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吕雉和始皇帝强强联手19
凯旋的号角终于吹彻咸阳巍峨的城楼。黑底金字的龙旗在冬日的寒风中猎作响,得胜归来的大军如同黑色的铁流,带着北疆的风雪与血腥气,缓缓注入帝都。
嬴政并未乘坐銮驾,而是骑在他那匹神骏的乌骓马上,玄甲未卸,面容清减了许多,眉宇间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但那双深邃的眼眸,却比以往更加锐利,如同经过淬火的寒铁,扫视着跪伏在街道两侧、山呼万岁的臣民。他的身后,是伤势初愈却依旧英挺的蒙恬,以及历经血火洗礼、神色愈发坚毅沉着的扶苏。
这场远征,代价惨重,王离战死,无数秦军将士埋骨朔方,但成果亦是空前的——匈奴主力遭受重创,单于远遁,北疆至少可换来十年太平。更重要的是,以水泥筑就的新城经历了最残酷的考验,帝国的北疆防御体系,已然成型。
吕雉领着年仅三岁、穿着小小冕服的嬴宸,率文武百官,亲迎至咸阳宫正门。她身着最隆重的祎衣凤冠,仪态万方,美丽不可方物,然而那双望向嬴政的眼眸中,却盛满了几乎要溢出的担忧与思念。
“恭迎陛下凯旋!陛下万年!大秦万年!”清越而庄重的声音,穿透欢呼的浪潮。
嬴政的目光越过众人,精准地落在她身上,那冰封般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几不可见的柔和。他翻身下马,步伐因疲惫而略显沉重,却依旧稳定。他先伸手,摸了摸被乳母抱着、好奇地睁大眼睛看着他的嬴宸的小脸,然后才看向吕雉。
“皇后辛苦了。”他的声音因久经风霜而沙哑,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吕雉看到他眼底深藏的倦色,心中一痛,面上却保持着得体的微笑:“陛下为国征战,才是真正的辛苦。臣妾已备好汤药酒宴,为陛下与将士们接风洗尘。”
盛大的凯旋仪式与封赏大典持续了整整一日。蒙恬、扶苏等有功将士尽数得到厚赏,王离被迫封为忠烈侯,极尽哀荣。阵亡将士的抚恤亦加倍发放。
直到夜深人静,喧嚣散尽,帝后二人才终于在昭阳殿内独处。
宫人早已备好热汤。吕雉亲手为嬴政卸去冰冷的甲胄,触摸到他里衣下明显消瘦的身躯和微烫的皮肤,她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
“陛下……”她的声音带上了哽咽。
嬴政握住她的手,摇了摇头,示意无妨。他浸入热气氤氲的浴池,闭上眼,任由疲惫席卷而来。吕雉跪坐在池边,用布巾轻柔地为他擦拭背脊,那上面添了几道新的伤疤。
“雉儿,”他忽然开口,声音带着浴池的回响,有些模糊,“朕不在这些时日,你做得很好。比朕想象的还要好。”清洗朝堂,稳定后方,保障军需……每一件事,她都处理得干净利落,甚至比他亲自出手更为果决。
吕雉动作未停,轻声道:“臣妾只是谨记陛下嘱托,竭尽全力罢了。倒是陛下,”她语气转为埋怨,却满是心疼,“御医说您旧疾复发,为何还不肯好好休息?那般穷追匈奴,若是……”
“寡人无事。”嬴政打断她,睁开眼,回头看她,水汽朦胧中,她的容颜愈发显得美丽而脆弱,让他心中微软,“匈奴不彻底打疼,北疆永无宁日。如今好了,宸儿将来,可以少费些心思在那群豺狼身上。”
他提到嬴宸,语气自然而然地变得柔和。吕雉心中一动,顺势道:“扶苏此次亦立下大功,坚守孤城,与士卒同甘共苦,颇得军心。”
嬴政沉默了片刻,淡淡道:“嗯。他是长大了些。寡人已决意,将北疆新辟之地设为‘朔方郡’,便由扶苏为首任郡守,总揽军政,继续完成筑城屯田事宜。”
这将扶苏彻底留在了北疆,赋予了实权,却也远离了政治中心。吕雉心中了然,这是嬴政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安置。她不再多言,只柔声道:“陛下安排便是。只是扶苏年纪不小,是否该为其择一良配,也好有人照料起居?”
“此事由你操办即可。”嬴政对此并不十分上心。
沐浴更衣后,御医奉吕雉之命前来请脉。果然,嬴政风寒入体,加之旧疾牵动,需静心调养一段时日。吕雉严令御医每日请脉,又亲自盯着他服药,将养了十来日,嬴政的气色才渐渐好转。
身体稍愈,嬴政便立刻投入政务。吕雉将监国期间所有重要决策一一汇报,尤其是那场血腥清洗。
嬴政听着,面色沉静,只在听到那几个被夷三族的宗室名字时,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杀意,却并无半分责怪吕雉之意。
“杀得好。”他只说了三个字,“这些蛀虫,早就该清理了。皇后替朕省了不少事。”
他拿起吕雉主持编纂的《新政概要》和《律法执行疏议》,仔细翻阅。里面不仅总结了过往改革的得失,更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赋税制度、优化官吏考核、规范商业市税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条理清晰,目光长远。
“这些……都是你所想?”嬴政越看越是惊异。其中许多想法,精妙老辣,绝非寻常深宫妇人所能及。
吕雉微微一笑,依偎到他身边:“臣妾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罢了。这些多是平日与陛下商议时所得启发,又查阅古籍,请教李斯等大臣,综合而成。还需陛下圣裁。”
她巧妙地将超越时代的智慧,归结于他的“启发”和众人的“智慧”。嬴政深深看她一眼,并未深究,只是将她揽入怀中,叹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待朕身体大好,便与你一同,将这些新政,逐一推行天下!”
帝后二人再次携手,帝国的车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飞驰。
水泥的应用迅速推广,不仅用于北方筑城,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修筑永久性的粮仓、府库、道路、桥梁。运河工程因水泥而大大提速,南北交通动脉已初见雏形。
徐福带回的作物经过几年培育,已成功在关中和蜀地推广开来。玉米和番薯的惊人产量,彻底解决了帝国的粮食之忧,人口开始稳步增长。嬴政甚至下令,鼓励百姓开垦山地丘陵种植番薯,新垦之地五年不纳税。
官学体系逐渐扩大,虽仍未普及至所有孩童,但各级官署中的小吏,已开始大量招收录用这些识文断字、通晓秦律与算数的官学生。知识的壁垒,正在被一点点凿穿。
而那位被寄予厚望的太子嬴宸,也在一天天长大。他继承了父母的聪慧与美貌,小小年纪便显露出过人的领悟力。嬴政对他寄予厚望,亲自为他启蒙,讲授为君之道,甚至带着他聆听朝会。
吕雉则更注重培养他的仁爱之心与实务能力,常将一些简单的政务拿来与他讲解,带他去看粮仓、看工坊、看试验田,让他知晓帝国运行的根基。
这一日,嬴宸忽闪着大眼睛问吕雉:“母后,为何父皇每日要看那么多竹简和纸?为何不能让别人看?”
吕雉抚摸着他的头,柔声道:“因为父皇是皇帝,皇帝肩负着天下万民的生计。每一份奏报,都关系到许多人的吃饭、穿衣、安危。父皇勤政,是不忍辜负天下人的期望,是要让宸儿将来,能继承一个更加强盛安宁的江山。”
嬴宸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宸儿以后也要像父皇一样,看很多很多纸,让大家都吃饱饭!”
吕雉欣慰地笑了。
时光就在这忙碌与希望中静静流淌。嬴政的身体在吕雉的精心调理下,维持得不错,虽偶有小恙,但再无大碍。他依旧雄心勃勃,与吕雉一同规划着开通西南夷道、探索东海、甚至派遣更大规模船队沿着徐福航线继续远航的蓝图。
帝国,如同一轮冉冉升起的朝阳,散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无限的可能。
然而,吕雉心中那根弦,却从未真正放松。她知道,历史的惯性或许会被扭转,但潜在的威胁永远不会消失。北方的匈奴会恢复元气,六国的遗民不会甘心,朝堂之上永远会有新的野心家。
而最大的变数,或许是时间本身。嬴政终究不再年轻,他的身体,是帝国最脆弱的一环。
她看着身旁正与嬴宸讲解海图的嬴政,日光勾勒出他依旧俊朗却已刻上岁月痕迹的侧脸。
她轻轻靠过去,握住他的手。
“陛下,”她低声说,如同誓言,“无论未来如何,臣妾都会陪着您,守着宸儿,守着这大秦江山。”
嬴政回握住她,目光从海图上移开,落在她依旧美丽的脸上,眼中是历经风雨后的平静与深邃。
“寡人知道。”
山河远阔,未来可期。而他们的手,紧紧相握
(https://www.24kkxs.cc/book/4245/4245403/4439206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