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天幕直播:大明皇家奇案录!!! > 第216章 李善长的决心

第216章 李善长的决心


天幕之上,朱及第并不知道大明洪武十一年时空的剧烈动荡,他顺着网友们的讨论,将目光投向了明朝的几位皇帝,语气中带着几分历史学者的探究与感慨。

“兄弟们,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从明仁宗朱高炽到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坖,朱棣这一脉的皇帝,似乎有个挺有意思的特点——他们能吃得下当太子(或准太子)时的万千苦楚,却好像……享不了几天当皇帝的福分。”

朱及第首先回顾了明仁宗:“咱们之前详细聊过朱高炽,那是真能忍啊!在他那位雄才大略又猜忌心重的老爹永乐皇帝手下,当了整整二十年太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处理政务小心翼翼,还要时刻防备着两个虎视眈眈的弟弟。那么胖的身体,那么大的精神压力,硬是没被累死也没吓死,撑到了登基那天。”

他话锋一转,带着惋惜:“可结果呢?龙椅还没坐热乎,大概是想把过去二十年欠下的‘享受’都补回来,登基不到十个月,就因为纵情声色、饮食无度,把自己给‘补偿’过度,直接送走了。二十年的苦都熬过来了,却折在了短短十个月的‘福’上。”

“再看隆庆帝,”朱及第将话题引向朱载坖,“他的处境,某种程度上比他爷爷朱高炽还惨。朱高炽好歹名分早定,是正儿八经的太子。隆庆呢?他爹嘉靖皇帝放着成年的儿子不立太子,就让他顶着个‘裕王’的名头,被他弟弟景王觊觎,在那种‘储位悬空’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压抑下,熬了十几年!那种心理煎熬,恐怕比明确的太子之位更折磨人。”

“好不容易熬到弟弟死了,爹也驾崩了,他终于登基。”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唏嘘,“这位隆庆皇帝,在历史上评价其实不错,任用高拱、张居正等能臣,实现了‘隆庆开关’、‘俺答封贡’,算是位符合各方期待的守成之君。但他个人呢?或许是为了弥补那失去的、担惊受怕的十几年,他在私生活上彻底放飞了自我,史载他纵情声色,服食助兴的丹药,结果只在位六年,就把自己彻底掏空,追随他祖宗朱高炽去了。”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语气带着某种历史规律性的感叹:“所以看来,这太子的人生啊,也不能太苦,压抑得太久。否则一旦登上至尊之位,失去了外部的约束和内心的目标,很容易就失去控制,把之前压抑的欲望加倍地释放出来,最终……反而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福分’。这朱棣一脉,还真是……唉。”

天幕上的网友们纷纷附和:

【有道理,弹簧压得太狠,松手就飞了。】

【都是补偿心理在作祟啊!】

【所以说,张弛有度很重要。】

然而,此刻的奉天殿前,却无人有心去品味这天幕上的“历史规律”和网友评论。

朱元璋半跪在地上,紧紧抱着昏迷不醒、嘴角还残留着血迹的朱标,这位铁血帝王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充斥着前所未有的恐慌与暴戾。他对着匆匆赶来的御医怒吼:“救不活太子,朕让你们全都陪葬!!”

马皇后跪在一旁,泪如雨下,用手帕死死捂住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那颤抖的肩膀和绝望的眼神,无不显示着她内心的巨大恐惧。

朱棣、朱樉、朱棡等皇子以及一众重臣,全都屏息凝神地围在一旁,脸色凝重,气氛压抑到了极点。谁还能去关心那天幕上在讲什么朱高炽、隆庆的旧事?眼前太子的安危,才是天大的事情!

朱元璋猛地抬头,用杀人般的目光剜了那天幕一眼,声音嘶哑地低吼:“关了!给朕把这妖幕关了!!”  虽然他明知这天幕不受他控制,但那满腔的怒火与无助,却只能向着这带来不祥预兆和刺激的源头倾泻。

朱及第那关于“太子不能太苦”的感慨,以及朱棣一脉“能吃苦却享不了福”的宿命论调,此刻在洪武皇帝听来,不再是后世轻飘飘的历史分析,而是如同恶毒的诅咒,字字句句都扎在他和他最珍视的继承人身上。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他的标儿,绝不能成为那宿命中的一环!

夜空中的天幕依旧在闪烁,朱及第又开始讨论下一个话题。但奉天殿前,所有人的心神都系于太子朱标一人之身。历史的轨迹,是否会因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发生谁也预料不到的偏转?无人知晓。只有浓重的夜色和沉重的担忧,笼罩着这座帝国的权力中心。

翌日清晨,天色灰蒙,压抑得如同铅块。韩国公李善长坐在自家府邸的书房内,窗外树影摇曳,映在他苍老而疲惫的脸上。他这些日子心力交瘁,早已没了观看天幕的心情,昨夜更是早早歇下。此刻,他正听着儿子李祺面色凝重地复述昨夜天幕的内容,以及那个石破天惊的消息——太子朱标,听闻天幕议论太子命运,竟当场吐血昏厥!

李祺将昨夜天幕如何从讨论“祖孙可见否”歪楼到历代太子艰辛,如何提及胤礽的“四十年太子”、隆庆帝的“储位悬空”,以及最后朱及第总结那番“朱棣一脉能吃苦却享不了福”、“太子压抑过甚易致崩殂”的言论,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李善长静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唯有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深处,翻涌着惊涛骇浪。他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光滑的紫檀木椅扶手,指尖冰凉。

“唉——”  良久,一声长长的、带着无尽疲惫和彻骨寒意的叹息从李善长喉中溢出,“天幕……天幕这是要将大明的天,生生捅破啊……”

他抬起眼,目光似乎穿透了厚重的墙壁,望向了那座巍峨而森严的皇城,声音低沉得几乎只有自己能听见:“陛下……陛下的性子,你我都清楚。刚毅雄猜,最忌旁人动摇国本,尤其是涉及太子,涉及他那宝贝标儿。如今天幕屡屡言中未来隐秘,更句句直指储君凶险,陛下心中积郁的惊怒恐慌,恐怕已如火山熔岩,濒临爆发了。”

李祺屏住呼吸,不敢接话。

李善长继续缓缓道,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的:“若这天幕再如此‘妖言’下去,不断刺激陛下……老夫恐怕,陛下盛怒忧惧之下,心神损耗过巨,未必……未必能等到洪武三十一年了。”

这个推断让李祺浑身一颤,脸色瞬间惨白。

“那……那父亲,太子殿下他……”  李祺的声音带着颤抖。

“太子?”  李善长嘴角扯出一丝苦涩到极致的弧度,“若能熬过此劫,顺利继位,或可延续国祚。若……若真如天幕某种暗示,由燕王继位……”  他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对他来说,谁当皇帝,在眼下,或许已经不是最要紧的事了。

最要紧的是他李善长自己,以及他身后这偌大的李氏家族!

他的眼神骤然变得锐利而绝望,一种冰冷的明悟如同毒蛇般缠绕上他的心脏。“陛下若自觉时日无多,以他宁枉勿纵的性子,必定会……为后世之君扫清障碍。”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按天幕所说,上位去世前为了给子孙辅路,从胡惟庸的案子,到蓝玉案,牵连了多少人?你忘了么?老夫这等功高震主、又深知朝廷隐秘的开国旧臣,在他眼中,便是新君最大的障碍之一!”

他猛地抓住李祺的手臂,力道大得让李祺吃痛:“他绝不会放心留下老夫!绝不会!”

一股前所未有的死志,如同寒冬的雾气,瞬间弥漫了李善长的全身。他松开手,颓然靠回椅背,眼神空洞地望着屋顶的雕梁画栋,喃喃自语:

“或许……或许老夫自己寻个了断,趁着现在还来得及,还能得个……得个囫囵尸首,陛下念在旧情,或可……或可保全我李氏一门香火不绝……”

这个念头一旦生出,便疯狂地滋长起来。自尽,对于一位位极人臣的开国元勋而言,是何等的屈辱和悲哀!但比起被抄家灭族、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似乎成了唯一一条……能给家族留下些许生路的绝路。

李祺看着父亲瞬间灰败下去的脸色和眼中那决绝的死气,吓得魂飞魄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抱住李善长的腿,泣不成声:“父亲!不可!万万不可啊!事情尚未到那一步,或许……或许还有转机……”

李善长却仿佛没有听见儿子的哭求,他只是呆呆地坐着,整个人笼罩在一层挥之不去的暮气与绝望之中。书房内,只剩下李祺压抑的哭泣声。这位曾辅佐朱元璋开创大明基业的智者,此刻心中所盘算的,已非权位荣华,而是如何用自己的死,来为家族换取一线渺茫的生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63/4398520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