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英宗身后名与成化畸恋
天幕上,朱及第嗑着瓜子,用一种近乎调侃的语气总结着明英宗朱祁镇的“光辉岁月”。
“老铁们,咱们这位天顺帝啊,复辟后折腾了没几年,也就七八年的光景,就撒手人寰了。他这一生,当过俘虏,做过囚徒,杀过忠臣,宰过功臣,可谓是‘丰富多彩’。”他顿了顿,坏笑道:“可他死后,给他定庙号、谥号可就成了大难题。夸他啥好呢?‘神’?他不配。‘仁’?于谦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武’?土木堡之战钉死了耻辱柱。”
“最后,还是他的亲儿子,明宪宗朱见深,绞尽脑汁,给他爹定了个‘英宗’。”朱及第做出一个夸张的思考表情,“理由是啥呢?据说是因为英宗临终前,下旨废除了残酷的宫妃殉葬制度!这可算是他晚年唯一的‘闪光点’了,好歹体现了点‘仁德’……”
天幕下,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前,气氛一度十分微妙。
朱元璋嘴角抽搐了一下,强忍着没笑出声。徐达、李文忠等勋贵大臣更是纷纷低头,肩膀耸动,憋笑憋得十分辛苦。
原因无他——就在几个月前,天幕播放了秦王妃观音奴被殉葬的惨剧后,朱元璋深感其制不仁,早已雷霆震怒,下过死命令:“自朕起,后世子孙,皆不得以活人殉葬!违者,宗室除名,主事者凌迟!”
这下可好,朱祁镇那点唯一的“政绩”,在大明开国这一刻,就已经被太祖皇帝给“提前”废掉了。他这“英”宗的庙号,在洪武众人看来,简直像个笑话。
就在这时,天幕上飘过几条显眼的网友弹幕/留言:
【拉倒吧!朱祁镇才不反对殉葬呢!他弟弟景泰帝一死,他立马把景泰帝除了汪皇后以外的妃子全弄去殉葬了!】
【真相了!我猜是因为他自个儿后宫里有个瓦剌公主(疑指蒙古妃子),他和他儿子敢让瓦剌女人殉葬?不怕惹草原纠纷?】
【楼上+1,不过我觉得还有一点,南宫七年,他跟那些陪他吃苦的妃子感情深啊,舍不得她们死吧?】
朱及第看到这些弹幕,一拍大腿:“哎呦!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么一分析,这废除殉葬的动机,可就没那么纯粹了,掺杂了多少私心和算计啊!”
洪武君臣们看到这里,纷纷点头称是,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朱元璋冷哼一声:“虚伪!临死前还要博个仁君的名声,却尽是些龌龊心思!”
就在众人对朱祁镇鄙夷之际,朱及第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复杂:
“不过,话说回来,跟这位槽点满满的明英宗相比,他那个一生坎坷的太子,明宪宗朱见深,和他那位大他十九岁的万贵妃万贞儿的故事,那才叫一个……惊世骇俗,又让人唏嘘不已。”
天幕上出现一个两岁孩童被立为太子的画面,随即便是土木堡之变,父亲被俘,叔父登基。
“朱见深,两岁被立为太子,可谓起点极高。但很快,命运的急转直下就开始了。”朱及第的声音低沉下来,“父亲成了俘虏,皇位换了人坐。他先是从太子被降为‘沂王’,地位一落千丈。在宫廷这个拜高踩低的地方,一个失势的废太子,日子有多难熬,大家可以想象。随时可能被废,甚至‘病故’。”
天幕画面:寒冷的宫殿里,年幼的朱见深蜷缩在角落,害怕、孤独。这时,一个面容温婉的宫女走过来,将他紧紧搂在怀里,轻声安慰:“殿下别怕,贞儿在呢。”这个宫女,就是从他幼年起便服侍他的万贞儿,时年已二十一岁。
“在那段黑暗的、朝不保夕的日子里,”朱及第感慨道,“比朱见深大十九岁的万贞儿,既是他的保姆,又是他的玩伴,更是他的保护者,成了他生命中唯一可以依赖和信任的‘光’。这种在极端恐惧和孤独中建立起来的依恋,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
奉天殿前,不少女眷和心软的大臣都露出了怜悯的神色。马皇后更是眼圈发红,将身旁的幼子朱橚搂得更紧了些。
画面转到朱见深重登太子、继而即位为帝。
“后来,他父亲奇迹般复辟,他也重登太子位,并最终成为大明皇帝。但无论身份如何尊贵,他对万贞儿的感情从未改变,反而愈发炽烈。”
朱及第的语气带着不可思议,“他登基后,立刻想立万贞儿为后,但因她年龄太大、出身低微,被生母周太后和群臣强烈反对,只得立了吴氏为后。”
天幕画面:新皇后吴氏,因年轻气盛,杖责了骄横的万贞儿。朱见深得知后,勃然大怒,丝毫不顾皇后体面和太后劝说,毫不犹豫地将才立一个月的吴皇后废黜,打入冷宫!(关键词:冲冠一怒为红颜)
“这还没完,”朱及第继续道,“万贞儿后来生下一个儿子,朱见深大喜若狂,立刻封为太子(可惜早夭)。为了等待万贞儿再次生育,据说朱见深甚至禁止其他妃嫔怀孕,导致他在位前期子嗣极为艰难。直到万贞儿年纪太大,确实无法再生了,在太后与大臣们的劝说下,朱见深才与其他妃嫔有了子嗣。”(关键词:专宠至此,近乎绝嗣)
天幕下,众人反应各异。
一些老儒生连连摇头:“昏君!妖妃!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但也有一些年轻官员或勋贵子弟暗自咂舌:“这皇帝……倒是个痴情种啊!”
朱元璋听到这些议论,眉头紧锁,但当他下意识地转头,看到身旁鬓角已有些斑白的马皇后时,目光却瞬间柔和了下来。他想起了当年自己被困,快饿死时,是马皇后揣着热饼,烫伤了胸口偷偷送来……那种在绝境中得到的温暖,确实足以铭记一生。他轻轻叹了口气,难得地没有立刻斥责这种“不合礼法”的行为。
天幕上,画面变得哀婉。万贞儿因病去世,年近花甲。
“万贞儿去世时,朱见深正值四十岁的盛年。”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叹息,“史料记载,他闻讯后,良久,只说了一句:‘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
天幕画面:朱见深独坐在空荡的宫殿里,望着万贞儿生前用过的物品,神情恍惚,仿佛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已经被抽走。自此,他郁郁寡欢,身体迅速垮掉。
“果然,仅仅几个月后,这位正值壮年的皇帝,便追随万贞儿而去。”朱及第总结道,“与其说是伤心过度,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殉情。他一生都活在对万贞儿的极度依恋中,这束光熄灭了,他的生命也随之走到了尽头。”
奉天殿前,一片寂静。无论人们对这段惊世骇俗的感情如何评价,此刻都被这种超越年龄、地位、甚至生死的羁绊所震撼。
朱元璋沉默良久,最终复杂地看了一眼马皇后,对朱标等皇子沉声道:
“情之一字,可载舟,亦可覆舟。为君者,若沉溺私情,荒废国政,自是取祸之道。然……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何权衡,尔等当自省之!”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26638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