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095章 朱元璋父子夜话

第095章 朱元璋父子夜话


奉天殿前的喧嚣与争论终于散去。百官以及家属怀着各种难以言喻的复杂心情,在沉沉的夜色中各怀心事地离去。朱元璋并未起驾回宫,而是屏退左右,只留下了太子朱标,父子二人罕见地独处于空旷而寂静的大殿之中。

巨大的宫灯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朱元璋没有坐在龙椅上,而是背着手,在大殿中央缓缓踱步,靴底敲击金砖的声音在空旷中显得格外清晰、沉重。

朱标垂手恭立在一旁,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父亲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深沉的疲惫、前所未有的困惑,以及一丝被精心掩饰起来的……惊惧。这种情绪出现在一贯乾纲独断、自信无比的父亲身上,是极其罕见的。

沉默了良久,朱元璋终于停下脚步,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朱标,开口问道:“标儿,今日天幕所言,后世之人那些话……你怎么看?”

朱标沉吟片刻,谨慎地回答:“儿臣以为,虽言辞惊世骇俗,近乎……诛心之论。但细思之下,其所指出的南北隔阂、文武相轻之势,恐怕并非全然虚妄。只是将其视为靖难主因,未免过于……冰冷残酷,忽视了君臣大义。”

“大义?哼……”朱元璋轻轻哼了一声,语气复杂,“咱当年起兵,郭子兴帅府之中,又何尝不是各有心思,各有盘算?大义是旗号,可底下若是人心不稳,利益不均,这旗号说倒也就倒了。”

他话锋一转,突然抛出了一个让朱标浑身一震的问题:“标儿,咱一直在想。咱给你安排了那么多江东才俊,宋先生、还有刘三吾、方孝孺之辈,皆是学问渊博、品行高洁的大儒,入主东宫,辅佐于你。咱本意是让你多近贤臣,习圣人之道,成为一个仁德之君。”

朱元璋的声音逐渐低沉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悔意和担忧:“可现在想来,咱此举,是否从一开始……就错了?”

“父皇?”朱标愕然抬头,不明白父亲为何会否定自己昔日的安排。

“咱错在,或许过早、也过重地将一方之势力,系于你一人之身,系于未来的储君之侧!”朱元璋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这就像……就像把所有的好钢都用在一边的秤盘上。朝廷的力量,需要的是平衡!是淮西的旧部、是北方的边将、是江南的文人,还有各地的士绅,彼此制约,方能平稳。而咱,却亲手打破了这种平衡,让你的东宫,几乎变成了江南文臣的一言堂!”

朱元璋走近朱标,压低了声音,说出了一句让朱标感到彻骨寒意的话:

“标儿,咱现在担心的,甚至不是你若早逝会如何……”

他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一个更加令人绝望的未来。

“咱担心的是,就算你洪福齐天,一直安安稳稳地坐在咱这个位置上!凭你身边汇聚的这股力量,凭你受他们影响而可能推行的政策……你是否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倾轧了另一方?是否会寒了那些跟着咱出生入死的老兄弟的心?是否会觉得北方边陲只是耗钱耗粮的无底洞,而忽视了它的重要和那些戍边将士的诉求?”

“若真到了那一步,”朱元璋的声音沙哑而沉重,“那么,即便你一直在位,难道就真的能避免一场巨大的祸乱吗?或许不叫‘靖难’,但难道就不会有别的‘清君侧’?难道北方的铁骑,就不会因为感到被抛弃、被压迫,而再一次……选择一个藩王甚至直接投奔北元势力,打出旗号,挥师南下吗?!”

“这大明天下的祸根,或许……或许早在咱为你搭建东宫班底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咱担心的,从来不只是哪个逆子,而是这整个朝局……它从一开始,就可能歪了!”

朱标如遭雷击,呆立在原地,父亲的话像一把重锤,狠狠砸碎了他心中许多固有的认知。他一直以为父亲为他安排的是一条通往仁治的坦途,却从未想过,这条路的基石,或许本身就建立在危险的失衡之上。而未来那场将大明拖入深渊的战火,其阴影,竟然可能笼罩在他这位“理想”的储君身上。

深夜的奉天殿,只剩下父子二人沉重的呼吸声。未来,仿佛变得更加迷雾重重,也更加危机四伏。

朱元璋踱步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中回响,他的思绪显然已经飞到了更远的地方,开始逐一掂量他赖以建立并统治这个帝国的文武两大核心力量。

“标儿,”他停下脚步,目光如炬地看着儿子,“你知道咱是怎么看跟着咱打天下的这帮老兄弟,这帮淮西勋贵的吗?”

朱标谨慎地回答:“父皇曾言,皆是肱骨之臣,有大功于国。”

“功是功,过是过,能力是能力。”朱元璋语气冰冷,“咱心里清楚得很!论治国,论理政,徐达、李文忠、冯胜、傅友德、蓝玉他们十个绑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李善长,更别提宋濂、刘三吾这些学问大家。他们大多粗鄙不文,贪财好利,时常给咱惹是生非,咱有时候恨不得把他们全砍了,图个清静!”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毫不掩饰的嫌弃,但随即,语气陡然一转,变得无比凝重。

“但是!但是啊标儿!打仗,离不开他们!镇守边陲,威慑北元,更离不开他们!北元的势力还在草原上虎视眈眈,这是咱大明的心腹之患!清除几个骄横的公侯容易,可你能把咱大明军队的根基都换了吗?从千户、百户到总兵、都督,十之七八都是淮西子弟,或是由他们提拔起来的!他们的关系盘根错节,一呼百应!这是自濠州起兵就形成的局面,是血火里杀出来的威望和网络,改不了!”

朱元璋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无奈的现实主义:“就算未来能出几个像后世提到的瞿能那样,只忠心于皇帝也能征善战的异类良将,但那终究是少数,是异数!于大局无补,改变不了整个军队的魂魄和底色,依旧是淮西的!若寒了他们的心,自毁长城,到时候谁去给咱老朱家守北大门?靠那些只会之乎者也的文人吗?”

评价完淮西集团,朱元璋的矛头又转向了另一方。

“再说江南那些文人。”他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神色,既有利用,也有深刻的忌惮。“宋太祖武德皇帝赵匡胤立国之初就曾言:‘南人不得坐吾此堂’(注:此为历史典故,朱元璋此处引用),为何?非是地域之见,实是深知其性!”

“这些人,聪慧绝顶,文章华彩,精通钱粮律法,是治国理政的干才。但其缺陷亦如同其优点一般巨大!”朱元璋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一,多长于谋划而短于决断,工于心计而乏磊落之气,善于构建体系却常忽视体系外的真实代价。其二,其乡土宗族观念极重,易结成盘根错节的乡党关系,一入朝堂,则互为奥援,共进共退,极易形成垄断,排斥异己。其三,也是最关键的,”

他顿了一顿,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他们大多缺乏对刀兵之事最基本的敬畏和认知!在他们看来,边关烽火、将士血勇,或许都只是账本上的数字和奏折上的文字,是可以权衡、可以牺牲的代价!让他们主导朝纲,短期内或可富国安民,长此以往,必会侵蚀国家的武备根基,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

“所以,标儿,你明白了吗?”朱元璋长叹一声,疲惫中带着无比的清醒,“淮西的刀,能打天下,能守国门,但也能劈向自家人;江南的笔,能治天下,能充盈府库,但也能软刀子杀人,毁掉国家的筋骨。为帝者,就是要让这刀和笔,相互盯着,相互咬着,谁也不能独大!一旦失衡……祸乱,也就不远了……”

朱标彻底震撼了。父亲这一番毫不掩饰、剥去所有温情面纱的剖析,比之后世天幕的冰冷分析,更加赤裸,更加残酷,也更加真实地揭示了帝王心术和权力平衡的本质。他第一次如此深刻地意识到,坐在那张龙椅上,所需要的,远不止是仁德。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37471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