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收流民,立官制
永泰十三年冬,北国的第一场大雪如期而至。
鹅毛般的雪花打着旋纷纷扬扬飘落,边寨里经验丰富的老人眯着眼,仔细辨出雪花竟有六瓣,皆喃喃道:“今冬怕是要冷得彻骨了啊!”
这北国的冬天,冷得鲜明,冷得霸道。
凛冽的高原寒风犹如撒缰的野马般狂奔怒吼,卷起地上积雪,使得旷野浑噩迷茫,难辨东西。
万物凋零,唯有那苍松翠柏枝头挂满了晶莹的雾凇,如同冰晶雕琢的艺术品,在偶尔透出的冬日下,闪烁寒光,护卫着这片苦寒之地。
秦猛深知,严寒虽能冻死地里虫害,是瑞雪丰年的吉兆,却也意味着界河即将彻底冰封。
那将是女真、契丹、狼戎等鞑子骑兵越境袭扰的天然通道。
时间,从未如此紧迫。
他几乎将全部心力都投入到练兵之中。操演阵型,磨炼技艺,提升士卒耐寒作战之能……
力求在大雪停歇、河道坚冰如铁之前,让陷阵营更具锋芒。王善等亲兵轮流跑到河边踏冰……
寨外营地与窝棚区的修建事宜已全权交由老保长与诸葛风。
双涡堡那边,则由部将秦大壮带队押运物资前往,并代他巡视戍卒训练,督促加固防御。
雪,接连下了三日。
这三日,气温接连骤降。
待雪停放晴后,冰雪消融,苦寒更甚。
枯黄草地被皑皑白雪覆盖,积了半尺余深。
举目四望,山川,大地唯余苍茫白色,天地间银装素裹,凛冽的寒风呼啸着掠过辽阔的原野。
河畔开荒不得已暂停,大批劳力被紧急抽调,转而加入冬季训练,或加速建营地与窝棚区。
在这片无垠的洁白中,唯有铁血军寨内外以及通往白松岭矿山、双涡堡的道路不见积雪。
这是寨兵与壮劳力们的新任务!
——铲雪清道,并将清除的积雪悉数运至界河畔,加固垒墙,一圈数百米的雪墙拔地而起。
风雪呼啸中,边防帅司的任命文书终于抵达。
随行的还有赵将军调拨的熟练工匠队、一批武器装备以及紧要的猛火油,布匹等物资。
物资入库,工匠安顿入工坊。
帅司特使受到礼遇,马鞍袋里多出许多土特产。
反正,次日雪小了,队伍喜气洋洋地返回。
文书正式擢升秦猛为飞虎卫正将军!
几乎与此同时,军寨此前边寨使人有意散出的招纳流民、提供庇护的消息,开始显现效果。
通往铁血军寨的崎岖小道上,人流逐渐络绎不绝,如同久旱逢甘霖的迁徙蚁群。
起初仅是零星十数人,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这几日,竟是成队成队的难民从四面涌来,多是拖家带口,带着微薄家当。
其中不少是从相邻的并州前线逃难而来的百姓,村落遭鞑子焚掠,侥幸得活,却已走投无路。
短短数日,军寨内外便涌入了数百人!
“老天爷!这…这许多人!”老保长望着寨内外黑压压的人头,先是惊愕,随即焦头烂额。
幸得秦猛深谋远虑,早已动员大批壮劳力,一直修建了大量简陋却足以遮风挡雪的窝棚。
此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安置流民绝非易事。医疗所的唐博带人严阵以待,首要之务便是排查瘟疫,确保无虞。
老保长裹紧冬衣,顶风冒雪,嘶哑着嗓子指挥若定:“快!先烧热水,让这些人洗净,换上洁净衣裳。
再登记造册,凭册领棉衣棉被,安置到窝棚区!”
“诸葛小子,立即开仓,增设粥棚。每日早晚两顿浓粥,筷子插而不倒,老弱妇孺额外分发些熟豆子!”
“库里的棉衣悉数取出。”
“若不够,便将缴获鞑子的那些羊皮袄、多余的旧皮袍也拿出来。人若冻死了,甚么都是空谈!”
军寨俨然成了一个巨大的避难所。
新设的灶台日夜不息,巨大的铁锅里翻滚着能插筷不倒的杂粮粥。
冻得瑟瑟发抖的流民排着长队,领取活命的口粮与御寒的衣物。
那大多崭新厚实的棉衣棉被,令无数流民感激涕零。
所有能动弹的青壮,无论男女,均被组织起来。
在巡逻队的看顾下,成群结队,冒着风雪,前往附近林带,拾取枯枝,搂扒厚厚的松针…
巨大的柴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堡墙内外堆积起来。
——这是应对酷寒冬季、维系生存的生命线。
与此同时,飞虎卫精锐协助,张富贵与李山带领寨兵在人群中穿梭,进行首次大规模筛选:
一是挑选合格兵源。
二是初步排查可疑人员,严防鞑子奸细混入。
“后生!多大年纪?”
“身子可有病痛?能伐木否?”
“家中有几口?可愿参军吃饷?”
“兄弟,你虎口茧厚,似练过刀弓?”
“那位,自称何处人士?口音听着有些许别扭?”
……
很快,经过层层筛选,确认没有问题。一支由新募流民青壮组成的“后备营”初具规模,被带至校场一角,开始最基础的队列与体力训练。
他们的加入,将为日后三堡开荒耕种提供宝贵劳力。
这也正是边寨亟需人口的关键所在。
流民涌入因大雪暂缓,却远未停止。
等开春后,各地流民涌来的只会更多。
近来,两批流民涌入,算上此前边堡近两千人,铁血军寨辖下人口赫然突破了三千大关。
骤增的人口带来了红利,也随之而来数倍于前的繁杂事务:
粮秣的精确发放与记录。
寒衣、棉被的分派与管理。
窝棚的持续搭建与分配。
人口的详细登记与造册。
各类匠人的技艺甄别与任用。
投军者转入军籍,其家眷的安置。
新建家属区的秩序维持。
新的农垦任务规划与分配
……
老保长本就忙碌,虽有诸葛风帮衬,此刻更似陀螺般旋转,一日下来,嗓音嘶哑,腰身难直。
原先破败闲置的军寨官署,经连日赶工修缮,已焕然一新。
前部是正式的衙署公房,较县衙更为宽敞,用以处理军务、审理案件;
后部则是连排房舍院落,供官员家眷居住,并配有马厩、亲卫营房及小型校场,可住百人。
官署以坚石构建,高墙耸立,四方角楼加固。内有水井,粮仓,俨然成了一座坚固的小型碉堡。
秦猛投入大笔缴获银两修缮,如今派上了用场。
他除却在军营操练兵马,便是在官署亲训亲卫队,督导他们体能特训,亲授黑龙十八手、破锋八刀等搏杀技。小妹秦小芸与王艳亦跟随习练。
“咚咚咚……”
官署外的战鼓骤然响起。
——此鼓类似鸣冤鼓,响则代表有要事发生。
秦猛身着轻甲,外罩毛皮大氅,疾步赶至衙署。只见老保长拄着拐杖,气喘吁吁,面色苦楚:
“老…老爷!不行了……实在不行了……”
他见到秦猛,上气不接下气,“寨子现今…人太多了!各类事项千头万绪…光凭老朽一张嘴,两条腿…便是累死也照料不过来啊!
待天暖,流民恐再来,非设职房、分明职责不可!”
秦猛见老保长疲惫至此,又观寨内局面虽乱中有序,却处处需精细管理,心知铁血军寨人多了后,确需建立一套更完善的管理体系了。
他也恍然明白,为何军寨升格后,帅司编制中会设有主簿、书吏,税吏、治安队等职位。
军寨人多了,这些职位确不可或缺。
“老保长劳苦功高,您先歇息片刻。”秦猛安抚着,亲自为王槐奉上热茶,随即肃然下令。
“李恒听令!”
“在!”李恒昂首应诺。
“即刻张榜!于堡内及新来民众中,招募识文断字、精于计算者。
军寨即日起:增设主簿一名,由老保长兼任;另设书吏三人、算吏五人、库吏五人。
此外,专设治安大队,设都头两名,优先从可靠民壮中遴选,严加考核,其职责分工如下……”
秦猛清晰口述了各新职位的权责与选拔标准。
至此,铁血军寨内的管理中枢,自此开始从老保长“口手相传”的原始模式,向着拥有初步分工与文牍记录的制度化,踏出了关键一步!
告示张贴,引起了轰动,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
很快便有些落魄读书人、账房先生之类前来应募。
经过诸葛风、张富贵等人的一番筛选、考核、任命…军寨的管理框架逐渐构建,在烽火与汗水中,开始一层层地夯实,变得愈加厚重。
……
寨外的风雪还没停,寨内的人气却一天天旺了起来。
然而,在这片白色的宁静之下,无人知晓,许多来自草原的尖兵已借着风雪掩护,奔赴界河……
真正的考验,即将随着冰封的河道一同来临。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518/443111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