无可能在第一起案件后的短短几十个小时内,就迅速组建起调查队伍并跨越千里部署到位的。”
“所以,我们太阳报甚至都没有来得及派记者过去西雅图,怎么上当?”
“我不知道我的同行们对联邦执法部门的效率有着怎样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你们自己蠢就算了,不要试图把我们拉到同一水平,然后靠着丰富的脑残经验打败我们!”
全美读者们看到这里再次爆发出震天的笑声!
这就对了!
就是这个味儿!
哈哈哈,丰富的脑残经验……
有理有据,无法反驳!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674/1111098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