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燕王府来了一个和尚
正月十一,天幕再开。
奉天殿前的众人已然习惯性地抬头望去。只见天幕上的朱及第果然又换了行头,那身别扭的总旗军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灰色的僧袍?脑袋上还光溜溜的,居然戴了顶假的戒疤头套?
看来这人终于意识到自己不适合穿军装,尤其是古装,但这和尚打扮,似乎也没好到哪里去,依旧显得不伦不类。
不过今天的朱及第似乎收敛了许多八卦之心,没有再东拉西扯,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各位观众朋友们好!今天咱们终于要正式开讲——靖难之役!”
这话让底下苦等多日的朱棣精神猛地一振,终于来了!
“不过呢,”朱及第话锋习惯性地一转,“说起这场改变大明命运的战争,有一个人物就绝对绕不开。甚至有人说啊,这大明朝,第一位洪武皇帝朱元璋,是以一个和尚的身份起家,最终当了皇帝;而这第二位……”
朱及第的声音在这里刻意压低,带着一种神秘感:
“……则是另一个和尚,辅佐着洪武皇帝的儿子当了皇帝,并且把洪武皇帝的孙子……”
就在他说到“孙子”二字,所有人都竖起耳朵,以为要听到“赶下皇位”之类的词时,异变突生!
朱及第的嘴巴明明还在动,表情也在变化,但声音——却诡异地消失了!
就像有人猛地掐断了广播信号,整个天幕变成了一场无声的默剧!
“嗯?”站在文官前列的韩国公李善长下意识地侧了侧耳朵,又掏了掏,怀疑是不是自己年纪大了,突然耳背了。
但看周围人同样一脸茫然、面面相觑的样子,他才确定——不是他聋了,是天幕没声了!
无声的尴尬持续了几息,就在众人疑惑不解时,天幕的声音又突兀地回来了,仿佛刚才只是信号不良。
朱及第像是没事人一样,面不改色地继续说着,仿佛刚才那诡异的静音从未发生过:
“咳咳,总之,这个关键的和尚,法名道衍,但后世更熟悉他的名字——姚广孝!”
天幕上配合地出现了一个穿着黑色僧衣、面容清瘦、眼神却锐利如鹰的老僧画像。
“这位姚广孝大师,可不是一般的和尚。他精通佛儒道三教,更擅长阴阳术数、谋略兵法,是个奇人。早在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去世后,朱元璋挑选高僧随侍诸王诵经祈福时,姚广孝就通过他人推荐,得以接近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
朱及第的声音变得意味深长:“据说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有一次,姚广孝看着年轻的燕王,神秘兮兮地说了一句:‘殿下若能用臣,臣当送一顶白帽子给大王戴!’”
“王”字加上“白”字是什么?
那不就是——“皇”字吗?!
这隐喻简直大胆到骇人听闻!
天幕下的众人听得倒吸一口凉气!这和尚,其心可诛啊!
朱及第还在继续:“从此,这位黑衣僧人就留在了燕王身边,成为他最核心的谋士,深藏不露。在朱棣就藩北平后的漫长岁月里,尤其是在洪武三十一年,朝廷削藩之声日渐高涨的背景下,姚广孝一直在暗中劝说、鼓励朱棣早做准备,以图大事。”
天幕下的朱元璋,脸色已经黑得像锅底一样!
洪武十五年?
那不就是雄英与皇后去世那年吗?!那时候老四才多大?才刚刚就藩北平没多久吧?!
那个叫姚广孝的妖僧,居然在那么早的时候,就敢对老四说出“送白帽子”这种大逆不道的话?!
而老四,居然还把他留在了身边,引为心腹?!
一股被欺骗、被愚弄的怒火“腾”地一下在老朱胸腔里燃烧起来!他原本以为老四造反,是被孙子允炆逼得走投无路后的无奈反抗,心里多少还有那么一丝丝的同情和理解。
可现在天幕告诉他,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早在他朱元璋还活着的时候,在他还在为太子朱标扫清障碍的时候,他的好儿子燕王朱棣,就在北平偷偷养了这么一个妖僧,暗中积蓄力量,图谋不轨了!
老朱猛地转过头,目光如同两把冰冷的刀子,死死钉在脸色早已惨白的燕王朱棣身上,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带着难以置信的冰寒:
“老四……咱原来还以为,你真是被你那个好侄子逼疯了,才不得已造反的……”
“没想到啊没想到……早在洪武十五年,你他娘的就有这个心思了?!连‘白帽子’都有人给你准备好了?!你好!你可真是咱的好儿子!”
“父……父皇!”朱棣被老朱那杀人般的目光和冰冷的语气吓得魂飞魄散,双腿一软,“噗通”一声就直挺挺地跪倒在地,浑身筛糠般颤抖起来,冷汗瞬间湿透了里衣。
他想辩解,想说那是妖僧蛊惑,想说自己当时年轻不懂事没当真……但任何语言在“洪武十五年”这个铁一般的时间点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在这一刻,朱棣突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
他之前心心念念、迫切想听到的关于“靖难之役”的细节,对于此刻洪武十一年的他而言,根本不是什么光辉战绩的预告……
那每一句揭示,都可能是催命的符咒!都是将他推向万劫不复深渊的巨石!
知道未来,未必全是好事。尤其是当你的未来,充满了无法向现在解释的“原罪”之时。
应天府城内,某处不起眼的寺庙禅房内。
一个身着普通僧衣、面容清癯的中年和尚,正沉默地凝视着天空中那幅巨大的光幕。他,正是洪武十一年的道衍,未来的姚广孝。
天幕上,朱及第的话语一字不落地传入他的耳中。“黑衣宰相”、“姚广孝”、“白帽子”……这些称呼和典故,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他内心深处那从未熄灭的野望之火。
当听到“另一个和尚辅佐洪武皇帝的儿子当了皇帝”时,道衍那古井无波的脸上,嘴角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眼中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狂热的光芒。
成了!
竟然真的成了!
他竟然真的在未来的某一天,他道衍,一介缁衣,竟真的搅动了天下风云,亲手参与缔造了一位帝王!
这种跨越时空得到验证的狂喜,几乎让他想要纵声长啸。
但下一秒,这股狂热就被冰冷的现实瞬间浇灭。
天幕同样将他最大的秘密——早在洪武十五年就蛊惑燕王图谋大位——暴露无遗!而且,是暴露在了洪武十一年,暴露在了正值鼎盛、耳目遍布天下、对任何威胁都毫不留情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眼前!
“跑,还是留?”
这个念头如同冰冷的毒蛇,骤然缠上了道衍的心脏。
跑?现在立刻收拾行囊,远离应天,隐姓埋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以他的智谋和对天下大势的隐约预感,找个地方藏起来,未必不能苟全性命。
但……然后呢?像一只老鼠一样,永远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守着那个已经知道却再也无法实现的惊天秘密,了此残生?眼睁睁看着燕王这条潜龙或许因为失去自己的辅佐而最终失败或者仍然成功?那自己这身经天纬地的才学,这不甘寂寞的野心,又有何意义?
留?留下来,就意味着要直面朱元璋的滔天怒火。皇帝现在必然已经下令缉拿他这个“妖僧”。留下,九死一生,甚至可以说是十死无生!
道衍的呼吸变得略微急促,手指无意识地捻动着念珠,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运转,权衡着利弊得失。
突然,他捻动念珠的手指停了下来。
他缓缓抬起头,再次望向天空中那已经开始讲述其他细节的光幕,眼神重新变得沉静,甚至带着一丝决绝的疯狂。
罢了。
既然天意以此种方式揭示了未来,那便是命数。
跑,或许能活,但生不如死。
留,很可能死,但……万一呢?万一陛下因天幕揭示的“成功”而有所顾忌?万一燕王能保住自己?这何尝不是一场更大的赌博?
他道衍这一生,本就是一场豪赌。赌燕王有帝王之相,赌自己能立不世之功。如今,既然已经知道赌赢了未来,那为何不敢再赌一把现在?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他缓缓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看透生死般的平静。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僧袍,甚至还有闲心拂去了袖子上的一点灰尘.......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7474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