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备边?备的是周王
天幕上,那些写着“六十万”、“二丫头”、“绝代双李”的金光闪闪打赏飘红还没完全消散,朱及第那略带戏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仿佛刚才那场“战神”加冕礼只是道开胃小菜。
“好啦好啦,知道咱们李景隆大将军粉丝多,战绩彪悍。”他虚按了按手,像是要安抚激动的人群,“咱们书归正传,还是说回洪武三十一年七月,这位新鲜出炉、顶着‘大明战神’头衔的曹国公,奉命去北平‘备边’,他到底干了点啥?”
这话像是一盆冷水,瞬间浇醒了还沉浸在“六十万斩首”、“比肩李世民”巨大震撼中的洪武众人。
对啊!光顾着震惊这未来小子的“战功”了,忘了他去北平的正经差事了!备边?北平那边,最大的边患不就是……刚刚被天幕点明可能被削得快成光杆司令的燕王朱棣吗?难道建文皇帝派李景隆去,是要对亲叔叔下死手?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侍卫队伍里那个少年李景隆身上。少年此刻脸涨得通红,一半是被那“战神”名头砸的,另一半则是被无数道审视、探究、甚至带着点畏惧的目光给看的。他手脚都不知该往哪放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龙椅上的朱元璋,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老四被削得只剩八百护卫?现在又派个“战神”去备边?这备的是哪门子边?
天幕没卖关子,直接揭晓了答案:
“其实啊,李景隆这趟去北平,目标压根就不是燕王朱棣。至少明面上不是。”
不是燕王?那还能有谁?北平地界上还有哪个王爷值得动用曹国公、还是持着“战神”名头的主儿去对付?
一些消息灵通、熟知藩王分封情况的大臣心里猛地一跳,想到了一个人!
果然,天幕接着说道:
“他的真实任务,是奉了建文帝的密旨,以‘备边’为幌子,途径开封!然后……出其不意,逮捕周王朱橚及其家眷,押解回京师!”
周王朱橚!
那可是朱元璋的第五子!
“说起这位周王啊,”天幕上的朱及第语气变得有些古怪,像是憋着笑,“封地开封,地处中原腹地,按理说也是个大藩,实力雄厚。可这位王爷呢,他对练兵打仗、朝堂争斗这些事儿,那是半点兴趣都欠奉。他毕生的心血和热情,全都扑在了一样东西上——医术,还有那些花花草草。”
“为了编纂他那本后来名扬天下的《救荒本草》,这位王爷可是亲自带着人跑遍封地的山野田间,尝百草,绘图形,记录功效,忙得不亦乐乎。你说他有什么不臣之心?指望他领着草药铺子造反吗?”
这话引得底下一些大臣忍不住嘴角抽搐,想笑又不敢笑。
“咱们洪武爷啊,”天幕话锋一转,带上了几分调侃,“对老五这‘不长进’的德行,那可是操碎了心。好几次把他召回京城,耳提面命,训得狗血淋头,就指望他能像他二哥、三哥、四哥那样,做个能镇守一方、让朝廷倚重的塞王。”
天幕下的朱元璋听到这里,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哼了一声,显然想起了自己屡次教训那个“不成器”儿子的情景。
“可没用啊!”天幕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充满了戏剧性的无奈,“每次把他打发到下面军营或者地方上去‘学习历练’,你猜怎么着?他转头就能跟军医、郎中混成一片,一头扎进伤兵营或者药铺子里,研究人家怎么治病救人,怎么炮制药材去了!至于排兵布阵、吏治民生?那是左耳进右耳出,压根没往心里去!”
“哈哈哈……”底下终于有人忍不住低笑出声,但立刻又死死捂住嘴。
朱元璋的脸又黑了下去,显然这段“黑历史”被当众揭穿,让他很没面子。
“就这么个玩意儿,”天幕上的朱及第总结道,“手无缚鸡之力,满脑子都是草药方子,对皇位估计还没对一株新发现的药草上心。结果呢?建文皇帝登基后第一个拿来开刀祭旗的,就是他!”
“啪!”
一声脆响!
朱元璋猛地将手边茶几上的一个茶盏狠狠摔在地上,碎片四溅!
老朱气得浑身发抖,胡子都翘了起来,指着天空破口大骂,声音因为极致的愤怒而有些嘶哑:
“朱允炆!你个瘪犊子!瞎了眼的东西!!”
“老五就是个只会摆弄草药的废物!怂包!他都能威胁到你的皇位?!你他娘的是有多废物?!啊?!”
老朱越骂越气,胸口剧烈起伏,目光猛地扫过底下站着的自己那一排儿子——从太子朱标到还蹒跚学步的小儿子,足足有十六个!(注:洪武十一年,朱元璋已有十六子)
一股寒意突然窜上他的脊背,让他激灵灵打了个冷颤,声音都带上了恐惧和后怕:
“老五这样的你都容不下?!那你告诉咱!咱这十六个儿子!你他妈到底打算留下几个?!啊?!!”
这声咆哮,如同受伤的雄狮发出的悲鸣,充满了愤怒、失望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瞬间震动了整个奉天殿!
所有人都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爆发吓得魂飞魄散,“哗啦啦”跪倒一片,连大气都不敢出。
太子朱标脸色惨白如纸,身体摇摇欲坠。
而站在皇子队列里的周王朱橚本人,今年才十几岁,先是听到自己未来的“悲惨遭遇”,又听到父皇当面骂自己是“废物”、“怂包”,最后更是听到那句“到底打算留下几个”,吓得小脸煞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死死抓着四哥朱棣的衣袖,浑身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
燕王朱棣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紧紧握住五弟的手,目光却冰冷地扫过偏殿的方向(那里有关押吕氏的囚车),又扫过龙椅上暴怒的父皇和摇摇欲坠的大哥。
下一个,会是谁?
“啧啧,”天幕上的朱及第还在那点评,“看看,咱们李景隆大将军这出道第一战,干得真是干净利落,深得兵法‘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之精髓啊!”
这夸赞,此刻听起来格外刺耳。
去开封抓个自家王爷,这叫哪门子兵法精髓?
“噗通”一声!
侍卫堆里的少年李景隆,承受不住这巨大的羞耻感和压力,再加上之前“六十万斩首”的惊吓,两腿一软,直接晕倒在了地上。
“景隆!”曹国公李文忠又急又气,赶紧冲过去查看儿子的情况。老曹国公李贞也是摇头叹息,老脸无光。
然而,就在这略显尴尬和沉寂的时刻,一些勋贵武将,尤其是如蓝玉这般以军功立身的悍将,在最初的错愕之后,眼神却慢慢发生了变化。
抓捕王爷固然不光彩,但是……那“一战灭六十万”的旷世奇功,实在是太吓人了!太耀眼了!足以掩盖一切瑕疵!
蓝玉摸着下巴,瞥了一眼晕倒在地的李景隆,低声对旁边亲家的耿炳文道:“虽说这事办得有点……不上台面。但一码归一码,若真能立下灭国六十万的首功,这点小事,算个屁!史书上谁还记得这个?只会记得他李景隆是大明战神!”
耿炳文也微微点头:“不错。打仗,最终看的是结果。过程手段,有时候……没那么重要。六十万啊……这小子,将来是真不得了!”
不仅他们这么想,许多文臣在震惊过后,也开始暗自琢磨。李景隆此举固然有损名声,但若是为了稳固新君地位,清除潜在威胁,似乎……也说得过去?毕竟,比起他未来那泼天的战功,这点“小过节”仿佛也变得可以理解和原谅了。甚至有人觉得,这正体现了李景隆对建文帝的绝对忠诚和高效执行力,是难得的“干吏”。
天幕可不管底下人的复杂心思,继续说着:
“周王朱橚被废为庶人,流放云南。建文帝的削藩大业,可谓是……开局顺利?”
顺利?这顺利的背后,是亲王被废,是皇室相残。
但此刻,很多人已经被那“六十万”的战绩晃花了眼,反而觉得建文帝和李景隆此举虽然激烈,但或许是……必要的?毕竟要对付能灭六十万大军的“敌人”,内部清理必须干净利落!
就在这时,天幕上又飘过一条新的打赏留言,格外醒目:
“开门红!二丫头首秀完美!为后续的‘辉煌战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留言此刻在很多人看来,仿佛不再是讽刺,而是一种……另类的肯定?
少年李景隆刚刚被救醒,迷迷糊糊看到这条飘红,听到周围勋贵们那带着复杂意味、甚至有一丝羡慕的低语,他脑子更乱了,眼睛一翻,又晕了过去。但这一次,似乎不全是害怕,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懵懂的震撼?自己将来,真的那么……厉害?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747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