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177章 文官阴谋论的又一铁证

第177章 文官阴谋论的又一铁证


天幕上,朱及第的表情在变幻的光影中显得格外凝重,他缓缓踱步,声音低沉:

"老铁们,上回我们说了那场震惊大明的‘壬寅宫变’,十六名宫女在深宫之内,用一条黄绫向嘉靖皇帝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宫女起义’。今天,我们要聚焦的,是这场血案之后,另一个更让人脊背发凉的生死谜局——那位将嘉靖皇帝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太医,为何在立下不世奇功后,却迅速踏上了自己的黄泉路?"

朱及第身后天幕浮现出一位官员的影像与名讳:"许绅,《明史》有载的救驾第一功臣。时任太医院院使,相当于太医院的院长,正五品"。

"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夜,当宫女们散去,嘉靖帝脖颈紧勒、浑身是血、气息奄奄地躺在龙榻之上时,整个太医院的御医们,无一敢上前用药,生怕一步踏错,便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是许绅挺身而出。《明外史》记载了他惊心动魄的救治过程:'绅急调峻剂下之,辰刻下药,未时忽作声,去紫血数升,遂能言,又数剂而愈。'"

朱及第解释道:"意思是,许绅果断调制了一剂猛药,早上七点(辰时)灌下,下午一点(未时),已被视为‘死人’的嘉靖帝喉咙里终于发出了声音,吐出了几升紫黑色的瘀血,能够说话了!又吃了几服药,竟彻底康复。"

"此举堪称再造乾坤。嘉靖帝感念其恩,给予了旷世殊荣:将许绅从正五品的太医院院使,直接擢升为正二品的工部尚书,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官居二品的御医,并加封太子太保,赏赐甚厚。"

"然而,命运的吊诡之处在于,"朱及第话锋一转,语气沉痛,"仅仅在救活皇帝后的几天,这位功勋卓著的太医,便一病不起,很快溢然长逝。"

"更令人玩味的是许绅临终前的遗言,他对此劫心知肚明:'曩者宫变,吾自分不效,必杀身,因此惊悸,非药石所能疗也。吾不起矣。'"

朱及第翻译并剖析道:"他说,之前宫中发生弑君大变,我若救治无效,必死无疑;因此惊惧交加,心悸成疾,这病已非药石所能医治。我是起不来了。老铁们,听出这弦外之音了吗?许绅的病因,并非医术不精,而是源于极度的后怕与巨大的政治压力。他救活了皇帝的身体,却没能救活自己在政治漩涡中被挤压殆尽的生机。"

"与此形成荒诞而残酷对比的,是另一位太医——刘文泰。"朱及第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个名字,"这位仁兄,在嘉靖帝之前的成化、弘治两朝,可是‘战绩彪炳’:"

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朱见深患病,刘文泰"投剂乖方,致殒宪宗"——用错了药,直接把宪宗皇帝送走了。

弘治十八年,明孝宗朱佑樘偶感风寒,刘文泰等人未经诊脉,仅凭太监描述就草率开药,连服数日后,孝宗皇帝一命呜呼。

朱及第摊手,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连续治死两位皇帝,这在任何朝代都是诛九族都不为过的大罪!然而,刘文泰的结局是什么呢?第一次,孝宗宽厚,只将他降职处理。第二次,虽被判死刑,却在阁臣李东阳、谢迁等人的运作下,免死,仅发配广西戍边,最终竟得以善终!"

如此鲜明的对比,后世的网友们岂能放过?天幕上瞬间被弹幕淹没:

"细思极恐!治死两代皇帝的庸医安享晚年,救活当朝皇帝的神医暴毙而亡!这大明太医院的生存法则,我看不懂了!"

"许绅必须死!他若活着,就是文官集团无能和宫内丑闻的活证据!只有他死了,某些人才能安心!"

"刘文泰背后到底站着谁?能量这么大?会不会他本来就是个'白手套',专门负责帮大佬们处理'不听话'的皇帝?"

"压力太大了?我看是被人'压力山大'了吧!许尚书,你挡了别人的路啊!"

朱及第看着这些评论,沉声道:"老铁们的分析虽然尖锐,却并非全无道理。许绅之死,官方定论是惊悸过度。但在后世看来,他的存在,本身就如同照妖镜。他深知宫变当晚皇帝真实的惨状与狼狈,他的医术成功,反衬了宫内防卫的失败与前朝太医(如刘文泰)的无能。更重要的是,他的救命之恩,使得皇帝对他个人产生了超乎寻常的信任,这无疑打破了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微妙的权力平衡……"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于是,一个诡异的悖论出现了:治死者(刘文泰)生,救活者亡。这不再仅仅是医术的较量,而是化为了黑暗政治绞肉机中的生存博弈。"

天幕之下,奉天殿前的洪武君臣,已被这匪夷所思的对比惊得鸦雀无声。

朱元璋的脸色铁青,放在御案上的手微微颤抖,他喃喃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惧:"……这后世……这后世的朝堂,竟已……竟已凶险至此了吗?救驾的功臣,不得善终;误君的庸医,反而……反而逍遥法外?!"他对文官集团的猜忌之心,此刻被放大到了极致。

朱棣也是倒吸一口凉气,他看向自己的父亲,低声道:"父皇,若网友猜测为真……那后世文臣之势,已可一手遮天,视皇权如无物,甚至……能决定皇帝与太医的生死?"他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刘三吾闭目长叹,作为臣子,他更能体会许绅那份"惊悸"背后的绝望:"功高未必赏,功成身必死。许绅之悲,非其一人之悲,恐是皇权与臣权在极致拉扯下,所有身处漩涡中心之忠臣良将的共同宿命啊……"

李善长、宋濂等文臣首领,则面色极为难看。他们想开口为"文官集团"辩解,却发现在此等铁一般的事实对比和逻辑严密的阴谋论面前,任何辩解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预感到,那个他们正在奋力构建的大明未来,可能会滑向一个何等复杂、黑暗且难以掌控的深渊。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417184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