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章 被改变的大明
长兴侯耿炳文几乎是连滚带爬地被内侍“请”进了宫。
他一路上面如死灰,脑子里已经预演了无数种最坏的可能:削爵、下狱、流放,甚至……他都不敢想那四个字。天幕所言,蓝玉案牵连一万五千人,他这主动凑上去结亲家的,岂不是首当其冲?
然而,当他战战兢兢地跪在武英殿冰冷的地面上,偷眼瞥见朱元璋那张看不出喜怒的脸时,预想中的雷霆之怒并未立刻降临。
朱元璋只是沉默地看了他许久,那目光像是能穿透他的皮囊,直看到他心里最深的恐惧。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定力:
“炳文,天幕之言,骇人听闻,惑乱人心。朕知你忠心,不必过于惊惶。”
耿炳文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皇帝。
朱元璋继续道:“蓝玉之功过,朕自有考量。其女与汝子之婚约,就此作罢。”
听到这话,耿炳文心里咯噔一下,但随即又升起一丝希望——只是退婚?不追究了?
紧接着,朱元璋的话让他彻底懵了:“朕已决定,蓝玉之长女,贤良淑德,朕甚喜之。将指婚于朕第十一子蜀王朱椿为妃。你,可明白了?”
指婚给皇子?!还是颇受陛下喜爱的蜀王朱椿?!
耿炳文脑子嗡地一声,瞬间明白了!陛下这不是要追究,而是在保蓝玉!更是保太子和皇长孙朱雄英!将蓝玉的女儿抬到亲王正妃的位置,既是施恩,也是将蓝玉的未来彻底与皇室捆绑,尤其是与太子一脉捆绑!陛下这是在用行动告诉所有人,只要太子和皇长孙在,蓝玉这杆枪,就还能用,也必须用好!
“臣……臣明白!臣叩谢陛下天恩!”耿炳文几乎是哭着喊出来的,砰砰砰地磕头,心中那块压得他喘不过气的巨石,终于落地了。他终于可以……放心回家了。
朱元璋看着他,意味深长地又补充了一句,声音不高,却重若千钧:“有些根子里的东西,得挖干净。不然,再多的恩典,也架不住自己往死路上奔。”
耿炳文浑身一凛,重重叩首:“臣,谨记陛下教诲!”
与此同时,郑国公府内,气氛却比皇宫还要压抑。
开平王夫人蓝氏屏退了所有下人,只剩下常茂、常升、常森三兄弟如临大敌地守在厅外。
厅内,蓝玉跪在姐姐面前,脸上还带着刚醒不久的迷茫和一丝不服气。他不明白,就算自己睡了北元王妃罪该万死,姐姐和太子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像是天塌下来一样吗?
“姐,我……”
“你闭嘴!”蓝氏猛地打断他,声音嘶哑,却带着前所未有的严厉,“你知不知道你晕过去之后,那天幕又说了什么?!你知不知道你差点把我们常家、蓝家上下几千口人,全都拖进鬼门关?!”
蓝玉被姐姐狰狞的表情吓住了,讷讷道:“还……还能有什么?不就是那点破事……”
“破事?!”蓝氏气得浑身发抖,猛地将一只茶盏摔碎在蓝玉面前,“炮轰喜峰口!干涉东宫郡主婚事,往死里得罪吕氏!太子爷死后,你居然蠢到不去支持亲外孙允熥,反而去巴结吕氏和允炆!你脑子里装的是粪吗?!”
她每说一句,蓝玉的脸色就白一分,等到听完,他的脸已经惨白如纸,嘴唇哆嗦着,瞳孔因极致的恐惧而放大。
“不……不可能……姐你骗我……我怎么会……”他语无伦次,根本无法想象未来的自己会做出如此一连串自取灭亡的蠢事!
“骗你?!”蓝氏泪流满面,又是心痛又是愤怒,“那天幕说得清清楚楚!你最后的下场是剥皮实草!抄家灭族!牵连一万五千人!常家、蓝家,还有那些跟你沾亲带故的,一个都跑不了!耿炳文刚才为什么被急召入宫?就是因为你家闺女跟他家定了亲,他差点被你害得一起掉脑袋!”
“剥皮实草……灭族……”蓝玉喃喃地重复着这几个字,身体开始无法控制地剧烈颤抖起来。巨大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他所有的侥幸和不服。他这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刚才在鬼门关前走了多远!北元王妃那事,跟他后来作的死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现在知道怕了?”蓝氏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又是心痛又是后怕,“有些东西,陛下说得对,是深埋在根子里的!你那恃功而骄、目中无人的性子不改,今日天幕所言,就是他日必然之下场!陛下今日开恩,不代表明日还会容你!太子的情分,总有耗尽的时候!”
蓝玉瘫软在地上,冷汗早已浸透了他的后背。他终于……彻底吓傻了。原来,真正的死刑判决,在他昏迷之时,早已下达。而他,刚刚才听到。
正月十九清晨五更,应天府上空的天幕依旧沉寂,但一场由它引发的变革,却已悄然降临。
奉天殿内,庄严肃穆。朱元璋端坐龙椅,面容虽仍带着连日来的疲惫与阴沉,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前所未有的决断。他扫视着下方垂首恭立的文武百官,声音洪亮而清晰地颁布了一道震惊朝野的圣旨:
“朕膺天命,抚育黔黎,常怀恻隐之心。近观古今,殉葬之俗,尤以人殉为甚,实乃悖逆人伦,酷烈残暴,非仁君所为,亦非盛世之象!”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惊,纷纷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神色。殉葬,尤其是帝王勋贵死后以妃妾、侍从陪葬,自古有之,本被视为常例,陛下竟要……
朱元璋没有理会众人的惊讶,继续宣读,语气斩钉截铁:
“自即日起,凡我大明子民,无论皇室贵胄、公卿勋贵,抑或平民百姓,一律严禁以活人殉葬!违者以谋杀论处,绝不姑息!”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深远,声音也愈发沉重:
“朕今立下祖训:后世子孙,谨遵勿违。凡大明皇帝、亲王、郡王以及宗室等等薨逝,其妃嫔、夫人一律不得殉葬,无论其自愿与否!着令有司妥善安置,愿守节者褒奖,愿归家者赐金放还,绝不容许逼迫之事再现!”
“钦此——”
圣旨宣毕,整个奉天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下一秒,如同滚雷般的激动情绪瞬间爆发!
“陛下圣明!陛下仁德啊!”老臣李善长率先扑倒在地,声音哽咽。他经历过元末乱世,见过太多殉葬的惨剧,深知此弊之酷烈。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以徐达、冯胜为首的勋贵武将们也纷纷激动跪倒,声震殿瓦。他们刀头舔血,谁不怕自己死后家人遭此厄运?此旨一下,无异于去了心头一大患!
文官集团更是欣喜若狂,此等仁政,足以载入史册,光耀千秋!他们磕头如捣蒜,高呼圣明之声不绝于耳。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出皇宫,传遍应天府的大街小巷。
起初,百姓们是懵的,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衙役敲着锣,一遍又一遍地宣读圣旨,人们才终于反应过来。
“不得殉葬了?真的不得殉葬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匠人喃喃自语,老泪纵横,他的姐姐当年就是被小吏逼着为病故的丈夫殉葬的。
“皇恩浩荡!皇恩浩荡啊!”街市上,无数人自发地朝着皇宫方向跪拜磕头,感激涕零。尤其是那些家中有女眷可能面临此命运的家庭,更是如同获得了重生。
整个京城,陷入了一片由衷的欢呼和感恩之中。
然而,在无数人跪谢皇帝的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心底默默地念着另一个名字。
茶馆里,有读书人低声感叹:“若非天幕降临,直言未来宫廷惨剧,陛下虽圣明,恐也难下如此决绝之心,革此千年积弊……”
坊间老妪一边抹泪一边对孙儿嘀咕:“得谢谢天上那个放影儿的仙人啊……是他救了不知道多少苦命女子的性命……”
勋贵府邸中,夫人们聚在一起,后怕之余,也低声私语:“说起来,真是多亏了那位‘朱及第’先生,虽然说话吓人,但这事,办得积大德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应天府的城楼上,也映照在那片曾经悬挂天幕的天空。天幕沉默着,却已悄然改变了许多生命的轨迹,为这个洪武十一年的正月,带来了一缕冲破厚重阴云的仁政曙光。
朱元璋站在宫墙之上,望着远处欢呼的百姓,目光复杂。这天幕,究竟是祸是福,他至今难以断言。但至少今日,它推动他做了一件……无愧于心的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747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